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名将枢密使狄青生平 狄青子女 狄青平南及对西夏有哪些战绩

北宋名将枢密使狄青生平 狄青子女 狄青平南及对西夏有哪些战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978 更新时间:2023/12/9 0:15:09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遥指的一方土地就是宋朝名将狄青的故乡,他是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有关他的小说和戏曲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在历史上,狄青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正史上有这样的记录,“青每出入,辄聚观之,至壅路不得行”,在京城老百姓的眼里,狄青是一位充满阳刚之气的美男子,以至到了宋哲宗时期,皇帝为大长公主挑选夫婿,在士大夫的圈子里遍寻不着,一时没了主意,近臣们纷纷探听公主心目中的驸马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皇帝老爷言之凿凿,“一定要象狄咏那个样子”,狄咏就是狄青的儿子,当时在宫廷里充当卫士,从此以后,帅哥狄咏就被别人称作“人样子”,有其父必有其子,狄青相貌出众、气概非凡应该是没有疑义的事情。“临敌被发、带铜面具”是狄青在战场上的特殊装扮,是否因为煞气不够才化装成妖魔鬼怪,也找不到足够的证据,但是,在中国百姓的心里,狄青已经成为一个天神,而不是出生贫寒的一个凡人。

狄青(公元1008年公元1057年),字汉臣,出生农家,自幼练得一身好武艺,狄青从军却不是主动从军,宋朝军人地位低下,士兵被百姓们称为“赤老”(这个词至今还是骂人的方言),远没有唐朝军人“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的豪迈,为了防止士兵潜逃,宋军还有在士兵脸上或身上刺字的习惯。狄青就是因为兄长与他人斗殴,造成严重后果,为兄顶罪被迫充军的,“逮罪入京,窜名赤籍”,所以他脸上刺有黥文,伴随了他一生的荣辱沉浮。他从普通一兵做起,在重文轻武的宋代,创造了位极人臣的奇迹。

狄青开始隶属骑御马直,身份是京城卫士,赵元昊(拓跋元昊)起兵反宋,宋仁宗下令挑选善于骑射的卫士从军,狄青来到了西北前线,开始了血战沙场的边塞生涯,“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他的军功是真刀真枪换来的,是流血流汗换来的,“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他得到了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待遇甚厚,进士出身的范仲淹就是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才子,他对狄青说道,“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将《左氏春秋》赠予狄青,鼓励他多读史书兵法,狄青听从了他的建议,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战功累累,升至经略招讨副使,西夏党项人十分畏惧这个戴着铜面具的宋朝武将,把他称做“狄天使”。比起好水川战役中宋军的表现,狄青训练的士兵个个都是能征惯战的好手,能拉强弓,能骑烈马,能使刀枪。公元1052年(皇佑四年)狄青升为枢密副使,带着精锐的西北军来到平定侬智高叛乱的前线,打出了兵书上传诵千古的精彩战役昆仑关(今广西邕宁县与宾阳县交界)之战。

北宋皇佑四年,西南壮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并在邕州(今南宁)建立了大南国。史书上记载侬智高为了摆脱交趾(今越南北部)的控制,多次向宋朝恳求内附,宋仁宗赵祯担心因此得罪交趾,多次拒绝了侬智高的请求,侬智高忍无可忍,向大宋发动了一场风云变色的战争。

侬智高精通汉文诗书,是当时广源州(今越南高平)少有的中举的读书人,侬智高的母亲却是一个喜欢吃人肉的女魔头,而且口味颇为挑剔,爱吃幼儿,每天都要杀死一名小儿供她大快朵颐,如此可怕的蛮族,难怪宋朝君臣头皮发麻,敬而远之。侬智高在汉族奸细的帮助下,很快形成了雷霆之势,宋仁宗害怕了,一反往日文人为正、武人为副、宦官监军的带兵惯例,任命狄青为宣徽南院使,总领平南的一切事宜。

狄青率军到达昆仑关附近的宾州时,已是皇佑五年(1053年)的正月,正月十五上元节是宋人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有悬花灯、踩高跷、演百戏的习俗,狄青眼见昆仑关易守难攻,想到了智取昆仑关的妙计。他传出命令,让地方为大军备下五天粮草,在军中安排三个晚上的酒宴,分别宴请高级军官、中级军官和低级军官,让手下官兵过个开怀畅饮的上元节。奸细们给侬智高送去了最新消息,侬智高放下心里一块大石头,居然也让手下摆开宴席,好好过个上元节。

