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太后是怎么样的一个人_仁宗刘太后历史结局怎么样

刘太后是怎么样的一个人_仁宗刘太后历史结局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609 更新时间:2024/1/16 23:45:57

刘太后是宋朝垂帘听政的第一位太后,她在仁宗生母死后的待遇问题上非常理智,听取了吕夷简的意见,为自己和家族留了一条退路,不失为一位明智的人物。

刘太后专宠后宫

刘氏(?~1033)小时候双亲皆故,后来和银匠龚美一起来到京城,被当时尚为藩王的真宗看中。后来真宗即位,刘氏进封德妃,一直专宠于后宫。

当时一位姓李的宫人服侍刘德妃,一次为真宗侍寝后怀了孕。刘氏在和真宗散步时,头上的玉钗掉了,真宗命人取回,私下祈祷说:“如果玉钗完好无损,那就应该生男孩。”玉钗取回后完好无损,而李氏也果然生了个男孩。

但刘德妃把孩子要过来,对外宣称是自己生的,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宋仁宗。李氏并不为真宗所重视,后宫中人也不敢违背最受皇帝宠爱的刘德妃的意愿。就这样,仁宗以刘氏之子的身份成长,对自己的身世一直毫无所知。

大中祥符五年(1012),刘德妃被立为皇后。她因为家族无人,就将带自己进京的银匠龚美认做哥哥,改名为刘美。刘皇后既能在后宫争宠中获胜,必然聪颖过人,加上她勤读史书,记忆力又好,真宗患病后,她逐渐开始干预朝政。

刘太后垂帘听政

乾兴元年(1022)二月,真宗去世,仁宗登基。因为仁宗年幼,遗命刘皇后为太后,垂帘听政以辅佐皇帝。

刘太后临朝后,穿戴的礼服,出入的礼仪都和皇帝一样。她颁布制令,虽不称“朕”,但称“吾”,她的生日被定为长宁节,普天同庆,她父亲的名字举国避讳。群臣还给刘太后上了一个同皇帝一样冗长的尊号,叫“应元崇德仁寿慈圣太后”,俨然是个虽无其名但有其实的女皇帝。

不久,刘太后遇到了武则天称帝前相同的情况,有人为求富贵,上书请求依照武则天的旧例,为刘氏也建立七庙,但刘太后不予采纳。还有人献《武后临朝图》,意图昭然若揭。刘太后生气地把图扔掉,并说:“我不会做这样辜负祖宗的事情!”最终坚持了自己对礼法的尊重。

刘太后颇有政治才干,她号令严明,恩威并用。她执政期间,政治较为清明,被后世史家尊为一代贤后。她在听政之初,将真宗后期举国疯狂的天书降临运动做了了结,把所谓的天书作为殉葬品随真宗一起下葬。同时她还力倡节俭,惩治贪官,并禁止“献羡余”。所谓“羡余”就是官吏在定额赋税之外,巧立名目多收钱,并把这笔横财当中的一部分贡献朝廷,炫耀政绩,以便捞取政治资本。刘太后制止这种做法,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刘太后厚葬李氏保太平

仁宗明道元年(1032),皇帝的生母李氏病故。刘太后虽然夺了她的孩子,但对她本人并没有像某些朝代的嫔妃那样迫害。而李氏也谦恭自保,在真宗死后默默生活在先朝妃嫔中,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皇帝生母而有所异动。仁宗自幼为刘太后抚养,母子感情很好,刘太后又掌握着朝政,从没有人告诉皇帝他的生母并非刘太后。

而此时李氏既死,刘太后在朝会上想对外宣布按照普通宫人的礼节将她安葬,宰相吕夷简认为不妥,上奏请以厚葬。刘太后听了之后,将同座的仁宗遣走,单独召见吕夷简,问道:“只不过一个宫人死了,相公(对宰相的尊称)何必如此坚持呢?”

吕夷简道:“臣既然做了宰相,事无大小,都应该参与。”

太后怒道:“你这么说是想离间我和皇帝的母子情谊吗?”

吕夷简正色道:“太后难道不想保全刘家吗?如果为了家人的日后生活着想,丧礼就应该隆重。”

刘太后依然有些犹豫,吕夷简只好挑明了说:“李宸妃生育皇帝,如果丧礼不成样子的话,将来必定会有人因此获罪,到时候不要说我今天没有说过!应该以皇后的衣服入殓,并以水银灌注,也好作为将来的证据。”

刘太后毕竟是个老练的政治家,马上醒悟过来,将李氏以大礼下葬于洪福院。

在明道二年(1033)刘太后去世了,果然有人将仁宗的身世披露出来,并添油加醋说李氏死于非命。仁宗在悲痛过后,一面派人去洪福院检查生母的棺木,一面派兵包围了刘家的宅邸。开棺后发现李氏穿着皇后的衣服,面容栩栩如生,仁宗才放下心来,解除了对刘家的包围,并且为自己竟然不信任刘太后的为人而悲伤,反而对刘家更好了。

