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中期宰相画家河东、宣武、卢龙三镇节度使同平章事:张弘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中期宰相画家河东、宣武、卢龙三镇节度使同平章事:张弘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805 更新时间:2024/1/19 9:14:19

张弘靖(760年-824年),字元理,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唐朝宰相、书法家,中书令张嘉贞之孙,左仆射张延赏之子,画家张彦远祖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弘靖初以门荫,授河南府参军,迁蓝田县尉。唐德宗时期,历任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兵部郎中、中书舍人,迁工户二部侍郎、陕州观察使、河中节度使。唐宪宗时期,担任宰相,出任河东、宣武、卢龙三镇节度使、同平章事。唐穆宗即位后,张弘靖受到部将囚禁,迁抚州刺史。长庆四年(824年),授太子太保,卒于任上,享年六十五岁。

人物生平

张弘靖(760年~824年),字元理,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

雅厚信直。少以门廕授河南府参军,调补蓝田县尉。东都留守杜亚辟为从事,奏改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留守将令狐运逐贼出郊,其日有劫转运绢于道者,亚以运豪家子,意其为之,乃令判官穆员及弘靖同鞫其事。员与弘靖皆以运职在牙门,必不为盗,坚请不按。亚不听,遂以狱闻,仍斥员及弘靖出幕府,有诏令三司使杂治之,后果于河南界得贼。无何,德阳公主下嫁,治第将侵张弘靖家庙。张弘靖拜表陈情,具述祖考之德。唐德宗慰抚之,不令毁庙。又献赋美二京之制,唐德宗嘉其文,擢授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迁兵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知东都选事;拜工部侍郎,转户部侍郎、陕州观察、河中节度使;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擅主留务。唐宪宗怒,欲下诏诛之。张弘靖请先命吊赠使,待其不恭,然后加兵,唐宪宗从其议。寻加中书侍郎、平章事。盗杀宰相武光衡,京师索贼未得。时王承宗邸中有镇卒张晏辈数人,行止无状,人多意之,诏录付御史陈中师按之,皆附致其罪,如京中所说。弘靖疑其不直,骤于上前言之,宪宗不听,竟杀张晏辈。及田弘正入郓州,按簿书,亦有杀元衡者,但事暖味,互有所说,卒未得其实。又杀张晏后,唐宪宗欲遂伐王承宗。弘靖以为戎事并兴,鲜有济者,不若并攻吴元济。待淮西平定,然后悉师河朔。宪宗业已北讨,不为之止,然亦重违其言。张弘靖知终不得到重用,遂自陈乞罢除政事,俄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太原尹、河东节度使。行未及镇,果下诏诛王承宗。张弘靖以骤谏不行,宜用自效,大阅军实,请躬讨王承宗。诏许出军,不许自往。俄而,魏博、泽潞悉为王承宗所败,有诏赏其前言。张弘靖即间道发使恳喻王承宗,王承宗因亦款附。旋征拜吏部尚书,迁检校右仆射、宣武军节度使,时韩弘入觐之后。张弘靖用政宽缓,代韩弘之理。俄以刘总累求归阙,且请张弘靖代己,制加检校司空、平章事,充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

弘靖之入幽州也,蓟人无老幼男女,皆夹道而观焉。河朔军帅冒寒暑,多与士卒同,无张盖安舆之别。张弘靖久富贵,又不知风土,入燕之时,肩舆于三军之中,蓟人颇骇之。张弘靖以禄山、思明之乱,始自幽州,欲于事初尽革其俗,乃发禄山墓,毁其棺柩,人尤失望。从事有韦雍、张宗厚数辈,复轻肆嗜酒,常夜饮醉归,烛火满街,前后呵叱,蓟人所不习之事。又雍等诟责吏卒,多以反虏名之,谓军士曰:"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军中以意气自负,深恨之。刘总归朝,以钱一百万贯赐军士,弘靖留二十万贯充军府杂用。蓟人不胜其愤,遂相率以叛,囚弘靖于蓟门馆,执韦雍、张宗厚辈数人,皆杀之。续有张彻者,自远使回,军人以其无过,不欲加害,将引置馆中。彻不知其心,遂索弘靖所在,大骂军人,亦为乱兵所杀。明日,吏卒稍稍自悔,悉诣馆,请弘靖为帅,愿改心事之。凡三请,弘靖卒不对。军人乃相谓曰:"相公无言,是不赦吾曹必矣,军中岂可一日无帅!"遂取朱洄为兵马留后。朝廷既除朱洄子朱克融为幽州节度使,乃贬张弘靖为抚州刺史。未几,迁太子宾客、少保、少师。长庆四年六月卒,年六十五。

