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世如何评价明神宗?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如何评价明神宗?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586 更新时间:2024/1/8 6:27:50

朱翊钧,即明神宗、万历帝,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在位共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生母是孝定太后李氏。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明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1592年—1600年)间主持了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明朝疆土,但也耗费了大量帑银。 明神宗执政后期,28年不上朝,而王朝依旧可以运行如常。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轶事典故

父子亲情

有一次明穆宗在宫中骑马驰骋,朱翊钧拦住马对明穆宗说道:“父皇是天下的共主,万一出了闪失,如何向天下交代呢?”明穆宗听到这番话,赶紧下马,抱起朱翊钧走入宫中。

少时聪颖

神宗登基之初,就以他高贵的仪表给了臣僚们以深刻的印象。他的声音发自丹田,深沉有力,并有余音袅袅。从各种迹象看来,他确实是一个早熟的君主。他自己说过他在5岁时就能够读书,按中国旧时的计算方法,那时他的实足年龄仅在3岁至4岁之间。巴力尽管如此,在他御字之初,由于年龄太小,临朝时还需要在衣袖里抽出一张别人事先为他书写好的纸片,边看边答复各个官员的呈奏请示。他自然不能完全明白纸片上所写答语的含义,而只是一个尚未成年的儿童在简单地履行皇帝的职责。

交好大伴

慈圣皇太后与太监冯保都喜欢书法。所以,朱翊钧很小的时候书法就极为工整。冯保在宫中,被皇帝称作“伴伴”、“大伴”,小皇帝对于冯保非常畏惧。每次小皇帝与小太监玩的时候,看到冯保来了,就正襟危坐说:“大伴来了。”冯保的职责不但是对皇帝实行 一般的教育,有时还要代皇帝朱批。因此,他与张居正之间的联系要紧密一些。实际上,正因为内有冯保,外有张居正,万历初年的新政才能顺利地推行。张居正对于朱翊钧的辅导和关怀无微不至,他为皇帝安排了详尽的视朝和讲读的日程表。大至朝廷用人之道,小至宫中的一些小节,张居正都要细细地与皇帝说。

呵护太岳

张居正身为辅臣,又是神宗的老师,自然有很大的权力,神宗对居正也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史载“帝虚以委居正,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风采。”张居正所说所请,神宗大多称善,并一一批准,就连神宗自己都说:“卿平日所言,朕无一不从。 ”甚至慈圣太后决定的事,张居正觉得不可行,神宗也要按张居正的意思说服太后然后行之。

神宗对张居正的请求不仅能从之,而且对弹劾张居正的官员皆给予申饬#贬黜,万历四年春正月,“御史刘台劾大学士张居正专擅威福,如逐大学士高拱,私赠成国公朱希忠王爵,引用张四维、张翰为党,斥逐言官余懋学、傅应桢,罔上行私,横黩无厌。居正甚怒,见上辞政,曰:臣之所处者,危地也。言者以为擅作威福,而臣之所行,正威福也。将巽顺以悦下耶?则负国。竭公以事上耶?无以逃端擅之讥。伏地不肯起。上下御座,手掖之曰:先生起,朕当则台以谢先生!诏下台狱,杖之百,远戍之。”可见,神宗对张居正呵护有加 。

喜爱读书

自从张居正去世以后,万历脱出了翰林学士的羁绊;而自从他成为父亲以来,慈圣太后也不再干预他的生活。但是,皇帝在这个时候确实已经成年了,他已经不再有兴趣和小宦官去胡闹,他变成了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他命令大学士把本朝祖宗的“实录”抄出副本供他阅读,又命令宦官在北京城内收买新出版的各种书籍,包括诗歌、论议、医药、剧本、小说等各个方面。

明末三案

晚明三大疑案或称明末三大案,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总称。这三起事件本身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却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故有“三大案”之称。

梃击案是明朝三大迷案之一。事发时间明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1615年5月30日)疯汉张差闯入太子宫,持棍乱打太子朱常洛,惊动朝廷。太子之争,举棋不定酿祸端,是报复,还是栽赃,扑朔迷离。最终张差以死而告终,梃击疑案糊涂了结。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朱常洛即位,为泰昌元年,八月二十九日,因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的红丸,病情稍缓,暖润舒畅,直呼:「忠臣!忠臣!」於是下午三时复进一丸,九月一日五更时暴毙,在位仅29天,此为红丸案。

