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晋大臣左仆射司徒京陵县公:王浑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西晋大臣左仆射司徒京陵县公:王浑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12 更新时间:2023/12/28 20:21:49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

王浑早年为大将军曹爽的掾吏,高平陵政变后,循例免官,出任怀县县令、散骑侍郎等职,袭封京陵县侯。西晋王朝建立后,加号扬烈将军,历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将、豫州刺史等职,积极筹划伐吴方略。咸宁五年(279年),配合镇南将军杜预灭亡吴国,迁征东大将军、左仆射、司徒公,晋爵京陵县公。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加任侍中衔。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有意寻求支持,遭到严词拒绝。楚王司马玮死后,复任司徒、录尚书事。元康七年(297年),王浑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元。《唐会要》尊为“魏晋八君子”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浑曾任大将军曹爽的掾属。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死曹爽,王浑循例遭到罢黜。尔后复出,先后任怀县县令、参安东将军(司马昭)军事、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

甘露四年(259年),王浑的父亲王昶去世,王浑承袭其爵位京陵侯。咸熙(264年-265年)年间,改任越骑校尉。

主镇地方

泰始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魏元帝曹奂禅让帝位予司马炎,西晋建立,王浑加任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在徐州刺史任内曾开仓赈济饥荒,而深得人民信赖。后来,王浑又转任东中郎将,监淮北诸军事,并镇守许昌

王浑后又转征虏将军、改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因豫州与东吴接壤,王浑就在当地宣扬西晋政府的威信,令很多不满孙皓统治的东吴人士前来投靠西晋。后东吴将领薛莹和鲁淑号称领兵十万,分别进攻弋阳和新息;当时正值各州兵马休息的日子,各地都少了一旅的兵力,东吴都不提防晋军会到临。但王浑则率军悄悄渡过淮河,出其不意地攻击东吴军,并将其击破。王浑后来又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并镇守寿春。此时东吴又在皖城大举耕作,意图为进攻储蓄军备。王浑于是派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进攻皖城的田地,不但击破在当地镇守的军队,更烧毁大量谷物、稻苗和船只。王浑自东面边界列兵,观察东吴的地形和城池,准备筹划进攻方略。

平吴一统

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司马炎决定发动灭吴战争,王浑奉命领兵从横江出击,又派部下进攻东吴各城,将其一一击破,东吴厉武将军陈代和平虏将军朱明见晋军所向披靡,遂前来投降。此时,东吴荆州已大致落入晋军之手,各路军队又攻向建业,孙皓于是派丞相张悌督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和副军师诸葛靓等率三万兵抵挡晋军。张悌领兵渡江到牛渚,并围困王浑所派的城阳都尉张乔,王浑派安东司马孙畴和扬州刺史周浚进击,并将吴军击破,张悌、沈莹和孙震等战死,七千八百多人,震惊东吴。

及后,孙皓派使者,分别送降书给晋军三位主将王浑、王濬和琅邪王司马伷,但王浑因按兵不动,而王濬则一路沿长江到建业,并受降后才渡江。王濬当时因从蜀地直攻至建业而威名远播,但王浑却认为他自己率先攻破孙皓中央的军队,功劳应当最大,只因当时按兵不动才令王濬比他更快到建业;故此王浑非常不甘心,后悔没有在击破张悌后立刻进攻建业,更加多次上奏要揭发王濬的罪状,称他不受节度,要求要用槛车押王濬回洛阳,但司马炎都不应允,而王浑此举更被人讥讽。战后,司马炎称许王浑的军功,让他进爵为京陵公,增邑八千户。王浑在此后转任征东大将军,重新镇守寿春。当时王浑不常用刑,处事果断,而且又妥善安抚了当时心中畏惧西晋政权的东吴遗民,令江东安定,民心归附。

