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杜衍是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杜衍

杜衍是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杜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871 更新时间:2023/12/4 17:18:37

杜衍年少艰辛,发奋读书,进士及第后历职地方,以善辨狱闻,深得百姓爱戴,他的书法造诣颇高,深得世人推崇。公元1057年,杜衍逝世,时年80岁,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

杜衍是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杜衍

欧阳修:①盖(杜)衍为人清慎而谨守规矩,(范)仲淹则恢廓自信而不疑,(韩)琦则纯正而质直,(富)弼则明敏而果锐。四人为性,既各不同,虽皆归于尽忠,而其所见各异,故于议事,多不相从。……此四人者,可谓天下至公之贤也。平日闲居,则相称美之不暇;为国议事,则公言廷诤而不私。以此而言,臣见衍等真得汉史所谓忠臣有不和之节,而小人谗为朋党,可谓诬矣。(《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②公自曾、高以来,以恭俭孝谨称乡里,至公为人尤洁廉自克。其为大臣,事其上以不欺为忠,推于人以行己取信。故其动静纤悉,谨而有法。至考其大节,伟如也。(《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③翼翼祁公,率履自躬。一其初终,惟德之恭。公在子位,士知贪廉。退老于家,四方之瞻。岂惟士夫,天子曰咨。尔曲尔直,绳之墨之。正尔方圆,有矩有规。人莫之逾,公无尔欺。予左予右,惟公是毗。公虽告休,受宠不已。宫臣国公,即命于第。奕奕明堂,万邦从祀。岂无臣工,为予执法。何以召之?惟公旧德。公不能来,予其往锡。君子恺悌,民之父母。公虽百龄,人以为少。不俾黄耇,丧予元老。宠禄之隆,则有止期。惟其不已,既去而思。铭昭于远,万世之诒。

王称:事有矫拂於人之情,而吾独不愧於中者,公而已。衍相仁宗,抑侥幸,修纪纲,而囿以至,公一时怨府有所不(阙)也。昔姚、宋罢斜封官而开元之盛实归之,衍亦多封环内降,而仁宗赖以绝滥进之阶,庆历之光明俊伟,衍与有力焉,呜乎,衍之贤,其知为治之体者,与其得为相之道与。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质、赵普之徒,相与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时,有若李沆、王旦、寇准。在仁宗时,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与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吕中:①以庆历、元祐之盛,而杜衍之任怨,吕大防之尽忠,且欲汰吏而不可得,况若士、若民、若兵、若官乎?是虚文之习难革故也。(《宋史全文》引)②杜(衍)、富(弼)、欧(阳修)、余(靖)以邸狱而尽去,始者所行之人虽尽废黜,而陈执中既罢之后,诸贤复召,而或异之钧衡,或列于论思,气类相感,竟不至伤吾保泰之和,诸贤何憾哉?(《宋史全文》引)

脱脱: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皆贤相也。四人风烈,往往相似。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知白、衍劲正清约,皆能靳惜名器,裁抑侥幸,凛然有大臣之概焉。宋之贤相,莫盛于真、仁之世,汉魏相,唐宋璟杨绾,岂得专美哉!

张居正:杜衍封还内降,最为忠直。

王夫之:①夫君子乐则行,方行而忧,忧即违也;忧则违,方违而乐,乐又可行也。内审诸己,而道足以居,才足以胜,然后任之也无所辞。外度诸人,而贤以汇升,奸以夙退,然后受之也无所让。以此求之张齐贤、寇准、王曾、文彦博、富弼、杜衍诸贤,能超然高出于升沈兴废之闲者,皆有憾也。(《宋论》)②夷考其人,韩、富、范、杜诸公之大节炳然者,若而人矣。

标签: 杜衍

更多文章

  • 史嵩之简介 史嵩之功过得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史嵩之

    史嵩之是南宋名臣,出身官宦之家,担任过右丞相兼枢密使、参知政事、京湖制置使等职,封爵永国公,后世对其褒贬不一,他追名逐利为人诟病。史嵩之简介史嵩之(1189年1257年10月6日) ,字子由,一作子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大臣,尚书右仆射史浩之孙、右丞相史弥远之侄。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

