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端为何能做到大事不糊涂? 吕端和吕蒙正的关系

吕端为何能做到大事不糊涂? 吕端和吕蒙正的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001 更新时间:2023/12/6 19:44:27

吕端打破重重阴谋,扶立宋真宗即位,真宗对其亦礼遇有加,每次他提的意见都予以采纳。吕端为人为政都识大体,太宗赞其“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吕端大事不糊涂

《宋史·吕端传》:“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

1976年,病榻上的毛泽东在一次召见叶剑英时,口述了一句诗相赠:“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一来评价叶剑英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果断,二来道出自己百年之后对国事的隐忧,希望他能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宋时,天下战事此伏彼起,内部也不够统一。西夏李继迁造反,搅得西部边境不安,宋出兵攻夏。保安军逮住了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本来想把她杀了。为此,宋太宗单独召见寇准,询问他有何意见。当时,寇准没有不同意见拿出来献上。在寇准退朝的时候,被吕端瞧见。吕端猜得朝中一定是有重大事情在谋划当中。就让寇准留步问个究竟。吕端问寇准:“陛下是不是提到找我吕端商量事情的意思?”寇准说:“没有!”

吕端心想口出:“边关上平常的事情,不必让我知道,若是有军国大事,商量大的计策,我吕端身为当朝宰相,就不可不知道。”寇准听了吕端这番话,觉得这件事确实重大,就将方才太宗召见他是为了处置李继迁之母的事情如实地告诉了吕端。吕端问寇准:“圣上打算怎么处置呢?”寇准回答:“圣上的意思是把她在保安军北门外斩首示众,打算用这种处置方法来镇戒那些造反或叛逆的人们。”吕端听到这个地方忙说:“若是这么处置了,可不是什么好办法。”于是吕端又亲自上朝奏本,提出不要斩杀李继迁母亲的意见。他为了说服太宗,还用秦、汉项羽欲杀邦之父的故事相劝说,他说:“李继迁是个反叛之人,今天杀了他母亲,明天能逮住李继迁本人吗?如果不能的话,不就结下了更大的冤仇了,不就更加坚定了他的反抗之心了吗?”太宗听了吕端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就问道:“照你这么说,对李继迁的母亲该当如何处置呢?”

吕端见太宗有了活话,便把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他说:“以本人想到的不算高明的办法,请圣上想想,是否把她放到延州那个地方去,派人好好护养着她,以此招睐李继迁回心转意,不再造反。这样的话,虽说李继迁不可能马上就降宋,但是,我们终究可以用他母亲在宋来拴住他的心。至于他母亲的生死大权,还不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

太宗听了吕端的这种深谋远虑的想法,心里想吕端真是聪明过人。想我朝中有这么多大臣,没有人提出过吕端这样的高明意见,差一点误了我的大事。于是,就采纳了吕端的意见,将李继迁的母亲放在延州,并派专人侍奉起来,直到病死延州。后来李继迁也死了,其子李德明念在宋朝对待他祖母的情份上,就暂时归顺了宋朝。

还有更重大的事件,就是在拥立太子真宗继位的问题上,发生的拥护和反对的斗争。那还是宋太宗在世的时候,太宗的身体有病,就安排了后事,立真宗为太子,以备将来由他继位,执掌宋朝天下,并且让吕端负责太子的学习和生活起居等项事宜。太宗病情严重的时候,朝中有一些内侍和大臣,对太宗死后由谁来继位发生分歧,甚至演变成一场宫廷斗争。

朝中有个内侍叫王继恩,他嫉妒太子过人,怕太子继位后对他不利。他就起了歹心邪意,联络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人告谋另立太子,以便让他们认为合适的人继承王位。

太宗的病不治而终。太宗驾崩了,但朝中不可一日无主。皇后命王继恩召见吕端。吕端觉察到可能有什么变故,就叫手下把王继恩锁在自己府中,派人加以看管,不许他出入。然后自己急奔朝廷。吕端被召到朝廷以后,皇后对他说:“皇上不在世了,按说立太子就是为了让他继承王位,这也是合乎情理,顺理成章的事情,看看现在应该怎么办才好呢?”吕端听罢皇后的话,就毫不犹豫地说:“先帝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现在先帝弃天下而走了,我们怎么做违背先帝之命的事情呢,对于这么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不能有什么异议后。”皇后听了吕端的话,让太子到福宁庭中坐上了皇位。

太子真宗继位后,第一次登殿时,垂帘接见朝群臣。当吕端率众臣前来殿中晋见时,一看是这个样子,宁是站在殿下不拜。当时皇后问吕端因何不拜?吕端寻思了一下说:“请把帘子卷起来,让太子坐在正位上,让我们看清楚了再拜。”这时皇后让真宗照吕端所说的卷了帘坐上了正位。吕端看清楚了皇位坐的确实是太子无误后,才率群臣跪拜,并且三呼万岁。

接着真宗对阴谋另立太子的那几个奸侫,一一外贬,使得真宗的地位更加稳固。

真宗继位后,每次接见朝中大臣,都对吕端很恭敬,肃然拱揖,不呼其名;因为吕端长得体大肥胖,宫廷台阶稍高一点的,真宗都特别关照有人扶他上去。遇有奉召到殿中商讨军国大事时间长了议论不休的时候,吕端却能说出轻重缓急,并且条理分明,条条是道。吕端的意见每次都被真宗所采纳。

