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三桂起兵时尚可喜为何不跟随?真相是什么?

吴三桂起兵时尚可喜为何不跟随?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501 更新时间:2023/12/26 22:17:45

尚可喜是明末清初将领,为清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跟着小编一起探寻。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但是,实际上,在三藩之乱中,平南王尚可喜并没有参加,也即跟随吴三桂一起造反的是,是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尚可信。康熙十五年(1676年),尚可信在广州危急之下发兵围困其父府邸,投降吴三桂叛军。不久又悔罪自归,袭封平南亲王,镇守广东。康熙十九年(1680年),尚可信被清朝下旨逮问,缚送京城,随即赐死。那么,问题来了,三藩之乱中,尚可喜为何坚持效忠清朝,而不是跟随吴三桂起兵呢?对于平南王尚可喜,作为原先明朝的将领,为何没有和吴三桂一起造反,以此恢复明朝江山呢?

首先,对于三藩之乱的起因来说,直接原因就是康熙皇帝的撤藩决定。而康熙皇帝之所以决定撤藩,契机就和平南王尚可喜存在一定的关系。根据《清史稿》、《清圣祖实录》等史料的记载,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第十一次疏请归老辽东、留其长子尚可信镇守广东。康熙准其归老辽东,但朝廷以尚之信跋扈难制,下令撤藩。对于康熙皇帝的撤藩决定,平南王尚可喜是没有什么意见的,也即其已经准备从广东迁回自己的家乡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了。但是,让平南王尚可喜没有想到的是,平西王吴三桂接到三藩全撤的圣旨后,选择了举兵造反。对于吴三桂,为了对抗清朝,打出了“兴明讨虏”的旗号。在此背景下,不管是吴三桂还是康熙皇帝,显然都在拉拢平南王尚可喜。

在三藩之乱爆发后,平南王尚可喜有两个选择,一是坚持效忠清朝,二是背叛清朝,也即和吴三桂一条路走到黑。值得注意的是,在吴三桂起兵之后,靖南王耿精忠亦起兵,云南、贵州、福建、江西、广西等地基本上都落入到吴三桂的掌握中了。并且,对于平南王尚可喜的手下,也有刘进忠、祖泽清等多人举兵响应。在原先明朝文臣武将的响应下,吴三桂等人几乎攻占了清朝的半壁江山。但是,作为原先明朝将领的尚可喜,却不为所动,也即他坚持效忠清室。更为关键的是,尚可喜还依靠广东等地的兵力,以此牵制十余万叛军无法全心北上,这无疑为清朝调集兵马、平定叛乱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足够的时间。

进一步来说,作为原先明朝的将领,平南王尚可喜加入到吴三桂的阵营中,无疑是容易让人理解的。但是,尚可喜却选择和康熙不离不弃。那么,问题来了,尚可喜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首先是因为尚可喜的年龄。根据《清史稿》、《清圣祖实录》等史料的记载,尚可喜于公元1604年出生,在三藩之乱爆发的公元1673年,尚可喜已经70多岁。考虑到清朝时期的平均寿命,70岁的年龄,已经是高寿了。在此基础上,正是因为年龄上的缘故,尚可喜不愿意冒险上吴三桂的船。与此相对应的是,同意康熙皇帝的撤藩决定,显然希望通过急流勇退,从而获得一个善终的结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多急流勇退的大臣,往往都获得了相对不错的结局。

最后,另一方面,虽然平南王尚可喜原先是明朝的将领,但是,早在明朝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十月,沈世魁骗尚可喜至皮岛,意图诬以罪名,加以谋害。此事为尚可喜部下许尔显等人侦知。正是因为明朝将领的诬陷,促使尚可喜决定归顺后金和之后的清朝。在此基础上,在归顺清朝之后,不管是顺治皇帝,还是康熙皇帝,都对平南王尚可喜予以重用,这也是其坚持效忠清朝的重要原因。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比如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康熙帝再次下旨,晋封尚可喜为平南亲王,这对于尚可喜来说,无疑是至高的荣誉了,也即其被加封为“亲王”,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了。综上,在三藩之乱中,虽然尚可喜的儿子最终起兵造反,但是,尚可喜至始至终都在和吴三桂划清界限,从而影响到三藩之乱的最终走向。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卫文公有什么丰功伟绩?《春秋》为什么没有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卫文公,春秋,风云人物

