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家将之杨延德生平介绍 杨延德结局 如何评价杨延德

杨家将之杨延德生平介绍 杨延德结局 如何评价杨延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20 更新时间:2024/1/16 4:32:38

杨延德是一心修佛的杨家将,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五子,故称“杨五郎”。虽然史书对杨五郎的事迹介绍很少,但是,杨五郎对杨家的贡献是最大的。杨五郎是一位最神秘的人物,也是最具有争义的人物,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杨延德吗?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杨延德简介一心修佛的杨家将

杨延德人物简介

杨延德,名杨春,字延德,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五子,故称“杨五郎”。北宋殿前大将,为杨家军副帅,年约二十二,武功在七子之上,却不喜欢战争,天生慈悲心肠,一心向佛,浸淫于学武中,大有宗师风范。金沙滩一战中只剩下自己单独应战,最后寡不敌众,削发假装僧人逃过追兵,但其后往五台山为僧。

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3年),宋太宗亲征辽国,下令三大主力军杨家军(主帅杨 业)、潘家军(主帅潘仁美)、呼家军(主帅呼延赞)随驾出征。杨家军为前部先锋,潘家军为中军保驾,呼家军在后接应、供应粮草。

到了五台山,杨业率七子上山拜佛,以求平安。方丈智聪禅师得道高深,见杨业以天下为已任,极为感动,不忍杨家遭受灭顶之灾,却又不敢道破天机,便劝杨业解甲归田。老令公叹道:“杨业并非贪功好战之人,只因辽兵屡犯边疆,不单我大宋子民,就是辽国百姓也是深受其害。

杨业唯有以战止战,逼迫辽国退兵,为天下百姓谋福祉。若宋辽两国平息干戈,友好往来,我杨业定解甲归隐,不问功名利禄。”智聪禅师道:“我有一言,留给将军金沙滩双龙会;七子去六子回,” 老令公以为会有个儿子回不来,便请智聪禅师解说,禅师摇头不答,老令公也不勉强,逐率七子下山出征。

杨家军作为主力先锋,所向披靡,辽兵节节败退。辽国萧太后为鼓励士气,亲临幽州前线,与宋军对峙。萧太后见杨家军作战勇猛,辽兵屡次攻打北宋都为其所败,杨家众将更是各个武艺高强,辽国上将萧天佐、萧天佑、韩延寿耶律休哥、耶律斜珍等都不是杨业的对手。于是萧太后想出“以退为进”的计策,借口谈判,请宋帝赴金沙滩商议,想诱出宋帝与杨家军,布下天罗地网,准备一举擒下宋帝与杨家将。

杨业识破诡计,因长子杨延平长得与皇帝相象,便向太宗建议由延平穿上皇袍,假装皇帝与辽国萧太后谈判。奸臣潘仁美却极力劝阻,说有损国体。最后在杨业的力谏下,太宗同意由杨延平代替自己,率军远赴金沙滩。而萧太后也命天庆王代替自己,率领辽国精兵赴金沙滩,积极备战。

金沙滩上,宋辽两军对峙,杀机四伏。谈判过程中,天庆王看出皇帝是杨延平假扮的,计策已被天庆王识破,逐下令开战。杨业沉着应战,命杨家军分成三路杀进。左路由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辉率领;中路由杨业、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率领;右路由四郎延朗、五郎延德率领。

杨家军奋力抗敌,从已时战到巳时,突然辽军剧增,将杨家将三路人马分而围之,使其左右前后不得相顾。杨业发现敌情有变,于是发令左右两路向外突围,同时派七郎延嗣冲出重围,找主帅潘仁美,搬救兵求援。

中路军在激战中被辽兵冲散,杨业且战且退,战至午时。当退至陈家谷时,余部只 剩下百十人,仍不见援兵。杨业以死相抗,最终全军覆没,老令公不想被捕受辱,一头撞死在李陵墓前。

七郎杨延嗣回到宋军大本营,请潘仁美搬救兵求援。潘仁美痛恨杨家,不肯发救兵,更恨七郎曾在擂台上将其子潘豹打死,于是假意好言款待,将七郎灌醉后绑在芭蕉树上,命军士万箭齐发,七郎被乱箭穿心而死。

六郎杨延昭在乱军中反复冲杀,寻找父兄,终因辽兵甚众,只好退出金沙滩,派兵打探,等待消息。原来“七子去六子回”并非有六人归还,而是只有第六子杨延昭一个人脱险。后来潘仁美追究杨家军战败之罪,欲杀六郎。六郎在部下的保护下回到天波府,在家中“诈死”,假设灵堂,自己住在幕中由家人每天送饭,后被天官寇准发现请回家中。后人为杨家鸣不平,就将这一故事编成《寇准背靴》的戏剧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

左路军的大郎杨延平见天庆王在山上坐观杨家军困兽之斗,旁若无人谈笑风生,大怒,提弓拉弦,一箭射死天庆王。惹恼了辽兵,被乱枪挑死。二郎因为救兄心切,被辽兵砍去马脚,自己掀翻战场,被千军的乱马蹂踏至死。三郎逃跑到芦苇不到一里时,被芦苇草内的长钩套索,把延安的马绊倒,延安倾倒离开马鞍,此时被辽兵杀害。

