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朝后期辅国重臣脱脱生平 脱脱主编宋辽金史么 脱脱结局 脱脱子女

元朝后期辅国重臣脱脱生平 脱脱主编宋辽金史么 脱脱结局 脱脱子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267 更新时间:2024/1/20 22:24:55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66年),元朝灭亡在即,监察御史圣好、也先、撤都失里等人对当时的时局曾有这样的评议:“奸佞小人设计陷害忠臣,导致在敌我交战的紧要关头更换将领,国政兵事从此一蹶不振,钱粮逐渐消耗,各地盗贼更加肆无忌惮,天下百姓生灵涂炭,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脱脱不死哪会出现这种混乱不堪的局面呢?”诚然历史大势所趋,既便脱脱不死,元末未必不乱亦未必不亡。尽管如此,在上面评议的字里行间,脱脱的贤明和声望是不难想见的。

脱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重要历史角色呢?

蒙古贵胄 少年得志

脱脱(公元13141355年),字大用,他出身于蒙古贵族,出生时容貌奇特,非同常人。年幼时,他天性活泼好动,不喜雅静沉郁。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特意为他拜请了浦江名人吴直方为师,意在将脱脱培植成国之栋梁,然而脱脱对读书的兴趣并不大,他对老师说:“先生让我整天正襟危坐,攻读圣贤之书,倒还不如给我多讲一些有关古代名人如何成才就业的故事。”及年龄稍长些,少年脱脱长得粗壮结实,加之喜好武艺,臂力过人,勇猛无比,十几岁便能开一石重的弓。15岁那年,他便被征为皇太子侍从。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脱脱被按成制授袭提举司达鲁花赤。次年,他奉诏入朝觐见皇上,文宗见脱脱气质独特,极口盛赞说:“这孩子将来必定大有可为!”于是,升迁脱脱为内宰司丞,兼任前职。五月,又任命脱脱为府正司丞。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文宗亲自授予他虎符,凋时升调他为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又让他兼管宣政院事务。五月,朝廷迁他为中政使,六月,又任命他沩知枢密院。从他进京起,不到六年时间,脱脱由于深得宣帝的信任,一连官升数级,成为朝廷省、部级大员。

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唐其势阴谋起事,事发被杀。其党羽答里、刺刺等人见势,忙起兵发难。脱脱亲自挑选精兵强将讨伐答里、刺刺部队,最终将他们全部擒获,押解大都听候处置。因平叛有功,脱脱被拜为御史中丞、虎符亲军都指挥使,不久又被提升为左阿速卫。至元四年,他被升迁为御史大夫,仍兼任前职,担任御史大夫后,脱脱如鱼得水,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能。

当时,元朝已是日薄西山,朝政趋于腐败,法度不行、官宦不廉。脱脱大胆改革、重振纲纪,朝廷内外一片肃然。一次,脱脱跟随皇帝出巡,返回上都时路过鸡鸣山、浑河,皇上准备在保安州畋猎,不料御马失蹄跌倒,于是便认为这是个不吉祥的征兆。脱脱进谏说:“自古以来帝王正襟危坐于九重之上,每天与文武大臣们谈论治国明理,至于那些飞鹰走狗般的邪门异说,是不值得理会的。”皇上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授予他金紫光禄大夫的职衔,同时兼任绍熙宣抚使。

忠心不二 大义灭亲

脱脱的伯父伯颜是当时朝廷的重臣,任中书右丞相。他平日专断跋扈、自以为是,平定唐其势叛乱后,伯颜更是肆无忌惮,根本不把皇帝和其他官员放在眼里。他擅自提拔亲信,对奸佞小人放任自流,且常常滥杀无辜。此外,他还把各卫所的精兵收编为自己的部下,国家府库钱帛,也听任他自由支配。皇帝对伯颜的所作所为很是不满,但终因他的威望如日中天,也不便将他怎么样。朝中其他百官更是敢怒不敢言,奈何伯颜不得。脱脱自幼在伯父家长大,伯颜也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因此两人先前关系亲密,感情很深。及至脱脱在朝中任官,对伯父的行为极为担忧,认为伯父所为将为整个家族招致麻烦。他多次婉言劝说伯父,但伯颜狂傲自大,不以为然,反而斥责脱脱不懂长幼之礼,辜负了伯父对他的期望。

