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拥晋灭魏的西晋佞媚庸相贾充生平 贾充是奸臣么 贾充子女都有谁

拥晋灭魏的西晋佞媚庸相贾充生平 贾充是奸臣么 贾充子女都有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441 更新时间:2024/1/25 15:44:55

贾充(217年-282年),字公闾,魏晋时平阳郡襄陵(今山西襄汾)人,是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

两征曹臣

贾充的父亲是魏豫州刺史、阳里亭侯贾逵。贾充少孤,后袭父爵为侯,官拜尚书郎、典定科令,兼度支考课,以后又累迁黄门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春,魏镇东将军(镇寿春)毋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兴兵征讨魏执政大臣、大将军司马师。贾充跟随司马师与州刺史邓艾会师乐嘉城(在南顿县北四十里),打退了文钦军队的进攻,又在其他几路兵马配合下,扑灭了毌丘俭、文钦的反叛。叛乱平息后,司马师回许昌,留贾充监督诸军事。贾充因平乱有功,增邑三百五十户。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续执掌魏大权。贾充被作用为大将军司马,后又转为右长史。甘露二年(公元257年),魏镇东大将军诸葛诞收养勇士,建造新城,图谋反叛。贾充向司马昭献计,请他派人去慰劳“四征”(魏设置征东将军屯兵淮南,征南将军屯兵襄阳、沔阳,防备东吴;征西将军屯兵关中、陇中,防备蜀汉;征北将军屯兵幽州、并州,防备鲜卑;这四个将军称作“四征”),借此窥察他们有无异变。司马昭就派贾充到淮南去劳军。贾充到了寿春,在同诸葛诞谈论时事的时候,装做很随便的样子,问诸葛诞:“天下人都希望看到推位让国,您以为如何?”诸葛诞听了这话,不由火起,厉声责备贾充说:“你难道不是贾豫州之子吗?你们父子都受了魏君的大恩,你怎么能想把社稷转给别人呢?老实告诉你,要是谁胆敢在京师发动叛变,我就是拚着命也要去收拾他!”贾充被说得哑口无言。

回去后,他向司马昭报告了此行的情况,说:“诸葛诞在扬州早就名望很大,威信很高,愿为他效死力的人很多。看样子,他必然是在谋反。所以,不如赶快把他调到京师里来。”司马昭担心调不动诸葛诞,反而逼得他造反。贾充说:“早反祸小,迟反祸大!”司马昭采纳了贾充的计策,立即请魏主曹髦下了一道诏书,拜诸葛诞为司空,叫他速回京师上任,将兵符交给扬州刺史乐林。诸葛诞接到诏后,果然兴兵抗拒,并向东吴称臣求救。司马昭亲自督军二十六万南征,贾充也随同前往。诸葛诞调动十几万大军固守扬州,东吴也发兵三万助战。双方打了几仗,魏兵都占了上风。贾充又向司马昭进计说:“楚兵轻而锐,如果我们深沟高垒逼贼城,就可以不战而克。”司马昭按照贾充的意见,把诸葛诞围困于寿春,并积极用计策去分化诸葛诞内部。文钦在内讧中被诸葛诞除掉。甘露三年(公元258年),攻破寿春城,杀死诸葛诞。司马昭登垒慰劳了贾充,回洛阳时留贾充处理后事。贾充由于在这次平叛中又立大功,进爵宣阳乡侯,增邑千户,官迁廷尉。他雅长法理,在廷尉任上处理案件很有水平。

弑魏帝杀逆臣 修《晋律》位重百官

贾充两次参与了平息曹氏旧臣的反叛,越来越受到司马氏的赏识和信任,很快被提升为中护军。公元260年,魏帝曹髦以司马氏三世专权,政非己出,恼恨交加,决定同司马氏进行一次最后的较量。司马昭闻讯后,立即通知中护军贾充,叫他整兵防备。魏帝曹髦集合了宫里的卫兵和一些奴仆,鼓噪着从永宁宫出来,直奔止车门。他自己拔出宝剑,拿在手中,象是领队的将军。这一队由皇帝带领的数百名老弱病残兵一出来,就被司马昭的兄弟屯骑校尉司马宙引兵拦住。皇帝左右的人一声吆喝,就把司马伷和众人给吓退了。曹髦带着人到了南阙,只见贾充带着兵士数千人前来迎战。曹髦挥动着宝剑厉声喊道:“你们反了吗?”众人感到和皇帝打仗非同小可,都准备逃跑。跟随贾充的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此事该如何处置吗?”贾充回答说:“司马公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用问吗?”成济听了这话,壮了胆,便上前一枪刺死了曹髦。曹髦死后,司马昭另立十四岁的曹奂为傀儡皇帝。至此,曹魏政权及其支持者们再也无力反抗司马氏了。曹奂(魏元帝)即位后,进封贾充为安阳乡侯,增邑一千二百户,统领城外诸军,加散骑常侍。

