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大将军大司马霍光生平 霍光结局 霍光子女

西汉大将军大司马霍光生平 霍光结局 霍光子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35 更新时间:2023/12/22 1:54:29

霍光(?一公元前68年)字子盖,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是西汉名将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兄弟,十几岁时跟随哥哥霍去病来到京城。霍去病保举他入宫,担任宿卫宫廷的郎官。因为霍光为人端正,办事机灵严谨,深受汉武帝的喜爱。后来逐步提升为侍中(在内廷侍卫皇帝)。过了几年,霍去病死了,汉武帝就提拔他担任光禄大夫(皇帝身边的官员),经常伴随皇帝车驾出行,回宫时就在皇帝的左右侍奉。

霍光就这样在汉武帝身边为官二十多年,平日为人忠厚可靠,端正严谨,办事又一贯小心谨慎,从来没有什么闪失。在他担任侍中时,谨记自己的职责就是侍卫皇帝,所以他每次出宫、下殿时,起止步都有固定的点,有人曾暗中跟随做出记号,事后再算量丝毫不差,可见他办事的周密、审慎。他这些好的品质得到了汉武帝的嘉奖。

受遗诏辅幼主

七十多岁的汉武帝,体弱多病。又因太子卫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太子虚悬未定。汉武帝自知活不长了,对身后事非常忧虑,其中头等大事就是要早立太子,免得死后国家大乱。当时汉武帝还有三个儿子,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是亲兄弟,他们平日骄横不法,不能立为太子。可是小儿子弗陵还只有七岁,汉武帝却想立他为太子。因此就想先为年幼的太子物色一个忠实可靠的大臣来加以辅佐。

善于识人、用人的汉武帝认为,朝中大臣只有霍光可担此重任,所以就想把国事托付给霍光。汉武帝想起了古代周公辅佐年幼成王时的故事。周公曾背着小成王临朝,会见诸侯继承大统。汉武帝让人根据这个故事,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这是用图来暗示霍光将来要像周公辅成王一样来辅佐幼主弗陵。

霍光为人深沉、镇静,根本没去想汉武帝送给他那张画的用意是什么。

过了一年,汉武帝病危,霍光流着眼泪问汉武帝:“如果陛下有个三长两短,由谁来继承皇位呢?”汉武帝这时明确地说:“立我的小儿子弗陵为太子,由你来履行周公辅成王似的职责。去年我送给你的那幅画,你到现在还没有领会其中的意思吗?”霍光叩头推辞说:“我才德浅薄,不如金日蝉(归降的匈奴将领)。”汉武帝在病床上下令,任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蝉任车骑将军、太仆上官任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任御史大夫,让他们在霍光的领导下,共同辅佐幼小的太子,管理好国家大事。

第二天,汉武帝就死了。太子刘弗陵继承皇位,他就是汉昭帝。

为国事尽心尽职

公元前87年,霍光受汉武帝遗诏,担负起辅佐幼主、治理国家的重任,所以他更加勤恳谨慎,时时刻刻关注朝廷的安危。如有一天,宫中出现了怪异现象,晚上群臣百官都惊恐不安。霍光担心宫中出事,就召见保管皇印的郎官,要他把皇印交出来自己保管。但是,这位郎官也忠于职守,不肯把皇印交给霍光。霍光想强夺皇印,郎官手握剑柄,按住皇印,对霍光说:“要我的脑袋可以。要皇印绝不可能。”当时霍光虽然碰了钉子,很生气,但是事后,霍光对这位郎官忠于职守的精神很钦佩,第二天就下令给这个郎官提升两级。他这种不计私怨、秉公办事、赏罚分明为朝廷的精神,受到朝中官员的敬佩,威望日渐提高。

昭帝即位的第二年,辅政大臣、车骑将军金日蝉病故。他有两个儿子叫金赏、金建,和汉昭帝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有时还住在一起。汉昭帝看他们的父亲死了,就想按私情来照顾他们。昭帝与霍光商量说:“金家现在只有两兄弟,不妨都封他们为侯吧!”霍光说:“长子金赏已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被封为侯了,这是按制度办事。至于次子金建就不能封侯了。”年幼的昭帝不把霍光的话当回事,笑着对霍光说:“我是皇帝,想要封他们为侯,还不是我一句话,这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霍光立即正色地说:“无功者不得封侯,这是高祖皇帝立下的规矩,皇上怎么好轻易更动呢!”接着他又陈述了不能封金建为侯的道理,终于把汉昭帝说服了。

霍光乘机教导昭帝要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皇帝,并对昭帝说:“百姓至今还在想念着汉文帝和汉景帝。”汉昭帝不大明白就问:“百姓为什么想念他们?”霍光说:“因为他们待老百姓好。”

