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曾国藩当年不自立为帝的原因

解密曾国藩当年不自立为帝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1 更新时间:2023/12/12 21:35:06

太平天国事起后,曾国藩编练的湘军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壮大,成为清政府可以依靠的唯一军队,曾国藩也就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实力的人物。于是各种各样的目光也盯在了曾国藩身上,不少人视其为即将诞生的新主。以曾国藩当时的权利,地位和号召力,加上怂恿他当皇帝的部将和政客又大有人在,因此,他完全有条件黄袍加身。然而曾国藩却不敢有此念头,更不敢答应下属的劝进,还是硬下心肠,做了一名大清朝的忠臣。

在曾国藩的劝进行列中,第一位且始终如一的一位当属湖南著名才子王运。他在经、史、文学方面都卓有成就,并注重学以致用,特别是想寻找机会,实现其所谓“帝王之学”的机会。最初,王运曾多次向曾国藩上书言事,并得到曾的重视。此后,他又三度至曾国藩驻地探视,并参与谋划。游说曾国藩、胡林翼与太平军“连衡”反清。但曾国藩把其看作是狂放不羁的文士,虽优礼甚之,而于其意见却很少采纳。

曾国藩攻克金陵,平定太平军以后,原来咸丰帝临死的遗言,克复金陵者王,可是以慈禧为代表的新朝廷却仅仅给其一个一等侯,并下诏命。要曾国藩和各级将领,从速办理军费报销。诏命一到,曾国荃彭玉麟、左宗棠、鲍超等四人便视其为十二道金牌,秘密活动要拥戴曾国藩出面,反抗清廷,并约集30余名高级将领于深夜请见曾国藩。曾则写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一联作答。双方虽都未点破,但曾的对联却把四人的打算消弭于无形。

其实,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部将即有劝进之说,而胡林翼、左宗棠都属于劝进派。劝进最力的郭松焘、李次清皆是。如李次清借贺功向曾国藩进联曰:“王侯无种,帝王有真”;胡林翼借曾国藩寿诞进联曰:“用霹雳手段,辛菩萨心肠”;左宗棠也曾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联说:“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彭玉麟则直接给曾国藩写信称:“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此时,一向以霸才自居的王运也来到安庆,第二次向曾国藩行其“纵横术”。为曾国藩指出两条路:

一是拥兵入觐北京,申明垂帘违背祖制,请行顾命;

二是干脆在东南义举,为万民做主。

同时告诫以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前车之鉴。

最后一个劝曾国藩称帝的还是王运。那是在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并自剪羽翼,裁撤湘军一年以后。王运此时已成了名满天下的学者,以讨论学问为由劝曾国藩做曹操,曾则平静故作不知。王运终知其帝王之术再无实现机会,只得悻悻而归。曾国藩不听劝进,不当皇帝,固然有受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儒家忠君思想影响,但更大的原因恐怕还是不敢当这个皇帝:

1、曾国藩深知清政府对于洋人的欺凌,吏治的腐败,民生的凋敝,都软弱无能。但对汉官的防控却老谋深算,有的是办法。当时湘军兵力在江南数省虽占优势,但清廷的官文据长江上游;富明阿、冯子才分守扬州、镇江;增格林沁屯兵粤皖之间,这分明是清政府对湘军早有防备。

2、浙江的左宗棠,江西的沈葆桢因劝进不成,已与曾国藩离心离德,被清政府拉了过去,成为湘军背后的两把利芒。

3、湘军号称30万,曾国藩能调动的仅有10余万,其中李鸿章虽由曾国藩一手扶植,但到了关键时刻,不一定会像曾国荃、彭玉麟、鲍超那样对其死心塌地,甚至很有可能站到清廷一边。

4、湘军经过长期征战,已不复当年朝气,军纪腐败甚至超过当年绿营。靠这支名声早已败坏的军队争夺天下,天下人谁会跟从?