    公元前635年的春天,卫国讨伐邢国。自从邢国勾结狄人攻打卫国以来,卫国所有一切的聚焦,一切的精力都是在如何对付邢国上。但是,卫国毕竟从当年险些灭国,至今休养生息也不过就是二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也不是非常有把握能够吞并了邢国,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到邢国去做内应。卫国的大夫礼至主动请缨,他说:“不解决邢国的

  • 历史上朱棣登基之后,是如何维护自己的皇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风云人物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年号“永乐”。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对于皇位继承,历朝历代都需要遵循这么一条古老的规定,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可是朱元璋为了防止皇帝死后无嗣而出现皇位继承问题,他在这条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后面,又添加了一条兄终弟及制度,并且将其写进了《皇

  • 阎立本:唐朝时期宰相,也是一位画家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风云人物

    阎立本,唐朝时期宰相,也是一名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朝时,阎立本门荫入仕,累迁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唐武德年间,担任秦王(李世民)府库直。贞观年间,历任主爵郎中、刑部郎中,迁将作少监。绘制“昭陵六骏”和“凌烟阁”功臣图,监修翠微宫。显庆元年(656

  • 贾诩是怎么改变东汉的历史脚步的 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东汉,贾诩,风云人物

    说起三国的谋士,很多朋友能够想起很多名字,比如诸葛亮、贾诩、郭嘉、程昱、荀彧、鲁肃等等,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在三国第一谋士这个称号的归属上,很多朋友的意见可能不一致,毕竟每个人的喜好和评价标注不一,尽管如此,很多人对于贾诩的智谋还是非常认可的。《三国演义》中有个印象深刻的情节,那就是刘备在跟关

  • 赵破奴七百骑兵灭两国,他的下场为什么会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破奴,汉朝,风云人物

    此人是霍去病副手,七百骑兵灭两国,古诗词中的英雄却死得很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自古以来,中国流传下来的一些古诗词都非常符合当时年代的那些英雄们,让后人记住了那些伟大的人物,今天所讲的这个人是霍去病的副手,700骑兵灭俩国,这位古诗词中的英雄,

  • 刘琰有哪些事迹?他为什么会被处死问斩?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琰,蜀汉,风云人物

    蜀汉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刘备取得益州后受任固陵郡太守,深得刘备厚待。这样一个人物,为什么最后被下令处死了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客观来说,这位刘琰也算是元老级别的人物,比诸葛亮的资历还要老,当初刘备还在豫州混的时候,这位刘琰就开始追随刘备,并作为他的主要文职副手之一。等到公

  • 西汉建立后,萧何有着怎样的经历?他为何能功成身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萧何,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也是西汉建立后的第一位相国,史称“萧相国”。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为刘邦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楚汉战争

  • 蒋琬有何特长之处能成为诸葛亮的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蒋琬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蜀汉四相之一。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诸葛亮五次北伐,没有成功,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与司马懿在渭水对峙,但最终因为积劳成疾,在五丈原前线病逝,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死后,谁来接班?谁来为风雨飘摇的蜀汉政权掌舵?这

  • 常妃是怎么死的?死后连葬礼都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常妃,清朝,风云人物

    历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很多人了解历史,不仅仅是回忆过去,更是以史为鉴,创造未来。而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大多来源于史书记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史书记载的仅仅是一些重大的事件和人物。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小人物因为无法考证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史书大多是为统治者编写,自然写的主要是每个朝代皇帝的事迹,

  • 范雎当上相国后,都做了些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范雎,战国,风云人物

    范雎当上相国后,对外仍称为张禄,只有秦昭王等极少数几个人知道他的来历。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国便将韩、魏、赵这三国当作军事进攻的重点。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其子赵丹即位,也就是历史上的赵孝成王。公元前265年,秦昭王趁着赵国政权更替的机会,对赵国发动了进攻。赵国以王弟长安君为人质,向齐国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