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周天子周显王姬扁生平 周显王姬扁结局 周显王子女

东周天子周显王姬扁生平 周显王姬扁结局 周显王子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33 更新时间:2023/12/17 5:12:29

周显王姬扁(?前321年),又称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姓姬,名扁,东周君主,在位48年,为周烈王之弟。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发生桂陵之战,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

人物生平

周显王姬扁在位期间,诸侯国的变法发展到高潮。公元前356年,齐侯田因齐(即日后的齐威王)任用贤能之士邹忌田忌等人实行改革。为了广开言路,齐侯下令不论臣民,凡能当面指出自己过错的,赐给上等奖;以书面提出批评建议者,赐给中等奖;即使在背后议论他的过失的,也给奖。命令一下,几个月之内来朝廷提批评、建议的人争先恐后,门庭若市,使齐侯了解到许多国政的弊端,自己的过失和收集了不少治理好国家的办法。

为了整顿吏治,齐侯多次询问左右臣下,地方官中谁最好?谁最坏?不少人说,阿(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的大夫最好,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的大夫最坏。齐侯派人实地调查,情况却正相反,阿地田园荒芜,人民缺吃少穿,敢怒而不敢言;即墨地方治安稳定,六畜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原来,阿大夫欺下媚上,行贿上司,让他们颠倒黑白,为自己说好话;即墨大夫正直不阿,不行贿上司,遭致了诽谤。

齐侯当即痛斥了阿大夫,将他及受贿后替他说好话的人烹杀,嘉奖了即墨大夫,赐予他一 万户的俸禄。齐侯如此不受蒙蔽,明辨是非,祛邪扶正,使齐国的风气为之大变,人人都忠于职守,不敢说谎。齐侯又选用贤能之士,委以重任。没有多久,齐国大 治,成为当时一大强国。

姬扁在位期间,齐国与魏国有两次著名的战役。

一次史称“桂陵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53年。魏军在主将庞涓率领下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赵求救于齐。齐侯以田忌为将,以杰出的军事家孙膑为军师,统兵救赵。齐军在孙膑的谋划下,扬言要突袭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的重要门户襄阳(今河南省睢县内),魏军慌忙回兵,齐军在桂陵(今山东省菏泽县东北)设下埋伏,大败魏军,救了赵国。这种战术,后人称之为“围魏救赵”。

另一次史称“马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41年。庞涓统率魏军攻韩,韩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为将,以孙膑为军师,带兵救韩,直取魏国都城大梁。魏以 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领大军抵抗齐军。孙膑为了迷惑敌方,命令齐军进入魏国的第一天造灶10万个,第二天造灶5万个,第三天造灶2万个,以逐日减灶的方法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引诱魏军追击。

然后在马陵(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设下埋伏,大败魏军,杀庞涓,俘太子申。这种迷惑敌军的战术,后人称 之为“增兵减灶”。

“桂陵之战”后的第三年,齐侯称王,史称齐威王。在此以前,魏侯已经先称王,接着,秦、韩、赵、燕等国诸侯也先后称王,以表示自己高于其他诸侯,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齐国所以能很快地强盛起来,主要是因为重用人才。一次,魏惠王向齐威王炫耀魏国的富有,说自己有一颗直径寸许的明珠,能够光照前后各12乘车辆,并问齐威王有什么国宝。齐威王列举了一批手下的文臣武将,回答说,这就是我国的国宝。这使魏惠王愧不如。

姬扁在位期间的秦国,由秦孝公执政。他在公元前359年任用卫国人商鞅进行变法。变法前,商鞅为了使百姓能相信政府,遵守新法,命令人在都城雍(今陕西省凤翔县)的南门竖起一根木头,悬赏说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就赏金子10两。百姓不相信有这么便宜的事,没有人去搬。商鞅又把赏金加到50两,有一个人就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立即照数发 赏。从此,百姓就相信政府言必行,行必果了。

接着,商鞅先后两次颁布了新法,宣布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重定尊卑爵次等级;废除以井田制为主的奴隶主国家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建立地主阶级的统治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等。这些措施推行后没有几年,就大见成效,百姓自给自足,社会安定,路不拾遗,人民私下不敢殴斗,为国作战时却勇敢冲杀,争取立功。

变法期间,旧贵族多方阻挠和反对。太子带头犯法,商鞅为了维护新法,就处太子的师傅公子虔以劓刑(割鼻),处公孙贾以黥刑(脸上刺字),保证了新法的顺利推行。后来秦孝公死,太子继位,是为秦惠王。这时的旧贵族势力又重新抬头,杀死了商鞅。

但是,商鞅所推行的新法已经不可动摇,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使一个原来是贫穷落后的国家,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攻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姬扁在位期间的韩国,国力薄弱。韩昭侯见各国通过改革变得强大起来,并且不断向外扩张,也在公元前351年任用郑国人申不害为相,实行变法。申不害以“术”为手段推行“法”(即法治),使韩国一度强盛。

