林黛玉因其母亡故,因贾母十分记挂,想接来疼爱疼爱。于是,黛玉抛父进了贾母的怀抱。来了后,贾母见她带的人不多,一个是满身孩子气的雪雁,一个是老得早抛弃了青春气息老妈子,料她们不太中用,于是把身边的鹦哥指给了黛玉。
从此贾府再无鹦哥之名,紫鹃之名开始回荡在大家的耳朵里,而且又是黛玉的丫鬟,就认为是黛玉把鹦哥的名字改成了紫鹃。确实如此,原因很简单,黛玉身边数得过来的,也只有这几个人,所以确定是同一个人。
这大概是曹雪芹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有意为之。他将宝玉的大丫鬟袭人,做了重点介绍,袭人和鹦哥一样,都是贾母之婢,原名珍珠,后来给了宝贝。宝玉知其本姓花,又见古诗上有“花气袭人”的句子,就回了贾母,将其更名袭人。宝玉为什么要改呢?因为他特别喜欢香味,估计都到了“闻香识女人”的层次了吧。
虽然黛玉进贾府之初,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怕不对,被耻笑了他去。从她进府后,一直养了个鹦鹉,到了看到林黛玉就条件反射,模仿她的语气背“侬今葬花知是我,他年葬我知是谁”的诗句了,比那只会来也说“万福”,去也说“万福“的鹦鹉强了多少倍。把个鹦鹉培都养成精了,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她应该很早就开始养了。鹦哥突然来了,也许是黛玉觉得把人和鸟叫一个名,不尊重鹦哥,况且她又来自于贾府身边,应该也比照了宝玉的模式,给鹦哥改了紫鹃这个名儿。
用这种花衬托林黛玉,再好不过了。林黛玉是个美人胚子,到宝玉身边,原本就是用动情的眼泪来报恩的,和杜鹃花完美契合。加之,杜鹃花开后,再长叶子的。
还没有长大成熟,林黛玉的眼泪就流干了,花样年华就这样逝去,是不是有些“头发先白人未老”的忧伤呢?曹雪芹取的这个名,就是预示黛玉的命运和杜鹃花一样,早盛先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