劝说伯父无效后,脱脱只得私下和父亲商量,他说:“伯父骄狂放纵实在是太过分了,万一天子震怒,我们所有的人都得受牵连,防患于未然,我们何不在事情还没败坏之前来寻找解决办法呢?”父亲认为脱脱说得有理,然而一直优柔寡断,反反复复,不能作出果断的决定。脱脱又向老师吴直方请教,吴直方对脱脱说:“《春秋传》有‘大义灭亲的典范,何不仿效之?大丈夫只知忠诚于君王,报效于国家,其他还有什么好顾及的呢?”当时,皇帝周围都是伯颜的亲信党羽,只有世杰班、阿鲁是皇帝的心腹,每天相伴在皇帝左右,脱脱于是与二人结为朋友,坦诚相待。另外,钱塘人杨禹曾经在宫中侍奉过皇帝,当时任奎章阁广成局副使,能够出入皇宫,皇帝知道他忠诚可用,于是,每次与脱脱议事也都让杨踽参加。

至元五年(公元1340年)秋天,正值伯颜出使应昌,脱脱立即与世杰班、阿鲁商量,准备把伯颜阻挡在东门外面,然后见机行事,后来因为考虑到成功的把握不是很大,最终取消了行动计划。不久,赶上河南范孟假借圣旨斩杀省臣,被朝廷查处,案件牵连到廉访使段辅。伯颜对汉人素有偏见,这次便乘机传言说,汉人不能担任廉访使,并且命令御史大夫别儿怯不花定成制度公布于世。别儿怯不花害怕因此招致非议,称病不出。伯颜几次传话给别儿怯不花,敦促他立即照办。监察御史把这件事告诉了脱脱,要他来替别儿怯不花办理此事。脱脱当然极不满意伯父的这种做法。他回复监察御史说:“别儿怯不花位高于我,而且掌握着大印,他不同意,我自然更加不敢擅作主张。”别儿怯不花惧怕伯颜对自己进行打击报复,最后只得起草章程,准备上交皇上。脱脱不能制止,于是又向吴直方请教,吴直方说:“任用汉人为官,这是祖宗定下来的法度,决不能轻易废除,否则国家将失去统治中原的基础。既然伯颜企图改变祖宗的法度,你何不去直接向皇上说明此事呢?”于是,脱脱依吴直方之盲,直接向皇上递交奏章,弹劾伯颜擅权。伯颜知道是脱脱在与自己过不去,大怒,对皇上说道;“脱脱虽然是我的侄子,但他一心偏袒汉人,应当对他严惩。”皇帝回答说:“这都是我的意思,并不是脱脱的罪过。”

不久,伯颜又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擅自贬斥宣让、威顺两位王爷。皇帝终于忍无可忍,决定将伯颜逐出朝廷,但又害怕伯颜借机反叛,所以也不敢贸然采取行动。一天,皇帝一边哭泣,一边对脱脱诉说他的苦衷,并喻意脱脱相助,脱脱也忍不住泪流满面。回家后,脱脱就开始与吴直方商议计策,吴直方说:“这件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须当机立断为好,而且在具体部署时,要绝对保密。你们谋划时,周围都有些什么人?”脱脱回答说:“当时只有阿鲁和脱脱木儿在场。”吴直方说:“伯颜是你的亲伯父,他凭借自己的特殊地位,挟持拉拢亲信,有些人迷恋富贵,贪图享乐,万一泄露机密,恐怕后果不堪设想,看来还是周密一些为好。”脱脱于是把阿鲁和脱脱木儿二人延请到家里,摆好酒席,并用舞乐相伴,日夜商议对付伯颜之事,准备在宫门内外安置重兵,等伯颜上朝时将其擒获。不料此事被伯颜及早发觉,他大惊失色,急忙召见脱脱,严厉斥责他无情无义。脱脱丝毫不惊慌,义正辞严回。答道:“天子的居所,当然得严加防范。”从此以后,伯颜便开始意识到脱脱要对他采取行动,于是增加大量卫兵,加强自卫。

