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节度使王忠嗣生平 王忠嗣结局 王忠嗣子女

唐朝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节度使王忠嗣生平 王忠嗣结局 王忠嗣子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709 更新时间:2023/12/13 21:33:59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骠姚”, 他是位功勋卓著的将军,他是位出身显赫的名门士族,他是大唐百战百胜的骄子,他是世间最完美无缺的男人,王忠嗣,他是大唐的人格,他是大唐的典范,他是大唐最绚丽的青春。

娶了县主的薛元超曾坦言一生最大的遗憾,其中一条就是没有娶到五姓家的女子为妻,这五姓中就包括太原王氏。在唐代,娶五姓之女,如同今天一个男人娶了世界船王的女儿,会赢得全世界的艳羡,这是一个男人晋身上流社会的标志,而王忠嗣就出身于太原王氏,在注重郡望门弟的大唐社会,太原王氏是货真价实的第一等高门。但王忠嗣能够在十八岁的年纪就脱颖而出,主要缘自他的父亲王海宾在对吐蕃作战中的惨烈牺牲,开元二年那一战,唐军大破吐蕃军,斩首一万七千级,缴获战马七万五千匹,牛羊十四万头,作为丰安军使的王海宾因为孤军深入,众将嫉妒他的功劳不肯及时予以援手,最终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唐玄宗“闻而怜之”,追赠左金吾大将军。时年九岁的王训被唐玄宗赐名王忠嗣,拜朝散大夫、尚辇奉御,养在宫中,与皇子们一起接受最好的教育。唐玄宗属鸡,一向喜欢仪表俊美的人物,他见到王忠嗣时说道,“这个孩子有冠军侯的相貌”,预言王忠嗣长大后必然会有出息,虽然史书上没有详述王忠嗣的身材相貌,但从唐玄宗的表现来看,王忠嗣成人之后必然是高大英武的男人,不仅唐玄宗没有掩饰自己的喜爱(后来让他兼任四镇节度使是大唐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就是后来成为唐肃宗的李亨也与他私交极好。有唐一代对外貌是相当看重的,皇太子李瑛被唐玄宗处死以后,唐玄宗的皇长子却没有获得皇储的封号,因为皇长子打猎的时候让野兽抓破了脸,容貌受损,所以皇太子的封号才落到了皇三子李亨的头上。王忠嗣在宫中有如此丰富的人脉,加上他本人雄毅厚重、谦虚谨慎,又精通武略,前途自然不可限量,十八岁的王忠嗣从军了,等待他的是青云直上的前程。

以前在宫中的时候,唐玄宗曾考校他的兵法,王忠嗣“应对纵横,皆出意表”,唐玄宗高兴地说,“以后一定是位英勇善战的将军”,事实正如唐玄宗所期待的那样,王忠嗣凭着军功步步高升,直至成为大唐的一代名将。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王忠嗣被任命为兵马使,参加了他军事生涯的第一次恶战,他侦察到吐蕃赞普正在玉川检阅军队,就独自率领三百精锐骑兵,乘着夜色发动突然袭击,斩首上千级,俘虏四千余人,缴获牛羊上万头,吐蕃赞普仓皇逃命。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鄯州都督杜希望谋攻新城,有人向他推荐王忠嗣,认为非此人不能成功。杜希望上奏唐玄宗,调王忠嗣赴河西。新城很快攻下了,唐朝在当地留下了驻军,并迅速攻占了黄河大桥,在黄河岸边筑起了盐泉城。吐蕃发动了反扑,三万大军来势汹汹,盐泉城中的唐军人少,处境十分危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王忠嗣一马当先,所向披靡,转眼间就杀敌数百,吐蕃军崩溃了,唐军势不可挡,大获全胜。战后论功,王忠嗣升为左金吾卫将军同正员,因为军功日盛,他随后升至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大唐的文治武功也达到了鼎盛时期的巅峰。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王忠嗣率领十万大唐雄师北击奚族和契丹联军,双方在桑乾河展开决战,唐军雷霆出击,三战三捷,奚族和契丹联军一败涂地,全军覆没,契丹可汗被走投无路的自己人杀害,契丹三十六部被迫向唐军投降,王忠嗣“大虏其众,耀武漠北,高会而旋”,从此,骠悍的契丹人老实了数十年。

