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牛僧孺与白居易之间有什么故事?有哪些与牛僧孺相关的典故?

牛僧孺与白居易之间有什么故事?有哪些与牛僧孺相关的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650 更新时间:2023/12/18 15:01:50

牛僧孺(780年~848年) ,唐安定鹑觚(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字思黯。晚唐大臣,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居于长安。贞元进士。元和三年(808),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皇甫湜俱第一,因指斥时政,触怒宰相李吉甫(一说与李吉甫无关),不叙用。穆宗初,以库部郎中知制诰,徙御史中丞相,清理冤狱,惩治贪贿赂,擢户部侍郎,以不受贿赂,得赏识。长庆三年(823),以本官同平章事,迁中书侍郎。敬宗立,出为鄂州刺史、武昌节度使。在任凡五年,修武昌城垣,除赋役积弊。大和四年(830),以李宗闵荐,还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次年,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奏纳吐蕃守将之降,并收复维州,他命以降将及维州还吐蕃,人多非议。六年,因罢相,出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开成初,为东都留守,与白居易等交往吟咏。后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武宗时,李德裕用事,累贬循州长史。其思想主张扬“人道”,抑“天道”,“兴衰由人”,反对“不务为政而务称天命”,批判阴骘果报之说。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著小说《玄怪录》十卷,《全唐文》存文二十一篇,《全唐诗》存诗四首。

牛僧孺与白居易有着深厚的友情,两人经常一起品石作文,其乐融融。

牛僧孺经常同白居易坐石论道。牛僧孺坦言:“尝与公迫观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已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了纪念二人的友情和记载牛僧孺的爱石情愫,白居易特于会昌三年(843)五月题写了著名的《太湖石记》,简明而深刻地阐述了有关藏石赏石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从而提升了牛僧孺在古代石坛上的影响。鉴于牛僧孺藏石甚多,且多佳作,抽象具象均有,形神兼备,独树一帜,牛僧孺因而被白居易视为唐代的藏石大家。

牛僧孺在洛阳城东和城南分别购置了一所宅邸和别墅,他“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牛僧孺在各地任职的朋友同好都知道他有石癖,便千方百计搜奇献瑰,“公于此物独不廉让,东第、南墅,列而致之……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视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牛僧孺所爱蓄藏之奇石,多半是出自苏州太湖的太湖石。一次,他在苏州任地方官的朋友李某辗转搞来几座“奇状绝伦”的太湖石峰,“池塘初展见,金玉身凡轻。侧眩魂犹悚,周观意渐平。似逢三益友,如对十年兄。旺兴添魔力,消烦破宿酲。”牛僧孺激赏之余,写成一首40句的五言长诗,寄奉同好白居易和刘禹锡,白、刘二人前往观瞻后,也大为称奇,各自奉和了一首,白居易称赞其“在世为尤物,如人负逸才”,自叹虽曾为苏州刺史,却无缘得此奇石,“共嗟无此分,虚管太湖来”。刘禹锡在诗中也提到:“有获人争贺,欢遥众共听。一州惊阅宝,千里远扬舲。”读来令人想见其风采。

牛僧孺在邸墅中罗致了大量的太湖石峰,朝夕相对,如坐春风,“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并把太湖石峰从大到小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每类分别品评为上中下三等,刻于石表,如“牛氏石甲之上”之类,这便开了唐末宋初品石之风的先河。

除此之外,关于牛僧孺的文物传说,还有一处他的别墅。其故址在县城南里许离山下的南寺洼。据《灵台县志》记载,当初院中青竹翠柏,有一棵杏树还是牛僧孺亲手栽的。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灵台县令张齐圣在《至定寺碑记》中说:“去郭里许,有山巍然,曰离山。山之下,水环之,曰达溪夹岸……沿溪而上曰至定寺。寺创自唐,考之志书,为牛僧孺别墅。庭有银杏一株,老干虬枝,广阴数丈,为僧孺手植。”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灵台县令苏履吉诗云:“南望离山簇晓烟,牛家别墅仰前贤。庭培老树流芳远,郡袭奇章继绪绵。父子天伦能悟主,诗书世业冀承先。于今梵刹仍居址,栋宇巍峨代几迁。”大概清末银杏已被砍掉了,房屋破败失修,所以廪生张明新有诗一首写到:“古刹何年结构成,宫留瓦砾尚纵横。院无银杏风光减,地少俗尘眼界清。绿树阴遮闻磬处,青苔痕杳步虚声。我来先看残碑字,为爰烟霞每独行。

