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宗室藩王汉阴王:朱徵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明朝宗室藩王汉阴王:朱徵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558 更新时间:2024/1/8 22:01:39

朱元璋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第二十子叫朱松,朱松十二岁就被封为韩,正是这个韩王的后代,为了领取皇室俸禄而冒充皇家儿郎。这才导致了后面的悲剧。

当韩王传到第四代时,这一辈有两个儿子,都不是嫡出,也许正因为这样,这两个孩子感情特别好,尤其是哥哥朱徵钋对弟弟朱徴鍉,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一生都对他倍加照顾。

朱徴鍉比哥哥小很多,哥哥袭封韩王的时候,他才三岁,这也许就是韩王对他一直特别看顾的原因。

朱徴鍉不仅很得哥哥的照顾,而且运气特别的好,本来像他这种不是长子的,要等到十岁才能封郡王。

但他遇到了夺门之变,朱祁镇夺回了被弟弟霸占多年的位置,二度为皇,这种事情不管谁是谁非,兄弟相争总是不好,为了讨得宗室好感,就封了一批王,这个时候朱徴鍉已经九岁,接近可封之年,就顺便一起封了,朱徴鍉被封为汉阴王。

但朱徴鍉的一生,好像就只有这么一点小幸运,到了他十二岁这年,皇家为他册封王妃时,出事了。

按照过往的惯例,册封王妃使用的节和册,应该用一把黄伞盖住,但这次不知道是谁的原因,居然用了两把。

这件事情被朱祁镇知道了,非常生气,这个时候他刚刚夺回皇位不久,心思比较敏感,以为还有人在怀念朱祁钰,对他不满,于是,厉声问道:这是谁主使的?

龙颜大怒,自然要有人顶缸,尚书萧晅、仪制司郎中俞钦就被投进了大牢。

朱祁镇这个人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并不是一个暴君,相反,他是一个温和的人,因为这点小事发脾气,是因为当时刚把哥哥赶下台,自己有点心虚而已。

一句话,只能说是朱徴鍉的运气不好。触到霉头了。

虽然有这样一个不好的插曲,但朱徵钋并没有放在心上,还认为弟弟结婚是一件大好事,特地给皇室上书,希望王府的内管可以到南京朱松的坟前去告知一下,也可以让老祖宗高兴高兴。

但这个请求被拒绝了,朱祁镇说你在家里祭祀的时候说说就是了,没有必要到坟前说。看来朱祁镇的气还没。

可是朱徵钋觉得弟弟的婚礼都如此不顺,于是几番奔走,终于为弟弟的生母弄了一个诰命夫人的头衔,来弥补自己的弟弟。

由此看出,这个朱徵钋就是一个宠弟魔,巴不得把天下的好东西都给弟弟。

但这样一个被哥哥捧在手心的弟弟,居然只活了十七岁。

02

胆大包天的汉阴王

他在临死之际,对所有前来探望他的亲戚,托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照顾他的遗腹子。所有的人自然应允,尤其是朱徵钋,更是义不容辞,当场答应弟弟会好好照顾他们一辈子。

朱徴鍉死了后,他的儿女诞生。朱徵钋对待他们就像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百般宠爱。到了他们成年时,朱徵钋亲自来到皇宫,皇帝请封,封他们为汉阴王和县主。此时,已经是宪宗执政时期,听到朱徵钋的请求,皇帝并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但在一年之后,事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宪宗就接到密告,这两个孩子都不是朱徴鍉的亲生孩子。对于皇家而言,这是何等的丑事。于是下令彻查。

事情很快查清,所告属实。宪宗大怒,决定严惩。首当其冲的就是已经死去的朱徴鍉,虽然已死,但还是被革去了封爵和谥号,甚至被去除了皇家身份,贬为庶人。

然后是冒充皇家儿郎的孩子,朱徴鍉的生母,王妃都赐死。还有王妃的一家也没能幸免于难,父亲被凌迟处死。连参与的仆从都被赏了一百军棍,发落从军。

从宪宗对整件事情的处理来看,王妃的父亲是被凌迟处死的。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此事他就是出谋划策的。

原来,在朱徴鍉病重缠身时,王妃的父亲怕女婿死后,女儿生活没有着落,所以就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同时也得到了女儿以及亲家的首肯后,就和女婿商量。

可能朱徴鍉也觉得自己年纪轻轻抛下妻子,心中有愧,就答应了,并极力配合,在亲戚面前推出了两个没有自己血缘的孩子。事情,也就真相大白了。当时朱徴鍉的哥哥得知此事后,犹如五雷轰顶,自己最疼爱的弟弟到死竟然也把自己算了进去。可笑的是,自己还为此把命葬送了进去。