王忠嗣治军有方,战则必胜。他沿着边境筑了不少军事城堡,大大巩固了大唐的边防。他精通兵法,委派间谍潜伏刺探,将敌情摸的一清二楚,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勤练士卒,让他们在每一支羽箭上刻上各自的名字,大大减少了武器的浪费,养成了士卒爱惜兵器的习惯,使唐军的军械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他善于培养和提拔人才,唐诗有云:“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诗中赞颂的哥舒翰就是他提拔的部将,他器重的另一位勇将李光弼,后来因为平定“安史之乱”而名垂青史,郭子仪和李晟更是再造大唐的功臣和元勋。

由于长期与吐蕃作战,他清醒地认识到吐蕃骑兵的威胁,决心把天下的良马都汇集到大唐的军营中来。在边境贸易中,他故意高估马价,重金采购,引得各地胡人纷纷将良马卖给唐军,此长彼消,卖给吐蕃的良马自然就少多了,这些良马经过唐军严格的训练,极大提高了唐军骑兵的战斗力,大唐雄师因此无敌于天下。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奋击吐蕃的青海湖战役打响了。

自从河西九曲之地作为金城公主汤沐邑割让给吐蕃以后,河西、陇右地区就处在吐蕃的严重威胁之下,王忠嗣指挥的几次战役摧毁了青海、甘肃边境上吐蕃的全部堡垒,基本解除了吐蕃对河西、陇右地区的威慑。吐蕃伤亡达到数万,几个王子战死沙场,扈从吐蕃的八千吐谷浑军尽数降唐,吐蕃元气大伤,被迫采取了守势。王忠嗣马不停蹄,千里奔驰,协助小勃律击退了吐蕃和大食的联军,大唐天可汗威震八方,四海畏服。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后突厥乌苏米施可汗即位,唐玄宗要求乌苏米施可汗内附大唐,乌苏米施不肯答应,王忠嗣就陈兵碛口,给后突厥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乌苏米施惧而请降,却迁延不至。王忠嗣成竹在胸,从容布置,《平戎十八策》中记述了他的作战计划。拔悉密、葛逻禄、回纥三部落联合唐军,进攻后突厥,后突厥寡不敌众,很快战败,唐军“取其右厢而归”,后突厥汗国有千余帐归附了大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王忠嗣再破突厥军,“自是塞外晏然,虏不敢入”。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突厥九姓拔悉密进攻后突厥,斩杀乌苏米施可汗,传首京师。后突厥又立乌苏米施可汗的弟弟白眉特勒为可汗,号称白眉可汗。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北方边患,按照唐玄宗的旨意,王忠嗣北伐后突厥,回纥几万大军也配合唐军两边夹击,唐军在萨河内山大破突厥阿波达干等十一部,后突厥汗国被唐军摧枯拉朽,摇摇欲坠。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回纥骨力裴罗斩杀了后突厥最后一位君主白眉可汗,传首长安,在这之前,回纥和葛逻禄联手杀掉了拔悉密颉跌伊施可汗,后突厥汗国灭亡了,从此成了历史上的一个名词,回纥的势力兴起了,逐渐成为北方土地的新主人。这一年,由于军功显赫,王忠嗣进封清源县公,登上了唐代男人梦寐以求的顶峰,史书上这样褒扬他,“自朔方至云中,缘边数千里,当要害地开拓旧城,或自创制,斥地各数百里。自张仁亶之后四十馀年,忠嗣继之,北塞之人,复罢战矣”,王忠嗣“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国初已来,未之有也”,皇帝的荣宠也达到了顶峰,加封金紫光禄大夫,连王忠嗣的一个儿子都被授予五品官,但王忠嗣依旧为人谨慎,充满了一种处世的从容大气,决没有那种小人得志的嘴脸。在这种情况下,凭借王忠嗣战必胜、攻必克的才能,凭着他和唐玄宗在宫中培养起来的父子般的感情,只要他顺从唐玄宗开疆拓土的愿望,富贵对他而言几乎是坚如磐石。

但王忠嗣沉默了,他与当时的诗人杜甫有了相同的感触和心情,“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他年少的时候以勇敢自负,经常轻骑出塞,孤身对敌,皇帝怕他阵亡,还曾将他召回京城,现在他成为手握重兵的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节度使, 就“以持重安边为务”,处处从国家大局着眼,不再轻战端。但是,利益当前,边庭却难有几日的平安,吐蕃屡屡与唐军在青海、积石激战,唐军每战皆捷,吐蕃没有丝毫可乘之机。在王忠嗣的率领下,唐军讨伐吐谷浑于墨离,“虏其全国而归”,大唐帝国此时正如正午的太阳,光芒万丈。