朱常洛登基后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不到一个月后,朱常洛死于红丸案。李氏与太监魏忠贤密谋,欲居乾清宫,企图挟皇长子自重;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为防其干预朝事,逼迫李选侍移到仁寿宫哕鸾宫,此为移宫案。

人物评价

总评

朱翊钧是明代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皇帝。明代历史中以万历纪元的时间,持续将近48年之久。明神宗在位期间,前十年奋发图强,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他的主要特征,是贪酒、贪色、贪财而又贪权,始终“魁柄独持”,可谓操权有术,从这一点说,他不是一个庸人之辈。但他又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他即位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初,终于十七世纪二十年代。当时,正是整个世界处于翻天覆地的大变动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也已经发展到晚期,“天崩地裂”,新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也同样处于由古代社会向着近代社会转型的剧变前夜。在这个历史的大变动中,由于几千年中国封建制度的顽症根深蒂固,加上他沉溺酒色、财货的心理病态,非但未能使中国跟上世界新潮流,迎来新时代的曙光,相反在他的手里把明朝推向绝境,加快了其终结的历史进程。

史书评价

《明史》:①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驯至悊、愍,邪党滋蔓。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②“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历代评价

当时的朝鲜使臣对神宗评价颇高,许篈这样称赞万历皇帝:今 日臣等望见天威甚迩,龙颜壮大,语声铿锵。朝鲜使臣对万历皇帝执政前期的勤政是极为称道的:因闻皇上讲学之勤,三六九日,则无不视朝,其余日则虽寒暑之极,不辍经筵。四书则方讲孟子,纲目至于唐纪,日出坐殿,则讲官立讲。讲迄,各陈时务。又书额字,书敬畏二字以赐阁老,又以责难陈善四字,赐经筵官,以正己率属四字,赐六部尚书,虚心好问,而 圣学日进于高明。下怀尽达,而庶政无不修,至午乃罢,仍赐宴于讲臣,宠礼优渥云。呜呼!圣年才至十二,而君德已著如此。若于后日长进不已,则四海万姓之得受其福者。

沈德符评价万历皇帝少年的聪颖好学:昔英宗御极亦在幼冲,初不闻三杨诸公有此朝夕纳诲,遂使王振得盗国柄,几危宗社。则主上早岁励精,真可只千古矣。

当时的礼部尚书冯琦在奏折中评价万历皇帝执政后期的怠政:而方春秋鼎盛,正际中天之运。……此盛壮之年,正是理乱之会,若不将大小政务整顿一番,中外人心收拾一番,日复一日,盛年渐往,蛊惑益深,即欲挽不返之势于倦勤之余,亦无及矣。夫朝政未肃者,病在人情之惰,吏治未清者,病在士风之贪,君臣上下之睽者,病在行迹之疑,而其要在于服人心。陛下奈何以二百年固结之人心,一朝令其涣散至此乎?古称成汤改过不吝,非是圣人无过,惟圣人乃能改过耳。汉武帝垂老而悔,唐德宗经乱而悔,千古更有何人?以圣主当盛年,一日不悔即汉唐,一日悔即舜。章疏可一日发,缺官可一日补,百姓所不便者可一日罢也。陛下何惮一日之发,不以成万世之业,立万世之名乎?

户科给事中田大益曾忍无可忍地批评万历帝:“以金钱珠玉为命脉。”

朝鲜使臣李恒福曾评价神宗的穷奢极欲:穷极侈靡,以龙脑沉檀屑杂以椒末涂屋壁,又督珠市,尽纳其珠,择其大颗,络为障子。又遣太监采珠于外,南方贡以珠,其重四两,天下所贡无于此。此外大者不过三四钱,取之不遗余力,长安市上龙脑。

民国历史学家白寿彝评价: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前十年奋发图强,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他的主要特征,是贪酒、贪色、贪财而又贪权,始终“魁柄独持”,可谓操权有术,从这一点说,他不是一个庸人之辈。但他又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评价:神宗亲政以后,独揽大权,怠于政事而耽于享乐,日益挥霍侈靡,不知遏止。

历史学家黄仁宇评价:总的来说,万历即位以后的第一个十年,即从1572年到1582年,为本朝百事转苏、欣欣向荣的十年。北方的“虏患”已不再发生,东南的倭患也已绝迹。承平日久,国家的府库随之而日见充实。