元和初,王承宗阻兵,刘总父济备陈征讨之术,请身先之。及出军,累拔城邑。总既继父,愿述先志,且欲尽更河朔旧风。长庆初,累表求入朝,兼请分割理之地,然后归朝。其意欲以幽、涿、营州一道,请弘靖理之;瀛州为一道,卢士玫理之;平、蓟、妫、檀为一道,请薛平理之。仍籍军中宿将,尽荐于阙下,因望朝廷升奖,使幽、蓟之人,皆有希美爵禄之意。及疏上,穆宗且欲速得范阳,宰臣崔植杜元颖又不为远大经略,但欲重弘靖所授而省其事局。唯瀛、莫两州许置观察使,其他郡县悉命弘靖统之。时总所荐将校俱在京师旅舍中,久而不问,朱克融辈仅至假衣丐食,日诣中书求官,不胜其困。及除弘靖,命悉还本军。克融辈虽得复归,皆深怀觖望,其后因为叛乱。初,总以平、蓟、妫、檀请薛平,于分裂之中尤为上策,而朝廷不能行之,竟致后患,人到于今惜之。

标签: 张弘靖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张延赏的?有哪些与张延赏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延赏

    张延赏(726年-787年),字宝符,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张嘉贞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河东张氏,以门荫入仕,起家太子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关内节度从事、太原少尹、给事中、御史中丞、中书舍人,迁河南尹,转三镇

  • 唐朝中期宰相关内节度从事御史中丞同平章事:张延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延赏

    张延赏(726年-787年),字宝符,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张嘉贞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河东张氏,以门荫入仕,起家太子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关内节度从事、太原少尹、给事中、御史中丞、中书舍人,迁河南尹,转三镇

  • 唐朝中期将领义成军节度使凉国公:李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听

    李听(779年-839年),字正思,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县)人。唐朝将领,西平郡王李晟之子,凉国公李愬兄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以父荫,授协律郎,进入于頔幕府。唐宪宗即位,从平王承宗,迁左骁骑将军、御史中丞,出任楚州刺史,转夏绥银宥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唐穆宗即

  • 有哪些与李愬相关的轶事典故?是如何评价李愬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愬

    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县(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名将,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因门荫任协律郎,历官卫尉少卿、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及坊、晋二州刺史等职。元和十二年(816年),出任

  • 唐朝中期将领魏博节度使太子少保:李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愬

    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县(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名将,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因门荫任协律郎,历官卫尉少卿、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及坊、晋二州刺史等职。元和十二年(816年),出任

  • 唐朝中期大臣检校左散骑常侍江西观察使:李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宪

    李宪(774~829年),字章武,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将领,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仁孝好儒,礼法修整。起家太原府参军,迁醴泉县尉,从事襄阳于頔、魏博田弘正二镇,颇有政绩。入朝,为宗正少卿,迁光禄卿。唐穆宗即位,迁检校左散骑常侍,随从

  • 唐朝中期大臣尚书左仆射凤翔尹凤翔陇右节度使:李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愿

    李愿(?825年),字号不详,陇右临洮(今甘肃临洮县)人。唐朝大臣,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谦谨寡过,以父勋,拜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上柱国。旧制,勋至上柱国。贞元十二年,服阕,转左卫大将军。元和元年八月,检校礼部尚书、夏州刺史,政令简肃,甚得绥

  • 有哪些与李晟相关的轶事典故?对李晟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唐朝中期名将,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擅长骑射,勇武绝伦。以良家子身份从军,跟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号称“万人敌”。镇守西陲,屡立战功,累迁右金吾卫大将

  • 唐朝中期名将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诸道兵马副元帅:李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唐朝中期名将,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擅长骑射,勇武绝伦。以良家子身份从军,跟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号称“万人敌”。镇守西陲,屡立战功,累迁右金吾卫大将

  • 北宋书法家“宋四家”之:黄庭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黄庭坚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人物简介黄庭坚作品有《山谷词》,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江西诗派“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