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冯道不倒宰相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冯道为人如何

冯道不倒宰相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冯道为人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244 更新时间:2023/12/13 21:24:18

冯道所处的年代为五代十国,他一生共经历了四个朝代,期间为十位皇帝建言献策。因为频繁换皇帝这一现象,所以,冯道也有了不倒宰相的称号。

冯道画像

后来,史学家认为冯道频繁易主这一现象,是为不忠的体现,后人欧阳修评价冯道为不知廉耻。但是,就冯道本人而言,他有很高的政治见解,这也是在他一直受到各位皇帝重视的原因,不仅如此,冯道十分体恤百姓的疾苦。

在五代十国的背景下,国家的动荡和频繁的易主,自然而言就会引起很多负面效应,比如百姓流离颠沛,国家经济落魄等现象,而身为文人,国家频繁易主,他们的政治抱负自然也得不到实现平台,冯道一生辗转多国,恐怕也是这个原因。

冯道之前在晋王李存勖手下做事,后来李存勖称帝,冯道官拜侍郎。因为冯道父亲去世,冯道不得已辞官回家为父亲守丧,守丧期间,冯道看见邻里的生活很是拮据,加上收成不好,很多百姓都吃不上饭。冯道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救济百姓,自己住在破烂的草棚中,丝毫不介意。契丹首领一直听说冯道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想让他为契丹朝廷效力,因为边境戒备森严,冯道才免于被掳走。

后来,冯道为唐晋各位君主效力,官拜宰相,在朝廷具有很高的威望。冯道晚年间,辗转至汉和周,期间,冯道得以重用,最后病逝于周世宗年间,享年七十三岁。

冯道为人

冯道是著名的不倒宰相,后来史学家在评论冯道的仕途经历时,认为他的行为很是不齿。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冯道是位贤明的人士,在他入朝为官之时,也会为朝廷提拔贤能的人才,以扩从朝廷的软实力。

而关于冯道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从这些故事中也能看出冯道的人品性情。

梁国和晋国两军交战时,冯道跟随军队出发。条件十分艰苦,白天行军赶路,晚上只能露天而睡,睡在干草堆上,为了不彰显自己的特殊,冯道和士兵们在一起吃睡。将领在打仗中,看见长相美貌的女子,就抓来献给冯道,冯道一个也没接受。相反,冯道把这些女子安排在别的房间,并且帮助她们寻找家人。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冯道是一位不搞特权,生活朴实无华的人。

冯道之前在晋王李存勖手下做事,后来李存勖称帝,冯道官拜侍郎。因为冯道父亲去世,冯道不得已辞官回家为父亲守丧,守丧期间,冯道看见邻里的生活很是拮据,加上收成不好,很多百姓都吃不上饭。冯道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救济百姓,自己住在破烂的草棚中,丝毫不介意。而且,冯道知道乡邻家中有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夜深人静的时候冯道就会悄悄前往菜地中,为他们耕种,后来邻里知道实情后,前来道谢,冯道认为这是自己该做的。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关于冯道的故事还有很多,但是从这些故事中能感受的到冯道是一位体恤百姓的好官、是一位朴实的人、也是一位助人为乐、贵而不骄的人。在帮助君主处理政事上,冯道又是一位敢于谏言的明臣。

冯道传

《冯道传》是作家潘相陈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不倒宰相冯道的人生轶事。冯道所处的年代是君王更替年代最快的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个背景下,各派强权混战,政治和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而冯道就是出于这个乱世之中,冯道一生效力过十位皇帝,除此之外,期间冯道还为辽太宗效力。冯道虽然频繁易主,但是在职期间,冯道一直担任宰相之类的要职,在出使契丹时,冯道依然能谈天论地诉说自己的观点。在这部《冯道传》中,作者运用了章回体的形式,讲述了冯道传奇的一生,在开头第一节,以“借食店演说大背景仗侠义扶助落难姝”的为标题,讲诉了相关的故事。

在冯道的仕途中,可谓历经波折。早年间,冯道在后梁任职,刘守光打算讨伐定州,冯道因为此事劝阻了刘守光,刘守光为此特别生气,就将冯道关入了大牢,后来,有人营救了冯道,冯道才重见天日。不出所料,刘守光讨伐失败了,冯道知道后,逃到了太原,投靠晋王。晋王对刘守光十分重视,任命他为重要官员,朝中大小事都由冯道起书。随后,晋王李存勖攻打了河北等地,建都称唐庄宗,冯道得到提拔和重用,官至户部侍郎。

冯道一生同侍奉过十位君主,后人欧阳修评价他为“不知廉耻”,但是冯道在政事上,善于提拔人才,对待百姓十分要好,他了解百姓的疾苦,所以也有贤良之臣的美称。

通过《冯道传》了解不倒宰相冯道的为官之路,以及五代十国的社会背景。

冯道谈骑马

冯道谈骑马是一篇古文,原文比较简短:“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情之常也。”

这篇文章时冯道讽喻唐明宗的语言,冯道以日常骑马为例,告诉了唐明宗要生于忧患,处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中,要有忧患意识。

