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末五代初后晋基业奠定者李克用生平 李克用结局 李克用子女

唐末五代初后晋基业奠定者李克用生平 李克用结局 李克用子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62 更新时间:2024/2/21 14:26:38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且拥晋山河”,回顾晚唐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心中总有一种想要落泪的感觉,那是一个血流成河的年代,暗无天日,苦海无边,那是一个道德沦丧的年代,臣无臣节,兵连祸接,兵力雄厚的大唐竟让黄巢血洗长安,巍峨京城,毁于一旦,乱世中充满了阴谋与背叛。在漫漫长夜中,也有一个男人让青史感到了温暖,他勇猛绝伦,臣节如山,他就是晚唐名将李克用,堪称大唐帝国最后的英雄。

李克用,生于唐大中十年(公元856年),死于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他是沙陀族,属于突厥后裔。他本姓朱邪,《五代史补》中记录了这个姓氏的来源,李克用的先祖生于雕窝之中,让酋长十分惊异,下令诸族共同抚养这个孩子,以后,就以“诸爷”为姓,里面包含的意思是,并非一个父亲抚养长大,后来汉文史籍以讹传讹,就变成了“朱邪”,李克用的父亲就叫朱邪赤心。李克用的出生同样带有传奇色彩,他的母亲临产时,竟然已经怀胎十三个月,又遇上难产,母子状况都十分危急,一位神汉出来指点迷津,“药物已经没有用处了,可以让族人全副武装,在鼓声中骑上战马,围着孕妇跑上三圈,就能保证大小平安”,照办之后,孩子呱呱落地,只是瞎了一只眼睛,正史上记载当时异象层出不穷,满屋红光,井水暴涨。

李克用从小就极为骁勇,擅长骑射,十三岁就能一箭射下双鸟,成为名闻遐尔的神箭手,十五岁就随父出征,在沙场上冲锋陷阵。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徐州庞勋聚众造反,朱邪赤心带领三千沙陀骑兵,雷霆出击,将庞勋打得一败涂地,建立了不小的功勋。朝廷册封朱邪赤心为振武军节度使,赐予国姓,朱邪赤心从此就成了李国昌,他的这个生具异禀的儿子就成了李克用。

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代北发生饥荒,云州(今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削减军粮,引起军人们的强烈不满,手下将领力劝李克用出面, 带领军队举行了暴动,杀掉了段文楚,众人上报朝廷,请求让李克用担任大同军防御使留后,引起了朝廷的勃然大怒,各路兵马前往征剿李克用。唐军人多势众,虽然屡战屡败,最后还是将李克用父子赶到鞑靼部避难。

当时,黄巢领导的农民军长驱直入,威逼长安,李克用观望形势,产生了报国有门的念头,“我们父子为奸臣陷害,为朝廷所不容。现在黄巢抢渡淮河,为祸中原,大唐皇帝一定会赦免我们父子,让我们奉诏勤王,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宿愿。人生在世,不过匆匆数十年,大丈夫当报效国家,怎么能老死在这荒漠之地”,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打进长安,唐僖宗逃到四川,他于中和元年(881年)任命李克用为雁门节度使,让李克用带兵勤王。中和二年,三万骑兵在李克用的率领下到达河中(今山西永济),与黄巢的农民军隔河对峙。尽管以前朝廷多次围剿过李克用,李克用对大唐仍然是一片忠心,一生不渝,当黄巢派人送来重金和诏书时,他马上将诏书烧毁,将重金分给手下。李克用的亲兵被称为鸦儿军,人人都穿黑色衣服,个个骠悍勇猛,如同下山老虎,在诸镇兵将畏惧不前的当口,鸦儿军一马当先,与农民军决一死战。农民军兵败如山倒,鸦儿军在良田坡(今陕西华县西南)一举击溃尚让的十五万兵马,农民军横尸三十里,血流成河。诸镇兵马会师长安,大战渭桥,李克用又夺得首功,黄巢的农民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出关中。京师克复,李克用居功至伟,被皇帝任命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充当使相,这一年,他才二十八岁。他的父亲李国昌被任命为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同年十月去世。

李克用为大唐帝国四处征战,很快威名远播,声震八方。当时的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想见识李克用的风采,就派一位著名画工前往李克用的驻地。倒霉的画工行踪暴露,很快被李克用的手下擒获。李克用亲自会见了这位画工,半真半假地威胁说,“你现在就为我作画,如果画得不象,叫你命丧当场”,画工的确匠心独具,他眼见李克用一眼失明,就画出李克用射箭时的姿态,眯封着一只眼睛,英姿勃发,巧妙地掩盖了李克用的缺陷,李克用十分高兴,重赏了画工,并派人送画工回到淮南,留下了史上一段颇为俏皮的佳话。

中和四年,李克用带领唐军在河南扫荡黄巢的农民军,唐军摧枯拉朽,一往无前,农民军溃不成军,一直退到黄巢的家乡曹州冤句(今山东定陶西),转眼之间,满手血腥的农民军灰飞烟灭,黄巢的首级被送到大唐皇帝的面前。此时,一个突然事件让李克用与汴帅朱温结下了血海深仇,并影响了以后的唐朝历史。

