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政治家词人:晏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北宋政治家词人:晏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990 更新时间:2023/12/15 1:37:52

晏殊(别名晏元献,991年-1055年2月27日),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物简介

晏殊全身像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人物生平

早而夙慧

晏殊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他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晏殊的名声后,于景德元年(1004年)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

景德二年(1005年),14岁的晏殊参与殿试,神色不惧,很快完成答卷,受到宋真宗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宰相寇准歧视江南人,想打压晏殊,真宗说:“朝廷取士,惟才是求,四海一家,岂限遐迩?如前代张九龄辈,何尝以僻陋而弃置耶?”(但《湘山野录》记载寇准在应天府时,对晏殊极为赞赏,与该说不同)

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

景德三年(1006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获罪外贬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晏殊任光禄寺丞,因父亲去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编修宝训,做了同判太常礼院。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皇上没有允许。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年中时,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诰、判集贤院。过了很长时间,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

乾兴元年(1022年),年仅12岁的宋仁宗继位,由嫡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臣议论纷纷,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

地方兴教

晏殊后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于天圣五年(1027年)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

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进入中枢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

时值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分析形势,奏陈四件加强军备的要务:撤消内臣监军,使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

庆历二年(1042年),晏殊以枢密使加兼同平章事,成为宰相。此后累加检校太尉、刑部尚书、集贤殿学士等职。

晚年生活

庆历四年(1044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任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节度使。后调到河南府,官衔被转到兵部。

至和元年(1054年)六月,晏殊因病请求回京城医治,待病好以后,再出京任职,仁宗特意把他留下来,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让他五天到自己这里来一次,按宰相的规格对待他。

过了一年,晏殊的病情加重了,仁宗想前去看他。晏殊知道后就立刻派人捎信给仁宗,信中说:“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了。”不久即于至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055年2月27日)去世。仁宗虽然亲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他感到遗憾,特地二天没有上朝。赠给晏殊司空兼侍中的官爵,赐谥号为“元献”,在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字。

主要成就

政治

真宗死,命章献明肃太后权掌国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单独见太后奏事,一时相持不下,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帘听政,丁、曹二人皆不得见,议遂定,这一建议,对稳定当时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

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于兵,晏殊时任宰相兼枢密使,建议仁宗罢监军,不要以阵图授诸将,使得诸将对敌时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还建议整顿财赋制度。这些建议均被仁宗采纳,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终于使元昊俯首听命。

晏殊为人刚简威猛,待人以诚,虽处富贵,但生活相当简朴,并且乐于奖掖人才,当世名士,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又能识富弼于寒素之中,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晏殊执政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受重用,台阁也多一时之贤。任地方官时,他曾大办学校,培养人才,欧阳修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并非虚誉。

文学

晏殊自少好学,能诗善词,晚年仍孜孜学习,不知疲倦,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的文章内容丰富,词藻华丽;其诗则有闲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绪;书法皆工。而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

晏殊的词作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其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

个人作品

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

晏殊的主要词作有《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踏莎行·祖席离歌》《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踏莎行·细草愁烟》《清平乐·红笺小字》《踏莎行·碧海无波》《清平乐·金风细细》《踏莎行·小径红稀》《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等。

家庭

父亲

晏固

弟弟

晏颖,字奉礼。少年才子,真宗时,赐进士出身。

儿子

晏居厚,大理评事,早卒。

晏承裕,尚书屯田员外郎。

晏宣礼,赞善大夫。

晏崇让,著作佐郎。

晏明远,大理评事。

晏祗德,大理评事。

晏几道,文学家,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晏传正

女儿

六人,其二分别为富弼、杨察之妻。

轶事典故

晏殊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晏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晏殊性格刚毅直率,生活俭朴。他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对他急躁的性格很畏惧。他善于了解别人,富弼、杨察都做了他的女婿。晏殊做宰相兼枢密使,富弼做枢密副使,于是,晏殊请求辞去所兼的枢密使职务,皇上没有允许,他受到皇上的信赖和恩遇达到如此地步。

人物评价

欧阳修《宋史·晏殊传》说晏殊人仕“遂登馆阁,掌书命,以文章为天下所宗。”后来又“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余年。”

《晏公神道碑》评价晏殊“及为相,益务进贤材。当公居相府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宋祁《笔记》载:“晏相国,今世之工为诗者也。末年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

《宋史》:“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清代学者冯煦说,晏殊与欧阳修二人同受冯延巳的影响,共“开江西一派”。