一次,伯颜带领自己的亲兵,恭请皇上同他出猎。脱脱意识到伯颜可能用心不轨,劝说皇上,让他称病推辞。伯颜一定要请皇上同往,脱脱便要派皇太子燕帖古思代替皇上陪同伯颜出猎柳林。值此时机,脱脱又立即与阿鲁等人商量,决定用他们手中掌握的军队和宿卫士来对付伯颜。脱脱等人先命令士兵控制通向京城的城门,然后在城门下布满亲信,专等伯颜回城。当夜,皇帝亲御玉德殿,先后召见近臣汪家奴、沙剌班以及省院各大臣,让他们在午门听命。同时又召见杨禹和江西范汇进殿草拟诏书,历数伯颜的种种罪状。第二天清晨伯颜派遣亲信到城门下观察动静,脱脱高高坐在城门之上,大声宣读:“皇上诏书决定,罢黜伯颜的丞相职务,其余所有官员和随从都不受牵连,可各就其职。”伯颜所率各卫所士兵听到传达的圣旨后,各自逃散,伯颜也只得孤军南下,途中经过真定时,当地百姓向伯颜敬酒辞行。伯颜伤心地对他们说;“你们曾经见过儿子杀父亲的事情吗?真是大逆不道!”百姓回答说:“儿子杀父亲的事情倒没见过,只是听说有臣子弑君王的现象!”伯颜当下低头不语,面带愧色。

变革旧习 励精图治

伯颜事定后,皇上下诏任命脱脱之父马扎儿台为中书右丞相,脱脱主持枢密院事务,以前所授职位不变,同时命他兼任诏熙等处军民宣抚都总使、宣忠兀罗思护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昭功万户府都总使。同时诏令:“脱脱之外,诸侯王不得悬带弓箭及环刀辄人内府。”

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皇上任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掌管全部军国大事。就任后,脱脱大胆变更伯颜时期的旧制度,恢复科举取士,重新用太庙四季祭祀的制度,为郯王微徽秃昭雪平反,同时召还宣让、威顺二王,让他们居住在原来的藩地。正亲王阿鲁图在伯颜当政时期,因事得罪伯颜,被贬为平民,脱脱也将阿鲁图接回京城,恢复原职。

伯颜任宰相时,为了自己聚敛财富,无故增加各种赋税,百姓不堪忍受,怨声载道。脱脱立即调整政策,减除盐税,蠲免负逋。脱脱还开马禁,恢复先前经筵讲学的制度,遴选儒生学士治经讲学,并且自己亲自掌领经筵讲学的具体事宜。脱脱颁行的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政策和大刀阔斧的改革,赢得了朝廷上下仕人及普通百姓的好评和称赞,人人都称他为贤相。

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元朝廷开始着手编写宋、金、辽史,但因为当时学者为宋、金、辽三朝谁为正统的问题争论不休,所以也就一直未能撰成。直至至正三年,脱脱以都总裁右丞相的身份领衔主修三史,他断然裁定:“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以此为三史之义例。”于是次年三史才得以正式撰成,脱脱主修三史虽因急于求成,无暇细心综合浩繁资料加以分析,加之修史诸人又并非什么“吏才”,所以芜陋之处很多,但三史卷帙众多,对后人研究宋、金、辽的史籍极具参考价值。

史书修完后,脱脱又请修《至正条格》,颁布天下,以正法度。皇帝经常亲临宣文阁,一次,脱脱向皇上进言:“陛下继位以来,天下平安无事,现在应该多多关心圣学,以教化天下臣民。臣听说有不少人阻挠这件事,陛下应该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如果一个国家连教化臣民的经典史书都不够,那还谈什么恩泽九州?先前世祖皇帝在这方面是很注重的。”说到这儿,脱脱命秘书监取出世祖时期制定和颁布的经书,进献给皇上。皇上认为脱脱所言极是,心中十分高兴,当下命令脱脱从速办理。

脱脱虽不好读书,然而忠君孝义的观念却是根深蒂固。一次,皇上出行云州,正好遇上狂风发作,暴雨滂沱。咆哮的洪水像疯狂的野兽一般,迅速向出行队伍猛冲过来。车马人兽来不及躲避,全部被水冲散,慌乱之中,脱脱紧紧抱住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飞身上马,单骑向旁边的山顶冲去,皇太子得以幸免于难。自此以后,太子长至6岁才回到皇宫。在此期间,每逢太子生病,喂药时,脱脱必先尝其冷热,再端给太子。皇上经常感激脱脱对皇太子的救命之恩:“汝之勤劳,朕不忘也。”另外,脱脱还用自己的财钱在健德门外修造大寿元忠国寺,祝愿皇太子平安无事,健康成人。工程所花费用共计银钞十二万二千锭。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闰月,脱脱主持宣政院事务。各名山僧侣主持请求脱脱复设僧司,重振佛教,他们向脱脱进言说:“郡县所苦,如坐地狱。”脱脱回答说:“如果复设僧司,不是在地狱中再设地狱吗?”最终不设僧司。