景元四年(263年),被司马昭派去伐蜀的邓艾、钟会,在灭蜀后,一个因功大骄矜不受节制,一个拥重兵图谋割据。贾充奉司马昭之命,带领一万步骑兵进入汉中,都督关中、陇右诸军事,防备意外。在钟会、邓艾先后死去后,贾充又奉司马昭之命,将蜀主刘禅和他的一家接到洛阳。这时贾充和裴秀、王沈、羊祜、荀勖等人同受司马昭心腹之任,军国大事、朝廷机密,司马昭都是同他们一起计议。而贾充被封为临沂侯,深受司马昭宠信,禄赐常常比其他官员都优厚。司马昭还把定法律的重任交给了他。到公元268年,贾充主持修订的《晋律》完成。这部律令将汉律令和说解七百七十三万字压缩为十二万字。这不仅在法律的编纂上是一大进步,而且也使人民多少减轻了动辄得罪,轻重无准的威胁,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嘉奖贾充修订新律的功绩,赐贾充子弟一人关内侯,绢五百匹。

奉事司马炎

公元265年,司马昭死,司马炎继位为晋王。司马昭临终前,司马炎请问后事,司马昭说:“知汝者贾公闾也。”原来,司马昭曾打算传位给二儿子司马攸。贾充当时劝司马昭不宜违礼而废长立少,说:司马炎为人宽仁,又是长子,有人君之德,宜奉社稷。在贾充及其他大臣的劝阻下,司马炎终于被立为世子。司马炎继位做了晋王后,由衷感激贾充,任命他为晋国卫将军、仪同三司、给事中,改封临颍侯。受禅即帝位后,又拜他为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更封鲁郡公,以贾充的母亲柳氏为鲁国太夫人。贾充修订完《晋律》后,代裴秀担任了尚书令,接着又改常侍为侍中。他在因母亲去世而离职行丧期间,晋武帝司马炎还专门派黄门侍郎前去慰问。

泰始七年(271年)七月,晋武帝为了平息西方和北方各部族的武装反抗和侵犯,又听了对贾充非常嫉恨的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的建议,任命贾充为秦、凉两州都督,镇守关中。贾充知道这项任命中任恺、庾纯他们要把自己挤到外地去的打算后,就同心腹侍中兼中书监荀勖和太尉兼太子太傅荀凯一起筹划对策。贾充决定立即将自己的女儿贾南风入配东宫(后来成为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晋武帝要给太子司马衷完婚,就收回原来的成命,让贾充留在朝廷里任原职。

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晋武帝任命贾充为大都督总指挥,派镇军将军司马、安东将军王浑、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等七路大军,共二十多万兵马,同时出击,大举伐吴。贾充不赞成征伐东吴,他上表具陈理由,一是“西有昆夷之患,北有幽并之戍,天下劳扰,年谷不登,兴军致讨,惧非其时”,二是“又臣老迈,非所克堪”。晋武帝阅表后大为不快,下诏说:“君不行,吾便自出。”贾充无奈,只好拿了节杖,坐守中军,南屯襄阳,总督各路军队。晋军在先后打下荆州、攻克武昌后,贾充又上表说:“吴未可悉定,况春夏之际,江、淮下湿,疾疫必起,宜召诸军,以为后图。”晋武帝对他的意见置之不理。各路伐吴军队英勇战斗,终于在公元280年消灭了东吴。贾充在这次伐吴战争中始终采取消极态度,可是,在战争结束后,晋武帝派遣侍中程咸劳军时,还赏赐他帛八匹,给他增邑八千户。太康三年(282年)四月,贾充病逝,时年六十五岁 贾充在历史上名声不佳,可是他也没有作过大奸大恶的事情。

客观地评价贾充的一生,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还是主要的,不能用封建道德伦理衡量他在魏晋之际起的作用,简单用忠奸评论历史人物。况且他和诸葛诞谈论禅让、指使杀害曹髦在历史上是否是客观事实还有争议。贾充在历史上还是功大于过,他主持了修订《泰始律》,在法理上首次区分了律、令的概念。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尽管反对,但是应该看到当时朝廷是大多数反对,而贾充在司马炎的严厉要求下被迫担任统帅参加统一战争,对扭转朝廷反对统一的舆论起了重要作用。尽管贾充是被动参加,只是名义上的统帅,指挥军事的命令都是司马炎用诏书直接下达给前线将领,但是贾充参战也起了些监督,支持的作用,至少也可以使他的亲信参战,比如左卫将军冯紞带领汝南的军队随同王濬攻入建邺。至于说他晚年有些贪恋权势,结党专权,虽然晚节不保,但并不能抹杀他的历史功绩。

