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蔺相如是个怎么样的人 斯文还是彪悍?蔺相如怎么死的

蔺相如是个怎么样的人 斯文还是彪悍?蔺相如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955 更新时间:2024/1/19 12:56:54

蔺相如是个怎么样的人:斯文还是彪悍?蔺相如怎么死的

揭秘: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斯文还是彪悍?

《将相和》,五年级课文,算是咱们小时候最早的历史类的文章了,时隔十几年,仍然还记得文章的大概内容, 像“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已经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

不过,课文里的插图好像越看越不对劲,特别是蔺相如,感觉过于斯文,真实的蔺相如是长这个样子的吗?我严重怀疑!

点击阅读:廉颇蔺相如的故事

蔺相如应该长得很彪悍

读过《史记》的人可能会发现,作者司马迁喜欢把同类型的人放在一起写,比如《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讲的是老子和韩非子两个人,此二人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而韩非则是法家学派创始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说会道,温文而雅,有思想,有内涵。

再比如《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讲的是白起和王翦的事迹,此二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能打能杀,更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性格粗犷,豪情万丈。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只需看看《史记》里面的蔺相如是跟谁放在一起写,就可以判断他跟谁长得比较像了(起码性格相似)。

蔺相如的事迹收录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这里面除了记录廉颇和蔺相如的历史事迹以外,还记录得有赵奢和李牧的事迹。

既然把廉颇、赵奢、李牧和蔺相如放在一起写,说明他们三人与蔺相如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不防粗略剖析一番这三个人。

提到廉颇和李牧,我只能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大名鼎鼎”,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武林高手,大军事家。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人把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个人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有“起翦颇牧,用军最精”一说,勇猛无比。再看赵奢,这个人也不简单,赵奢最初是个收租的出身,后来阏与之战大败秦军,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司马迁怎会把一个气度儒雅、文质彬彬的蔺相如,和战国后期三大猛将放到了一起来写传?有没有一种可能,蔺相如其实并不像课本插图中那样手无缚鸡之力,而是一个勇猛彪悍的形象。

从史料中寻找真相

再次温故《将相和》,我从里面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渑池会盟上,蔺相如要求秦王也给赵王弹奏盆缶。秦王不愿,于是蔺相如威胁秦王,“五步之内,我的血还能溅大王你一脸呢。”赤裸裸的威胁啊!而且细思极恐,秦代一步等八尺,周尺约为20公分,秦王离蔺相如将近十米,考虑到一般情况下,脖子大动脉血液能喷射距离比较远,约为2米左右,蔺相如有把握越过秦王的重重护卫,直冲到秦王跟前,剁了秦王。这种舍我其谁的霸气,着实让秦王震惊。

尔后,秦王身边的护卫队试图用手中的剑伺候蔺相如(“左右欲刃相如”),蔺相如只瞪了他们一眼,护卫就全体缴械了(“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这种感觉完全就是红发香克斯看鲨鱼、宇智波鼬看卡卡西,更木剑八看黑崎一护,分分钟秒杀。秦王侧视左右,发现身边的护卫似乎也没什么卵用,所以“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一个端庄文弱、温文尔雅的文人有这种能量吗?不可能,唯一的解释就是:蔺相如是个壮汉。虽不至于满脸肥肉五大三粗,但起码也跟奥尼尔一个款型。

敢问蔺公哪个门派?

太史公曰:“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原来蔺相如是大太监令缪的门客,或许这位令缪有些像龙门客栈里的厂公,懂得几招辟邪剑法也说不定。他对蔺相如评价是“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简而言之,就是有勇有谋!

可能你觉得这就是我的臆想,或者是太史公用了夸张的笔法来写蔺相如,但接下来的史料就更加证明了我的结论。

蔺相如对廉颇说过这样一句话:“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他将二人比作两只老虎,如果没有两把刷子,何来的自信将自己比作猛虎?

再有史料:“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後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後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更加证明了蔺相如是个可以领兵打仗的人,活脱脱的一个猛将啊!

有没有觉得三观尽毁了,好了,现在你可以尽情脑补小学课文《将相和》的故事了。

太史公曰:

其实,《史记》在记录蔺相如的时候,过于突出蔺相如的个人英雄主义,把功劳都归在了蔺相如一个人身上。其实,秦王(当时是秦昭王)之所以害怕蔺相如,并不仅仅因为蔺相如个人的胆识和谋略,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赵国国力还比较强大。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变法之后,赵国国力强胜起来,特别是军事上,骑兵得到了很大发展。军事上不输秦国,当时的赵武灵王还策划过“灭秦计划”。赵武灵王死后,赵惠文王继位,这个人也是一个有道明君,在用人上唯才是举,蔺相如就是赵惠文王发现并重用的能人。可以说,在完璧归赵之时,赵国和秦国几乎是两个实力相当的大国。所以,赵国在外交上并不容易吃亏。