至正七年,别儿怯不花担任右丞相,因过去与脱脱的父亲马扎儿台有宿怨,便利用手中特权诬陷马扎儿台,并将他贬谪甘肃,脱脱生性孝道仁慈,不忍心让年迈父亲忍受痛苦,于是便向朝廷请求与父亲同行。马扎儿台在西域死后,左丞相太平和哈麻向朝廷请求,想让脱脱将父亲的棺木运回京师。但朝中许多人作难反对。在太平、哈麻的坚决请求和不断努力下,脱脱才得返回京师,加上皇帝也念及脱脱的功劳,便同意他回京任职。

标签: 脱脱

更多文章

  • 明朝开国功臣军师刘基生平 刘基是被胡惟庸毒死的么 刘基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基

    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卒,享年65岁。刘基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元至顺四年{1333年)23岁的刘基,一举考中进士,开始步人仕途生涯。他立志报国,但朝廷昏庸腐败,使他20余年的宦海生涯屡遭磨难贬抑。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

  • 蒙古帝国宰相耶律楚材生平 耶律楚材对后世的影响 耶律楚材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卒于蒙古乃马 真后三年(1243年),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在成吉思汗时,长期 掌管文书;在窝阔台汗时,官至中书令;为用兵西域,统一北方,出 谋划策;引导蒙古走向汉化,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出过不少力,对蒙 古立国中原起过不少积极的作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宋应星的子女 如何评价宋应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应星

    宋应星别名宋长庚,明末清初科学家,他的代表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此外还著有《野议》《论气》《谈天》等作品。宋应星的子女长子宋士慧,农民。次子宋士意,农民。如何评价宋应星《明史》:赞其“廉洁”李约瑟:“中国的&

  • 沈括的妻妾子女介绍 沈括家有悍妇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沈括

    沈括自幼勤奋好学,年少时随父亲游历各地,在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方面都颇有造诣,是一位博学多才、能文能武之人。然而在生活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沈括的妻妾子女原配约卒于治平三年,生平待考。继室张氏,淮南路转运使张蒭的女儿。儿子沈冲。沈括家有悍妇沈括的第二任妻子张氏,淮南官吏张蒭之女,骄蛮凶悍,经常

  • 沈括《梦溪笔谈》作品介绍 怎么评价沈括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沈括

    沈括出身官宦世家,是嘉庆年间竟是,曾支持、参与王安石变法,担任过、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也曾驻守边境、抵御西夏,一部《梦溪笔谈》更是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沈括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

  • 沈括简介 沈括是什么朝代的 沈括在哪些领域有著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沈括

    沈括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他的代表作《梦溪笔谈》世人皆知,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沈括本人也在多个领域成就颇高。沈括简介 沈括是什么朝代的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

  • 吴文英是忠是奸 如何评价吴文英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吴文英

    吴文英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但也结识了不少官僚显贵、当了他们的幕僚,以至他与贾似道的交往被后人非议,最终“困踬以死”。吴文英是忠是奸吴文英结交显贵,充当他们的幕僚。在这些权贵中,他与吴潜的交谊较深。吴潜曾两度入相。后为贾似道诬陷,被劾贬谪,卒于谪所。他与吴文英之兄翁逢龙为同年

  • 吴文英代表作 吴文英的文学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文英

    吴文英原本姓翁,后过继给吴氏,是南宋著名朦胧词人,终身都未在政治上有大作为,但他的词尽管后世评论褒贬不一,但数量多、也广为后人传颂。吴文英代表作吴文英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存词有三百四十余首,其《梦窗词》在数量上除辛弃疾、张炎外鲜有人与之抗衡;就题材而言,这些词大体可以分为三类:酬酢赠答之作,哀

  • 南宋词人吴文英简介 吴文英词的结构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吴文英

    吴文英是南宋词人,被称为“词中李商隐”,存世词作有三百四十余首,作品数量较多,其中代表作有《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唐多令·惜别》等。南宋词人吴文英简介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

  • 张孝祥的妻妾子女 如何评价张孝祥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孝祥

    张孝祥是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张孝祥的妻妾子女正妻时氏:张孝祥正妻为表妹时氏,时氏当在1159年前卒于临安,除却简短的悼文三则外,《于湖集》中并无一词、一诗、一文提到时氏,双方感情应该是平淡的。情人李氏:张孝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