第一天晚上,狄青和高级军官们喝到天明,第二天晚上,刮风下雨,宴会如期举行,喝到半路,狄青让孙沔代替自己在宴会上张罗,自己点齐数万精兵,趁着风雨大作进攻昆仑关,天明时分,帐中宴会上传来捷报,让众人“过关吃食”,大军越过昆仑关,在归仁铺摆开了阵势。归仁铺地势开阔,对骑兵极为有利,宋军骑兵从左右冲击,杀得敌人溃不成军,追击五十里,斩首数千级,狗头军师黄师宓和侬智高的弟弟侬建中、侬智中都死于此役,七千二百名俘虏被狄青遣散回家。当时,敌军的尸体中有一个穿龙袍的男人,将士们认为这就是侬智高,想要上报请功,狄青言道,“安知非诈邪?宁失智高,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宋人笔记中记载侬智高逃到了大理,后来死在了那里。

南方平定了,宋仁宗欣喜万分,将狄青破格提拔为枢密使,成为最高级别的军事长官。朝廷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大宋开国以来,为了避免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极力压制武人的地位,士兵地位低下,那些判了刑的小混混,都被送去充军,连同样地位低下的妓女都看不起当兵的人。狄青有一次赴韩琦的宴会,妓女白牡丹为狄青斟酒,当场出言不逊,“劝斑儿一杯(狄青脸上有刺字)”,韩琦脸上挂不住,下令将白牡丹打了一顿。还有一次,狄青宴客的时候,邀请了一位文臣刘易,宴会上“优人以儒为戏”,刘易认为这是狄青授意的,勃然而起,摔碎了盘子,破口大骂,“黥卒敢尔?”闹到狄青还要给他陪不是的田地。在“文德致治”的宋代,武人是心照不宣的二等人,没有资格充当统治集团的宰辅,当年韩琦要杀狄青的部下焦用,狄青极力为部下求情,言说焦用是个好男儿,韩琦讥讽道,“状元及第的才是好男儿,焦用一介武夫哪有这个资格”,硬是当着狄青的面杀掉了焦用,难怪狄青叹息自己比起韩琦这样的文人来,少了进士及第,但是,在宋代没有进士及第,就如同今天一个年轻人没有大学文凭,想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肯定是困难重重、希望渺渺。而狄青偏偏不在这个游戏规则之内,自然会让众多进士及第的文人心中忐忑不安。士兵是“赤老”,枢密院的人说,“迎一赤老,屡日不来”,狄青当上了枢密使,就变成了文人眼中的“赤枢”。宋仁宗曾劝狄青用药物除去脸上的黥文,改头换面,重新包装,狄青十分坦然,“(狄)青若无此两行字,何由致身于此?断不敢去,要使天下贱儿知国家有此名位待之也”,宋仁宗十分感佩,认定狄青是个忠心耿耿的好臣子,但是,文人出身的大臣如欧阳修等人轮番上书,一定要罢免狄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皇帝置身在文人的喧嚣当中,左右为难。

说一千道一万,文人们其实找不到狄青的什么罪证,狄青一向深受军士们的爱戴,史书上记载,狄青“尤喜推功与将佐”,但是文人们的借题发挥却是耸人听闻,他们说,狄青家中夜里出现光怪,其实这是狄家祭祖烧纸钱的火光,但管家忘了事先通知京城的有关部门。还有人说,狄青家的狗头上长角,是个怪物。京城突发大水,狄青避洪水于相国寺中,他穿过浅黄色的衣衫,正好犯了民间忌穿黄色的大忌,被视为企图谋逆的证据,众口烁金,宋仁宗再三为他辩护,说他是个忠臣,文彦博立马反驳,“本朝太祖也是周世宗的忠臣”。欧阳修上书说道,“水者阳也,兵亦阴也,武将亦阴”,把京师发大水的天灾解释为上天对狄青担任枢密使的警示。宋仁宗大病刚愈,一位刘姓官员就大放厥词,“今上体平复,大忧者去矣,而大疑者尚存”,这“大疑者”就是狄青。终于,朝廷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在狄青担任了四年枢密使之后,“乃罢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外放陈州。