唐玄宗为了在对吐蕃的战争中掌握主动权,希望王忠嗣能攻占唐军得而复失的石堡城,王忠嗣的回答却出乎他的意料,“石堡城曾由唐军经营多年,城防坚固,吐蕃守卫森严。要攻下石堡城,肯定要牺牲数万士兵的生命,对大唐来说,得不偿失,不如见机行事,等敌人露出破绽再行动”,唐玄宗一向好大喜功,对王忠嗣的表态颇为不满。天宝六年,董延光向朝廷献策,自告奋勇去打石堡城,唐玄宗诏令王忠嗣分兵接应,王忠嗣虚于委蛇,让董延光很不高兴。河西兵马使李光弼目光如炬,赶紧劝说王忠嗣,“大夫一向以士兵为重,虽然迫于皇帝诏命而分兵给董延光,却不设立重赏,士兵怎么会尽力攻城呢。皇帝对石堡城是志在必得,董延光的行动如果失败,一定会归罪于大夫,大夫财库充盈,何必吝惜几万匹帛而不堵住董延光的进谗之口呢”。王忠嗣坦然回答,“唐军用几万士兵来换一座石堡城,得到它不足以制服敌人,失去它不足以危害国家,所以,我不愿意拿几万人的性命来保住自己的官职,即使受到皇帝的责罚,贬到外地去做个小官,我也不会改变初衷”,李光弼深受感动,称赞上司有古人之风,非自己能及。战事正如李光弼所料,董延光未能攻克石堡城,向朝廷告发王忠嗣沮师,宰相李林甫一向嫉恨王忠嗣,因为唐代素有功勋卓著的边将入朝为相的惯例,李林甫找到了机会,当然不肯放过,他很快唆使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说王忠嗣为河东节度使的时候,曾扬言,“我与忠王(后来的唐肃宗)一起长大,当拥戴他做太子”,这话正击中了唐玄宗的心病,以前,为了自己的皇位稳固,他曾亲自下诏处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其中包括皇太子李瑛),还处死了自己女儿的丈夫(驸马),现在听说王忠嗣如此胆大包天,他怒火中烧,马上下令让王忠嗣入京,“令三司推讯之”,推讯的结果是准备处以死刑。王忠嗣官声很好,营救他的人也来到了京城,这人就是王忠嗣的好部下哥舒翰。

在哥舒翰来京城之前,有人劝他多带金帛去救王忠嗣,哥舒翰说道,“若直道尚存,王公必不冤死;如其将丧,多赂何为”,只带一个包裹就上路了。见到了唐玄宗,他力陈王忠嗣的冤屈,请求以自己的官爵为王忠嗣赎罪,皇帝不理他,他“叩头随之,言与泪俱”,有如此部下,王忠嗣是怎样的一个人,皇帝心知肚明,唐玄宗终于感动了,虽然不赦王忠嗣阻挠军功之罪,但总算高抬贵手,只把王忠嗣贬为汉阳太守,天宝七年,又改为汉东郡太守,天宝八年(公元749年),王忠嗣郁郁而终,享年四十四岁。他的儿子王震,天宝年间做到了秘书丞。

哥舒翰率领十余万大军进攻石堡城,石堡城回到了唐军的手中,唐军死者数万,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一切都如王忠嗣的预料,开始是石堡城的血流盈阶,然后是安史之乱的生灵涂炭,如果王忠嗣还活着,安史之乱很可能不会发生,正如唐诗所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可惜历史无法假设,悲剧照样发生,让后人椎心泣血。

应不应该牺牲数万人去攻取石堡城,我们可以看看旧唐书卷二百七上的一段对话,唐玄宗说,“吐蕃赞普往年尝与朕书,悖慢无礼,朕意欲讨之,何得和也”,皇甫惟明的回答是,“开元之初,赞普幼稚,岂能如此。必是在边军将务邀一时之功,伪作此书,激怒陛下。两国既斗,兴师动众,因利乘便,公行隐盗,伪作功状,以希勋爵,所损钜万,何益国家!今河西、陇右,百姓疲竭,事皆由此。若陛下遣使往视金城公主,因与赞普面约通和,令其稽颡称臣,永息边境,此永代安人之道也”,君主的显赫边功与黎民百姓的安居乐业,两者之间谁更重要?王忠嗣做出了自己正确的选择,他说过,“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邀功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历史上有几个将领会把黎民百姓的福祉看得比自己的功名更重要?历史上有几个将军会把士兵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功名更重要?王忠嗣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一点,他不仅是君主手中所向无敌的宝剑,他也是大唐帝国真正的男人和称职的将军。

标签: 王忠嗣

更多文章

  • 唐朝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高仙芝生平 高仙芝结局 高仙芝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高仙芝