当年明月评价:刚满二十岁的他踌躇满志,虽然他不喜欢张居正,却继承了这位老师的志向。自从正式执政以来,一直勤奋工作,日夜不息,他似乎要用行动证明,凭着自己的努力,也能够治理好这个国家,至少比那个人强。

许文继、陈时龙评价:神宗朱翊钧是明代历史中统治最久的皇帝。他的一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0岁到20岁,他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权 威,凡事依大学士张居正而行;20岁以后,他开始亲政,有一段时间勤于政务;后期怠于政事,酒色财气,醉生梦死。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古代打仗前双方大将会单挑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三国,风云人物

    在看古装影视剧和古代战争小说时,我们总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就是两军对垒期间,双方一开始都会按兵不动,然后派出两边最能打的武将单挑,两人大战300回合,若有一方武将战败,另一方统帅就会号令全军出击,这才算战争正式打响。这种桥段在关于隋唐时期的小说和影视剧里尤其常见,什么裴元庆对阵李元霸啊,宇文成都一

  • 朱棣打下南京城为什么不直接进入宫中 原因出在皇位身上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建文帝,风云人物

    朱棣打下南京城为什么不直接进入宫中,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的明成祖朱棣,开创了永乐盛世,作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能够创造一个盛世是非常不容易的。虽然朱棣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是他的皇位来的并不合乎规矩。原本建文帝才是正统的继承人,但是朱棣以勤王的

  • 郭嘉为什么叫“郭祭酒”?“祭酒”是个什么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郭嘉,风云人物

    郭嘉为什么叫“郭祭酒”?“祭酒”是个什么职位?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因为生活时代和背景的不同,现代和古代的很多名词的含义都是不一样的,很多古代的词语现代人完全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在很多三国题材的电视剧里,郭嘉经常被人称作“郭祭酒”,这是古代的一个官职的名称,但是以现代人的角度来,就完全看不懂了。祭

  • 历史上真实的永琪是什么形象?他最后是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永琪,清朝,风云人物

    五阿哥永琪应该算是清朝最著名的皇子之一了,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还珠格格》这部影视剧作品,是一部非常火的电视剧,想来大家是看过的。提到《还珠格格》就会想到紫薇、小燕子、尔康、五阿哥、皇帝皇后、容嬷嬷等等。其中影视剧中的五阿哥,不仅武功高强,而且还很有才学,可谓是

  • 在古代女子衣服裙摆总是拖在地上却不害怕脏,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风云人物

    服装作为一种礼仪标志,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记忆,也就是一种文化。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现在很多人爱上了穿汉服这样的行为,尤其是一些对汉服痴迷的年轻人,甚至会直接穿着繁琐的汉服走在大街上,成为了路人瞩目的焦点。汉服虽然繁琐,但的确非常美观,也难怪受年轻人追捧。尤其是女装,那落地的裙摆,摇曳生

  • 廖立才华可以与庞统进行相比,可惜晚景太过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廖立,三国,风云人物

    进入三国时期以后,可以称得上蜀汉出现的大臣数量会是非常多的,而其中的一位二十岁少将,一直以来被刘备看好,同时还将其提拔至长沙做了一名非常重要的太守。与此同时还曾被诸葛亮大佳夸赞,甚至将他与庞统进行比拼,而在孙权安排吕蒙想要参与偷袭刘备位于荆南三郡时,他却以逃跑的方式,来了个避而不见此时的刘备对其才能

  • 武则天晚年把江山还给李家,是出于什么考虑?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则天,唐朝,风云人物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公认的正统女皇帝,她原本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李治驾崩后,其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李显虽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朝中大权都掌

  • 明朝“东林八君子”刘元珍简介:家境贫寒却自幼勤奋好学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北宋殿中侍御史张唐英简介:著有《仁宗政要》、《宋名臣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唐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唐英,自号黄松子,蜀州新津人。生于宋仁宗天圣七年,卒于神宗熙宁四年,年四十三岁。少攻苦读书。及进士第

  • 三国时期东吴灭亡后,孙皓与他后宫嫔妃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风云人物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孙皓是东吴最后一位皇帝,孙皓在位前期,还算明君,后期开始沉溺酒色,杀人如麻,变得非常残暴。天纪四年(280年),西晋几路大军一起攻伐东吴,势如破竹,孙皓走投无路,选择投降,东吴灭亡。孙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