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诗人陈子昂生平 陈子昂结局 陈子昂子女

唐朝诗人陈子昂生平 陈子昂结局 陈子昂子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429 更新时间:2024/1/7 7:44:06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别以为百无一用是书生,别以为书生手无绵鸡之力,在尚武的唐朝,每一个文人都习武,出门都佩戴一把剑,这种习俗延自于春秋战国时期。千古文人侠客梦,虽然在宋朝的时候,文人都不习武了,但骨子里那股豪侠气概并没减少。

庄子是一个侠客,陶渊明也是一个侠客,陈子昂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侠客。

陈子昂满足了怀春少女对心中的白马王子所有的遐想,这样一个男人,没有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但却如一颗玉树,临风而立,却不为风所摧。他有男人的胸怀,又有女人的细腻,他铁骨铮铮,又柔情似水,他不畏流血,也毫不吝啬自己的眼泪。

也许,一切因为他的那首《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有一个令人艳羡的家世,他出身天府之国中的豪门望族,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可见,在他的少年时代,是不怎么喜欢读书的。他干些什么呢?夜以继日的习武,然后骑着一匹骏马四处闲逛,看到不平之事,立刻拔出手中的剑。如果遇到老弱病残之人,他毫不犹豫的丢下随身而带的所有银两。在陈子昂还不到十八岁的时候,在家乡就赢得了“乐善好施,劫富济贫”的美名。

其实陈子昂的武功并不高强,但与生俱来的傲骨与凛然正气往往使他不怒而威。他曾经与一个劫匪比剑,劫匪的允诺是,如果陈子昂赢了,劫匪就把所有劫来的钱财物归原主。陈子昂答应了。劫匪是职业打手,陈子昂最多只不过算是业余打手,如果真比起来,他胜算的把握并不大。

劫匪先拔出了剑。陈子昂也开始拔剑,所不同的是他拔剑的动作非常缓慢非常沉稳,他气宇轩辕,毫无畏惧,而武功比他高许多的劫匪看着他拔剑的动作,看着他的剑反射出来的寒光,看着他的剑一点一滴的露出它的锋芒,劫匪心里开始发毛,开始恐惧,他怀疑面前这位意气风发的少年是不是一位身藏不露的高手。就在陈子昂剑出鞘的那一瞬间,劫匪扑通一下跪倒在他的面前,劫匪承认自己输了,愿意把劫来的财物全部归还,并发誓永生不再做劫匪。

不怒而威的侠客,陈子昂式的侠客。这是一种风骨,这种风骨影响了陈子昂成年后的诗歌创作。

十八岁了,陈子昂开始步入人生的正常轨道,他开始闭门谢客,发奋读书。

他是一个天才。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烂熟于胸,但他最喜欢的是陶渊明的诗歌,因为他骨子里流淌着一种对自由的渴望。

二十岁是出发的年龄,二十岁,父母为陈子昂举行盛大的弱冠礼,陈子昂拒绝,就在他二十岁生日那一天,他收拾行装向一个陌生的地方出发。那个陌生的地方就是长安,他告诉父母,他要考取状元。

曾经年少轻狂的陈子昂,现在,他来到了他心目中的圣地长安。长安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在家乡,陈子昂是一个名人,是一个才子,是一个侠客。在长安,他什么也不是,因为长安有太多的名人,太多的才子,太多的侠客。初到长安,领略了异域风情的新鲜与刺激之后,很快有一种被淹没的感觉,有那么一瞬间他感到很茫然,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虔诚的文学青年一样,陈子昂把自己的诗文装进雪片似的信封,寄往长安各界的名流,企图得到上流社会的赏识和认可。可惜,在当时的长安,像陈子昂这样的文学青年太多,他所寄出去的诗文全部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阳光如此美好,走在热闹的长安街道上,陈子昂有点郁闷。

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商人在十字路口叫卖他的胡琴,声称这是长安城最好的胡琴,一口价,一百万钱,少一个子儿也不卖。

越来越多的人流涌向这个商人,他们用怪异的目光打量着商人,打量着商人手中那把绝世罕见的胡琴,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买下这把胡琴,因为他们买不起。

“大款”来了,这就是陈子昂,他走进人群之中,没有说多余的话,只说要买下这把胡琴。众人的目光不再停留在胡琴上,他们有了更感兴趣的目标,一个英俊、腰缠万贯的少年。

众人发出啧啧的称赞声,并一致要求陈子昂为他们当场演奏一曲。陈子昂没有拒绝,但不是现在,他向长安各界发出诚挚的邀请,邀请他们明日去他所住宣阳里,焚上一炷香,两边琴童侍立,在优雅的氛围里听他弹奏。而不是现在,随随便便弹奏,随随便便弹奏一曲,岂不是辜负了这把好琴?