右路的四郎杨延朗冲出重围,半路又遇到辽将韩延寿、耶律奇率精兵四下围绕,部下全部阵亡,四郎只身被捕。而五郎延德只剩单枪匹马,后面喊声不绝,辽兵乘虚赶来,延德想到当日到五台山拜佛时,智聪禅师曾留给自己一个小盒子,吩咐自己遇难则开,于是从怀中掏出盒子,只见里面装着剃刀一把,度牒半纸。延德会其意,卸下战甲、头盔,挂于树上,用剃刀剃光头发,轻身走往五台山去了。

五郎上了五台山后,智聪禅师和他大谈佛经,并说杨家虽有功于社稷,但在战场上杀戮太重,以至遭受灭顶之灾。劝五郎全心修佛,减轻罪孽。于是五郎从此出家,潜心修佛,为免一 身武艺失传,便将杨家棍、杨家刀、杨家三十六路梨花枪等杨家传统武术传于杨家子弟。在此基础上杨五郎还发展了其他的僧人也加入,也为五台山培养了一批护院武僧。

出家的杨家五子杨延德

杨延德杨五郎为什么要出家?

在秦腔《金沙滩》中,“五郎出家”一折戏占有重要分量。根据剧情,金沙滩一战,杨家弟兄八人中大郎身替宋王而死,二郎战败拔剑自刎,三郎被乱马踩踏而亡,四郎、八郎失落番邦,五郎杨延昭幸存活命,痛恨奸臣当道的朝廷,不愿在朝为官,毅然决然地在五台山落发为僧。

最近,本人从《五台山旅游报》关于介绍佛教文化的栏目中了解到,中国佛教对于杨五郎出家的前因后果是这样介绍的:五台山太平兴国寺又名杨五郎庙,俗称五郎庙。位于显通寺北2公里的山坡上。相传,宋太宗游 五台山是由杨家父子保驾。在五台山,杨五郎结识了太平兴国寺方丈和尚睿见。在几次接触中,五郎很赏识睿见的渊博才学,睿见也喜欢五郎的性格。杨五郎虽没有 出家的意思,然而睿见总是向五郎灌输一些佛教的事迹和戒规,旁敲侧击地劝他弃甲出家。但五郎一直没有足够的勇气。临别时,睿见送给五郎一个包裹,并叮咛 说:“它会帮助你解脱困境。”

宋辽两军大战金沙滩时,由于潘仁美陷害,杨家将大败,七郎八虎死了四个,被俘两个。杨五郎突围到一片树林里时,前无逃路,后有追兵,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五郎想起了睿见的包裹,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顶和尚帽和一件黑袈裟,五郎愤恨奸臣当道,便决定出家。于是他头戴和尚帽,身穿黑袈裟,从树林里大摇大摆地走出来。辽兵见是和尚没有理睬他,这样五郎才免于被俘。

杨五郎来到太平兴国寺后,人们把寺庙所在的谷叫成五郎谷,寺院叫做杨五郎庙,俗称五郎庙,很少有人叫太平兴国寺。相传,五郎出家后每日练武,在他的带动下,练武的人越来越多,五郎就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僧兵。由于出家人不许用刀枪剑戟,五郎便使用了一根81斤重的铁棍。当辽将韩昌再次来犯时。八贤王从五台山把五郎请去助阵。

传说辽将韩昌有一天领兵来到雁门关下,准备安营扎寨, 不防五郎突然杀出关来,劈头就是一棍,“咔嚓”一声韩昌的叉被打为两半截。韩昌吓得掉过马头就跑,但五郎的棍更快,一棍就打过去,韩昌被劈成两段。因五郎 用力过猛,铁棍劈断韩昌后,又把路边一块大石头打得粉碎,铁棍也给震下一条一尺多长的裂缝。五郎的这根带裂缝的铁棍现存于显通寺后高殿文物陈列室,为五台 山十景之一。

昔人看见这根铁棍后,曾留下这样的诗句:

国土寥寥马不嘶,白云深锁五郎祠;

宋家世界变成梦,铁棍常拈欲恨谁。

从以上两种文化版本的解释可以看出,五郎出家的真正唯一原因就是他看透了奸臣当道的腐败朝廷的本质,不愿意再为之服务

杨延德杨五郎在哪里出家的?