于是,汉昭帝也懂得了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好好地爱护老百姓。他们两人就开始商量了安抚百姓的办法。第一,要各郡县推荐贤良的人才;第二,查办失职的官员;第三,为受诬陷的人申冤;第四,安抚孤独疾苦的贫民。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每当春耕时,霍光就派人到各地去查看生产情况,政府把种籽和粮食贷给缺粮少籽的贫民。秋天还下诏:“春天借给贫民的种籽、粮食,不再收回了,今年的田租税也一概免了。”

贫苦百姓接到朝廷的诏令后,喜出望外的奔走相告,说;“又一个汉文帝来了。”百姓都知道这一切都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辅佐朝政给百姓带来的实惠,他的声望随之增高。

不拿原则作交易

封建朝廷中争权夺利的斗争是一个顽症。霍光当政,必然招来其它也想掌权人的怨恨,加上霍光平日坚持制度,办事认真,这就更让一些人感到霍光处处碍手碍脚,使他们不能为所欲为,因此,勾心斗角的事一件接一件,使霍光应接不暇。

想跟霍光争权的第一个人就是辅政大臣左将军上官桀。他和霍光本是儿女亲家,他的儿子上官安的妻子就是霍光的大女儿。上官桀的孙女(即霍光的外孙女)和汉昭帝年龄相当,为了和霍光争权,上官桀想把孙女儿嫁给昭帝,将来可立为皇后。上官桀父子为此事和霍光商量,霍光秉公说:“你的孙女儿也是我的外孙女,现在才六岁,就送进宫中去,这样做不合适,朝中官员会有议论的。”霍光这种一心为朝廷,不谋私利、不循私情的作法,本是辅政大臣应有的品德,但是,上官桀父子却为此事恨死了霍光,处处给霍光找麻烦。

上官桀父子碰了霍光的钉子后并不死心,想办法另找门路,一心要把几岁的小女孩送进宫中去。他们知道汉昭帝自幼失母,由姐姐长公主照顾,所以一直很听长公主的话。于是他们就托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去求长公主出面周旋。长公主听了丁外人的话就同意了,昭帝是一个小孩,长公主同意了,他也就同意。这样上官桀的孙女儿就顺利入宫了,只几个月时间就立为皇后。从此,上官桀父子成了皇亲国戚,在朝廷更加位尊势盛了。

他们非常感激长公主和丁外人的帮助,总想加以报答,于是就想为丁外人请求封侯。这明显的是想牺牲朝廷的利益来给自己作人情,而且这样封侯又不符合汉朝的制度。当他们与霍光商量此事时,霍光坚持“无功不得封侯”的原则。霍光坦率地对他们说:“汉高祖在世时立下的规矩就是,‘无功不得封侯,现在丁外人没有为朝廷立什么功,你们要封他为侯,又拿不出为他求封的理由,这怎么能行呢?”

不论上官桀父子怎么说,霍光就是不同意。上官桀无可奈何,只得降低要求说:“那就封丁外人为光禄大夫(皇帝身边的官员)总可以吧!”霍光不顾情面断然地回答说:“那也不行,丁外人在朝廷里声名狼藉,什么官爵都不能封,请你以后不要再提了。”上官桀父子在霍光处几次碰了壁,又气愤又羞愧,就跑到长公主和丁外人那儿添油加醋地说了一气,使长公主和丁外人也把霍光恨得咬牙切齿。

为了拔除眼中钉,他们想办法排挤霍光。上官桀父子和长公主等人暗地里联络朝中反对霍光的力量。当时担任御史大夫的辅命大臣桑弘羊,凭借在汉武帝时期,曾建议创立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制度,为朝廷增加了财富。加上他又善于理财,多次给国家开辟财源,为朝廷立过大功的资本,就总想为子孙在朝廷里谋求一官半职。霍光对桑弘羊的请求也不答应,并说:“你有功劳,朝廷赏赐你是应该的,但是你的子弟不能靠你的功劳做官,他们必须凭自己的本事才行。”霍光敢于打破这种世袭的陋习,本是有利于朝廷和百姓的。但是,晚年的桑弘羊居功自傲,在政见上和霍光已发生了严重分歧,现在又从自己的私利出发,提出非分要求被霍光拒绝后,怨恨霍光是有意刁难,气愤不已。霍光一下子成了许多人的眼中钉,他们下决心要把霍光打倒,一天到晚都在窥测方向,寻找机会以便下手。

君臣不相疑

汉昭帝的同父异母兄长燕王刘旦,因为没有当上皇帝,心里老是怨恨不已,当然想把辅命大臣霍光打倒。反对霍光的势力和燕王刘旦相勾结,密谋策划先挤垮霍光,再废昭帝拥立燕王为帝。燕王刘旦恨不得马上当皇帝,就催上官桀等人早点想办法动手。以燕王刘旦为首的政变集团,在暗中布下了罗网,就等着霍光往里钻了。