唐明宗年间,国家的收成都不错,加上国内外没有战争纷扰,国家得以安定,百姓也能安心的生活,身为统治者,看着这一切就有点自得。冯道以自己骑马为例,劝诫唐明宗说,自己在河东担任要职时,有一次接到朝廷的命令,让自己去一趟中山。于是自己便骑马前行,有些山路十分陡峭,走路都要小心翼翼,更别说骑着马前进。为了不让马蹄失足,路过险要陡峭的地方,都十分谨慎。等走过这段陡峭的地方,前面的路十分平坦,自己就稍稍有些大意,放松了缰绳。结果,马蹄失足,自己从马上跌倒,受了伤。通过这次的经历,冯道总结了经验,他认为往往身处险境的人都能考虑周全而使自己远离危机,反观那些处于安逸状态中的人往往都是因为自己出乎大意而惹祸上身。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所得的经验之谈。

冯道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诫唐明宗要有忧患意识,五代十国动乱之下,身为统治者更应该要有长远的眼光看待国家的发展。冯道敢于谏言,这也是他受到重用的原因之一。

标签: 冯道

更多文章

  • 三国毒士贾诩是怎么死的?贾诩为什么叫毒士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曾在东汉年间历仕于董卓、李傕、段煨、张绣、曹操等人,后官至太尉,谥曰肃侯。年轻时声名并不显赫,唯独受到汉阳的名士阎忠高度评价。后来成为董卓部下,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为讨虏校尉,在牛辅帐下。董卓灭亡后,

  • 明朝大臣左光斗生平介绍 左光斗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左光斗

    左光斗是一个怎样的人?左光斗是明朝时期的良臣,为了挽救明王朝他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最终还搭上自己的性命。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别命左遗直、左共之、左浮丘。汉族,明桐城人(今枞阳县横埠镇人),其父左出颖迁家于桐城县城(今桐城市区啖椒堂),颖生九子,光斗排行第五。明朝官员,

  • 关于西汉开国元勋樊哙生平经历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樊哙

    樊哙和刘邦一样是沛县人,就是现在的江苏一带。最早的时候以屠狗为生,和刘邦关系亲近。秦征兵,樊哙和刘邦一起逃难到芒砀山间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江苏交界。后来和同乡萧何,曹参一起拥护刘邦为首起兵反秦。图片来源于网络刘邦当了沛公,他也被任命为随从副官。跟随刘邦在丰县一带代表秦兵,征服了沛县。之后在攻打敌军的时候

  • 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介绍 亚美利哥有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亚美利哥

    亚美利哥·韦斯普奇1454年3月9日出生于佛罗伦萨,其家庭算是一个相当富裕的小康之家,他父亲是当地货币兑换行会的公证人,也就是说在银行工作。亚美利哥在家中排行老三,但是他本人却对探险、航海十分感兴趣。亚美利哥·韦斯普奇的画像1497年5月10日,亚美利哥从西班牙的加的斯出

  • 北宋开国功臣义成军节度使石守信生平介绍 石守信结局 石守信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石守信

    石守信是北宋时期的开国将领,浚仪(今河南开封)人。五代后周时累官至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宋朝建立,石守信列在六位主要开国元勋(翊戴功臣)之首,升任马步军副侍卫都指挥使,并改兼归德军(宋州)节度使。而石守信死后,被葬于“河南洛阳县平乐乡宣武村”。相

  • 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生平介绍 张三丰结局 张三丰活了多少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三丰

    张三丰是武当派开山祖师,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生,本名通,字君实或君宝,辽东懿州人(今辽宁阜新),娶妻黄氏生一子。是全真武当派祖师,宋、元、明道士。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封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为“清虚元妙真君&r

  • 南宋中兴名将杨再兴生平介绍 杨再兴怎么死的 杨再兴武器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再兴

    杨再兴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江西吉水县人,祖居河南相州(今河南汤阴县),生于宋崇宁三年,死时为绍兴十年,36岁。原是曹成部将,后降于岳飞,成为岳飞部将,跟随岳飞抗击金军,曾试图单枪匹马冲阵擒获金兀术,失败后仍能单骑而还。岳飞军败后,又派遣粮军统制王经,前军统制张宪去攻打杨再兴,杨再兴与王经等接战,

  • 周朝创建者周武王姬发生平介绍 周武王什么时候登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周武王

    周武王是中国封建历史的开创者,他创立了一个叫做周的朝代。这个朝代为了与日后的东周区分开来,也被称为西周。图片来源于网络周武王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官二代,而且他父亲的官做的还不小,是一个小国的君主。周武王在继承父亲的国家后,没有像别的继承者一味的否认前任统治者的政策和方针,因为他的令尊大人周文王是一

  • 公孙瓒打匈奴那么厉害 为何最后会败给袁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公孙瓒

    东汉末年皇室衰微,军阀割据。出身卑贱的公孙瓒凭借军功一路高升,官至前将军。他驱逐乌桓、大败黄巾、雄踞幽州、青州及冀州部分地区,锋芒远胜四世五公之后、名士尽附的袁绍,曹操就更不在话下。那公孙瓒为何最终又会败给袁绍呢?公孙瓒与袁绍双方的兵,于初平三年正月在(河北威县之北)界桥,进行决战。袁绍以步兵三万人

  • 晋襄公是谁的儿子?晋襄公是如何当上国君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晋襄公

    晋襄公姬欢,是我国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文公之子,也是继晋文公之后的晋国国君。公元前628年,春秋五霸晋文公病逝了,大臣们拥立公子欢继位国君,是为晋襄公。晋襄公的母亲是逼姞,一个古南燕国贵族后裔,是晋文公重耳在逃亡之前所娶的原配妻子。网络配图晋文公是晋国历史上一位优秀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晋国奠定了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