李克用途经汴州(今河南开封),汴帅朱温邀他入城,盛情款待。这天夜里,李克用和他的三百名随从喝得酩酊大醉,全然没有想到朱温暗中包藏祸心。朱温的军队重重包围了李克用下榻的上源驿,杀人放火,当时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李克用在几名卫士的拼死保护之下,突围而出,逃回了军营,可惜了他的三百亲兵,没有死在沙场之上,却枉死在朱温的屠刀之下。李克用死里逃生,对朱温恨之入骨,当时就想起兵攻打汴州,他的正室刘夫人深明大义,极力劝阻,“司空为国家征战,凡事都要占住道理。现在朱温设计谋害,我们可以向朝廷申诉,让朝廷来主持公道,如果擅自攻打汴州,就是我们没把朝廷的威严放在眼里,这样,我们在舆论上就陷于被动”,李克用对刘夫人一向言听计从,他多次向朝廷上书申诉,要求严惩朱温。朝廷出于牵制各路军阀的目的,极力安抚李克用,加封他为太傅和陇西郡王,下诏要求他与朱温和解,李克用对大唐一向尽心尽力、不计前嫌,为了大唐皇帝的面子,李克用忍下了这口恶气。

在军事上,李克用在与朱温较量中处于劣势,在政治上,李克用从无凌驾大唐皇帝之上的野心,每当大唐皇帝遭人挟持,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勤王讨贼,处处以大唐的忠臣自居。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为了保护唐昭宗,他力挽狂澜,平息了李茂贞、王行瑜等人的叛乱,被唐昭宗册封为晋王,成为唐末军阀中封王的第一人。正因为有李克用的存在,朱温的狼子野心才有所收敛,大唐帝国虽然气数已经,却得以苟延残喘。

天复元年(公元 901年),朱温的军队兵临晋阳城下,企图借朝廷的名义剿灭李克用,李克用兵力不占优势,打算北奔云州,刘夫人高瞻远瞩,激励丈夫,“大王作战一向勇往直前,从不畏惧,为什么今天要逃跑呢?以前大王跑到塞外避难,险些性命不保,更不用说什么宏图大业了,今天我们孤注一掷,还有可能死里逃生,如果弃城而去,恐怕永无翻身之日了”,李克用听从了刘夫人的建议,死守晋阳,终于让朱温的军队知难而退。

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温杀掉了三十位辅政大臣,强行将唐都迁到洛阳,随后,向唐昭宗下了毒手,拥立辉王,是为唐哀帝。噩耗传到晋阳,李克用向着南面失声痛哭,如丧亲人,晋阳三军素服,为唐昭宗志哀。天祐二年 (公元905年),李克用结盟耶律阿保机,准备南征朱温,挽救大唐的局势。随后的几年中,李克用与朱温展开了拉锯战,双方互有胜负,打成了平手。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温终于撕掉了最后的伪装,废掉唐哀帝,改元开平,建立了后梁,李克用立场坚定,拒绝承认朱梁政权,仍然沿用唐朝“天祐”的年号,与朱温抗衡到底。当时,西川节度使王建劝说李克用称帝,被李克用拒绝,李克用回信表明态度,“誓于此生,靡敢失节”,对大唐依旧一片耿耿忠心。

李克用的祖先自唐太宗时候起就为唐朝效力,由于大唐帝国四海一家的民族政策,李克用没有被汉人视作外人,李克用也没有把自己当作唐朝的外人,他的儿女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李存勖(李克用的儿子)十三岁就“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李克用的儿女们基本上都是与汉族的衣冠世族联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分不出彼此,按照儒家“仁义忠信”的标准,李克用虽然身出异域,却是标准的华夏后裔,其忠其勇,感天动地。虽然壮志未酬,却后继有人,使他的遗憾,变成了敌人的畏惧。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李克用染上急病,在晋阳去世,享年五十三岁,传说,李克用临终之时,将三支羽箭交给了李存勖,其一,出击燕王刘仁恭,其二,讨伐契丹耶律阿保机,其三,消灭死对头朱温,李存勖对天起誓,决不辜负父亲的期望,一定要亲手完成父亲的心愿。

年轻的李存勖连连出师,首先抓住幽州(今北京地区)的刘仁恭父子,将之斩首示众,然后与后梁(此时朱温已经死在了自己儿子手里)展开会战,一举消灭了七万多的后梁军队,接着挥师北上,将契丹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回师南下,攻破后梁都城,后梁末帝朱友贞在绝望中自杀,朱温创立的后梁自此灰飞烟灭,不复存在,十几年中,李存勖南征北战,完成了父亲未竞的心愿,千秋霸业,功成一旦。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史称后唐,他很快迁都洛阳,年号“同光”。他的父亲李克用被追谥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雄名凛凛振沙陀,为国功深奈老何。多少三垂冈上恨,伶人哪进百年歌”,在那个为了自身利益,视背叛为儿戏的年代,李克用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忠诚,恪守大唐军人的本分,为大唐帝国赴汤蹈火,百死不悔,尽管他常受委屈,尽管他常受猜忌,他都能做到不计前嫌,为国家尽心尽力,他是大唐落日中最后的贵族,奋发向上的大唐精神在他身上发挥到了极致,在他的眼里,只有国家大义,在他的嘴里,永远不会说出信仰崩塌后的所谓真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标签: 李克用

