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蒙毅生平简介 蒙毅是怎么死的

蒙毅生平简介 蒙毅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209 更新时间:2023/12/12 19:33:05

人物简介

蒙毅(??公元前210年),秦国上卿,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蒙恬之弟。与蒙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蒙恬管军事在外统兵,蒙毅掌朝政在内辅佐秦始皇。蒙毅深受秦始皇的亲近,外出陪秦始皇同乘一车,居内则侍从秦始皇左右。蒙氏家族三代仕秦,攻城略地,出生入死,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秦二世继位后,蒙毅因遭中车府令赵高的谗言陷害,被秦二世囚禁杀害。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蒙毅的祖先是齐国人,他的祖父蒙骜,从齐国西入秦国侍奉秦昭襄王,官至上卿。蒙毅的父亲蒙武,在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担任秦国的副将,与王翦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楚将项燕。

蒙毅的哥哥蒙恬,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由于家世的关系,得以担任秦国将领,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国,授任内史。

始皇宠信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向北驱逐匈奴,收取黄河以南的土地,构筑长城,利用地形,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一万余里。蒙恬有十余年,驻守在上郡,威震匈奴,秦始皇非常尊宠蒙氏,信任夸奖蒙恬的才干,并且亲近蒙毅,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则陪秦始皇同乘一辆车子,居内则侍从在秦始皇的跟前。

赵高怨恨

曾经有一次,中车府令赵高犯了大罪,秦始皇让蒙毅依法惩治他。蒙毅不敢枉屈法律,判定赵高死罪,剥夺他的官职。秦始皇顾念赵高平时做事很认真,就赦免并恢复他的官职。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天,秦始皇巡游会稽,取道海上,北走琅琊。途中突然患病,便派遣蒙毅折回会稽祷告山川。蒙毅还未返回,秦始皇行至沙丘便已病死。秦始皇病死的消息被封锁,文武百官都不知道。当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赵高,经常陪侍在秦始皇左右。赵高很得胡亥的宠幸,想要立胡亥来继承帝位,又怨恨蒙毅前次依法惩治他而不帮助他,因而存有残害蒙毅之心,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地谋划,立胡亥为太子。太子既已立毕,便派使者,捏造罪名,赐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和蒙恬死罪。扶苏自杀身亡,蒙恬内心存疑,请求复诉。使者把蒙恬交给官吏,另外派人来接替他的职位,胡亥任用李斯的舍人担任护军,代替蒙恬掌兵。等到使者回来呈报,胡亥听说扶苏已死,便想要释放蒙恬,但赵高惟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仍旧怨恨未消。

囚禁被杀

蒙毅祷告山川回来后,赵高就趁此机会,为了向胡亥表示尽忠,便要消灭蒙氏,就对胡亥说:“我听说先帝要举用贤能,册立你为太子已经很久,蒙毅却进谏说不可。如果他知道你贤能而逾久不立,那是对你不忠而且迷惑先帝!依我愚昧的看法,不如把他杀了。”胡亥听从赵高的话,就在代郡囚禁蒙毅。而在此之前,已先在阳周囚禁蒙恬。等到车驾回到咸阳,发丧安葬秦始皇,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赵高最受秦二世宠信,日夜诽谤蒙氏,寻找罪名加以弹劾。

子婴向秦二世进谏说:“我听说以前赵王迁杀良臣李牧,而改用颜聚;燕王喜暗用荆轲的计策,而违背秦国的条约;齐王建杀他的先世忠臣,而用后胜的谋议。这三位君王,都各自因为改变旧规而丧失国家,殃祸降到自身。现在蒙氏一族,都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君主却要在一时之内舍弃他们,除掉他们,我私下认为这不可以。我听说轻于思虑的人不可以治理国家,不能广纳众智的人不可以保全君王。诛杀忠臣而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是对内让群臣不能相互信任,对外让战士的斗志分离!我私下认为不可以这样。”