战国七雄在先后进行了变法以后,展开了更为激烈的兼并战争。

公元前321年,姬扁病死。姬扁死后的谥号为显王,全谥为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

标签: 周显王

更多文章

  • 东周天子周威烈王姬午生平 周威烈王姬午结局 周威烈王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威烈王

    周威烈王姬午(?前402年),姬姓,名午,在位24年。(前425年前402年在位)周考王之子。公元前403年,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景侯、赵烈侯、魏文侯,此即“三家分晋”。这就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也有人认为前476年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人物生平周威烈王,在周考

  • 夏朝的第一任君王大禹的生平资料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禹

    看到很多人对禹都不是非常的了解,只知道一个大禹治水,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有关大禹的详细资料,让大家能够深入的了解我国夏朝的第一任君王:禹禹资料简介禹(前2081--前1978):姓姒,名文命,字高密,世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第一任君王。于公元前2029年至公元前1978年在位,卒年103

  • 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简介 赵姬结局 赵姬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赵姬

    赵姬是秦始皇的母亲,赵国邯郸人,死在公元前228年,与其夫庄襄王(子楚)合葬于茝阳(芷阳,今陕西西安市东)。她本来是吕不韦的姬妾,后来成为了秦庄襄王的王后,其子嬴政即位为秦王以后,她又成了王太后,秦始皇统一天下,追尊她为帝太后。她的真实姓氏已失载,“赵姬”一词始于长篇历史小

  • 孔子后人唐朝孔纬 兄弟三人皆高中状元 后人赞其贤相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孔纬

    孔纬孔纬出生山东曲阜,是孔子的四十世孙,状元及第,是唐僖宗、昭宗两朝宰相,被封爵鲁国公,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尉。孔纬年少丧父,与两个弟弟都由叔父抚养长大,兄弟三人都高中状元,一时传为佳话,不愧是孔子的后人!孔子孔纬年少时丧父,和两个弟弟孔缄、孔纁都由叔父养大,兄弟三人都高中状元。其中,孔纬于宣宗大中十三

  • 唐朝后期宦官将领杨复光是谁 杨复光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复光

    杨复光杨复光是唐朝末年宦官将领,被称作是“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他曾诱降王仙芝、劝降周岌、镇压黄巢恢复长安、引沙陀李克用等,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对唐朝而言他的确是一个功臣,也是一位人人敬佩的权宦。杨复光是谁唐僖宗杨复光本姓乔,福建人,因是内常侍杨玄价的养子而改姓杨,为唐朝末

  • 唐朝后期萧遘的故事 如何评价萧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萧遘

    萧遘出身名门,进士及第,历任太原从事、右拾遗、户部侍郎、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司空、太子太保等职,封爵楚国公。他一生为官公正廉洁,最终却被陷害赐死,让人唏嘘不已。那么,历史上都如何评价他呢?萧遘的故事王铎是萧遘科举时的主考官,唐僖宗在蜀地时,二人同时拜相。一次,僖宗召见宰相,王铎不慎跌倒,萧遘从旁将他

  • 萧遘是谁 萧遘简介 萧遘七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萧遘

    萧遘字得圣,出身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萧氏齐梁房,是后梁明帝萧岿的后人,唐朝时期的官员。有《春诗》、《成都》、《和王侍中谒张恶子庙》等作品,萧遘与孔纬不和,被贬官赐死在永乐。萧遘是谁 萧遘简介萧遘(?-887年),字得圣,祖籍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唐朝宰相,中书侍郎萧置之子。出身兰陵萧氏齐梁房,咸通五

  • 武元衡生平简介 武元衡遇刺是怎么回事 武元衡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元衡

    武元衡武元衡是唐朝政治家、诗人,是武则天的曾侄孙,出生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年少时就聪颖机智,才华横溢,诗赋文佳,在科举考试中拿下状元,深得唐德宗李适的器重,称他很有宰相之能。武元衡生平简介武元衡(758年―815年),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

  • 唐朝大臣刘洎的子女后人 刘洎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洎

    刘洎历任给事中、尚书右丞、黄门侍郎、太子左庶子等职,封爵清苑县男,他曾支持魏王李泰,后又辅佐李治监国,数次直言进谏。刘洎著有文集十卷,于646年被唐太宗赐死,对其死因史学界一直都有争议。刘洎的子女后人儿子:刘广宗,官至都官郎中。儿子:刘弘业。孙子:刘敦行,刘广宗之子,官至屯田员外郎。刘洎的历史评价李

  • 刘洎简介 刘洎是怎么死的 李世民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洎

    刘洎刘洎出身南阳刘氏,原本效力于萧铣,曾助他五十余座城池,萧铣死后他归降唐朝,担任要职,以直谏著称。他素来与褚遂良不和,公元646年,刘洎被褚遂良诬陷而被唐太宗赐死,武则天时期才得以平反。刘洎简介刘洎(?-646年),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朝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刘洎出身于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