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栻的作品 怎么评价张栻

张栻的作品 怎么评价张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71 更新时间:2023/12/17 23:08:33

张栻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张浚之子,他创办城南书院、主管岳麓书院,奠定湖湘学派规模,自成一派,成为一代学宗,著有《张南轩公全集》《南轩文集》等作品。

张栻的作品

《南轩先生论语解》十卷,或称《癸巳论语解》,《论语张宣公解》

《南轩先生孟子说》七卷,或称《癸巳孟子说》,现存《南轩称生孟子说》七卷。

《南地易说》有三卷本和五卷本,五卷本或称《南轩先生张侍讲是易说》,以上均存。

《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由朱熹编定并作序,但朱熹对张栻早年的著述有所未收。《南轩先生文集》又称《南轩集》四十四卷、《新刊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

《张宣公全集》三种六十一卷,存。

《诸葛忠武侯传》一卷,存。有《四部丛刊·续编·史部》本、《宛委别藏》本。

《南岳倡酬集》一卷,张栻、朱熹、林用中著,存。有明弘治刻本和《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本。

《书说》,佚。

《经世纪年》地卷,佚。

《希颜录》上下篇,佚。

《洙泗言仁说》,佚。

《太极图说》,佚。

怎么评价张栻

张栻理学上承二程,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本原,主张格物致知,知行互发。在知行关系上他认为“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行有始终,必自始以及终。”“盖致知以达其行,而行精其知”(《论语解·序》)。曾创建善化(今长沙)城南书院,主持岳麓书院,并先后在宁乡道山、衡山南轩、湘潭碧泉等书院聚徒讲学,声名极一时之盛。其弟子胡大时、彭龟年、吴猎、游九功、游九言,皆为湖湘学派之巨子。政治上誓不与秦桧为伍,力主抗金,学术上虽承二程,但有别于程朱而又异于陆学。

在张栻的影响下,湖湘弟子把重视“经济之学”作为“践履”的重要标准。他在岳麓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弟子,成为湖湘学派的中坚力量。李肖聃《湘学略》说:“南轩进学于岳麓,传道于二江(静江和江陵),湘蜀门徒之盛,一时无两”。门生们的学术和政治活动使湖湘学派更加流光溢彩。

朱熹称其“学之所就,足以名于一世”,并述他受其深刻影响说:“余窃自悼其不敏,若穷人之无归。闻张钦夫(即张栻)得衡山胡氏学,则往而从问焉。钦夫告予以闻,余亦未之省也,退而沉思,殆忘寝食”。“己之学乃铢积寸累而成,如敬夫,则于大本卓然先有见者也。”

陈亮则曰:“乾道间东莱吕伯恭(吕祖谦),新安朱元晦(朱熹)及荆州(张栻)鼎立,为一代学者宗师。”(《陈亮集》卷21)

黄宗羲曾评价张栻的思想是“见识高,践履又实。”(《宋元学案·南轩学案》)

全祖望则云:“宣公身后,湖湘弟子有从止斋、岷隐游者,如彭忠肃公之节概,二游、文清、庄简公之德器,以至胡盘谷辈,岳麓之巨子也。再传而得漫塘(刘宰)、实斋(王遂),谁谓张氏之学弱于朱子乎!”

标签: 张栻

更多文章

  • 夏竦后代 夏竦的故事:提拔范仲淹 善待宋祁两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夏竦

    夏竦人称夏文庄、夏英公,是北宋宰相,曾驻扎西北防卫西夏,他修建的青州南阳桥被认定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虹桥,于公元1051年去世,追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谥号“文庄”。夏竦后代铜山区棠张镇夏湖村有一个古碑,上面记载着夏竦“殁于徐”、“葬晁家湖

  • 夏竦的代表作 对夏竦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夏竦

    夏竦能诗善文,经史、百家无一不通,作品著有《文庄集》《策论》《笺奏》等,在政治、文学上都有所建树。夏竦奉命监修黄河,归京不久后便去世了。夏竦的代表作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事实详《宋史》、《江西省志》