第二日,长安三教九流之辈齐聚宣阳里,翘首以盼陈子昂的绝妙琴音。惊人的一幕就在这时候发生了,陈子昂接过琴童递过来的胡琴,举起它,然后把它摔在了地上。众人哗然。一百万钱的胡琴就这样被摔了个粉碎,众人开始怀疑陈子昂是一个疯子。

陈子昂向众人抱拳说道:“各位前辈老师兄弟姐妹们,我陈子昂虽然略通音律,但我志不在此,我志在诗文。我写诗百首,虽然谈不上字字珠玑,但也绝非平庸之作。这次请各位前来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看看我的文章,如果写得不好请马上把它烧掉,如果你们看得上眼就请美言几句。”

众人终于明白陈子昂的良苦用心,争相阅读陈子昂的诗文,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如果说昨天,在众人的眼中,陈子昂只不过是一个腰缠万贯的阔少,那么今天,他又多了一个身份,才高八斗的青年才俊。

陈子昂一夜成名,付出的代价是一百万钱。

一夜成名的陈子昂,两年后,他像后来的孟郊一样,骑着红头大马,踏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因为他高中了。

遗憾的是不是状元,也不是榜眼探花,只是一个普通的进士,但对于时年二十四岁的陈子昂来说已经非常难得,有的人,考了一辈子,连个举人都没有考上。这是少年得志的陈子昂,他很知足,然而他的不幸生涯也即将拉开帷幕。

官袍加身,居庙堂之上,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官至校书郎,陈子昂以为这样就可以大鹏展翅,大展宏图,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了。然而,他面对的是当时强大的不能再强大的武氏集团。

当初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武媚娘已经不再,幽暗阴森的大明宫里只有一位集狠毒与仁慈与一身的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对陈子昂这样的青年才俊既赏识又忌恨,赏识他就破格提拔他,不久以后陈子昂就做了右拾遗。但对于陈子昂的锋芒毕露,她也毫不留情的打击。武则天当政期间,为镇压反对派,大力起用酷吏,陈子昂就直言明谏,武则天大为光火。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看在眼里,设计陷害陈子昂,陈子昂也因此而入狱。

出狱后的陈子昂依然不改他骨子里那股豪侠气概,他的锋芒不但不收敛,反而有过之而不及,武则天对此采取的措施是不搭理他,不管他提什么意见,都不采用。但武则天又不废掉他,于是陈子昂成了一个摆设,一个花瓶。其实,武则天从内心深处是很赏识陈子昂的男人气的,无论是从一个女人的角度还是从一个皇帝的角度,只不过他的做事方式她接受不了,她要磨平陈子昂的棱角,杀杀他的锐气。

七尺男儿,一腔热血,被架空了的陈子昂不得不长叹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在朝廷已经无所作为了,那么就出去吧,去过戎马生活吧。于是,陈子昂随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宜出征契丹。

武攸宜的先头部队被契丹的铁骑践踏得落花流水,胆小怕事的他把部队驻扎在河北蓟县,不敢前进。身为参军的陈子昂,挺身而出,毫不留情的指责武攸宜畏首畏尾,不明军纪,是军国大事为儿戏,并请求武攸宜给他一万精兵充当先驱。武攸宜是一个刚愎自用的家伙,他拒绝了陈子昂的请求,并把陈子昂降为军曹。

这对陈子昂是一个绝望的打击,这意味着在武攸宜的军队里他又成了一个摆设。他不明白,他只是想好好的工作,好好的为国家尽自己应该尽的职责,他不图什么,可是为什么总是得到这样的结果呢。

那应该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心情沉重的陈子昂独自一人登上了幽州台,当登临幽州台的那一刻,一直以来被压抑在心中的情感像潮水一样奔泻而出。他低沉的声音,悲伤的叹道: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简简单单的二十二个字,通俗的不能再通俗的二十二个字,最不像诗的诗,所有的悲伤,所有独孤,所有的寂寞,所有的渴望,全在这里了。

是为千古一诗。

陈子昂纪念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明君燕昭王,这是一位求贤若渴的君王,他曾尊郭隗为师,传说还曾为之建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以此招天下贤士。于是乐毅等人纷纷前往燕国,从而成就了燕国的一时霸业。而现在,燕昭王早已化为尘土,幽州台已成废墟,那些礼贤下士的君王都去哪里了呢?

