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 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简介 其理论为中央集权提供依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54 更新时间:2024/2/18 21:57:52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而韩非子则是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的中央集权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加强了君主专制。一起来看看韩非子简介吧,一代大家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

韩非,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散文家。他师从荀卿,与丞相李斯为同窗学友。他继承和发扬了荀卿的法学思想,同时,吸取了法家前辈李悝吴起等人学说,成为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反对儒家的“礼治”, 主张“法治”, 提出“法”、“术”、“势”并用,以法治国。韩非的封建君主专制理论,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秦王看到他的思想言论篇,急欲得到他,然而,韩非来到秦国,却未受重用,且死于秦国。他的死因是什么呢? 据《史记·韩非子列传》记载,韩非出身韩国贵族世家,师从荀子,博学多才,与李斯同学。韩非见韩国衰弱,屡谏韩王变法图强,却不为韩国重用。韩非发愤著书十万多字,阐述自己的法治主张,文章锋芒犀利,说理周密,讲究逻辑,富有文采,具有较高的政治、哲学和文学写作成就。

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看后击节叹服,激动地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告诉他,作者是自己的同学韩非。秦王下令攻打韩国,索要韩非。危难之际,韩非出使秦国。韩非虽不善讲话,然而思想深刻,秦王与之交谈,相见恨晚。

丞相李斯感到了来自韩非的威胁,他于是上奏秦王道:“韩非是韩国公子,能真心实意为秦吞并六国卖力吗?如不能为秦效力,日后归国必为秦患,不如寻个过错将他除掉。”秦王命令查办韩非,李斯派人送去自尽的毒药。韩非想申诉,但官吏不给他机会,韩非含冤而死。秦王惜才,然而,后悔也来不及了。韩非死于李斯的嫉妒陷害。 但是,《战国策》所述,却是韩非咎由自取,自食其果。当时,楚、吴、燕、代四国欲联合抗秦,姚贾出使四国,重金相贿,破坏了四国计划。

姚贾回国受到重赏。韩非就攻击姚贾拿国家的钱,自己交朋友,揭他的老底儿:“世监门子,深之大盗,赵之逐臣。”面对秦王,姚贾加以驳斥:以财宝贿四国,出发点是为秦谋利,若为“自交”朋友,何必返回秦国?虽自己出身低贱,名声不好,但有一颗效忠明主之心。不像有些人,光说不做,专挑别人毛病,挑拨是非。秦王认为姚贾所言极有道理,更加信任姚贾,杀了韩非。这样看来,韩非遭杀,是自身忌害别人,最终害己。

后世人还认为,杀害韩非是秦王的主意,秦王才是元凶。不管李斯、姚贾怎么说,决定权在秦王。秦王欣赏韩非理论学说,但始终消除不了对韩公子的防备之心,害怕韩非暗中为韩国出力,因此,不加重用。如果放回韩非,就给韩国添了个抗秦的帮手;如果杀掉韩非,他的学说照样可用,又除掉了秦的一大心腹之患。秦王稍加思考,必会选择后一种方式处置韩非。因此说,是虎狼之心的秦王杀害了韩非。 后世学者还有一种看法,认为韩非死于秦、韩政治斗争。

野心勃勃的秦国,一心要吞并韩国,韩国使出“弱秦”之策。韩国派水利专家郑国帮助秦国修渠,以兴修水利耗费秦之国力。不承想秦国农业因此受益,韩国帮助了秦国发展生产。韩国派韩非出使秦国,目的是“保全韩国”。韩非考虑到这个使命,必会破坏李斯攻韩,诋毁姚贾在韩国的间谍活动。韩非与李斯、姚贾的冲突并非个人恩怨,而是秦韩政治斗争的的反映。韩非实际上为“存韩”而死。韩非究竟因何而死,到底是死于李斯、姚贾、秦王还是“存韩”?还是有别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韩非子简介