  • 吕祖谦简介 吕祖谦后人 吕祖谦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吕祖谦

    吕祖谦出身名门东莱吕氏,是吕夷简的后人,世称其为“小东莱先生”,是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家,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吕祖谦简介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

  • 五代吴国基业奠基者杨行密的故事 杨行密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行密

    杨行密杨行密原名杨行愍,生于安徽合肥,史称其为南吴太祖,是五代十国南吴的奠基人。他成功割据江淮、遏制朱温的南下,为南吴、南唐奠定了基础,儿子杨溥即为后追封他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杨行密的故事朱延寿是杨行密夫人朱氏的弟弟。田頵和安仁义要谋叛时,杨行密怀疑朱延寿,于是假装眼睛有病,每次接见朱延寿的使者时,

  • 唐朝河东节度使马燧的后人 马燧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马燧

    马燧曾任左武卫兵曹参军、河阳三城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司徒、侍中等职,被封为北平郡王。他大败田悦,解邢、洺之围,破李怀光、平定河中,颇有战功;但也因轻信吐蕃而导致将士多半被俘。马燧的后人马燧之妻为元氏,封陈国夫人。生有二子:马汇(太仆少卿)、马畅(少府监)。马燧是个怎样的人浑瑊:予尝谓马公用兵与予不相

  • 唐朝名将马燧简介 马燧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燧

    马燧马燧别称马庄武、马北平、马司徒,出生于河南郏县,是唐朝中期的名将,曾博览群书,尤善兵法,足智多谋,立志保家卫国。曾经为唐朝立下不少功勋,与李晟得以绘像凌烟阁。下面就简单说说马燧这个人吧。唐朝名将马燧简介马燧(726年-795年9月4日),字洵美。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人,祖籍右扶风(今陕西兴平)

  • 李勉简介 李勉的子女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勉

    李勉是李元懿的后人,唐朝大臣、宗室,历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工部尚书、永平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左仆射、太子太师等职,封爵汧国公。李勉晚年被罢相,于788年病逝,朝廷追赠其为太傅,谥号贞简。李勉简介李勉(717年-788年),字玄卿,唐朝宰相、宗室,郑王李元懿曾孙,岐州刺史李择言之子。李勉李勉自幼勤

  • 王锷简介 王锷的子女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锷

    王锷人称王魏公,自称生于山西太原,曾任江州刺史、河东节度使、太子太傅、同平章事等,他通过贿赂权贵而一步步上官发财。他精于财会,过往账目都记在心里,所以想要在账簿上搞鬼的贪官都没能逃过他的法眼。王锷简介王锷(740年815年),字昆吾(一作昭范),自称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曾任湖南团练府营将,唐德宗即

  • 韩充是怎么死的 如何评价韩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充

    韩充早年跟随舅舅刘玄佐、兄长韩弘,颇受士兵拥戴,后只身入朝,驱逐乱卒,治理军政,裁汰军士,安定一方。韩充为人谦虚谨慎、节俭自省,深得后世赞颂,被世人称作良将。那么,韩充是怎么死的呢?韩充是怎么死的长庆四年(824年)八月,朝廷加韩充为司徒。诏书还未下达,韩充便于二十九日(9月25日)因暴病猝逝,享年

  • 唐朝将领韩充简介 韩充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韩充

    韩充原名韩璀,是唐朝中期将领,曾担任过宣武节度使、检校司徒、义成节度使、右金吾卫大将军等职,对朝廷忠心耿耿,立下不少功劳。那么韩充生平介绍如何?他又有着哪些故事呢?唐朝将领韩充简介韩充(770年824年9月25日),原名韩璀,滑州匡城人。唐朝中期将领,曹魏司徒韩暨之后、宣武节度使韩弘之弟。韩充早年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