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评价东吴孙策?

如何客观评价东吴孙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630 更新时间:2023/12/18 11:05:40

孙策,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小霸王”孙策评语,其中对孙策的褒奖之词可谓非常高了。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对孙策那真是心向往之,非常的喜爱和崇拜。

正史中《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孙策的评价也很高:“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义俭矣。”

简而言之,孙策的优点实在太多了:孙策长得非常帅,和周瑜并称江东,孙郎、周郎;孙策性格阔达,能听进不同意见,而且他还非常幽默;另外孙策自有英杰之气,勇猛无双,所以江东的士人百姓都非常喜欢孙策,乐意为他征战致死。然而,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英雄,也有自身的缺点。

英雄忌人

孙策十四岁那年去寿阳拜见袁术。刚到不一会儿,豫州牧刘备就来了,孙策要走。袁术说:“刘豫州来了,这与你有什么关系?”孙策回答说:“不然,英雄忌人(孙策虽然不知,刘备是否忌自己,但却自知,自己忌刘备)。”说完就往外走。他从东面台阶刚下去,刘备就从西面台阶上来了,但转头看见孙策的走路资势,便停驻下来不再往前走了。

这段记载让人有些看不懂,但说得简单点就是,孙策认为英雄之间是相互忌惮的,而且互相能感觉出来。盛宪是江东的汉末名士,曾任吴郡太守,后来因病弃官。孙策平定吴、会稽等地,诛杀当地的英豪,因为盛宪素有高名,所以孙策深忌盛宪。

还有一件事情,说明孙策是个“记仇”的人。孙策以前在舒县时曾去拜访过陆康(陆逊从祖),陆康看不起孙策,只让自己的主簿接待,自己不出来相见,为此,孙策也对陆康怀恨在心,袁术就派孙策去攻打陆康。陆康是江东陆家出身,名气很大,但在孙策的进攻下最终城陷病逝。

易怒好杀

孙策和父亲孙坚一样勇猛无双,这样的人自然脾气非常暴躁,经常一言不合就杀人。孙策的功曹魏腾,因为违背了孙策的命令,孙策想要杀了他。士大夫们忧虑惊恐,但想不到办法救魏腾。吴夫人知道后,靠在一口大井边,说孙策刚征服江南不久,还没有完全成功,应当对贤士以礼相优待,忘却他们的过失而凭他们的功劳加以录用。

吴夫人又说,魏腾在公务方面完全符合法规,如果孙策杀了他,日后众人都会背叛;吴夫人最后说,如果孙策不听她的话,她就先投井自尽,以免看见日后众叛亲离的下场。孙策大惊,这才放了魏腾。

高岱也是江东名士,孙策准备招揽高岱,但有人对孙策说:“高岱认为您英武,但无文学之才,所以他可能只会说不知道。”又对高岱说:"孙策厌恶胜过自己的人,他提问时,你应该回答不知道。"高岱深有同感,于是在与孙策讨论时,常回答不知道。

孙策果然发怒,以为高岱轻视自己,于是,囚禁了高岱。有很多人露天静坐,请求孙策释放高岱。孙策登上高楼,看见数里地都坐满了请愿的人。因此,孙策妒忌高岱能收众人之心,于是杀了高岱。高岱,是当地士人代表,却被孙策直接杀死,这实在是很失人心。

除了魏腾、高岱,还有更出名的“神仙”于吉,于吉一个方外之士,孙策都看不过去,非得干掉他,只能说孙策杀戮过重了。所以才有后来《搜神记》中杜撰,孙策在镜子中看到死去的于吉,怒吼而死了。

轻率无备

官渡之战时,曹操和部下听说孙策准备趁机进攻许都,迎接汉献帝,当时人们都非常惊恐,惧怕孙策的勇猛。只有郭嘉说:“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果然,孙策还没来得及进攻许都,就被之前被他杀掉的许贡的门客刺杀身亡。

轻率,应该是孙策身上最大的缺点了,他也因此而英年早逝,年仅26岁。宋代晁补之曾评价:吴人轻而无谋,自古记之矣……坚轻骑从敌,策暂出遇仇,俱以轻败。孙坚、孙策父子都是因为轻而无备,结果都很意外的死去,孙权稍稍比父兄持重一点,总算能够和曹刘三分天下。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说的是真有道理啊。孙策如此一个青年才俊,英雄盖世,身上有许多的优点。然而,因为陈寿所说“轻佻果躁”,而殒身致败,实在让人叹息不尽,替孙策可惜。反观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如果能够认清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相信我们的人生或许会有所改变!

标签: 孙策

更多文章

  • 有哪些与裴度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裴度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裴度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 ),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 ,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

  • 在文学与政治方面裴度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裴度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 ),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 ,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

  • 唐朝中期宰相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国公:裴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裴度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 ),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 ,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

  • 唐朝中期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段文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段文昌

    段文昌(773年-835年),字墨卿,一字景初,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唐朝宰相,右卫大将军段志玄玄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段文昌早年曾入韦皋幕府,后历任灵池县尉、登封县尉、集贤校理、监察御史、补阙、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祠部郎中。唐穆宗继位后,段文昌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

  • 唐朝中期宰相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事:萧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萧俛

    萧俛(fǔ)(?842年3月16日),一作萧俯,字思谦,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唐朝宰相,肃宗朝宰相萧华之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兰陵萧氏齐梁房,举进士,通过制科考试,授右拾遗并迁右补阙,后召为翰林学士。在同科好友皇甫镈、令狐楚的推荐下,以御史中丞的身份袭封

  • 令狐楚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令狐楚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令狐楚

    令狐楚(766年-837年12月13日),字悫士,自号白云孺子。京兆府咸阳县(今陕西咸阳市)人,郡望敦煌(今属甘肃)。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令狐楚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进士。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受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自此卷入

  • 令狐楚在政治与文学方面有哪些影响?对令狐楚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令狐楚

    令狐楚(766年-837年12月13日),字悫士,自号白云孺子。京兆府咸阳县(今陕西咸阳市)人,郡望敦煌(今属甘肃)。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令狐楚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进士。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受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自此卷入

  • 唐朝中期宰相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彭阳郡公:令狐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令狐楚

    令狐楚(766年-837年12月13日),字悫士,自号白云孺子。京兆府咸阳县(今陕西咸阳市)人,郡望敦煌(今属甘肃)。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令狐楚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进士。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受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自此卷入

  • 唐朝中期宰相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程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程异

    程异(?819年),字师举,京兆长唐代安(今属陕西西安)人,唐宪宗朝官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官僚世家,以孝顺著称。考明经及第,补郑县尉。精通吏治,被权臣王叔文提拔,升盐铁扬子院留后。后王叔文变法失败,受到牵连,贬为郴州司马,为著名的“八司马”

  • 唐朝中期宰相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皇甫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皇甫镈

    皇甫镈(?~820年),泾州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人。唐宪宗后期宠臣。出身安定皇甫氏之寿春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贞元年间,中进士,拜监察御史,三迁司农卿,迁户部侍郎、判度支,善于理财,颇得赏识。元和十三年,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宰相)。牛李党争,与李逢吉等合势,罢免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