影视形象

1989年电视剧《一代名臣范仲淹》,孟元饰演晏殊。

2020年电视剧《清平乐》,喻恩泰饰演晏殊。

标签: 晏殊

更多文章

  • 西夏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没藏氏

    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1056年),也称没藏皇后,西夏景宗李元昊之情妇,西夏毅宗李谅祚之母,权臣没藏讹庞之妹。李元昊称帝四年,杀野利遇乞,将没藏氏带进宫中。美丽的没藏氏迅速获得了李元昊的欢心,成为李元昊的夫人。李元昊去世后,又与野利遇乞的财务官李守贵和李元昊的侍卫官保吃多私通。1047年没藏氏生子

  • 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备后福山藩第7代藩主:阿部正弘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阿部正弘

    阿部正弘,江户时代末期备后福山藩第7代藩主。曾任江户幕府老中首座。幕末动乱时期推动安政改革。阿部家宗家11代。生涯出生阿部正弘于1819年12月3日(文政2年10月16日)出生在江户的福山藩西之丸宅邸,是第五代藩主阿部正精的五男。文政9年6月20日(1826年7月24日),父亲正精去世,由兄长阿部

  • 金朝时期齐伪政权皇帝:刘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豫

    刘豫(1073年-?),字彦游,金朝扶植的傀儡政权“伪齐”皇帝。人物简介生平刘豫出生于1073年,宋哲宗元符三年庚辰科进士。宋徽宗时召拜殿中侍御史,多次上奏涉及礼制局的事务,出为河北西路提刑;金军南下即弃官躲避在仪征,后获宋高宗起用济南府知府,金兵进攻济南时,刘豫被金军细作

  • 齐映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齐映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齐映

    齐映(747年-795年),字号不详,唐朝宰相、山水画家,兵部郎中齐圮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瀛州齐氏 ,勤奋好学。大历四年(769年),状元及第,授河南府参军,成为滑亳节度使(令狐彰)女婿,授监察御史。大历十年(775年),迁河阳(马燧)节度判官,授殿中侍

  • 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河间县男:齐映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映

    齐映(747年-795年),字号不详,唐朝宰相、山水画家,兵部郎中齐圮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瀛州齐氏 ,勤奋好学。大历四年(769年),状元及第,授河南府参军,成为滑亳节度使(令狐彰)女婿,授监察御史。大历十年(775年),迁河阳(马燧)节度判官,授殿中侍

  • 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镒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镒

    张镒,字季权,一字公度,唐代中期经学家、宰相,朔方节度使张齐丘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凭借父荫,起家左卫兵曹参军。依附太尉郭子仪,担任元帅府判官,迁殿中侍御史。乾元初年,贬抚州司户参军、晋陵县令、迁右司员外郎,交好宰相杨绾、崔祐甫善。大历初年,出为濠州刺史。政务

  • 唐朝宰相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珣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郑珣瑜

    郑珣瑜(738年805年),字元伯,河南荥泽(今河南郑州)人。唐朝宰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荥阳郑氏北祖。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养母。唐代宗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累迁吏部侍郎,为河南尹,清静惠下,颇有政绩。进位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顺

  • 东晋大臣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始安郡公:温峤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温峤

    温峤是东晋的名臣,和历代功臣有点不一样。 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曲意奉承权臣,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当超级卧底,获取权臣造反的证据,从而帮助皇帝扳倒权臣,救国救民,挽狂澜于既倒。他,就是东晋名臣温峤。温峤,生于288年,字太真,并州太原郡祁县人。父族是太原温氏,

  • 东汉开国功臣廷尉大将军:岑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岑彭

    “得陇望蜀”这个成语,现在是贬义词,比喻人贪得无厌。但最初却是褒义,含有维护国家统一的意思。创造这个成语的岑彭,则以“信义”出名,帮刘秀获得了半壁江山。岑彭,字君然,南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岑彭出生不详,最初在王莽的新朝当

  • 日本远江相良藩的初代藩主:田沼意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田沼意次

    田沼意次(たぬまおきつぐ)は、江戸时代中期的武士大名。远江相良藩的初代藩主。生涯出生享保4年(1719年)7月27日,他作为纪州藩士的田沼意行的长男在江户本乡弓町屋敷出生。幼名为龙助。父亲意行是纪州藩的足轻。田沼意次在继承家督前伴随在德川吉宗身边,之后再第九代将军德川家重时期,意次被提拔为西丸小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