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金钏的死,与林黛玉有莫大关系,看明白的人不多

金钏的死,与林黛玉有莫大关系,看明白的人不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 访问量:3612 更新时间:2024/1/20 23:39:38

金钏是服侍了王夫人多年的贴身丫头,如果不出意外,金钏该和彩霞一般,默默依附、服侍于王夫人,直到长到一定年纪,被随便打发嫁了个小子,了此一生。

然金钏没能走到这一步,而是早早地用激烈而悲戚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摧裂贾宝玉的五脏六腑,撕开王夫人的伪善面目。

在第三十回,贾宝玉在被薛宝钗所挖苦后又被林黛玉奚落,意兴阑珊,无精打采。彼时正值盛暑,吃过饭后,各处主仆多因日长困倦,宝玉背着手各处晃悠,至王夫人屋里,见其正躺在榻上睡着了,丫头金钏则在下边捶腿,乜斜着眼乱晃。

见了金钏,宝玉便来摘她的耳环,引逗她说话,后又拿出生津丹给金钏含了,金钏也只闭着眼不理,宝玉又来拉她的手,称要跟王夫人讨了她去,金钏这才开口:“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你的”,随后又告诉宝玉,称贾环在东小院里和彩云在偷戏,赶紧拿他们去。

金钏此言一出,王夫人马上翻起身来,照着金钏的嘴巴一扇,骂道:

“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

而王夫人的怒火可不是这一巴掌就能熄灭的,她又叫来金钏家人,非要撵出这个丫头不可。金钏跪下百般求饶,王夫人仍无动于衷,最终,金钏羞愤之下选择跳井自杀。

因为一句话被逼死,许多人对此表示难以理解,且不说王夫人素日是个吃斋念佛的“慈善人”,就说这宝玉,自小就和女孩们厮混的,作为王夫人身边的丫头金钏,更天天接触到宝玉,两人举止亲密绝非一两天,譬如在第二十三回,宝玉去书房见贾政时,站在檐下的金钏见了宝玉便问:“我这嘴上刚擦的胭脂,你这会还吃不吃了?”,这样的行为,想来王夫人偶尔会见到,但是为何这一次,金钏也不过一句玩笑话而已,王夫人怎么就如此怒不可遏呢?

其实如果我们看看在此之前发生了什么事,便知道王夫人为何憋着一肚子火了。

在宝玉被薛宝钗挖苦前,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贾宝玉摔玉。贾宝玉衔玉而誕,这块通灵宝玉上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意思很明白,丢了玉,宝玉的命就没了。所以在第三回宝玉摔玉时,贾母泪水纵横,称“你打人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可是贾宝玉就为林黛玉几次摔了这命根子。

而对于王夫人来说,这种事不仅会对儿子的性命造成威胁;其次也意味着她念兹在兹的“金玉良缘”受到了阻碍;再次,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种种行为,将被有心人添油加醋诽谤之,如赵姨娘之流,更有邢夫人之辈,而这些才是最可怕的,因为贾宝玉一旦声明被毁,意味着将来荣府的家业他无资格参与,王夫人则成为丧家之犬。

这三个原因中,最严重的莫过于第三个。这在宝玉挨打一事,就能窥见一二。

宝玉因何挨打?怠慢贾雨村不重要,流荡优伶犹可恕,主要是贾环添油加醋诽谤之,称贾宝玉淫辱母婢,触怒贾政,为此差点被打死。贾环为何说谎?皆因赵姨娘授意,事实上赵姨娘害宝玉之心由来已久,嫡庶之争,是那个时代的不可避免的矛盾。

所以王夫人在宝玉被打后,第一个想到的也是贾环告状了,不过兹事体大,袭人否认了。但在袭人提出让宝玉搬出园子,以防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表妹时,王夫人是什么反应?文中写道:

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一般,正触了金钏儿之事。

袭人的长篇大论,明面上说是防“林姑娘、宝姑娘”,但放在前面的林姑娘才是真正要防的对象,王夫人又岂能听不出来?而王夫人在听到林黛玉时,当下就想到了金钏,将林黛玉和金钏挂了勾,可见当初王夫人对金钏的“愤怒”,皆源于对林黛玉的愤怒矣。而她骂金钏那“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给教坏了”,实际上就是骂的林黛玉呢。当然,这也是王夫人潜意识骂出来的话,或许她本身都意识不到,自己这句话是在对林黛玉万分恼怒的心境下骂出来的,作者写得分外含蓄,意于言外,这能否听出弦外之音,还真需要我们用心感受了。

事实上被王夫人因黛玉而迁怒的,不仅仅金钏一个,后来的晴雯就因此而丧命。在王善保家的污蔑晴雯时,王夫人回忆起晴雯的样子,很自然就把她和林黛玉联系起来“削肩膀,水蛇腰,眉眼像你林妹妹的”。并称生平最厌这种人。试想王夫人对晴雯一无所有,如此恨晴雯仅仅是因为王善保家的一面之词吗?非也,是因为这个姑娘像林黛玉,而且性情口齿都如出一辙,王夫人对林黛玉暂时不能如何,但要收拾一个丫头如振落叶,晴雯因此而亡。

而王夫人如此厌恶黛玉,最主除了这个姑娘不符合自己的儿媳标准,最主要原因恐怕是贾宝玉因为林黛玉,被人别有用心坏了名声。譬如在抄检大观园时,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在潇湘馆抄出几件宝玉用过的东西,便“自为得了意”,是得了什么意?无非是以为抓到林黛玉和贾宝玉暗通款曲的证据罢了。而王夫人在撵走晴雯等人时,又将怡红院众丫头看了一遍,说道:“这才干净,省得旁人口舌”,可知贾宝玉早被卷入有心人的流言蜚语中。

所以,在清虚观贾母否决“金玉良缘”,贾宝玉又为林黛玉摔玉闹得人尽皆知后,王夫人的愤怒已经忍到了极限,故在金钏一句玩笑话中,王夫人怒火被点燃,金钏就这么成了林黛玉的替罪羔羊。

标签: 金钏

更多文章

  • 金钏,一个烈性女子最后的倔强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金钏

    对于金钏跳井自杀的原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她为什么死也要死在贾府呢?即使被赶出去也不用自杀,但是这个傻女孩却选择死在贾府。在古代女孩的名节还是很重要的,可是平白无故的被王夫人安了一个勾引贾宝玉的罪名,她心有不甘,即使不自杀,回到家中,也一定会被不知情的人诟病。而王夫人平时看起来不言不语,像个木头一样不

  • 余莺儿晋升为小主后,头上为何还戴着蓝蝴蝶?甄嬛传不愧是经典

    历史人物编辑:笑咖幽默标签:莺儿

    导语:“余莺儿晋升为小主后,头上为何还戴着蓝蝴蝶?甄嬛传不愧是经典”大家都知道余莺儿是一个骄纵,嚣张的人。她虽然是被皇上突然由丫鬟提拔成小主的,但是不过也只是一个答应而已,位分十分低。看在余莺儿敢当面对沈眉庄不敬,对甄嬛口出狂言的样子上,她的死也就不稀奇了。就连家世很好,皇上看中经过选秀成为贵人的夏

  • 甄嬛传同为宫女,为何颂芝可以被封答应,而余莺儿只能是官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爷讲电影标签:莺儿

    #今日经典影视#大家好,我是@犀利打工妹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分享#后宫甄嬛传#同为宫女,为何颂芝可以被封答应,而余莺儿只能是官女子?颂芝:华妃身边的大红人,可以说陪嫁丫鬟!被封为答应全是华妃的功劳,因为华妃宠惯六宫,想提拔身边的人,也是想讨好皇帝,所以她提议把颂芝送给了皇帝,在全剧看到这小编也是为皇帝捏

  • 甄嬛传:苏培盛到死不知,最想除掉余莺儿的为何偏偏是安陵容?