位至三公

太康三年(282年),王浑受召入朝,任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此时,司马炎听从荀勖等人的建议,打算让一直在洛阳任官的弟弟齐王司马攸送返封国。王浑上书谏止,但司马炎不听。

太熙元年(290年)正月,王浑升任司徒。不久,司马炎逝世,太子司马衷继位。司马衷加授王浑为侍中,封国又获赐士官,享受与睢陵郡公王祥同等的殊荣。

闭门拒玮

元康元年(291年),皇后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诛除了辅政的太傅杨骏和他的党羽。铲除杨氏的势力后,司马玮意图杀新任太宰的汝南王司马亮夺权。手下公孙宏劝说司马玮寻找旧臣王浑支持,以稳定众人心志。但王浑却以患病为由回到府第,命府中一千多名家兵闭门抗拒司马玮,司马玮不敢强逼。同年,贾南风诛杀司马玮,总揽朝政,王浑带兵入宫,被授为录尚书事。

王浑早前任官都有非常好的称誉,但自从任司徒后,声望却日渐减退。

元康七年(297年),王浑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元公,后世称其为“京陵元公”[1]。有二子,长子王尚早亡,次子王济嗣爵,但王济也死于王浑之前,于是以庶长孙王卓嗣爵。

标签: 王浑

更多文章

  • 南朝宋宗室山阴公主;刘楚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楚玉

    公元420年,承袭东晋,时间来到刘裕建立的南朝宋。南朝宋(420479年)在南朝4个政权中,是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短短60年,换了8位皇帝,而且,其中有6位是遗臭万年的暴君。处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可以想象,老百姓毫无幸福指数可言。尤其是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

  • 王昶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王昶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昶

    王昶(2世纪-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少有名气,进入曹丕幕府,授太子文学。曹丕即位后,拜散骑侍郎,迁兖州刺史,撰写《治论》、《兵书》,作为朝廷提供施政参考。魏明帝曹叡即位后,

  • 三国曹魏大臣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京陵侯:王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昶

    王昶(2世纪-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少有名气,进入曹丕幕府,授太子文学。曹丕即位后,拜散骑侍郎,迁兖州刺史,撰写《治论》、《兵书》,作为朝廷提供施政参考。魏明帝曹叡即位后,

  • 有哪些与关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关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以忠义见称于后世。关羽去世后,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

  • 三国蜀汉名将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关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关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以忠义见称于后世。关羽去世后,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

  • 三国蜀汉宗室后主刘禅第六子新兴王:刘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恂

    刘恂(?约311年),幽州涿郡(今河北保定市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第六子、晋朝安乐公。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景耀二年(259),刘禅立刘恂为新兴王。咸熙元年(264),蜀汉灭亡,刘恂跟随刘禅东迁洛阳。泰始七年(271),刘恂继承父亲刘禅的

  • 三国蜀汉宗室后主刘禅第五子北地王:刘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谌

    刘谌(chén)(?263年),涿郡涿县人,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景耀二年(259年),刘禅封其为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的军队攻取绵竹关,其父刘禅决定在魏军

  • 三国蜀汉宗室后主刘禅长子皇太子:刘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璿

    刘璿(224年―264年),字文衡,涿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宗室,蜀汉昭烈帝刘备长孙,后主刘禅长子,北地王刘谌长兄,母王贵人。 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璿生于建兴二年(224年),延熙元年(238年),立为太子。咸熙元年(264年),蜀汉大将军姜

  • 三国蜀汉宗室昭烈帝刘备第三子梁王:刘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理

    刘理(约215年244年),字奉孝,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甘陵王刘永异母弟。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章武元年(221)六月,刘备派司徒许靖封刘理为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为安平王。延熙七年(24

  • 三国蜀汉宗室昭烈帝刘备第二子鲁王:刘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永

    刘永,字公寿,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之弟。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封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甘陵王。咸熙元年(264年),蜀汉灭亡,刘永被迁往洛阳,被任命为奉车都尉,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