骨子里是一位侠客的陈子昂,这一回再也不压抑自己的泪水,他吟完这首诗的时候,泪水已经打湿了他的胸襟。

这样一个流泪的男人,把他最真实的一面给了我们,他的泪水没有降低他的身份,反而为他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就在陈子昂吟完这首诗的第二年,也就是在他四十岁的时候,他辞官回乡了。四十岁,是一个男人的黄金年龄,但陈子昂选择了放弃,他绝望了,他受的伤太深,他努力过,追求过,但他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他个人的力量太卑微,于是他只好改变自己。

关于陈子昂的结局。一个不幸的结局,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武三思指使其爪牙射洪县令段简陷害陈子昂,陈子昂再次入狱,这一次再也没有出来,死在狱中,时年四十二岁。多么好的年龄。

关于陈子昂结局的结局。一个浪漫的结局,一个充满泪水的结局。陈子昂被段简逮捕入狱的消息传到了武则天那里,她知道是自己的侄子在陷害陈子昂,于是派出两名女将军,赶往陈子昂的家乡,并责令段简释放陈子昂。然而,当两位女将军马不停蹄的来到射洪县境内涪江边时,突然天降大雨,涪江河水暴涨,无法渡江。几天后,洪水退去。两位女将军过渡过了河,遗憾的是她们晚了一步,陈子昂已经在狱中被段简折磨致死。

照理说,陈子昂不是两位女将军的什么人,但她们为陈子昂狭义精神所感动,又想到自己难以回朝复命,于是双双投入涪江,追随陈子昂而去。

假使陈子昂泉下有知,他一定很难过,那两位女将军,如花一般的年龄。

叹!叹!叹!

标签: 陈子昂

更多文章

  • 隋朝开国权臣杨素生平 杨素结局 杨素子女 杨素是隋朝宗室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素

    公元572年,北周政坛发生了一件震撼人心的大事。皇帝宇文邕处死了他的堂兄宇文护,亲揽朝政!而此前,大权一直被宇文护总揽,宇文邕只不过是个傀儡而已。值此政局骤变之际,宇文邕整日忙着肃清宇文护势力,岂料,一件芝麻大的小事让他十分动怒。原来宇文护手下的一个在礼曹里任职的无名小官冲着这个当口竟两番三次地上表

  • 金朝开国功臣完颜宗弼(金兀术)生平 完颜宗弼结局 完颜宗弼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完颜宗弼

    看过或听过评书《岳飞传》的人,都知道金兀术这个人.他统率金军向宋朝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杀死汉人无数,把宋高宗赵构逼到海上,数月不敢登岸,是著名的“岳家军”的死对头,是穷凶极恶的刽子手和侵略者。然而,评书毕竟是评书,评书中金兀术的形象与历史中真实的金兀术不能完全相符。真实

  • 马克思有几个子女? 马克思后代情况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马克思

    马克思与家人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然而在他生活的年代,他的命运并非是荣耀甚至是悲惨的,他的后代的情况也都不如人意。马克思有几个子女马克思一生共有过6个孩子,但他却经受过3个孩子过早夭折的丧子之痛。1858年,他在一封给挚友恩格斯的信中写道:“对于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来说,最愚蠢的莫过

  •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主要成就 马克思的人物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马克思

    马克思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主要成就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近代最复杂和精深的学说之一。学说的范围包括了政治、哲学、

  • 东晋救时宰相谢安生平 谢安结局 谢安子女 谢安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谢安

    公元383年,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卒一举打败了前秦20万大军,不仅使国家转危为安,而且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历史佳话。这就是淝水之战。运筹帷幄,夺取这场胜仗的指挥家便是东晋宰相谢安。说到谢安,不得不说绵延了近三百年的

  • 春秋时期郑国政治家子产生平 子产结局 子产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子产

    子产(?一公元前522年),即公孙侨、公孙成子,春秋末年杰出的政治家。他在郑国执政21年,无论在内政,还是在外交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初涉政坛 功显外交公元前565年,郑简公刚刚即位,为了表示对晋国的亲好,并向其献媚,他悍然派子产的父亲子国同子耳率军侵略蔡国。刚一交锋就活捉了蔡国的司马公子燮。郑国人都

  • 叶适简介 叶适思想 叶适主张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叶适

    叶适是南宗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世称其“水心先生”,永嘉学派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叶适简介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

  •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最著名诗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皮日休

    皮日休是唐朝末年文学家,与陆龟蒙是好友,二人齐名、并称“皮陆”,著有《皮日休集》、《文薮》、《胥台集》等作品,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皮日休简介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

  • 陆龟蒙简介 陆龟蒙最有名气的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陆龟蒙

    陆龟蒙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农学家,著有《甫里先生文集》《耒耜经》《笠泽丛书》等作品,诗歌内容以写景咏物为多,是唐朝隐逸诗人的代表。陆龟蒙简介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者,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

  • 皮日休是怎么死的 如何评价皮日休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皮日休

    皮日休是咸通八年的进士及第,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太常博士、毗陵副使、翰林学士等职,皮日休曾参加过黄巢起义,起义失败后他也不知所踪,死因成谜。皮日休是怎么死的关于他的死有不同说法。有的说黄巢怀疑他作的赋文讥讽自己,遂杀害了他(见《全唐诗小说》);有的说黄巢兵败,他被唐室杀害;有的说他死于吴越之地,并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