5、即使曾国藩黄袍加身,恐怕也会演赵匡胤赵光义的故事。其弟曾国荃倔强狠毒,野心勃勃,胜过赵光义多倍。他能带头劝进,把黄袍加在曾国藩身上,也会随时夺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不定落骂名的是曾国藩,得实惠的是曾国荃。

正因为以上原因,曾国藩才不敢听从劝进,去当皇帝。也正因为以上原因,他才采取措施,自削兵权、利权,稍杀羽翼,以释清廷之疑。试想当年曾国藩如听从劝进,打起驱除满清,兴复汉家天下的义旗,历史将会怎样改写?但历史就是历史,由不得现代人去假设,曾国藩最终也只能做一个对得起清朝的忠臣,让现代人去骂他为阻挡历史前进的千古罪人。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四大丑女之首---黄帝的妻子嫘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相传有一个春天,一位少女在桑园养蚕时,碰到黄帝。黄帝看到在她的身上穿着一件金色彩衣,闪着轻柔、温和的黄光,地面上堆着一堆蚕茧。黄帝就问少女身上穿的是什么,少女就说了植桑养蚕、抽丝织绸的道理。黄帝听后,想起人们还在过着夏披树叶、冬穿兽皮,一年四季衣不蔽体的生活,感觉到这是一项大的发明,能让人民穿衣

  • 窦太后--汉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窦太后(?-前135)名漪,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出身于良家子女,吕后时被入选进宫。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姬也在选中之列。窦姬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这个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

  • 细数中国历史是10大丑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1、晋武帝妃――左芬左芬,字兰芝,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妹妹。左芬体弱多病,长得也很丑陋,但是很有才学,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晋武帝闻听左芬有才学,召之入宫,并于272年封为修仪。杨皇后去世后,她奉召作了《离思赋》,晋武帝十分感动,晋封她为贵嫔。但是左芬实在是太丑了,后宫中有上万的美女,她自然得不到皇帝的

  • 细数中国历史最长寿的5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从秦始皇帝开始,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历史,可以发现享年在80岁以上的高龄皇帝只有五人,到底是哪五位皇帝呢?笔者通过查阅史料得知,这五位高龄皇帝分别是梁武帝萧衍、武周女皇武则天、宋高宗赵构、元世祖忽必烈、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1、梁武帝萧衍萧衍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

  • 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太平天国前期领导者: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萧朝贵(约1820—1852),壮族。自幼随养父长大,在桂平县紫荆山区种田烧炭。金田起义核心领导人之一。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派冯云山深入桂平一带传教,秘密组织革命力

  • 商代女英雄--妇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妇好”墓,使这位湮灭三千多年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事迹,重见天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应该给予这位古代的杰出妇女以应有的历史地位。公元前12世纪时,正是中国殷商之期。由于频繁的战乱,商王朝留给今人的痕迹已经非常稀少,但是就在这些为数不多的遗

  • 盘点中国古代历朝亡国帝王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是一个权力的象征,是许多人可遇不可求的地位,古代皇帝拥有自高无上的权力,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旦获得帝位就意味着你掌握着全天下的生死大权,更是拥有后宫佳丽三千,这也是为何每个人都有个皇帝梦的原因,但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可以享受这样的权力,如果你只是末代皇帝,傀儡皇帝,你或许活的比贫民更卑贱

  • 明万历皇帝--一晚入九次洞房且不理朝政30年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万历皇帝 古代皇帝都很幸福,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并且还有无数宫女可供把玩,实在是可以为所欲为。当皇帝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福可以让他享受,而是以他的实力,究竟能够享受多少福?在中国古代,明朝时期,有这么一个皇帝,他一天娶九个媳妇,一个晚上入九次洞房。实在是中国历史上,最能的一个人了。这个皇帝就是明神宗万历

  • 溥仪--自曝一生做过4次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1959年12月4日这一天,气氛非同寻常。在押的300多名伪满和国民党战犯忐忑不安地坐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大礼堂中。礼堂中央悬挂的“抚顺战犯管理所特赦大会”红色条幅分外醒目。会场一片寂静,战犯们既激动又紧张,不安地望向谈笑风生的管理人员,他们手中握着的正是特赦名单中。原本不停地在

  • 大明忠贞宰相--于谦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于谦墓明朝中期,有一著名的宰相叫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进士。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任御史,明宣德五年(公元1431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于谦升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公元1449年)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