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曹魏大臣侍中:和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曹魏大臣侍中:和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24 更新时间:2023/12/19 0:30:53

和洽(生卒年不详),字阳士,汝南西平(今河南舞阳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汉末被举为孝廉,初时投刘表。曹操夺取荆州,拜和洽为丞相掾属。曹操被封为魏王,拜和洽为侍中,力谏曹操免毛玠罪。曹丕代汉为魏文帝,拜和洽为光禄勋,封安成亭侯,明帝时进封为西城乡侯。转官为太常。为官清贫俭约,以至卖田宅以自给,死后谥为简侯。

人物生平

避乱荆州

和洽早年曾被当地吏民举荐为孝廉,并受到大将军何进的征召,但都被他婉言谢绝。

袁绍占据冀州,派遣使臣迎接汝南郡的士大夫,士大夫都欣然前往,唯独和洽认为:“冀州土地平坦,民众强悍,为英雄俊杰所利用,是四方皆可出战的地区。袁本初依靠自己的有利条件,虽然能够强大,然而英雄豪杰正蜂拥而起,他未必可以保全。荆州的刘表没有远大的志向,爱惜人才,乐于交结士人,地势险要,山中的民众软弱,容易依靠倚赖。”

于是与亲戚故旧都向南投靠刘表,刘表以对待上宾的礼节接待他们。和洽说:“之所以不投靠袁本初,是为了躲避群雄争夺的地区。昏聩的主人,不能轻易接近,时间长久定会受到危害,其间必有进谗言的人离间挑拨。”于是又向南到了武陵郡。

征辟为官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荆州,征辟和洽为丞相掾属。当时毛玠、崔琰都以忠正清廉受到重用,他们选拔官吏以节俭为主要条件。和洽进言说:“国家大政,在于权位与人才,不能只凭一个方面选用官员。过于注重俭约朴素,作为自己的处世原则是可以的,但若只以这个方面作为衡量人和物的标准,失掉的人才一定会很多。如今朝廷议论,官员穿件新衣,乘坐好的车子,便认为不清廉;长官在官府中,面容不加修饰,衣服破旧的,则称之为廉洁。致使士大夫有意弄脏自己的衣服,把车马服饰收藏起来;朝廷各官府的长官,有的自己提壶携饭入官署办公。设立教令,观察风俗,贵在合度适宜,这样才可以推广。如今一概推崇难以做到的作法来检核官吏,勉强能够做到,也一定会有很多弊端。古代推行大政教化,务必使其通达人情而已。凡是偏激过分的作法,都容易使人隐瞒真情。”

直言劝谏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国,和洽与王粲杜袭等同被任命为侍中。后毛玠因崔琰被赐死而感到不满,有人告发毛玠曾非议曹操,曹操于是大怒。曹操十分震怒,把近臣都召过来,和洽陈述说,毛玠素来信守节操,请求调查确实。

退朝后,曹操下令说:“如今言事的官员告发毛玠不但诽谤我,而且又为崔琰的事打抱不平。这些都有损于君臣之间的恩义,狂妄地为被处死的朋友怨忿叹息,实在为国法所不容。先前萧何曹参和汉高祖一起从微贱中起事,建立了很大功勋。高祖每次陷入困境,二人都非常恭顺,更充分地表现出为臣之道,因此享受的福份能延至后代。和侍中请求调查确实,我所以没有同意,是要表明重视臣下报告的情况。”

和洽应对说:“如果确实如告发者所说,毛玠的确罪过深重,不是天地所能承载。臣下并不是胆敢歪曲天理、偏袒毛玠,以此来破坏天理人伦。只是认为毛玠出身于一般官员,受到特别的提拔,处于显要地位,多年来一直受到宠信,刚直忠诚公正,为很多官员所忌惮,不应该有不良行为。然而人心难保不变,应该明确妥当地考察复核,从两个方面验证属实。如今圣上恩德地、含忍污垢地施加仁义,不会忍心因为涉及到君臣伦理,而使是非曲直分辩不清,对近臣产生疑心。”曹操说:“正有军事行动,怎么可接受他人告发后又加以复查?狐射始在朝廷上将阳处父刺伤,这是君主应该警戒之事。”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讨平张鲁,和洽建议趁机调回军队、迁徙百姓,可减省防守的费用,曹操没有采纳。但此后还是迁徙了百姓,把汉中放弃了。和洽出任郎中令。

清贫守约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受禅让称帝,拜和洽为光禄勋,封他为安城亭侯。

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即位后,又进封为西陵乡侯,食邑二百户。

太和年间,散骑常侍高堂隆上奏:“到了季节,还没有风,却有荒废的气象,一定是官员们不勤于自己的职责,而使天气反常。”明帝于是下诏,谦虚地引咎自责,并广泛征求意见。

和洽认为:“民众不多,耕地且少,白吃饭的人很多。国家以百姓为根本,而百姓又依靠粮谷维持生命j所以说一时废弃耕种,便失去了延续生命的根本。因此先代君王务必省减烦杂的费用,以便专心注重农业耕作。自春夏以来,百姓为徭役所困扰,农业被荒废,而百姓叫苦不迭,季节风不来,未必不是由于这个原因。消除天气反常的办法,莫过于节俭,太祖皇帝建立宏伟的业绩,使用了大量费用供应军事行动,还要供军人的赏赐,但是官兵食用丰富,仓库的谷帛也很充足,原因就在于不装饰无用的宫殿,禁绝浮华的费用。如今的关键,就在于减省劳务烦杂的摇役,减免其他的多余事务,以便为军队提供储备。三方边境的防守,应该早做准备。要观察分析敌人的虚实,招募训练士兵,在朝廷上筹划好战胜敌人的策略,明确攻取的计划,再详细地征求众人的意见以求没有缺漏。如果计划不能及早明确,轻视小看敌方的实力,军队多次行动,出动后毫无成效,就是人们所说‘动武而敌人毫不震动,这正是古人所警戒的。”