标签: 牛僧孺

更多文章

  • 牛僧孺有哪些成就与作为?对牛僧孺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牛僧孺

    牛僧孺(780年~848年) ,唐安定鹑觚(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字思黯。晚唐大臣,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居于长安。贞元进士。元和三年(808),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皇甫湜俱第一,因指斥时政,触怒宰相李吉甫(一说与李吉甫无关

  • 日本第53代天皇:淳和天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淳和天皇

    淳和天皇(日语:淳和天皇/じゅんなてんのう Junna Tennō;786年-840年6月11日),日本第53代天皇(823年-833年在位),桓武天皇第三皇子,母亲为藤原百川之女藤原旅子。讳大伴(日语:大伴/おおとも tomo),又被称为西院帝。810年时因为药子之变的关系,皇太子高岳亲王遭到废

  • 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公卿学者:菅原道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菅原道真

    菅原道真(公元845年公元903年)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公卿,学者。日本古代四大怨灵之一。人物简介菅原道真生于世代学者之家,参议菅原是善第三子,长于汉诗,被日本人尊为学问之神。人物家系菅原道真的父亲是菅原是善、母出自伴氏(名不详)。从道真的祖父菅原清公那一代开始将姓从土师改成菅原。祖父与父亲都曾经是文

  • 日本第54代天皇:仁明天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仁明天皇

    仁明天皇,日本平安时代初期的第54代天皇。人物简介生平即位天长10年(833年)3月6日,正良亲王接受叔父淳和天皇的让位,即位为仁明天皇,并册立淳和上皇之子恒贞亲王为皇太子。承和之变仁明天皇在位时,有嵯峨、淳和两位上皇在后面坐镇,所以政局稳定。承和7年(840年),淳和上皇去世。承和9年(842年

  • 日本第55代天皇:文德天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德天皇

    文德天皇(827-858),日本第55代天皇。生平842年(承和9年),发生承和之变后,被立为皇太子。后妃皇子女女御(皇太后):藤原明子(染殿后)(828-900) -藤原良房女女御:藤原古子 - 藤原冬嗣女女御:藤原多贺几子(西三条女御)(?-858) - 藤原良相女女御:东子女王(?-865)

  • 中国佛教禅宗初代祖师:菩提达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梵语:,?-536年),通常称其达摩祖师,南北朝禅僧,通彻大乘佛法,为佛教中国禅宗初代祖师。人物简介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据《景德传灯录》在民间常称其为达摩祖师,即禅宗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

  • 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陶弘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人物简介陶弘景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对历算、地理、医药、化学等都有一定研究,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陶弘景人物生平史称陶弘景幼有异操,年四五岁乃

  • 有哪些与大周后相关的轶事典故?对大周后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周后

    周娥皇(936年-965年),南唐司徒周宗长女,十九岁时,入宫为妃,得到后主李煜恩宠。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册封周娥皇为国后。乾德二年(964年),周娥皇因病逝于瑶光殿,时年二十九岁,谥昭惠,葬于懿陵,史称大周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周娥皇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尤工

  • 南唐李后主正妻皇后:大周后周娥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娥皇

    周娥皇(936年-965年),南唐司徒周宗长女,十九岁时,入宫为妃,得到后主李煜恩宠。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册封周娥皇为国后。乾德二年(964年),周娥皇因病逝于瑶光殿,时年二十九岁,谥昭惠,葬于懿陵,史称大周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周娥皇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尤工

  • 南唐宗室元宗李璟之女:永宁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永宁公主

    永宁公主(一作永嘉公主)李氏,南唐中主李璟的女儿,南唐后主李煜的妹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太宗赵光义在高粱河(今北京市西直门外)兵败,被辽圣宗耶律隆绪俘纳入宫中,封她为芳仪(芳仪,古代妃嫔封号。后妃六仪之一。六仪分别为: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芳仪并不是她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