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中国古代十大谋臣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谋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97 更新时间:2023/12/24 3:01:51

1、 伊尹

商朝大臣,名阿衡,尹为官名。一说名挚,阿衡为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是有莘氏在一个叫空桑的地方拾到的弃儿,因在伊水边上,遂以伊为氏。商汤娶有莘氏女,为陪嫁媵臣。当时夏暴虐残忍,滥用民力,弄得民不聊生。伊尹看出夏朝气数已尽,於是用自己高超的烹调手艺,接近商汤,并以“调味”比喻治国安邦的道理,很受商汤赏识,擢为宰相,综理国政。《史记》中说“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至于王道”。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力量开始壮大。不久,伊尹就向商汤建议起兵讨伐夏桀,汤联合诸侯之师在有戎之虚打败夏桀的军队,在鸣条活捉夏桀,并把夏桀流放到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建立商朝。

商汤听取伊尹的建议,励精图治,爱护百姓。受到百姓的爱戴。商汤逝世后,伊尹继续辅佐外丙、中任治理国家。中任死,商汤的嫡孙太甲继位,三年,不遵汤法,暴虐乱德。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宫,亲自摄政,以朝诸侯。帝太甲在桐工住了三年后,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把太甲迎接回来,还政于他,自己告老还乡。太甲返位之后,修德爱民,诸侯归附,社会安宁。史称“太宗” 。伊尹逝世后,帝沃丁(太甲的儿子)以天子之礼葬于亳。孟子称他为“圣之任者”。

2、 姜太公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太公望。系东海人,炎帝的后裔。因其先人曾封于吕,因此以吕为氏,所以历史上也称为“吕尚”。殷朝末年,隐于渭水之滨,遇周文王,载与具归,任为太师。之后他与周文王姬昌结为儿女亲家(即是周武王的岳父,周成王的外祖父),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助文王“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史记.齐太公世家》)。文王崩,太公辅佐武王完成翦商大业,建立周朝。

姜尚是建立西周王朝第一位功臣,周王朝在分封宗室贵族和异姓功臣时,以功封于齐国,因此也称他为“齐太公”。太公至齐,“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管蔡作乱后周王室还给齐国专征伐的特权。姜太公的谋略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太公钓鱼”、“文王拉辇”、“斩将封神”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3、 管仲

春秋时齐国的大臣,政治思想家。名夷吾,字仲,一字敬仲,上颖人。与鲍叔牙为友。为齐公子纠太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争位,曾箭射小白,中带钩而幸免于难。齐桓公即位,经鲍叔牙推荐,齐桓公捐弃前嫌,任为上卿,相桓公,称“仲父”。他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改进宗周制度,把齐国置为士乡十五,工商乡六,都鄙五,分设官吏管理,改革赋税,发展农业,控制山海之利,从庶民中选拔贤能,使齐国民富兵强。又提出“尊王攘夷”策略,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霸主。孔子曾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著有《管子》八十六篇。

4、 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后期吴国大臣。名员,字子胥,原为楚国人。有谋略,具胆识。父伍奢是楚国大夫,曾任辅导楚太子建的太傅。楚平王七年(前522),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极谗言,逼走太子建,杀伍奢及其长子尚。伍子胥经宋、郑等国逃到吴国。乃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被召为行人(官朝觐聘问的官职),参与国事。荐著名兵家孙武于吴王阖闾,并助吴王整饬内政,加强武备,使吴国日渐强盛。自吴王阖闾三年(前512)起,多次率吴军攻楚伐越,屡获胜利。六年,指挥吴军在豫章(在今安徽境内)击败楚军,攻占居巢。九年(前506),偕孙武与吴王定破楚之策。吴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之仇。后吴国又相继战败越国与齐国,吴王夫差北上与中原诸侯争霸,成为一方霸主。

伍子胥以功封于申,所以又称申胥。吴王阖闾死后,夫差即位,伍子胥谏诤,劝其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夫差不听。后因伯噽进谗陷害,吴王夫差赐他属镂剑自刭。他临死前叮告舍人,死后抉其眼悬于姑苏城东门,以观越国灭吴。后来,越王勾践果然灭掉吴国。吴国人怜他之死特立祠于江上,命名为胥山,以示怀念。

5、 范蠡

春秋末越国大夫,字少伯,生卒年不详,原为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越国被吴国战败,入吴作人质二年,回国后与越王勾践苦身戮力,发愤图强,卒以灭吴,被任为上将军。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的勾践“观兵中国,称号‘五霸’”。范蠡认为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自己有大功于越王,“功高震主”,难以久居。而且他深知勾践为人,只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同享福,为避免“兔死狗烹”的下场,遂与西施一起泛舟于江湖,变名易姓,至齐,自称为鸱夷子皮,后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以陶为天下之中,操计然之术以治产积居,自号陶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后卒于陶。因为他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所以后世民间有的尊“陶朱公”为财神,不少商家供奉祭祀。

6、 李斯

秦朝的大臣。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从学于荀子,后西仕于秦,向秦王嬴政献《论统一书》,秦王接受其建议,先任命其为长史,后拜为客卿,命其制定并吞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秦宗室提出逐客主张,他上《谏逐客书》书劝阻,秦王深受感动,立即取消逐客令,并升任廷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任宰相。他主张废除封建设立郡县,并提议焚诗书,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均得到始皇的采纳实行。又变仓颉籀文为小篆。多次陪同始皇巡游郡县,著文刻石。始皇死,听赵高计矫诏废太子扶苏,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赵高居中专权,遭忌被诬陷谋反,腰斩于咸阳。但他所主张的废封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等国家机制一直被后世所沿用。