有一天,霍光出长安城去检阅御林军(皇帝的近卫队)操练,并且调了一个校尉(仅次于将军的军职)到大将军府里来工作。上官桀等人认为这是整垮霍光的好机会,于是乘机假冒燕王刘旦的名义给昭帝上书,状告霍光。他们一说霍光出城集合御林军操练,一路上耀武扬威,坐着像皇帝出巡时一样的车马,违反礼仪规定,不像个大臣的样子。二告霍光擅自作主,私自调用校尉,有图谋不轨的阴谋。最后还表示愿交还燕王大印,回到宫里来警卫皇上,查处奸臣作乱的阴谋等等。昭帝看了告状信后,当时没有表示可否,就把此事先放下了。

第二天早朝时,霍光已知道被他们告了,就不敢上朝,留在偏殿里等待昭帝的处置。昭帝一上朝,没有看见霍光,马上问:“大将军怎么没来上朝?”上官桀立即回答说:“大将军因被燕王告发,心虚不敢进来了。”汉昭帝派人去叫霍光进来。霍光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入朝,脱下帽子叩头请罪说:“臣该万死!请皇上发落。”

汉昭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霍光说。“大将军戴上帽子,请起来。 我知道这封告状信是假的,你没有过错。”

霍光听了小皇帝的话后,又惊又喜,问昭帝:“陛下怎么知道信是假的呢?”昭帝说:“你出京城去阅兵,只是最近几天的事,选调校尉也不过十天,可是燕王远在北方,怎么就知道了呢?就算知道了,马上就写信派人送来,现在也到不了。如果大将军真的要作乱,也用不着调一个校尉。这件事明摆着是有人想陷害你。我虽然只有十四岁,但也不会上这种当的。”聪明机智的汉昭帝下令追查冒名伪造信件的人。上官桀等人焦急不安,怕查下去会暴露自己的阴谋,就劝昭帝说:“这点小事算了,不必再追查了吧!”昭帝不仅没有松口,反而更加怀疑上官桀等人了。

粉碎宫廷政变的阴谋

上官桀等人陷害霍光的目的没有达到,也没就此罢休。他们还是经常在昭帝面前说霍光的坏话,昭帝不仅不听他们的,反而大发脾气,警告他们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临终前托他辅佐我治理国家。他帮我办了很多好事,这是臣民有目共睹的,以后再有人毁谤他,我一定要从严惩处了。”这样上官桀等人想借皇帝的手来除掉霍光的阴谋也破产了。

可是他们还不甘心,又心生歹计,策划暗中谋杀霍光然后夺取帝位。上官桀等人密谋由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去家中喝酒,在厅的四周埋伏下武士,待长公主向霍光敬酒时,刺杀霍光,进行宫廷政变。但是,纸里是包不住火的,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诡计还没有来得及动手,就被霍光发现了。霍光将他们政变的阴谋,奏告昭帝,然后把上官桀父子、桑弘羊、丁外人都杀了。燕王刘旦和长公主也畏罪自杀。一生严谨、端庄的霍光在朝廷安危的关键时刻,冷静、果断地帮助昭帝平定了政变,保持了西汉王朝的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

霍光平定了这场政变后,请大臣推荐德才兼备的人到朝廷来任官,以补官员的不足。霍光严惩违法犯罪的人,而对百姓却尽量宽和,避免过多的使用武力,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遗憾的是年轻聪明的汉昭帝,二十一岁就死了。霍光辅佐昭帝十三年,为朝廷费尽了心,现在昭帝死了,又没有生下太子,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呢?这是朝廷的头等大事。霍光责无旁贷的担当起了这个重任,为稳定西汉大局再次做出了贡献。

拥立宣帝促盛世(中兴)

昭帝死后,朝中许多大臣主张立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广陵王刘胥为帝。但是霍光知道因刘胥品行不端,所以汉武帝才不选立他。现在由自己辅政,反而选立一个失德的皇帝,怎么对得起死去的汉武帝呢?霍光只得再冒得罪许多大臣的风险,决定另选立继承人。

他和皇太后商量,迎立汉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为帝。等把昌邑王刘贺迎到宫中后才发现,昌邑王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浪荡公子。霍光又气又愁,自感错立了皇帝,对不起汉武帝。他悄悄地和好友大司农田延年商量怎么办。

田延年对他说:“大将军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既然知道昌邑王不配做君主,那就禀报太后把他废掉,另选一个贤明的人当君主好了。你应该向商朝的伊尹学习(伊尹曾立太甲为君,后又因太甲残暴而关押太甲三年,自己亲自主政,待太甲改正后又将政归还太甲)。做一个安定汉室社稷的重臣,你也就是汉朝的伊尹了。”

霍光一贯忠心谨慎,怕田延年的意见不合礼法,所以又和其他两个重要大臣商量,大家一致决定要废掉这个无道昏君。霍光和群臣一起去见太后,陈述废掉昌邑王刘贺的理由,于是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的昌邑王就被废黜了。