标签: 朱徵鍉

更多文章

  • 汤金钊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汤金钊

    汤金钊(1772年-1856年)字敦甫,一字勋兹,萧山人。先世由青田迁居长河,再迁至城厢镇西门外居住,称“西门汤氏”。人物简介汤金钊家世代以经商为业,惟有他勤奋求学。乾隆五十九年(1794),汤金钊22岁举乡试第一,即称解元。嘉庆四年(1799),金钊27岁中进士,选庶吉士,

  • 三国蜀汉大臣蜀郡太守忠节将军:杨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洪

    杨洪(?―228年),字季休,犍为武阳(治今四川彭山县东)人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刘璋时历任诸郡吏。刘备定蜀,任为功曹。诸葛亮向他征询意见,他认为汉中为益州咽喉,无汉中则无蜀,甚合亮意,擢为蜀郡太守,又转益州治中从事。刘备征吴失利,汉嘉太守黄元举兵反,迫成都。时诸葛亮赴白帝城探望刘备,杨洪即启太子

  • 三国蜀汉大臣从事祭酒:程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程畿

    程畿(?222年),字季然,东汉末年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西)人。刘璋割据益州时为汉昌长。后来,巴西太守庞羲因刘璋猜疑而怀有叛离之心,命令程畿的儿子征召士兵自保,程畿不止制止儿子的行为,还说服了庞羲,因此受到刘璋的赏识,被刘璋任命为江阳太守。赵云奉命入川攻打江阳时程畿投降,后来刘备取代刘璋担任益州牧

  • 三国蜀汉大臣谋士巴郡太守:廖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廖立

    廖立(生卒年不详),字公渊,武陵临沅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被诸葛亮评价为荆楚一带的奇才。刘备的荆州南部三郡(长沙、桂阳、零陵)被吕蒙偷袭后,廖立脱身奔归刘备,刘备不责备廖立,任他为巴郡太守。刘备去世后,廖立自恃奇才,公然批评先帝(刘备)一再失策、导致荆州覆灭、关羽身死、夷陵之败损兵折将等等,他

  • 三国蜀汉大臣车骑将军:刘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琰

    刘琰(?-234年),字威硕,豫州鲁国(治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刘琰于刘备在豫州时即开始随同周旋,并于刘备取得益州后受任固陵郡太守。后主刘禅继位,刘琰受封都乡侯,升任后将军兼任卫尉、中军师,再升任车骑将军。234年(建兴十二年),刘琰因怀疑入宫月余向太后祝贺新春的妻子胡氏与后主刘禅

  • 三国蜀汉大臣梓潼太守裨将军:霍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霍峻

    霍峻(178年217年),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其兄霍笃曾在故乡聚部众数百人。后霍笃逝世,刘表以霍峻继承其部曲。208年(建安十三年),刘表病逝,霍峻便率部曲归降刘备,并被任为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刘备从葭萌还袭刘璋,留霍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劝降霍峻,霍峻严词

  • 三国蜀汉大臣南中都督:霍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霍弋

    霍弋(生卒年不详),字绍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霍峻之子,三国蜀汉至西晋初时将领。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后主登基为谒者。诸葛亮北驻汉中时用为丞相府记室,诸葛亮死后为黄门侍郎,刘禅立太子后为中庶子。尽言规谏太子,甚为得体。后永昌郡蛮夷作乱,刘禅以霍弋领永昌太守,率军讨伐,斩其豪帅,郡界宁静之后迁监

  • 三国蜀汉大臣蜀郡太守:王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连

    王连,字文仪,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初事刘璋,拜梓潼县令。刘备攻取成都后,加入麾下效力,所治地方都有政绩。迁司盐校尉,管理盐铁收入。识人有术,知人善任,提拔吕乂、杜祺、刘干等贤才,全部官居要职。经营有功,拜蜀郡太守。建兴元年(公元223年),拜屯骑校尉、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

  • 三国蜀汉大臣步兵校尉:向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向朗

    向朗(约167年247年),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今湖北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向朗早年师从于司马徽,并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临沮县长。后随刘备入蜀,历任巴西、牂牁、房陵太守,并拜步兵校尉,领丞相长史,随丞相诸葛亮北伐。因包庇马谡被免职,后为光禄勋,转左将军、特进,封显明亭侯。曾代理

  • 三国蜀汉大臣副军中郎将:刘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封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