公元前280年,秦国派兵攻打楚国,恰恰这时也是秦赵之间渑池会盟的时候,所以秦昭王会见赵惠文王的目的并不是要羞辱赵王,而是想跟赵王谈合作,希望赵国不要插手楚国的事情。所以,即便蔺相如对秦王有什么不敬,秦王也是能够忍耐的。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如果赵国自身不强大,既使蔺相如再如何英勇,也不会得到秦国让步,更难以与其他国家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如何评价蔺相如其人 蔺相如最后是怎么死的

智勇双全、顾全大局,应该是蔺相如一生最完美也是最贴切的注脚。而古往今来,也有许多文人骚客对蔺相如的气节和大义凛然的气度折服,纷纷留下文字对蔺相如进行歌颂和赞美。宋代的徐均曾吟诵:“缶击何分秦胜负,璧还不是赵存亡。最怜恃勇偏轻举,直挟君王冒虎狼。”而诗人陈普也写道:“长年霜骨白皑皑,廉蔺羞颜似湿灰。白起杀心如未谢,二家随璧献章台。”等等,蔺相如虽已永远尘封在岁月里,但他的事迹亘古流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评价一个人,站的角度位置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对于蔺相如他是大家心里熟知的那个,怒发冲冠敢于站在秦王的朝堂之上与秦王对峙的人,他是那个在渑池会上敢于血溅秦王的人。大家对蔺相如的印象是勇敢、机智还有隐忍。蔺相如,他的出生不可考,只知道在风云交际之时,他在缪贤手下当门客,当时的蔺相如平头小子一个,无权无势,他是无论也想不到有一天会和赵王发生联系,更想不到还和秦王有交集。

蔺相如是个能说会道的人,在赵王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送和氏璧的人选时,蔺相如便出现了,经过缪贤的举荐,蔺相如成功担任了赵国的使臣。他奉命出使秦国,并且见到了秦王。在秦王的地盘上,蔺相如用和氏璧要挟秦王,要秦王答应之前的承诺,割让十五座城池以换取和氏璧,秦王没有答应,但是秦王放过了蔺相如,并且还秦王也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这样他才献玉。秦王照做,却没想到在这五天里,蔺相如早就让人到着和氏璧回赵国了,秦王知道真相后很生气,权衡利弊最后还是把蔺相如放回了赵国。

而渑池之会,一样也体现了蔺相如的勇气和智慧。渑池之会蔺相如依旧同赵王出使秦国,在这次宴会上,秦王百般刁难赵王,让赵王为大家弹瑟,赵王在宴会上颇失颜面,为了挽回赵国的面子,蔺相如挺身而出。手捧着缶来到秦王的面前,跪着请求秦王击缶,用同样的方式刁难秦王,并大声说道:“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话一出口虽然秦王有一千个不愿意,也没有办法。只得,勉强敲击了一下。蔺相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虽说他的手段比较强硬,还用欺骗的手段换回了和氏璧,但是他站在国家的利益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赵国的发展,如果说蔺相如是个虚伪的小人,那么他也是勇士,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蔺相如就是这样的勇士,所以他才敢毫无畏惧地正视秦王的双眼,毫无畏惧地随时准备为赵国粉身碎骨。

而他又是隐忍大度的,在渑池之会之后,蔺相如的名气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秦王的赏识。不久之后,被封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是赵国的名将,也是战国的四大名将之一。他很不服气,自己辛辛苦苦打拼这么多年,为赵国出生入死也才是上卿的位置,而蔺相如才上任多久,连升三级。廉颇不满蔺相如,处处与他作对,但是蔺相如一直隐忍,处处忍让廉颇,大家都问他:“廉颇这么为难你,你为何还能忍受得了?”蔺相如的回答折服了所有人,他说:“廉颇和我都是赵国很重要的人,我们现在最大的敌人是秦国,不能在内部产生矛盾,让别的国家钻了空子,为了大局考虑,为了国家的安全,我是应该这样做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觉得很惭愧,便赤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从此二人冰释前嫌,结为好友。负荆请罪,体现的是蔺相如顾全大局的长远眼光。

蔺相如的死有两种说法:一说“渑池会”后,秦国要攻赵国,赵王便以太子郚作为人质。赵王为让太子有人照应,派相如赴秦地侍太子。不料太子在秦得病而亡,相如因此获罪,被处死。又说赵悼襄王时,秦攻赵,廉颇儿子廉丕战败,蔺相如闻讯惊叫口吐鲜血而死。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孝成王七年蔺相如病笃”。又说相如是病死的,按照中国古代的丧葬传统,蔺相如死后,官方或家族将其再由邯郸回葬家乡曲阳是符合习俗的,所以,相如很有可能是病死的。