封建朝廷不可一日无君,现在昌邑王被废掉了,又怎么才能选择到一位贤明的君主呢?忠心辅政的霍光,日夜为此焦急不安。光禄大夫丙吉上书给霍光,推荐寄存在民间的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说这位皇曾孙有德有才,可接回宫中继承皇位。霍光和大臣们商量后,禀报皇太后,就把刘病已接回宫中,拥立为皇帝,他就是有名的贤君汉宣帝。

霍光作为辅命大臣,在处理朝廷废立君主的大事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稳定了国家的大局。宣帝即位后对霍光又进行了嘉奖。霍光依然忠心耿耿地辅佐年轻的宣帝,教他如何才能做一个贤明的君主。汉宣帝在他的辅佐下,继续遵照“与民休息”的方针来制定政策,处理国事,使西汉王朝再次兴盛,史称“昭宣中兴”。这和霍光从汉武帝末年到昭、宣两朝辅政二十余年的功绩是密不可分的。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三朝元老霍光病逝。汉宣帝和皇太后亲自为霍光主持丧礼,并用极其隆重的礼仪,把这位忠心辅政安定社稷的重臣,埋葬在茂陵汉武帝陵墓的旁边,以示对他的尊宠。

标签: 霍光

更多文章

  • 西汉“蛀虫”淳于长生平 淳于长结局 淳于长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淳于长

    西汉自成帝以后,国势衰微,政治腐败。当打开这一页历史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一时期,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官僚一个比一个贪婪。外威专权,贪官当道,硬是把一个偌大的汉王朝推向崩溃的深渊。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有一个贪官凭借皇帝的宠信,利用自己的权势,攫取了大量的财富。他就是汉成帝时贵倾公卿。攀附而上淳于长,

  • 一行大师的故事 一行大师有什么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一行大师

    一行大师简介历史上对于一行大师简介还是蛮多的。根据记载,一行大师出生于683年,是唐代的高僧和科学家。俗姓为张,名为遂,是巨鹿人。二十一岁的时候,因为不想和武则天的侄子交往,于是从荆州景禅师出家,不久之后又跟随嵩山普寂学习禅,之后跟随善无畏和金刚智学习密法,并且协助他们翻译密续要籍,例如《大日经》、

  • 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李霞卿生平 李霞卿的三次婚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霞卿

    李霞卿出生广东海丰,曾经当过演员,后到日内瓦学习飞行,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被誉为“东方蜻蜓”,在中国女飞行员中拥有着许多第一。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李霞卿李霞卿(1912年4月16日-1998年1月24日),生于1912年,广东省海丰县人,其父李

  • 黄自的夫人子女 如何评价黄自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黄自

    黄自是上个世纪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家,毕业于欧伯林学院、耶鲁大学音乐学校,曾任教上海沪江大学,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黄自的夫人子女黄自先生自1924年获准以官费到美国俄亥俄州欧柏林大学学习心理学,两年后获得文学士学位。在学习期间他遇到一位中国女留学生,也在学习钢琴,名叫胡永馥,他们俩人兴趣

  • 黄自简介 黄自代表作 黄自歌曲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黄自

    黄自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作曲家,代表作有《长恨歌》《怀旧》等,他提出建立“民族化的新音乐”的口号,被誉为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黄自简介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

  • 陶行知被誉为什么?如何评价陶行知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陶行知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爱国人士,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开创中国近代教育典范,著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等作品,宋庆龄赞其“万世师表”!陶行知被誉为什么陶行知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说:“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宋庆

  • 马寅初简介 马寅初是汉族人还是回族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寅初

    马寅初出生浙江绍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被誉为中国“人口学第一人”,经济学泰斗,近年来关于马寅初是汉人还是回族人的讨论喧嚣网络。马寅初简介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字元善,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浙江嵊州

  • 马寅初故居在哪里 如何评价马寅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寅初

    马寅初曾任北京大学等高校的校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等职,著有《新人口论》、《通货新论》等作品,在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都贡献颇大。马寅初故居马寅初北京住所(现称“马寅初北京故居”):位于北京东城区东总布胡同32号,是朝阳门南小街路东从南往北数的第二条胡同

  • 穆旦的妻子 如何评价穆旦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穆旦

    穆旦出生天津,祖籍浙江海宁,是著名武侠作家金庸的堂兄,是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他的夫人周与良是名门之后,我国著名微生物研究专家。穆旦的妻子周与良出身名门,是著名民主人士周叔韬的女儿。1946年,在清华大学工字厅,经林徽因等的介绍,结识穆旦。1949年12月,在美国与穆旦结婚。1952年,获芝加哥大

  •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对蔡元培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蔡元培

    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倡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研究考察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