韩非生活于战国末期,为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先秦诸子百家史料可证中最后一位子家思想人物。韩非与李斯学于荀子,后因其学识渊博,被秦始皇召唤入秦,正欲重用,不久惨遭其旧年同窗李斯害死。司马迁指韩非好‘刑名法术且归本于‘黄老之学,一套由‘道、‘法共同完善的政治统治理论。

韩非总结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张君王应该用‘法、‘术、‘势三者结合起来治理国家,此为法家之博采众长之集大成者。 秦始皇在初见韩非著作部分篇文内容就佩服地说:“寡人如果能见此人,与其同游谈论一番,那就是死也都无憾了!”在韩非死后,当代各国国君与大臣竞相研究其著作《韩非子》,秦始皇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完成统一六国的帝业。

关于韩非生平,因目前留存史料有限,未能清楚述之。韩非为韩国的宗室公子。在韩非的年代,韩国为战国七雄中最弱小者。 韩非有口吃之毛病。 约前255年至前247年间,与同学李斯(后来为秦始皇丞相)一同拜儒家大师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李斯自觉才学不如韩非。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著有《解老》、《喻老》等篇。

约前247年至前234年间,韩非多次上书韩王游说,皆不为所用。《孤愤》、《五蠹》、《显学》、《难言》等篇著于此时期。之后《韩非子》一书传到秦国,书中《孤愤》、《五蠹》内容被秦王政佩服:“唉,寡人假如能够见到这个作者,与他往来,就死而无憾了。”李斯说:“这是韩非写的书啊。”便以战争为要胁,逼韩非出使秦国。 韩非到秦国后,受到秦王政的欣赏,准备重用,李斯与姚贾怕秦王重用韩非,私下诬陷韩非,说韩非是韩国宗室公子,必定不会效忠秦国,劝秦王把韩非禁锢,又在狱中把韩非毒死。

韩非的思想

韩非虽然是荀子的弟子,思想主张却与荀子大相径庭,他没有承袭荀子的儒家思想,却爱好“刑名法术”之学,整理并发展法家思想,成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反对政治治理的原则建构在私人情感联系与当代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上,主张将人的自利本性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前提,强调君主统制权视为一切事物的决策核心,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君主应当运用苛刑峻法重赏来御臣治民,以建立一个君主集权的国家。

韩非在其《韩非子》里面有《解老》与《喻老》两篇,直述自己思想部分也源自于老子,故后世称之为道法家,意味从道家里面延伸出来的新法家思想。但韩非的道法家与道家有一些差异。 简单说,韩非子仅取《老子》‘无为的思想,《老子》认为处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与方式,只要顺着大道即可。

但韩非认为无为,落实在君王统治上,应该是无论特定喜好,或不喜好都不能被臣下推测与掌握,此观点还包括施政习惯,统驭方式等,应该阴晴不定,难以掌握。如此才不会反被臣下驾驭,这也就是申不害的“术”。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解老》与《喻老》部分,似乎与韩非其他论述有出入,可能不是韩非所作。 韩非之学出于荀子,源本于儒家,而成为法家,又归本于道家。其最高理想为“君无为,法无不为”,认为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民但而守法,上下无为而天下治。但其学说过于尊君,为后世所诟病。 韩非另主张‘名实相符,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决定功过赏罚。

标签: 韩非子

更多文章

  •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简介 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敦颐

    说起周敦颐,可能大家最为了解的就是他是《爱莲说》的作者这一点了吧。而实际上周敦颐可不仅仅只是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而已,周敦颐还是著名的哲学家,宋朝儒家理学思想这一派,周敦颐就是其开山鼻祖。理学祖师周敦颐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曾任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是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1

  •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简介 沈复与陈芸的浪漫爱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沈复

    因为《浮生六记》,是历史记住了沈复和陈芸二人。沈复是浮生六记的作者,这本书中讲述的就是他和妻子陈芸之间的故事。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沈复在人们眼中就是个不思进取的败家子,但现在再看,则只剩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故事。一、沈复简介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杰出的文学家。清乾隆二十八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