  • 李抱玉简介 关于李抱玉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抱玉

    李抱玉李抱玉本名安重璋,因擅长饲养名马而出名,是唐朝中期将领。他生于河西,长在西州,自小书读兵法、爱好骑射,在安史之乱时改名李抱玉,他固守河阳、收复怀州,镇守西部要害,抵御吐蕃入侵,立下不少功勋。李抱玉简介李抱玉(704年777年),初名安重璋,河西人。唐朝中期将领。右武侯大将军安兴贵曾孙。李抱玉家

  • 张九龄为何阻止张守珪拜相? 如何评价张守珪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守珪

    张守珪生于山西平陆,是唐朝时期名将,他曾多次与突厥、吐蕃、契丹等少数民族征战,抵御住了这些民族的入侵,为开创“开元之治”做出了不少贡献。张守珪的能力,唐玄宗也是看在眼里的,曾经想立他为宰相,但最终被张九龄阻止了。张九龄阻止张守珪拜相张九龄张守珪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威震四方、

  • 张守珪的子女 张守珪曾收安禄山为养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守珪

    张守珪张守珪历仕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三朝,他长期戍边颇有军事才能,有勇有谋,为唐朝立下不少功劳。张守珪与日后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还有着一段“父子缘”,曾经收安禄山为养子,这是什么样的一段故事?张守珪的子女张守珪儿子张献诚:唐朝中期藩镇、将领,宝应

  • 张守珪简介 张守珪晚节不保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守珪

    张守珪张守珪生于陕州河北(今山西平陆),身材高大魁伟、仪表堂堂,又骑精猎射,为人豪气大方,勇猛无比。张守珪戎马半生,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威震一方的名将,为大唐立下了不少功勋。张守珪简介张守珪(684-740年),字元宝,陕州河北(今山西平陆)人,唐朝名将。长期戍边,戎马倥偬,从一名下级军官成长为威震

  • 苗晋卿的故事 苗晋卿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苗晋卿

    苗晋卿生平两次担任侍中,封爵拜相,位高权重,开创了宰相奏对延英殿的先例。公元765年,苗晋卿病逝,享年81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灵位被放入唐肃宗宗庙。那么,历史上都是如何评价苗晋卿的呢?苗晋卿的故事苗晋卿在担任魏郡太守时,回乡探亲。他走到能看到壶关县城的地方,便下车步行。小吏劝道:“太

  • 苗晋卿生平简介 苗晋卿的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苗晋卿

    苗晋卿苗晋卿,字元辅,出身儒学世家,是唐朝时期的大臣。历任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吏部侍郎、安康太守、工部尚书、侍中、太保等职,封爵韩国公。那么,苗晋卿的子女后人都有谁?苗晋卿生平简介苗晋卿(685年-765年),字元辅,潞州壶关(今山西壶关)人,唐朝宰相。苗晋卿出身儒学世家,进士及第,历任修武县尉、奉

  • 王思礼的故事 关于王思礼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思礼

    王思礼曾在王忠嗣、哥舒翰麾下,曾经参与攻取石堡城、安史之乱时镇守潼关、参与收复两京,官至河东节度使、司空,封爵霍国公。王思礼是唐高祖以后,身居三公而不居相位的第一人。王思礼的故事当初,潼关战败时,王思礼的马中箭而死,这时有一名骑兵张光晟把自己的马给了他,王思礼问他的姓名,他没有告诉就走了。王思礼暗中

  • 王思礼简介 王思礼是谁 王思礼是汉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思礼

    王思礼是唐朝时期的将领,高句丽人,出身将门之家,自小熟悉兵法,颇有谋略。王思礼曾在攻打叛军、收复两京等方面贡献巨大。公元761年,王思礼病逝,追赠太尉,赐谥号武烈。王思礼简介 王思礼是谁王思礼(?761年),高句丽人。唐朝中期将领,朔方军将王虔威之子。王思礼少习军事,先后隶属于河东节度使王忠嗣、陇右

  • 韦安石的作品 如何评价韦安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韦安石

    韦安石出身京兆韦氏郧公房,明经及第入仕,历任并州司马、郑州刺史、文昌右丞、刑部尚书、尚书左仆射等职,封爵郇国公。公元714年,韦安石逝世,朝廷追赠其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郇国公,谥号文贞。韦安石的作品《全唐诗》收录韦安石诗作三首:《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侍宴旋师喜捷应制》、《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