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晋法显大师 :可以媲美玄奘西行的佛教大师

东晋法显大师 :可以媲美玄奘西行的佛教大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103 更新时间:2023/12/18 12:59:13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早在399年,法显等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法显、玄奘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古代的平阳郡武阳,有一户龚姓人家,先后生了三个孩子都夭折了,生第四个孩子的时候,父母就把这个孩子剃度为和尚以求保命,没想到后来还是得了重病,快要失去性命。龚氏夫妇最后无奈,急忙把生病的孩子送到了寺庙去。这个小孩病好以后就长住寺庙不再返回俗世了。这个人法号法显。法显长大后,研习佛教,发觉佛教经卷根本不齐全,因而有了往西方寻找更丰富的佛教经卷的想法。

法显和其他几个僧人结伴一起从长安开始经过河西走廊一路西经过张掖,然后又到了敦煌一直到了国外。法显出发的时候六十岁,经过十五年,途经三十个国家,取得了百万字词的经卷。法显历经无数苦难,克服路途遥远,言语不通等各个阻碍,以非凡的毅力和对佛学的真正信教为动力,开创了东晋以来僧人向西求学的风气。

法显把求经路途所见所闻写成了文字,著为《佛国记》。这本著作包括了异国的风土民情,佛教发展的状况,翔实的阐述了自己的求佛经历和心得,成为了其他人出现西方国家的旅行指南。近代许多国家都翻译了这部著作,它是现在保留的最早的古籍,其中记录的西域国家的各种民生地理情况成为了西域国家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法显求经回来,专心翻译了上百万字的经卷,极大的传播了西方的佛学教义,为我们佛教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法显西行

公元399年,法显大师连同一起修行的僧人慧景,慧应等人,从长安出发,选择了河西走廊张掖路线,到达张掖的时候遇到了战乱,法显被当地挽留,于是留下了呆了一段时间。张掖修行的其它僧人听闻法显要去寻找佛经,有些僧人也一同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法显西行取经的队伍就形成了。

他们到了西边的敦煌,幸运的遇到了太守赠送的粮食,他们开始跨越广袤的沙漠。队伍分为了两路,法显一行人经过炎热荒无人烟的沙漠,经过现在的新疆地区,与另一份对聚集在了一起。他们汇合后又克服了沙漠的艰苦终于到了一个繁华的国度。这里百姓信奉大乘佛法,法显僧人队伍受到了款待。队伍又分成了两队一队先出发前行,法显则在这个国家停留了几个月。后来他们又一次汇合在印度边境的羯叉国。

公元402年,法显众人继续往北印度走,到达了北印度边境内,途经了许多国家,最后选择了一个国家居住了一段时间。然后开始往南走,这期间一部分僧人选择了回国,还有一个僧人不幸生病去世。三年后,他们又到达了巴连弗邑国,由于当时的人们通过口口相传,没有具体的文本记录,于是又到印度中部,得到了经卷。法显在印度也学习梵语,随行的僧人决定留在印度,法显则坚持要把这些佛经传到汉族。最后只剩下法显独自一人,继续取经前行。

法显历经十五年,终于回到了汉地。回到中原后,法显开始在寺庙专心翻译经文,译出了上百万的字的经卷。

法显所在的时代,佛教主要是没有统一的戒律,佛教没有更好的得到传播,反而与战乱杀戮相关联。法显看到这点,才下了决心想要找到真正能让佛学有更好的戒律可遵循的经卷,于是开始漫长的寻找佛经的过程。

法显西行印度,历经许多国家。学习了梵文和梵语,带回来了以戒律为主的经卷,法显翻译出来的经卷,传播中原,使得他之后的佛学僧侣群体有了可以遵照的戒律,主要解决了僧侣们学习佛教的约束和教义条律。

玄奘所在时代的佛教情况是,很多不同的派别对佛经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理解,这个争议还是比较激烈的。玄奘为了解答这些争论,寻找能正确解读佛经的知识,获得更多的佛教理论,开始向西取经。玄奘一路远行,也是经历许多磨难,到达佛教圣地,获得了许多真正的教义经卷。回来后,他通过学习和翻译经卷,创立了新的法相宗派,还把翻译的经文提高给各派修行者参阅,让他们通过经文得到更好的指导。和法显区别最大的就是,玄奘的佛教研究和学习得到了当朝统治者的赏识和肯定,当朝皇帝大力宣扬佛教,使得佛教发展在当代达到了顶峰。