吕端和吕蒙

从年龄来看,吕端比吕蒙正早出生大约十年,去世也是早差不多十年,都是享年65左右。吕端、吕蒙正的出身是很不同的。前者是个官三代,祖父和父亲都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官员,父亲官至兵部侍郎,所以吕端入朝为官是因为父亲的恩荫,当时只有二十几岁。吕蒙正出身很贫困,有父母双亡的说法也有和母亲被赶出门的说法,三十三岁的时候考中状元才得以为官。

虽然如此,先官至宰相的反而是吕蒙正,可以说是后来者居上,他只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宰相,而吕端后来为相用了将近四十年。在吕蒙正为相的时候,宋太宗就想用重用吕端,任其为相,有人反对说他为人糊涂,而皇帝评价吕端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于是之后不久,吕蒙正被罢免贬为参知政事,位同副宰相,而吕端继任宰相,当时他已经六十岁。

宰相虽然从意思上和丞相差不多,但其实不同。丞相是朝廷最高行政长官,是一个官职,而宰相是一个统称,不同朝代甚至同一朝代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官职叫法。同样的丞相是只可能有一个的,而宰相却常常可能有两个,一正一副,还有一些可能位同宰相的官员。所以说,吕端、吕蒙正可以说是同一时期的两位宰相。

标签: 吕端

更多文章

  • 吕端是谁 吕端故居 吕端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吕端

    吕端是北宋名臣,出身官宦世家,担任过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代表作《送英公大师归终南》《赠李公》,于公元1000年逝世,谥号“正惠”。吕端是谁吕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北宋名臣,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馀庆之弟

  • 李纲的作品 李纲是忠臣吗 如何评价李纲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纲

    李纲可以说是一位爱国之人,北宋灭亡之际组织军民抗击金兵,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但均未被采用。1140年,他病逝寓所,赐谥号“忠定”。李纲的作品李纲一生著述甚多,其遗文由其诸子编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于世。另著有《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论语详说》十卷,文章、歌

  • 李纲的逸闻趣事 李纲的主要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纲

    李纲曾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太常少卿、宰相等职,曾组织东京保卫战,抗击金兵,力图革新内政,虽然略有成效,但77天后就被罢免了。李纲的逸闻趣事滞留雷州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李纲被贬海南,因海南有黎族人做乱,就在雷州停了下来。传说李纲在雷州,寓居西关天宁寺一间一丈见方的禅房内。在雷州滞留

  • 宋朝名将宗泽简介 历史上对宗泽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宗泽

    宗泽是宋朝著名将领,尽管家贫,却自小聪慧好学,考上进士后,担任过州文官、东京留守等职,曾多次上书高宗、制定复国方案均未被采用,壮志未酬身先死。宋朝名将宗泽简介宗泽(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宋朝名将。刚直豪爽,沉毅知兵。进士出身,历任县、州

  • 徐有功简介 徐有功秉公执法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徐有功

    徐有功是唐朝时期官员,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法官、清官,徐有功是一个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守法护法的人,深受历代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徐有功简介徐有功(640702)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师(今偃师市缑氏镇)人,徐有功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孙子。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历经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

  • 宋慈法医作品《洗冤集录》 如何评价宋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慈

    宋慈出生福建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与朱熹是同乡,被誉为法医学之父,他的代表作品《洗冤集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宋慈洗冤录《洗冤录》又称《洗冤集录》,宋朝法医宋慈所著,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内容非常丰富,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自杀或谋杀

  • 范质的子孙后代 范质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范质

    范质是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周世宗病危时托孤范质,他却在陈桥兵变后拥立赵匡胤为帝。公元964年,范质逝世,追赠中书令。范质的子孙后代子:范旻。太平兴国初,召为工部郎中。钱俶献地后,以范旻为吏部考功郎中,权知两浙诸州军事。宋太宗北征太原,召为右谏议大夫、三司副使、掌吏部选事。师还,加给事中。坐

  • 战国中期秦国宣太后芈八子生平 芈八子结局 芈八子子女 芈八子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宣太后

    宣太后,战国末秦昭襄王之母,秦始皇的高祖母,名芈八子,楚国人。纵观战国时期各国的太后,宣太后可以说是权力最大,名声最为显赫的一位。她以秦王外藩姬妾的身份,把持秦国国政三十六年,为秦国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一、由楚国王族到秦国宣太后芈姓,乃是楚王国的国姓,由此推想,她是楚王的姐妹群中的一人。八子,并

  • 南宋党项族将领李显忠生平 李显忠结局 李显忠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显忠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是辛弃疾的《鹧鸪天》,描写了自己当年金戈铁马的抗金生涯,历史上却真有一位武将出身的奇男子,放弃金人赏赐的荣华富贵,放弃西夏的高官显爵,千里万里,如同迷途的孩子,追寻母亲

  • 秦朝开国将领蒙恬生平 蒙恬结局 蒙恬子女 蒙恬发明毛笔?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蒙恬

    司马迁在《史记》中叹道:“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蒙恬之于秦朝的赫赫战功,之于长城的丰功伟绩,让人感叹万千。世代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