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非子是谁?韩非子是哪国人

韩非子是谁?韩非子是哪国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458 更新时间:2024/1/19 23:34:12

韩非子在战国时期中是一个主要的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个散文家,而也是最为让人称之为是得到了老子思想精髓的人,那么韩非子是谁?韩非子是哪国人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韩非子是谁?韩非子是哪国人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华夏族,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着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韩国,但他的政治主张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嬴政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李斯因嫉妒韩非的才能,将韩非害死在秦国。但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毛主席最佩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韩非国籍:

中国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华夏族,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关于韩非子的以法为本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改革变法

中国人惯于尊重过去经验,这个传统思维方式对中国哲学有巨大的影响。从孔子的时代起,多数哲学家都要找古代的权威来支持自己的学说。孔子喜欢援引的古代权威是西周的文王、周公。墨子与儒家辩论时,援引比文王、周公更古老的夏禹。孟子为能凌驾墨家之上,往往援引舜,因为他们是传说中比夏禹更早的圣王。最后,道家为胜过儒家和墨家,又请出伏羲、神农,据说他们比尧舜还要早几百年。而法家的主张与他们完全不同,法家坚持历史进化论,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这在诸子百家中难能可贵。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变法图强。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韩非子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法家三治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势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中央集权

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韩非子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法不阿贵

儒家讲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认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以法为教

韩非主张以法为教,意思就是除了制订法律以外,还必须要宣传法律,普及法律知识,遵守法律,运用法律,使整个社会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风气。(出处 《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韩非的法家思想最伟大的实践者是秦始皇,秦国的教育制度,便为法家思想。以法为教是秦代施行政策,加强思想法制,巩固中央集权的标志之一。

法教是与礼教相对立的。在秦未统一六国时,秦孝公就同商鞅、甘龙、杜挚三大夫讨论 正法之本,商鞅掌握秦国政权后,便强调以法制取代礼治。所谓 知者作法 而 贤者更礼(《商君书·更法》)。他还写了奏书,陈述 明主忠民产于今世,而散领其国者,不可以须臾忘于法 (《商君书·慎法》)。

道生法

“无为,而无不为”“道生法”是道家的思想,它也是法家的思想,在韩非子看来,君王应当具备的一项品质便是“为无为”,自己表现出“无为而治”。韩非子说:君王应如“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已;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韩非子·大体》)

标签: 韩非子

更多文章

  • 蒙古族的安西王阿难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阿难答

    蒙古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历史也是十分悠久的,在中国的诸多朝代之中,便有由蒙古族掌握大权,一统天下的时代出现,那便是中国的元朝时期,在这个时期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有名之人,安西王阿难答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安西王阿难答并不是蒙古族的可汗,也非是元朝的皇帝,但安西王阿难答对于元朝来说,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

  • 古罗马著名的军事统帅恺撒大帝在政治生涯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恺撒

    恺撒大帝是来自于罗马共和国末期的一位最著名军事统帅和政治家,他以自己卓越的才能和聪慧的头脑成功的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一些历史学家称之为无冕之皇,所以才会有“恺撒大帝”之称。图片来源于网络恺撒从小就出生于贵族家庭,曾经担任过诸多的官职,诸如:财务官、大法

  • 唐朝安康公主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康公主

    安康两个字的意思是平安康泰的意思,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词汇,所以在古代的时候经常有公主用这两个字来作名字和封号,而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两位公主用了这两个字,那么唐朝安康公主是谁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唐朝安康公主一共有两位,其中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但是历史资料上对她的记载非常的少,在众多公主中她排行第十四

  • 邓世昌后人生活状况如何 清末邓世昌丁汝昌比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邓世昌

    民族英雄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不幸战死,那么邓世昌后人都有谁呢,邓世昌后人的生活状况如何呢?邓世昌旧照邓世昌育有三儿五女,他的长子叫做邓浩洪,由于清朝政府的官职还是世袭罔替,所以理所当然的接了他爸爸的职务,任职于广东水师,直到1947年在广州去世。次子邓浩洋英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曾经任职于民国海军部,逝

  • 梵高为什会得精神病 梵高究竟是不是疯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梵高

    梵高为什么会得精神病,因为当时梵高刚开始自己的创作,他的创作不被别人认可,因为人们不能接受他的艺术思想,但是梵高仍然坚定地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在别人对他不认可这段时间中,梵高无比的压抑、悲观,从而使自己患上了精神病。梵高梵高为什么会得精神病这个问题有很多说法,除了自己的创作不被认可外,梵高童年的经历和

  • 春秋时期弄玉公主简介 弄玉公主是怎么选驸马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弄玉公主

    弄玉是秦国秦穆公的小女儿,自幼受到秦穆公的宠爱。在抓周宴上,小小的弄玉不爱金银珠宝,唯独对一块别国进贡的碧玉爱不释手,所以才起名叫做弄玉,人称弄玉公主。弄玉不仅聪明伶俐,还能歌善舞,甚至吹得一手悦耳动听的笙声,素来疼爱弄玉的秦穆公就请能工巧匠把弄玉在抓周宴上得来的那块碧玉打造成了一个笙,当做礼物送给

  • 季隗和叔隗的关系 季隗的儿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季隗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各有战争,战败的国家会献上美丽的女子、精而多的仆人、城池或者财宝。被献出的女子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有地位且貌美,都年满十三周岁,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吧。既然季隗和叔隗是翟国攻打廧咎如所得,那么她们的遭遇就可以看出她们的身份。这廧咎如所献二女,极其貌美,若是平常身份的战俘,季隗和叔隗

  • 章邯和蒙恬的关系如何 章邯和蒙恬关系好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章邯,蒙恬

    首先从历史上来看,蒙恬是秦国有名的大将,祖辈世代为将,到了他的时候因为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所以在一统天下之后,受命北击匈奴,一度大败匈奴,收复了河套一带,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压的匈奴不敢随意南侵,但是后来秦二世继位赐死蒙恬,这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而且蒙恬还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武将,

  • 安倍晴明娶自己女儿 安倍晴明的妻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安倍晴明

    虽然有传说称安倍晴明娶了自己的女儿,但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可靠,很可能是国人杜撰的。那么,安倍晴明真正的妻子究竟是谁呢?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安倍晴明的妻子名为利花(或者译为梨子/犁花),关于她的故事虽然流传下来的非常少,但极具传奇色彩。安倍晴明娶自己女儿据传说,安倍晴明的第一任妻子为安倍沙罗,安倍沙罗在

  • 安倍晴明和贺茂光荣的关系 安倍晴明和源博雅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安倍晴明

    在有关安倍晴明的传说之中,贺茂光荣和源博雅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贺茂光荣从师于自己的父亲贺茂保宪,而我们知道贺茂保宪也是安倍晴明的师父,所以二人是同门师兄弟兼对手。至于源博雅和安倍晴明的关系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还需进一步的考证。安倍晴明和贺茂光荣光荣是贺茂保宪的长男,也是与安倍晴明齐名并列的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