  • 余玠后人 余玠的主要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余玠

    余玠曾大破蒙古军,守卫川蜀数十年,以山城防御抗击蒙古军,与蒙古军大小三十六战,退进扰成都、嘉定的蒙古军,在抗击蒙军方面功勋显赫。余玠后人儿子:余如孙,取“当如孙仲谋”之义,后改名余师忠,历大理寺丞,为贾似道所杀。余玠的主要成就余玠富韬略,通兵法。初投淮东制置使赵葵麾下,营田

  • 余玠是怎么死的 余玠比岳飞还冤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余玠

    余玠为南宋江山稳固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宋理宗却听信谗言,要余玠回朝,导致余玠暴毙而亡。他死后第二年却被诬陷,后遭抄家削职,家人也遭迫害,多年后才得以平反。后人称其功绩不输岳飞,却比岳飞还惨!余玠是怎么死的余玠抗战获胜,宰相谢方叔却设法迫害余玠。余玠与统制姚世安不和,姚世安则以谢方叔为援。宝祐元年(1

  • 张弘范简介 张弘范是大汉奷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弘范

    张弘范父亲曾投降蒙古,张弘范也成为蒙古将领,也许他留着汉人血液,却生长在蒙古环境中,早已不算汉人,但最终他灭亡南宋还是不能为汉人接受,故而被称作“汉奸”。张弘范简介张弘范(12381280年),元初大将,张柔第九子,字仲畴,今保定市定兴县河内村人。曾参加襄阳之战,后跟随元帅

  • 许负是谁?为何说她是中国第一女相士?许负为何能被皇帝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许负

    说起有名的算命先生和相士,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牛人,比如著名的袁天罡、刘伯温等。这些人不但能掐会算,还帮助皇帝解决过很多问题,又都有一些著作流传于世,比如《推背图》、《烧饼歌》等。在我们印象里,相士都是男人的事,极少有女相士,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位西汉时期的女相士:许负。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个名字,不过

  • 郑颢是谁?郑颢为何不愿意当驸马?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郑颢

    在我们固有的思维中,好像状元郎就一定要娶皇帝的女儿,成为驸马一样。但实际上呢,在古代的700多个状元中,有且仅有一位状元驸马,他就是郑颢。郑颢出身于名门世家,他的家族荥阳郑氏是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士族,荥阳郑氏先祖可以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郑颢的祖父是唐宪宗时期的宰相郑絪,郑颢自幼饱读诗书

  • 唯一一位状元驸马郑颢简介 郑颢最后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郑颢

    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中,有一回经典曲目《女驸马》。讲述女主角原本为救情郎离家,阴差阳错参加科举,还高中状元。最后被皇帝钦点为驸马,迎娶公主。洞房花烛之夜,将实情告知公主,得到皇帝宽恕的故事。状元驸马,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都存在。但实际上中国那么长的科举历史,文武状元共777人,真正被皇室招为驸马的却只

  • 刘邦长子刘肥是谁?刘肥的身世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邦

    作为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备受瞩目,当然了他的皇后吕雉在某种程度上更受瞩目,毕竟不是谁都有那么大的胆量想出把人做成人彘这种残酷刑罚吧!刘邦的妻子吕雉是个毒妇,刘邦一共八个儿子,有四个都惨遭吕后毒手,其余四子中,除了当了皇帝的汉文帝刘恒,就只有刘邦长子刘肥的结局要好点

  • 刘邦长子刘肥简介 刘肥为何没被吕雉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肥

    私生子刘肥统领西汉最大诸侯国,吕雉没将其杀死,只因他认妹为母。吕雉是历史上有名的毒后,广为流传的狠辣事迹,便是她将情敌戚夫人做成人彘,而后将戚夫人所生之子刘如意毒死。刘如意是庶子,尚且逃不过吕雉的迫害。而刘肥这个私生子,为何能统领辖下七十三城,治下为西汉最大诸侯国齐国,还能在吕雉手中活命?吕雉为何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