杨延德,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五子,名杨春,字延德。北宋殿前大将,为杨家军副帅。 年约二十二,武功在七子之上,却不喜欢战争,天生慈悲心肠,一心向佛,浸淫于学武中,大有宗师风范。

五台山太平兴国寺是杨五郎出家的寺庙,并且后来成为此庙的第二位住持,他的师傅睿见方丈。相传,宋太宗游五台山,有杨氏父子保驾护送,宋太宗到太平兴国寺礼佛。杨五郎结识睿见。由于皇上的行宫距太平兴国寺很近。所以,杨五郎成了太平兴国寺的常客。通过几次接触,杨五郎很钦佩睿见的博学和才华,睿见也很喜欢杨五郎的性格,两人相投。在没来到五台山之前,杨五郎连想都没想过,到五台山之后,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他还没足够的勇气步入佛门。

睿见见杨五郎已经接近佛门,只要他在战场山失意,就一定会走这条路的。临别之时,杨五郎来辞行,睿见给了他一件包裹,并嘱咐说,这件包裹平时不要打开,当你遇到险情的时候再打开,他会帮助你摆脱困境。

由山西大同师南下50公里,便是远近闻名的古战场金沙滩,也是宋辽的战场。北宋名将杨业父子在金沙滩与辽兵作战中,由于潘仁美有意陷害,杨家大败,七郎八虎死了四个,被俘两个。杨五郎突围到一片树林里,前去无路,后有追兵,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想起睿见送给他的包裹,他急忙打开,原来是一件黑色的袈裟和一顶和尚帽。他当机立断头戴和尚帽,身穿黑袈裟。从树林里大摇大摆地走出来,辽兵见他是个和尚没有理睬他,就这样,杨五郎才免于被俘。杨五郎愤恨奸臣当道,忠良惨遭陷害,便弃家出家,至五台山太平兴国寺,这便是杨五郎出家的缘由。

标签: 杨延德

更多文章

  • 杨家将之杨延嗣生平介绍 杨延嗣结局 如何评价杨延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延嗣

    杨延嗣是历史上力劈潘豹的杨家将,人称杨延嗣,《杨家将》中的人物,在刘兰芳评书《杨家将》中杨延嗣是八尺身高,黑脸环眼捎带点暴躁情绪的少年英雄,使丈八蛇矛枪,勇猛过人。一日因路见不平前去打擂,力劈擂主潘豹(丞相潘仁美之子),不慎失手将其打死。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杨延嗣吗?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

  • 杨家将之杨业生平介绍 杨业结局 如何评价杨业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业

    杨业是北宋时期抗辽名将,原名重贵,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自此杨业在辽军中声威大震,契丹人但凡见到杨业旗号,即刻逃遁。镇戍边疆的主将大多妒忌,有人甚至暗中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阅毕后,从不多问,封好奏章交给杨业,以示对其信任。而杨业不看书,忠烈勇猛,有智谋。练习打仗,和士卒同甘共苦。那

  • 杨家将之杨八郎生平介绍 杨八郎结局 如何评价杨八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杨八郎

    杨八郎是历史上忠烈杨家将之一,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其为杨业认的干儿子,并非亲生儿子。八郎原名王英,是杨继业的老朋友王子明的儿子。王子明当年和杨继业、王怀、杜天之并称北汉“四大令公”。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杨八郎吗?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 棉纺织家黄道婆资料 黄道婆是哪个朝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黄道婆

    黄道婆: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黄道婆(1245~1330年),又名黄婆或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宋末元初着名的棉纺织家、改革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生平简介黄道婆(1245mdash;1330年),宋末

  • 二战盟军统帅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简介 艾森豪威尔有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艾森豪威尔

    人物简介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是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市,毕业于西点军校,出品有《远征欧洲》、《受命变革》、《缔造和平》、《悠闲的话》等著作

  • 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作曲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理查施特劳斯

    理查·斯特劳斯是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也享有这指挥家的巨大荣誉。那么理查·斯特劳斯简介是怎么样的呢?理查·斯特劳斯图片理查·斯特劳斯出生于1864年6月11日,父亲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理查·斯特劳斯是一个神童一般的人物,

  • 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光

    司马光,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卒于哲宗元元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具有浓厚儒家思想。熙宁三年,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持不同政见,他认为即使改革,也一定要稳妥。他的主张虽然偏于保守,但实际上是一种在守常基础上的改革方略。由于和王安石政见不同,司

  •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什么人 武三思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三思,武则天

    导读:武三思(7世纪-707年),唐朝并州文水人,唐朝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异母兄武元庆之子,即为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小人,为了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仗着自己姑妈武则天大行其道。最终,没有死于大风大浪,没有死于武则天被兵谏之时,却在不经意中死在了血气方刚的李重俊刀下。武三思弘道

  • 仓央嘉措的爱人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仓央嘉措

    提起仓央嘉措,大家熟悉的便是他是一位在写情诗方面很有天赋的僧人。其实了解一些仓央嘉措的爱人也会让我们对仓央嘉措有更深入的了解。据历史记载仓央嘉措一共有三位爱人。仓央嘉措第一位喜欢的女子是仁珍旺姆,他俩在一起十分快乐,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佛教等原因,仓央嘉措被要求必须要去布达拉宫,即使仓央嘉

  • 北宋宋仁宗生母李宸妃生平介绍 李宸妃结局 李宸妃疯了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宸妃

    李宸妃是北宋时期宋仁宗赵祯生母,宋真宗赵恒妃嫔,杭州人。李氏在父亲过世、继母携子改嫁后,削发为尼,后来刘氏在寺中发现她美貌出众,便带着李氏入宫,入宫时,李氏为刘美人的侍女。庆历年间,仁宗改生母李氏谥为章懿皇后,与刘太后一同升祔太庙。封李用和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宠赉甚渥。仁宗既而追念不已,顾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