更多文章

  • 明神宗宠妃郑贵妃生平 郑贵妃结局 郑贵妃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贵妃

    郑氏(?~1630),明神宗朱翊钧贵妃。大兴(今北京大兴)人。她是一个嗜权如命的女强人,野心勃勃,为达到总揽大权的目的不择手段,诡计多端。她搅得朝廷内外不得安宁,腐败堕落,人心涣散;她搅得万历江山危在旦夕,致使万历一朝宫廷斗争波澜起伏,成为明末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她可谓是活跃于万历一朝的风流人物。

  • 明朝后期辽东经略熊廷弼生平 熊廷弼结局 熊廷弼子女 熊廷弼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熊廷弼

    熊廷弼(1569~1625年),明末辽东经略、兵部尚书。字飞百,号完冈,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他是明王朝少数几个洞悉辽事的将领之一,两次赴辽也确实取得了一些实绩;然而,经抚不和,朝臣掣肘,再加上自己的意气用事,导致第三次赴辽期间丢掉了重镇宁远,自己也丢了脑袋且传首九边。积极防御 固守边境万历二十五年

  • 明朝名臣东林党首脑杨涟生平 杨涟结局 杨涟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涟

    杨涟(1572~1625),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累官至左副都御史,东林党人。他忠耿赤诚、直言敢谏,曾与左光斗等反对李选侍、拥立明熹宗,后又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使权奸震恐。他虽然最终被阉党所害,但他的身上迸射出了一个忧国嫉邪者的璀璨光辉;而这样的人竟含冤屈死,也可见

  • 明末救星张居正简介 张居正改革使朝廷苟延残喘50年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末期的著名大臣,生前张居正的许多改革措施都对国家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历史上对于张居正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甚至死后,张居正还被抄家。究竟是为什么,才导致了张居正是这样的结局呢?一、明朝张居正简介张居正是明朝时期的著名大臣,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

  • 浦熙修简介 浦熙修三姐妹 浦熙修浦安修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浦熙修

    浦熙修出生江苏嘉定,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是浦氏三姐妹中的二姐,她本人是一名教师、记者,担任过全国政协文中资料研究委员会文教组副组长、中央候补委员等职。浦熙修简介浦熙修(1910-1970),女。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曾任北京志成中学教师,《新民报》记者、

  • 浦熙修罗隆基关系 浦熙修的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浦熙修

    浦熙修曾是《新民报》记者、海《文汇报》副总编辑兼驻北京办事处主任等,在新闻界也有一定成就,此外,浦熙修还著有《新疆纪行》等作品。浦熙修罗隆基致使罗隆基从史良处感情迁移的正是浦熙修,她是《文汇报》的记者,彭德怀的妻姊。罗1946年7月的日记记下了他们在战乱岁月里不由自主的缠绵。罗觉得情爱中的人是"情

  • 东汉幽州牧刘虞为何不敢作天子? 如何评价刘虞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虞

    刘虞刘虞曾任幽州刺史、甘陵国相、太傅、幽州牧等职,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深得民心而被称作三国“人气王”。但他忠于汉室,不敢自立为王,最终因兵败于公孙瓒而被杀,幽州百姓都痛哭流涕。刘虞不敢作天子刘虞不敢作天子这句话出自于唐代文学家元稹的《董逃行》。刘虞的手下公孙瓒一

  • 刘虞简介 刘虞妻妾华衣服 刘虞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虞

    刘虞刘虞是光武帝刘秀的后人,是东汉末年皇室、政治家,他安抚幽州各族,使百姓安居乐业,深得民心,得到世人敬重爱戴。历史上的刘虞以勤俭朴素著称,然而公孙瓒抄他家的时候发现他的妻妾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让人怀疑他沽名钓誉。刘虞简介刘虞(?-193年10月),字伯安。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

  • 三国曹魏将领卫臻简介 卫臻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卫臻

    卫臻是曹魏时期的将领、官员,父亲卫兹和曹操征董卓时在荥阳战死,故而深得曹操器重。卫臻生有三子:卫烈、卫京和卫楷,官至光禄大夫、司空、司徒等职,被封为长垣侯,秩如三司,曹氏一族对他都算是非常信任器重的。卫臻简介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因其父卫兹随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初为黄门侍郎,转

  • 东汉名将窦固的故事 窦固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窦固

    窦固曾任中郎将、黄门侍郎、奉车都尉、大鸿胪、光禄勋等职,封爵显亲侯;曾经大破匈奴呼衍王、击降车师,再通西域,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汉章帝对他也很器重,时常征询朝政。公元88年,窦固逝世,谥号为文,因儿子早逝没有后代,封国也被废除了。东汉名将窦固的故事窦固在边疆数年,羌人都佩服他的恩信。一次,羌人请窦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