    历史人物编辑:甜仔娱乐标签:莺儿

    《甄嬛传》安陵容自从侍寝失败后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认为皇上再也不会想念她了。其实,皇上对安陵容并没有什么印象。后宫那么多妃子,何皇上哪里会在意一个不中用的诺言,何况在后宫之前还有一个受皇上宠爱的华妃,然后甄嬛就成了新宠,还有安陵容没有机会受到青睐。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甄嬛还是把她当妹妹,经常照顾她,只

  • 这细节谁懂?余莺儿后花园羞辱甄嬛时,谁留意她跟流朱的头饰了?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莺儿

    甄嬛传这部大剧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看过吧,不知道大家还记得这个细节吗?我们都知道甄嬛从一开始就不想入宫,但是却因跟纯元相似的脸而顺利入宫,而一入宫的甄嬛就见识到了后宫的险恶,那时候的她为了自己跟家族而选择装病不侍寝,但是没想到她的命运还是没有因此而改变。我们都知道甄嬛没受宠时受尽了别人的冷眼,连带着宫

  • 甄嬛传:要皇上宠幸很容易,余莺儿、安陵容用的都是甄嬛这个套路

    历史人物编辑:寸荒娱乐标签:莺儿

    是甄嬛的套路。先来看看,那个玉影儿是怎么受宠的。年关将至,甄嬛只身前往一梅园,祈福时念出“患难如知易,不灭易”这句话,惊动了皇上。这首诗是纯元生前的最爱。后来,皇上命苏培盛查出昨晚遇到的女人,因为玉影儿在偷听,所以才说“不毁容易”。靳封羽答应了。接下来,又是因为甄嬛,安陵容用一句“花开花开”赢得了好

  • 甄嬛传:比余莺儿、颂芝强千百倍的崔槿汐,为何不上位为妃?

    历史人物编辑:飞鸣说娱乐标签:莺儿

    《甄嬛传》中崔槿汐是甄嬛最忠心可靠的奴婢之一,也是陪伴甄嬛时间最长和最具智慧的宫女。她温柔貌美,为人稳重,做事周详严密,对待手下的宫人也不过分苛刻,是甄嬛的得力助手。槿汐很早就进入皇宫,曾服侍过前朝的太妃,等到甄嬛入宫后,被派去了碎玉轩做掌事宫女。槿汐虽然比余莺儿和颂芝年岁大,但在为人处事上却胜过她

  • 甄嬛传:余莺儿为何敢把欣贵人关到慎刑司?她这是在表忠心呢

    历史人物编辑:巴黎街头挚标签:莺儿

    甄嬛传:余莺儿为何敢把欣贵人关到慎刑司?她这是在表忠心呢余莺儿一开始只是一个倚梅园的宫女,被人欺负,除夕之夜还在修剪花枝。对于这样的安排,余莺儿愤愤不平,不想这却成了她翻身的机会。余莺儿倚梅园中目睹甄嬛与皇帝相遇,她冒名顶替了甄嬛成了皇帝宠妃。宫女成为嫔妃,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答应”,也是飞上枝头了。

  • 甄嬛传15:甄嬛明知余莺儿冒充自己,为什么要等到槿汐询问才肯说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美图秀标签:莺儿

    【本文是对《甄嬛传》电视剧中人物剧情的解读。每一期都涉及不同的人物和情节。喜欢的请关注右上角。] 上一期的延续 如果我问看过《逸美园》剧情的朋友,后半句是什么,相信大家都能倒着回答。 正是这首诗,让余从一个低人一等的勤杂工一跃成为令人羡慕的许配小三。 宠冠六宫甚至可以和鼎盛时期的美妆相媲美。 于此人

  • 余莺儿挑衅甄嬛时,重点是皇上帮甄嬛解围,谁留意流朱的头饰了?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莺儿

    甄嬛传百看不厌,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其中的魅力大家都耳熟能详,特别是其中的人物设定,恰到好处,感觉每一个人的形象都热情饱满,让人过目不忘,一直赞叹有加,不知大家还记得这样一幕吗?甄嬛进宫后,因为看见了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还听到夏冬春被华妃赐一丈红后,内心产生了恐惧,也看清了后宫的无情,于是故意称病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