标签: 蔺相如

更多文章

  • 张九龄一生最遗憾之事:预言安禄山必反却没能阻止“安史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张九龄

    张九龄说起张九龄,很多人更熟悉的是他的文学、诗歌,毕竟大家比较早接触的是他的诗。不过,张九龄在政治方面也毫不逊色,身为开元年间名相,他可以说是一位有胆识谋略的政治家,为开元盛世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作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张九龄宦海沉浮多年,颇有识人之明,不仅能提拔有才能之人,还识破了安禄山的必反之

  • 李岘简介 对李岘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岘

    李岘是唐太宗的玄孙,唐朝宗室,官至宰相,一生历经三朝,担任过多州州牧、江陵尹、京兆尹、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等职,一生五次拜相、六任尚书、七次为专门大使,封爵梁国公,在官场可谓一帆风顺。李岘简介李岘(708-766年),字延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玄孙,吴王李恪曾孙

  • 张嘉贞后人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嘉贞

    张嘉贞张嘉贞出生山西临猗的贫寒之家,父母早逝的他,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他发奋学习,借知识改变命运!终于经过读书、为官、做人,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终于登顶权力高峰,当上了大唐宰相。有人说,张嘉贞的人生就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张嘉贞后人儿子:张延赏,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孙子:张弘靖,官至检校司空,

  • 鱼朝恩的主要贡献 鱼朝恩对唐朝历史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鱼朝恩

    鱼朝恩在唐玄宗时入宫,在安史之乱中跟随唐玄宗外逃,曾在邺城战役统领神策军护驾有功,且迎立代宗皇帝,故而深得唐代宗喜爱。鱼朝恩由此权利日益增大,为唐朝中后期宦官干政、唐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鱼朝恩的主要贡献总结来说就是:统领神策军,迎立代宗皇帝。鱼朝恩带着神策军,从陕州赶到关中。代宗和随行人等在神策军

  • 鱼朝恩简介 鱼朝恩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鱼朝恩

    鱼朝恩出生四川泸县,是唐朝权宦,曾在邺城战役救驾,深得李亨信任器重,一度位高权重。鱼朝恩的上位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唐朝宦官的实力,当然,树大招风,日益鼎盛的鱼朝恩最终被宰相元载设计除去。鱼朝恩简介鱼朝恩(722-770),唐朝的擅权宦官,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县)人。唐玄宗时入宫当太监。安史之乱发生后,随

  • 元载的后人 元载的主要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元载

    元载出生陕西岐山一个贫寒之家,历任洪州刺史、度支郎中、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天下元帅府行军司马等职,封爵许昌县子,但最终因排除异己又大肆敛财而被唐代宗赐死。不过,元载为相多年在政治上还是有一番作为的。元载的后人唐代宗赐死元载后,又将元载的妻子王氏以及儿子元伯和、元仲武、元季能全部赐死。子女:元伯和,

  • 元载生平简介 元载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载

    元载元载是唐朝名臣,尽管出身贫寒,但他从小就博览群书、勤奋好读,尤其精通道学,也以此得以入仕。在官场混迹多年的元载,已然独揽大权,且开始结党营私、大肆敛财,不把皇帝看在眼里,最终只能自取灭亡。元载生平简介元载(?-777年),字公辅,出生凤翔岐山(今陕西岐山)贫寒之家,因精通道学,得以入仕。历任新平

  • 李吉甫的主要成就 如何评价李吉甫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吉甫

    李吉甫,人称“元和名相”,曾策划讨平西川、镇海,巩固边防、裁汰冗官,为元和中兴贡献力量,是唐宪宗的左膀右臂。公元814年,李吉甫暴病而亡,朝廷追赠司空,谥号忠懿,唐宪宗哀伤不已。李吉甫的主要成就政治方面他在元和年间两次担任宰相,被誉为“元和名相”,主

  • 李吉甫简介 李吉甫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吉甫

    李吉甫李吉甫出身名门赵郡李氏,早年以门荫入仕,担任过太常博士、明州长史、中书舍人淮南节度使等职,他两次拜相,政绩突出。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也是唐朝名臣,父子同为宰相,且命运相似,时人称其父子同命。李吉甫简介李吉甫(758-814年),字弘宪,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御史大夫李栖

  • 张志和子女 关于张志和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志和

    张志和张志和曾经担任过翰林待诏、南浦县尉等职,在官场沉浮多年已无奋斗之志,加上母亲和妻子相继离世,他更加感慨人生无常,于是弃官弃家游历江湖,肆意后半生。董其昌赞他“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张志和子女张志和有三个儿子,张衡、张卫、张衢。关于张志和的历史评价《唐七律隽》:&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