标签: 刘太后

更多文章

  • 种世衡是谁_种世衡是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种世衡

    何谓名将?人们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东征西讨,横刀立马的固然是名将,恪尽职守,保家卫国的也应当是名将。种世衡一生没有经历大的会战,但是他驻守西北数十年,为巩固北宋边防悉心竭力,当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种世衡体恤民情种世衡字仲平,河南洛阳人,是宋初名将种放的侄子,由于这个原因,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

  • 魏晋才女辛宪英生平 如何评价辛宪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辛宪英

    辛宪英辛宪英是我国魏晋时期时期著名才女,出身名门之家,聪明又有才,曾经劝弟弟尽忠职守、保全家属,甚至预言钟会将来会叛乱,《羊太常辛夫人传》《晋书》等书籍中记录着她的生平故事。那么,历史上都如何评价她呢?魏晋才女辛宪英辛氏(191年269年),字宪英,祖籍陇西,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魏晋时期著名才

  • 孔愉是谁 孔愉简介 孔愉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孔愉

    孔愉孔愉别称孔车骑,50岁应招入仕,担任驸马都尉、吴兴太守、太常、镇军将军、会稽内史、散骑常侍等职,封爵余不亭侯。他任职期间修复句章旧堤,灌溉良田,很有功绩,晚年弃官隐居南侯山下,至死都保持不屈权贵的气节。孔愉是谁 孔愉简介孔愉(268年342年),字敬康,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梁国(今陕西

  • 东晋名臣孔愉放龟的故事 孔愉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孔愉

    孔愉孔愉出身官宦之家,是东晋时期名臣,与张茂、丁潭并称“会稽三康”。他历仕三朝,见证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等事件,始终不改初心,保持气节和操守。时人和后世对他赞颂有加,温峤就曾经称赞他“能持古人之节,唯君一人耳。”东晋名臣孔愉放龟的故事孔愉有一次,孔愉经

  • 诸葛恢生平简介 如何评价诸葛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恢

    诸葛恢出身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的武将之家,是东晋时期的名臣、名士。诸葛恢被誉为“中兴三明”之一,著有集五卷,担任会稽太守三年,政绩为诸郡第一,后人称其“蔡葛知名,或雅或清。”诸葛恢生平简介诸葛恢(284年-345年),字道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 蔡谟作品 蔡谟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蔡谟

    蔡谟时东晋时期的名臣,曾参与平定苏峻之乱,镇守北方、防御后赵,为人谨慎多谋,做任何事都要防范于未然。此外,蔡谟还擅长医术、熟知礼仪宗庙制度,与诸葛恢、荀闿并称为“中兴三明”,时人称这三人“蔡氏儒雅荀葛清”。蔡谟作品有文集十七卷传世,将自应劭以来为班固的

  • 蔡谟简介 蔡谟的子女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蔡谟

    蔡谟字道明,生于陈留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名门世家,其子孙后被将家族发展为济阳蔡氏。蔡谟曾任中书侍郎、义兴太守、侍中、五兵尚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司徒等职,后被贬为庶人,复职后无心政事。蔡谟简介蔡谟(281年356年),字道明。陈留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人。东晋时期重臣,曹魏尚书蔡睦曾孙、西晋

  • 卞壸书法特点介绍 对卞壸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卞壸

    卞壸卞壸官至尚书令、领军将军、吏部尚书等职,历仕三朝,两度为尚书令,他立朝刚正、不畏强权、一门忠孝,是爱国主义家族精神的千古典范。公元328年,苏峻叛乱,卞壸与二子皆为国战死,得谥号忠贞,父子三人葬于南京朝天宫。卞壸书法卞壸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唐窦臬《述书赋》云:“望之之草,聚古而老

  • 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名臣卞壸简介 卞壸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卞壸

    卞壸墓卞壸字望之,人称卞忠贞公,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名臣,著有文集二卷等作品,擅长草书。卞壸与两个儿子为国牺牲,英勇就义的故事流传至今,至今受到人们的敬仰、尊崇,史称卞氏一族为“忠贞世家”。卞壸简介卞壸字望之,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人,东晋名臣、书法家。东晋建立后,任太子中庶

  • 刘弘后人 西晋名将刘弘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弘

    刘弘生于官宦之家,自小就与司马炎关系很好,曾破张昌、拒陈敏,劝课农桑,宽刑省赋,为西晋立下汗马功劳。公元306年,刘弘逝世,荆州百姓悲伤痛苦,如丧考妣,朝廷赐谥号为元。后世赞他“世不旷名,而有政事才。”刘弘后人儿子:刘璠,刘弘去世后为顺阳内史,后为越骑校尉。女婿:夏侯陟,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