法显和玄奘这两位西行者都将经历写成了文字,一个是佛国记,一个是大唐西域记。他们的记载都为后人去往印度等国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同时也为印度历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的参考资料。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太平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长期以来始终代表着整个东亚,虽然起步晚于古巴比伦和古埃及,但是自秦汉时期以来奋力追赶,隋朝时期完成领先世界,到盛唐时独领风骚,再到繁华的宋朝,庞大的元朝,锐利的大明朝,直到大清中期,才被西方所超越。数千年来,华夏文明起起伏伏,虽然经历过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年乱世,经历了隋末乱战,也经历了五代

  •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人经典遗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1、周瑜:既生瑜何生亮东汉后期,曹操称雄一方向北灭了大敌袁绍统一了北方。之后几经展转灭的大大小小数个诸侯。但与此同时枭雄刘备为了自己的势力也在不断努力,但终不敌曹操而败北,谋士诸葛亮提出连孙抗曹之论,被刘备采纳了。果然说服了孙权后,凭借着诸葛亮,周瑜之智,以及庞统徐庶等的协助终于在赤壁大败曹操此时,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丑女后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装影视剧中,后宫嫔妃们都是姿色一个赛过一个,各个都是国色天香,美丽动人,但是历史上的后妃其实并不都这么美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丑。所以查了一下史书,总结出如下几位“丑女”后妃。1、晋惠帝皇后:贾南风 晋武帝之子司马衷是个白痴,但是由于是杨皇后嫡子,所以被立为太子。在选择太子妃时,原本选的是美貌的卫

  •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贤母 她们成为中国母亲的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故事中,关于母亲的故事非常多,而其中这三则最为经典。 1、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的故事,不仅仅是几千年以来中国教育文化的典范,也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母亲样板。几千年以来,没有另外一个母亲的教子故事超越她。尽管这个故事已经越过了几千年的岁月沧桑,但是,至今依然在人类的思想文化殿堂熠熠生辉。

  • 中国二十个末代皇帝的命运 ,哪个皇帝死的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封建社会最漫长。因其漫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称之为“具有特殊的超稳定性”。但这种“超稳定性”,又恰恰伴之以内部的混乱和动乱,相互推翻的事从来相继不断。一方面是“稳定”而一方面是“频乱”,时时出现“你死我活”式的恶性变革,这实在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每一个朝代的“王”,或曰“皇帝”,一开始“创基”

  • 史上不惧裸刑惨遭凌辱的6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史上统治者最卑劣最下流的刑罚,莫过于对女性施以裸刑了。在“穿衣文化”的世界观形成后,中国人便开始以裸体为耻了,裸刑处决在夺去犯人生命的同时也在贬低他的身份,侮辱他的人格,尤其是把女犯的衣服剥光后处刑,除了贬低其身份之外还额外起了一个羞辱的作用。从古至今,有很多女性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这

  • 史上公认的三位商圣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从商朝至晚清,古代曾涌现出不少大商人来。但被公认为“商圣”的只有三位:陶朱公、白圭和胡光墉。1、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末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韬光养晦之计策,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但当勾践复

  • 毛泽东用兵“真如神”?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近代历史

    美国著名进步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曾这样描述过舞场中的中共领袖:周恩来的华尔兹舞是第一流的,刘少奇的舞步像数学一样准确,朱德的步伐像是长征,而毛泽东的舞步则常常出人意料,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跳舞。当毛泽东旋转到战争这个舞台时,他更是强调主动权。要依照自己的节奏进退,要迫使

  • 周恩来震怒特大外交丑闻 肇事者被毛泽东保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近代历史

    文革”期间,由于我国的外交工作人员疏忽而导致一场巨大的外交事故的发生,此事件被周恩来认为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特大外交丑闻。误入以色列使馆1973年5月7日中午,中国驻希腊大使周伯萍外出归来,在大使馆区看到很多车辆来往,心想是否有什么外交活动,便让翻译回馆查看是否有请帖。翻译 回馆后从值班人

  • 华罗庚给总理写信:请许我改名换姓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近代历史

    2006年4月5日,笔者到北京市昌平区“文革”物品收藏家刘平起家看他收藏的名人手札。在他众多的藏品中,一封华罗庚在“文革”期间致周恩来的“请求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封信是华罗庚于1967年在武汉写的,信是写在武汉东湖招待处信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