后又转任太常,生活清贫,信守节操,以至出卖田宅生活。魏明帝知道后,加赐给他粮谷绢帛。死后,赐谥号为简侯。儿子和离继承了他的爵位。他的另一个儿子和适,聪明豁达,官至延尉、吏部尚书。

标签: 和洽

更多文章

  • 三国曹魏大臣司徒:卫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卫臻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因其父卫兹随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初为黄门侍郎,转任丞相府户曹掾,加封关内侯。魏文帝继位之后,晋封安国亭侯,任尚书、侍中、吏部尚书。魏明帝时,出任尚书右仆射,晋封康乡侯。抗击诸葛亮期间出任征南将军。后来历任光禄大夫、司空、司徒、晋封长垣侯。卫臻死后追封太尉

  • 三国曹魏大臣御史中丞:徐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徐宣

    徐宣(?236年),字宝坚,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广陵海西(今江苏灌南县东南)人。初避难江东,后还广陵故里。海西民反叛,引兵平定,被曹操任为齐郡太守,入为门下督。曹操西征马超,即以宣留统诸军。曹操去世后,强谏曹丕切不可以故乡谯人替换城守,以免涣散军心,被曹丕委以御史中丞,赐爵关内侯,迁司隶校尉,转散骑

  • 三国曹魏大臣司徒:陈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矫

    陈矫(?-237年7月11日),字季弼,广陵郡东阳县(今安徽天长西北)人。 三国时曹魏名臣。陈矫本姓刘,因过继与母族而改姓陈。早年避乱江东,后广陵太守陈登请为功曹。曹操辟为丞相掾属,迁任相县令,转任征南长史。又为彭城、乐陵太守,迁任魏郡西部都尉。曹操西征马超,拜丞相长史,转西曹属、尚书。曹丕称帝,

  • 三国曹魏大臣太常:桓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桓阶

    桓阶(?221年),字伯绪(《孙夫人碑》作伯序),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先为郡功曹,太守孙坚举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孙坚战死,桓阶冒险求见刘表,索回孙坚尸体。曹操平定荆州,感念桓阶曾游说长沙太守张羡投曹,任命他当丞相主薄、赵郡太守。曹操封公建国,桓阶任虎贲中郎将、侍中。

  • 三国曹魏大臣阳乡候:傅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傅嘏

    傅嘏(gǔ)(209年-255年),字兰石(一字昭先),北地郡泥阳县(今甘肃宁县米桥乡)人。 三国曹魏后期重臣。西汉义阳侯傅介子之后、曹魏尚书傅巽之侄。傅嘏弱冠时便已知名于世,被司空陈群辟为掾属。为人才干练达,有军政见识。正始初年,为尚书郎,迁黄门侍郎,因得罪何晏而被免职。司马懿诛曹爽后,以傅嘏为

  • 三国曹魏大臣陈留太守:刘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劭

    刘劭(生卒年不详),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思想家和政治家。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初为上计吏,历任太子舍人、秘书郎等。曹魏建立后,历任尚书郎、散骑常侍、陈留太守,册封关内侯。正始年间,去世,追赠光禄勋。刘劭学问详博,通览群书,曾经执经讲学,成为推动汉学向魏晋玄学过渡

  • 三国曹魏大臣侍中:刘廙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廙

    刘廙(yì)(180年221年),字恭嗣,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汉末魏初名士。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安众康侯刘丹之后。初从荆州牧刘表,后投奔曹操,甚受器重,为黄门侍郎。曹丕继位,擢为侍中,并赐爵关内侯。为政主张先刑后礼,且通天文历数之术,与司马徽、丁仪等名流相齐。黄初二年(221)卒

  • 三国曹魏大臣阌乡侯:卫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卫觊

    卫觊(155229年),字伯觎,其名与字的对应当取自“觊觎”一词。《三国志》作伯儒当为近音误传。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晋朝太保卫瓘之父。少年早成,以才学著称。司空曹操辟为属吏,历任茂陵县令、尚书郎、治书侍御史。负责镇守关中,为曹操平定中原

  • 信陵君魏无忌的评价如何?后世是如何纪念魏无忌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魏无忌

    魏无忌(? - 前243年),即信陵君,战国时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魏安釐王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魏无忌号信陵君,门下养食客三千。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年),秦兵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省),赵向魏求救。魏遣将军晋鄙救赵,半途停留不进。他设法窃得兵符,带勇士朱亥至

  • 战国四公子之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无忌

    魏无忌(? - 前243年),即信陵君,战国时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魏安釐王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魏无忌号信陵君,门下养食客三千。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年),秦兵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省),赵向魏求救。魏遣将军晋鄙救赵,半途停留不进。他设法窃得兵符,带勇士朱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