胡亥没有采纳子婴的建议,却派遣御史曲宫乘坐驿车前往代郡,命令蒙毅说:“先王要立太子,而你却加以阻拦。现在丞相认为你不忠,判决你灭族之罪。我不忍心这样,只赐你一死,也算是很庆幸了。希望你自己打算一下。”蒙毅回答说:“假如以我不能博得先主的欢心,那么我从年轻开始做官,顺意蒙幸,直到先主去世,可算是了解先主的心意。假如以我不知道太子的才干,那么太子能独守宠幸,陪侍先主,周游天下,比起其他诸公子来,相差绝远,我还有什么可疑的。先主要举用太子,已经有好几年的积心了,我还敢进谏什么谗言,还敢出些什么计策呢!我不敢找借口来求全苟活,只是为了怕羞累先主的声名,所以希望你替我费点儿心思,让我能够为实情而死。何况古有明训:顺意成全,是正道所尊贵的;严刑杀戮,是正道所鄙贱的。从前秦穆公用子车氏三位良臣殉葬。处罚百里奚不当其罪,因此立号为‘缪。秦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伍子胥,这四位君王,都犯了大过失,使得天下人批评他们的不是,说他们的君王不够贤明,因而这四位君王的恶声,都被记载于诸侯的史籍上。所以说用正道治国的人,不杀害无罪者,刑罚也不加到无辜者的身上。希望你细心地想一想!”使者知道胡亥的心意,没有听蒙毅的话,于是将他杀死。

蒙毅怎么死的

秦始皇驾崩于巡游途中,胡亥在赵高的呼悠下,假传圣旨,除去扶苏和蒙恬,蒙毅是蒙恬的亲兄弟,为了斩草除根,也被胡亥除掉蒙氏在秦国是多朝元老,战功赫赫,忠心耿耿,胡亥要想篡位夺权,势必要斩杀蒙恬,蒙毅也只有死路一条。

历史评价

司马迁:“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司马贞:“蒙氏秦将,内史忠贤。”

苏轼:“蒙恬将三十万人,威振北方,扶苏监其军,而蒙毅侍帷幄为谋臣,虽有大奸贼,敢睥睨其间哉?不幸道病,祷祠山川尚有人也,而遣蒙毅,故高、斯得成其谋。”

标签: 蒙毅

更多文章

  • 刘志丹生平资料详细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志丹

    刘志丹,名景桂,字子丹、志丹。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96年,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生平介绍

  • 乱世奸臣封德彝:隋朝的奸臣唐朝的治世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封德彝

    封德彝(568年-627年),名伦,字德彝,以字行,观州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北齐太子太保封隆之之孙。封德彝出身于渤海封氏,早年曾为杨素幕僚,后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隋炀帝年间,封德彝受到虞世基倚重,使得朝政逐渐败坏。江都之变后,又投靠宇文化及,任内史令。封德彝宇文化及兵败后,封德

  • 深谙兵法儒三家思想的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起

    吴起,我国历史上的军事家代表,战国年间的政治改革家,与孙子并称为孙吴,位列唐、宋武庙内,他的政治、领导才能与军事思想均对后世造成巨大的影响,且在历史上占据极大的地位。吴起,战国时期卫国人,原本家庭是有千金家产的富裕家庭,但是由于早年间其仕途不顺导致家产耗尽,更是不顾年幼的女儿使家庭破裂,引得乡亲们纷

  • 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妻室都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恪

    李恪(619-公元653年),唐朝宗室,祖籍陇西狄道,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排行第三 。620年(武德三年)六月,封长沙郡王;625年(武德八年),改封汉中郡王。627年(贞观元年),晋封汉王。628年(贞观二年),改封蜀王,予益州大都督。637年(贞观十一年),封为吴王,改授安州都督

  • 平阳公主简介 平阳公主生平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平阳公主

    人物简介平阳公主(生卒年不详),名讳不详,又称阳信公主,是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长女、汉武帝同胞长姐。平阳公主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嫁给开国功臣曹参曾孙平阳侯曹寿(曹时),所以称平阳公主。曹寿去世后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死后又改嫁卫青。据《汉书》记载,平阳公主死后陪葬于茂陵。人物生平初嫁曹寿汉朝时

  • 历史上的窦太后 窦太后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窦太后

    人物简介窦太后(?-前135年),名猗房,别称窦皇后、窦太后、窦猗房,谥号孝文皇后。汉惠帝时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刘恒即位后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汉武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窦太后与汉文帝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

  • 王羲之生平简介 王羲之主要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mdash;361年,一作321年mdash;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着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

  • 梁思成的简介 梁思成生平资料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梁思成

    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着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

  • 关羽生平简介 关羽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

    关羽(约162-220年),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的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国,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魏国,曾围襄樊、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中原震动,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害。关羽去世后

  • 李悝生平简介 李悝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悝

    李悝(前455前395年),战国时政治人物。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濮阳人。出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