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曾经这样说过: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香菱,《红楼梦》中一个不知道出身家世的可怜姑娘,命运就像给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本来出身于小康之家,却因为元宵节走失,被拐子骗走;本来被翩翩公子冯渊看中,可谁料到半路杀出个“呆霸王”。
香菱的命运伴随着坎坷与不公,香菱是曹雪芹笔下一位具有隐喻意义的重要人物,是除秦可卿外又一个“兼美”的形象。在香菱兼具“才、情、美、德”的艺术形象背后,隐藏着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那吃人的社会风气。
曹雪芹在书中给予了香菱极高的赞赏,小时候的香菱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第七回周瑞家的在送宫花时见金钏儿和香菱在晒太阳,向金钏儿说:“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
东府的蓉大奶奶是谁?就是犹如仙子一般的秦可卿,秦可卿鲜艳妩媚,风流袅娜,行事温柔和平,兼具钗黛之美。
周瑞家的能把如此高的赞美给予香菱,证明她确实是一个美人。就连王熙凤夫妻闲话之时都提及她给薛蟠是被糟践了。
这样一个美丽出众的姑娘,本该拥有更好的人生,却因为命运的阴差阳错走上了另外一个轨道,不得不令人一声长叹。
影自娟娟魄自寒,香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其灵魂深处却有一股香气逆风解语
《红楼梦》的众多女性形象中,香菱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水菱花一般映衬着风姿绰约的荷花,默默地散发着清香。逆风解语
她原本的名字不叫香菱,而是叫甄英莲,曹公用隐晦的春秋笔法,暗示了她今后的人生,真正应该可怜。
《红楼梦》中的人物仿佛都被一种无形的命运大手给夹裹向前,在那繁华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窒息。
曹公意图通过这一人物揭示大观园女子“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故事。香菱无疑是个谶言式的人物,她的三个名字随着环境和背景的变换而改变。
她的幼年时期叫甄英莲,进入薛家叫香菱,夏金桂进门,她又改名为秋菱。
她的三个名字仿佛她人生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命运阴差阳错造成的悲剧,真正应该可怜的姑娘;第二个阶段是她正式进入薛家,并有幸与大观园的姐妹在一起生活,并且还交了一个“良师益友”林黛玉;第三个阶段是她人生的低谷,如秋天的菱花,凋谢在那寒霜之中。
香菱从来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她的人生就是被无数双看不见的手在随意安排。
即便是这样,香菱的灵魂深处依然散发着香气,她向黛玉学诗,诚恳且认真,甚至成了大家眼里的“诗魔”。
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下,香菱的灵魂依然高贵,她用诗歌的意境去救赎自己落入泥塘的身体,她用心中的美好去感受世界的冰冷。
无论世间事多么无情,她还是把含着温度的情感带给了众人。逆风解语
正如香菱写的诗那样,“影自娟娟魄自寒”。
在冰冷的世界温暖地活着逆风解语
这个世界对香菱来说,并不够友好。幼年被拐,少年被卖,直到进入薛家碰到夏金桂,这个世界并没有给香菱多少温暖。
大观园中的袭人、平儿等人都不学诗,为何香菱会学诗呢?这不是她心血来潮,这是她发自内心对自己的一场救赎。
那冰冷的世界仿佛没有什么是温暖的,唯有诗歌的美好可以暂且温暖她的世界,什么是高贵?高贵不是来自身份,而是来自于言行,来自于灵魂深处的美好。香菱虽然命运多舛,但是她却具有这些美好的品格。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世外桃源”,是一个学诗的好环境,,诗礼传家的贾府子孙从小就能够吟诗作对,即使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贾府依然会有才女。
大观园给了香菱一个学习诗歌的土壤,同时她又结识了林黛玉这个“诲人不倦”的老师,同为寄人篱下,黛玉与香菱产生了身世上的同病相怜。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作者写到香菱的家世,说她的母亲“情性贤淑”,脂砚斋评曰:“正是写日后之香菱,见其根源不凡。”写她的父亲“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到是神仙一流的人品。
香菱之所以落魄至此还能精心学习诗歌,正是因为她的家世遗传。
曹雪芹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温顺美丽聪慧的香菱,而那个时代把美丽的她毁灭给人看,故能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她不幸的一生让每一位读者都扼腕顿足。
一个冰冷的世界,一个有温度的人,香菱的世界虽然不太美好,但是她却认真的活着,用诗歌去救赎自己不完美的人生。
香菱是封建社会女子悲剧命运的缩影,在她身上不仅体现了女性的才、情、美、德,还有女性对命运的无可奈何。她的世界并不圆满,可是她却用自己的方式救赎着这冰冷的人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必删,逆风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