去陈州之前,狄青黯然说到,“陈州有一种梨叫青沙烂,此去狄青必死无疑”。去陈州之后,朝廷每半个月都要遣使探问,狄青整日生活在惶恐之中,“明年二月,疽发髭,卒”,享年四十九岁。宋仁宗得知他的死讯,非常悲痛,“赠中书令,谥武襄”,陪葬皇陵,极尽哀荣,后来的宋主思慕狄青这样的将才而不可得,平添无限惆怅。狄青的墓葬,与包文正等人的墓葬一起,永远成为北宋皇陵中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它使人们想起了范仲淹笔下的意境,“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标签: 狄青

更多文章

  •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生平 岳飞结局 岳飞子女 岳飞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阳(今属河南)人。出身佃农。自幼喜读兵书,练就一身好武艺。北宋末年,北方的金国屡次南侵。岳飞以“敢战士”应募入伍。传说岳飞的母亲姚氏为了鼓励儿子英勇杀敌,报效国家,亲手在他的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参军后,

  • 南宋以身殉国名将李庭芝生平 李庭芝结局 李庭芝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庭芝

    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扬州城被元军围困,城内粮食已尽,尸横满道,且饥馑日甚一日,每天投水自尽的,都达数百人。老百姓苦不堪言,将士们也精疲力竭……面对此情此景,城楼上一位血染战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面色凝重,心急如焚,满腹忧愤。他痛恨元军侵占大宋国土,摧残大宋百

  • 元朝功臣张弘范生平 张弘范结局 张弘范子女 张弘范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弘范

    家庭和从小受的教育张弘范,(12381280年)字仲畴,是元代名将张柔第九子。张柔(11901268年),字德刚,河北定兴河内里人,是元朝历史初期;即蒙古国时期,中原地方武装中有名的军阀头目之一。元太祖八年(1213年),蒙古军南下中原,接着金都南迁,从中都(今北京)迁到汴梁(今河南开封),以避蒙古

  • 唐雎说信陵君历史故事 唐雎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雎

    唐雎说秦昭王的故事记载于《战国策》中,但后人对其真实性说法不一,历史上是否有其人其事也众说纷纭。历史记载他90岁高龄游说秦王,那么他结局如何呢?唐雎说信陵君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保存了赵国。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

  • 唐雎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雎

    唐雎是战国时期的策士,他的故事记载在《战国策》中,他为人有胆有识,能言善辩,不畏强暴,曾出使秦国,阻止了秦王吞并安陵的阴谋。唐雎简介唐雎,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有90岁高龄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于魏国。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

  • 公孙龙是哪个学派 公孙龙的思想主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公孙龙

    公孙龙是名家学派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公孙龙子》,他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尽管他开创了理性学派的先河,但诸子百家都不能理解他的观点。公孙龙是哪个学派公孙龙,名家人物,是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的思想主张公孙龙的哲学思想,《淮南子

  • 战国政治家惠施代表作 惠施的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惠施

    惠子本命惠施,是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是至交好友,尽管没有作品流传,但其思想能在庄子的作品中出现。惠施代表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惠子》一篇,已佚。惠施的思想惠施的著作没有能够流传下来,因此他的哲学思想只有通过其他人的转述而为后人所知。其

  • 爱新觉罗·弘时有多少兄弟姐妹 弘时兄弟姐妹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弘时

    爱新觉罗·弘时有多少兄弟姐妹 弘时兄弟姐妹都有谁爱新觉罗·弘时(1704年3月18日-1727年9月20日),清朝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异母哥哥。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母齐妃李氏。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命为允禩之子。据载他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而在雍正五年(172

  • 溥侗怎么读 民国四公子之一溥侗简介与人生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溥侗

    溥侗怎么读 民国四公子之一溥侗简介与人生结局溥侗生于光绪二年(1876年),因排行老五,内外行尊称其为“侗五爷”而不呼其名。溥侗从小酷爱昆曲与京剧,因是清室宗亲家中富有,又兼常接触一些当时的京昆著名艺人,再加本人悉心钻研,刻苦练功,遍访名师,终于达到了文武昆乱不挡,六场通透的

  • 元朝后期名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生平 扩廓帖木儿结局 扩廓帖木儿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扩廓帖木儿

    在《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哥哥王保保,在小说里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配角,只出场了两、三次。但在历史上,王保保是一个叱诧风云、纵横天下,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的伟人。在洪武初年岭北和林战役结束后不久,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大宴众将领时突然问大家:“天下奇男子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