    高仙芝(?-公元756年)是高丽人,出生的年月史上不载,但根据史家的推测,他可能是高丽王室的遗族,他的父亲高舍鸡在河西(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从军,虽然军功显赫,升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却一直穿着代表奴隶身份的袜子,直到高仙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高氏才脱离奴隶身份,步入军事贵族的行列。根据史书的记载,高

  • 西汉名将条侯周亚夫生平 周亚夫结局 周亚夫子女 周亚夫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前143年),西汉丞相周勃次子,袭父爵为条侯。周亚夫继承了父亲的耿直,但因为出生将门,也格外自负。周亚夫曾经做过河内郡守,当时还没有封侯。相士许负给他看相,说他三年后为侯,封侯八年为丞相,掌握国家大权,位尊任重,在众臣中将首屈一指,再过九年会饿死。[许负是汉初著名的女相士,河内温人,楚汉

  • 唐朝名将薛万彻生平 薛万彻结局 薛万彻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薛万彻

    根据韩国《东亚日报》的报道,现任韩国总统卢武铉会晤美国总统布什的时候,为了释去美国人的疑虑,明确表示,“韩国不会忘记历史上中国对其发动的数百次侵略,这是朝鲜人刻骨铭心的耻辱”,韩国的电视连续剧中描写,本国的孤胆英雄在强敌围攻之下,将大唐的天可汗李世民射成了独眼龙,这些,都表明

  • 唐朝西川节度使宰相韦皋生平 韦皋结局 韦皋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韦皋

    “雨霁天池生意足,花间谁咏采莲曲。舟浮十里芰荷香,歌发一声山水绿”,这是大唐名将韦皋的《天池晚棹》,意境优美,婉转动人,至今为世人所称道。由韦皋改编的《南诏奉圣乐》曾在长安德麟殿上献演,轰动一时,从此列为唐代宫廷十四部乐之一,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韦皋与扫眉才子薛涛的交往

  • 唐朝名将李勣生平 李勣结局 李勣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勣

    李勣(公元594年公元669年),本名徐世勣,字懋功,被唐高祖赐姓李,变成了李世勣,后来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又变成了李勣,如此圆滑变通,难怪有人说他是一狡贼。但就算是一狡贼,他也是一位重义重情的狡贼,他亲自为病中的姐姐煮粥,以致烧着了胡子,他向李世民央求保留故友单雄信的性命无效,就割下大腿上的一

  • 哈德良和他的男宠们 哈德良的兴趣爱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哈德良

    从现代的角度看来,哈德良的性取向和普通人并不一样,相较于女子,他更青睐于美男子。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他曾经有过不少男宠,除了著名的安提诺乌斯,甚至和养子安敦尼·庇护也有着暧昧关系。另外,哈德良颇有文化修养,而且热爱旅游,是一位相当儒雅的人物。哈德良和他的男宠们早年,哈德良和他的随从,

  • 哈德良的政治成就 哈德良时期的罗马帝国内政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哈德良

    哈德良时期的罗马外交政策注重防卫而非扩张,所以这也使得哈德良能够专注于罗马内政。哈德良在罗马内政上成绩斐然,他的成绩不仅体现在国家制度上,还体此案在公民权力和城市建设上。本文将为读者列举这一时期的罗马帝国内政情况。国家制度官僚化哈德良时代是罗马国家制度官僚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帝国的官僚管理制度在朱理

  • 安敦尼的成就 安敦尼和安敦尼长城的修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安敦尼

    尽管关于安敦尼的史料记载很少,但从寥寥数语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位伟大的君王。安敦尼在政治、经济、法律、教育以及外交方面都颇有成就。这位伟大的帝王为后世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财富,哈德良长城就是他其中之一。安敦尼的成就内政安敦尼·庇护一上任,就将先帝哈德良宣为神祇,由于这种孝顺的举动,他被

  • 东晋权臣宗室会稽王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生平 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结局 司马道子、司马元显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道子,司马元显

    公元384年,刚刚在淝水之战中取得胜利的东晋名相谢安不久被排挤出朝廷,由皇室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掌大权。在东南一隅已经残喘了六十七年的东晋王朝,从此走向了没落。从桓玄的叛乱,到刘裕的称帝建宋,这中间还爆发了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暴动。东晋王朝的灭亡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此时,司马道子(公元364年--402

  • 后周宰相魏仁浦生平 魏仁浦结局 魏仁浦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仁浦

    自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建梁到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周建宋,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五代”时期。与此同时,南北各地又曾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震荡、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有不少政治家活跃在几个朝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