标签: 贾充

更多文章

  • 西晋名士宰相清谈家王衍生平 王衍结局 王衍子女 王衍著作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衍

    一提到魏晋时代,人们总是会想到魏晋风度。想象中那该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名士们衣着潇洒,神情悠然,手挥尘尾,口中妙谈玄言,举止洒脱不羁,既超然物外而又深情款款。这些都是在历来的礼法社会中所渴望而又难以做到的。所以魏晋风度成了人们精神的桃花源,一种理想的个性飞扬的境界。然而很多人忘了,这是一个战乱的时

  • 东晋宰相王导生平 王导结局 王导政绩 王导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导

    拥立元帝 建立东晋王导,生于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卒于晋成帝咸康五年(339年),字茂弘,晋朝琅砑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琅砑王氏,从太保王祥以来,一直是名门望族,王祥族孙王衍累任至司空、司徒、太尉,是朝中数一数二的人物。王导是王衍的族弟。王导的祖父王览,官光禄大夫;父亲王裁,任镇军司马。王导在

  • 前秦宰相王猛生平 王猛结局 王猛政绩 王猛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猛

    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早已被八王之乱弄得焦头烂额的西晋王朝,在人民大起义和内迁各族上层分子割据争雄的连天烽火之中寿终正寝了。在此前后,中国北方开始陷入十六国纷争的泥淖,而南方立足未稳的东晋政权也处于风雨飘摇的险境。就是在这幅杂乱无章、硝烟弥漫的历史画面上,出现了一代名臣王猛的身影。扪虱谈天下王

  • 刘大櫆作品 刘大櫆散文 刘大櫆方苞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大櫆

    刘大櫆是清朝学者,师从方苞,又有弟子姚鼐,三人被尊为“桐城三祖”,他也为桐城派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时人称其是韩愈、欧阳修一流人物。刘大櫆作品刘大櫆著有《海峰先生文集》10卷、《海峰先生诗集》6卷、《论文偶记》1卷、编《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纂修《歙

  • 刘大櫆的弟子有哪些 刘大櫆的历史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大櫆

    刘大櫆是桐城散文流派的集大成者,被誉为桐城三祖之一,姚鼐、王灼、吴定等人是他的弟子,著有《刘海峰诗文集》、《论文偶记》等作品。刘大櫆的弟子有哪些其弟子以桐城姚鼐、王灼、歙县吴定、程晋芳、常州钱鲁斯等最为著名。在刘大櫆诸弟子中,姚鼐学宗方、刘,由欧王入左史,其文纡徐卓荦,风格雅洁醇正,为桐城古文正传

  • 陈维崧写给紫云《贺新郎》作品介绍 怎么评价陈维崧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陈维崧

    陈维崧出身文学世家,父亲陈贞慧是明末四公子之一,他自幼颇有文名,尽管科举不第,但康熙十八年依然当上了翰林院检讨,诗词才气为世人称颂。陈维崧写给紫云《贺新郎》他在紫云洞房花烛夜时写了一首《贺新郎》相赠:“六年孤馆相偎傍。最难忘,红蕤枕畔,泪花轻飏。了尔一生花烛事,宛转妇随夫唱。只我罗衾寒

  • 陈维崧代表作 陈维崧的词 陈维崧最著名的一首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陈维崧

    陈维崧是明末清初著名词人,其风格接近豪放派,与吴兆骞、彭师度合称“江左三凤”,又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于1682年逝世,享年58岁。陈维崧代表作陈维崧的词,数量很多,现存《湖海楼词》尚有1600多首。风格豪迈奔放,接近宋代的苏、辛派。著作有《

  • 明末清初词人陈维崧简介 陈维崧断袖之癖是真的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维崧

    陈维崧被誉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也有人称他与纳兰容若、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代表作有《湖海楼全集》《明史》等。陈维崧家有妻妾子女,但也好男风,与名优徐紫云的一段断袖之情被流传后世。陈维崧简介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

  • 黄道周代表作 怎么评价黄道周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道周

    黄道周著有《儒行集传》《石斋集》《易象正义》等作品,书法造诣颇高,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他抗清殉节而死,隆武帝追赠其为文明伯,但为何历史对其褒贬不一?黄道周代表作黄道周著作甚丰。有《儒行集传》、《石斋集》、《易象正义》、《春秋揆》、《孝经集传》等,后人辑成《黄漳浦先生全集》,现存诗两千余首,被俘后&

  • 黄道周简介 黄道周书法 黄道周小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黄道周

    黄道周出生福建铜山(今福建省东山县),是明朝末年文学家、抗清大臣,担任过吏部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职,被俘后殉国而死,谥号忠烈(南明)、忠端(清朝)。黄道周简介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幼平,号石斋。汉族。福建铜山(今东山县铜陵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