7、 张良

西汉初大臣,高祖谋士、功臣。字子房。其先为韩人,祖与父相继为韩国五个世代之相。秦灭韩后,他挟仇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以铁椎刺秦始皇,惜误中副车未遂。为避祸,更姓改名逃亡下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陈涉起义,他聚众归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入咸阳,还军霸上,在“鸿门宴”上,使刘邦逃过一劫。楚汉之争时,刘邦采用张良的计谋,联合英布、彭越,笼络韩信,最后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张良深受刘邦器重和赞赏,被刘邦赞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家。曾与韩信一起整理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初封成信侯,高祖六年,高祖请他选择齐国境内三万户为封邑,它不接受,自请封于留,因称留侯。晚年好黄老之术,习神仙辟谷之事。死后又追称文成侯。

8、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 诸葛亮三岁丧母,五岁丧父,由叔叔诸葛玄抚养。诸葛玄被袁术任为豫章太守,诸葛亮随叔叔到任,后又随之上投奔刘表。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故,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受司马徽、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著名的的“隆中对”,被拜为军师。刘备赞赏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此后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合孙权共抗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两地,与曹、孙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曹丕废汉称帝,建立魏国。诸葛亮劝说刘备称帝,蜀汉建立,他任丞相。刘备“白帝城托孤”,他是顾命大臣。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并主理政事。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诸葛亮曾五次出兵伐魏,争夺中原。建兴十二年,与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懿相持于渭南,因积劳成疾死于五丈原的军中,享年53岁,尊其遗嘱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其评价如下: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相传诸葛亮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只箭,又制作"木牛流马",用于山地运输。著作《诸葛亮集》。后人特别推崇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将其视为智慧化身。小说《三国演义》更是将其神化,其情节更是广布人口。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9、徐茂功

徐茂功(594~669):名世绩,字懋功,后赐李姓,又避李世民讳,改单名李绩,离狐人(今山东东明东北)。17岁随翟让在瓦岗起义。瓦岗军采用他的计谋,击斩张须陀,屡败宇文化及,声威大振。 瓦岗军失败后归唐,深受李渊赞赏。随李世民迫降王世充,击灭窦建德、刘黑闼等,累迁左监门大将军。又从李孝恭攻灭反唐的辅公祏。李世民即位后,任并州都督。后任通汉道行军总管,率军大败东突厥军于白道。后与李靖合谋,趁东突厥颉利可汗懈而不备,以精骑奔袭并从背后堵截,歼其部众于阴山。后又击败薛延陀,其余众逃至漠北,薛延陀屡被唐军所败后请降,徐世绩受命招降薛延陀军。消除了东突厥、薛延陀对唐的威胁。累功晋封英国公。

他驻守并州16年,令行禁止,李世民誉其胜于长城。从李世民征高丽,用其计巧渡辽水,攻克玄菟、盖牟城和重镇辽东,又随李世民攻取白岩、安市等诸城。因天寒粮将尽,李世民决定退兵,他又和李道宗共同顺利完成了殿军的任务。高宗李治即位后,授左仆射、司空、太子太师。666年作为主帅再征高丽,唐军大胜,高丽全部平定。669年十二月病卒。

《新唐书》说他“用兵多筹算,料敌应变,皆契事机。闻人善,抵掌嗟叹。及战胜,必推功于下。得金帛,尽散之士卒,无私贮。然持法严,故人为之用……既没,士皆为流涕。”

徐世绩从不讳言自己的过去,他常说:“我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10、刘伯温

刘伯温(1311-1375年) 明朝的谋臣,开国元勋。名基,字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元统元年(1339年)中进士,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因其建议不被朝廷的采纳,才能受到朝廷的压制,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潜心著述。著有《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朱元璋两次请他出山,经过深思,决定出山辅助朱元璋。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向朱元璋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朱元璋从此视其为的心腹和军师。出山之后,首先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朱元璋依计而行,不久削平江南群雄,而后挥师北上,攻入大都,消灭了元朝政权,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刘基作为开国元勋,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洪武三年(1370年),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告老还乡,再回青田隐居,不问世事。两年之后,政敌胡惟庸任左丞相,指使他人诬告刘伯温,想霸占“有王气”的土地作坟墓,图谋不轨。惯于“卸磨杀驴”、屠戮功臣的朱元璋早就对刘伯温放心,听到诬告立即削夺其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至京师谢罪,并滞留南京不敢回乡。后因病重回乡,不久忧愤而死,终年65岁。后来被谥为“文成”。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10大千古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第十名:千古仁君----宋仁宗赵祯赵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洪量宽容。宋仁宗赵桢即位后,把这个传统弘扬到最大。宋朝的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又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从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10大豪情壮语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1、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道:"彼可取而代之。" 比较是人类心理的共性,相信当时还有许多人 有类似的想法或许也说过类似轰轰烈烈的话,但只有这两句流下来了,因为他俩这样去做了,并且做到了,这就是豪言壮语和吹牛的区别。2、大泽乡,雨夜,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

  • 中国古代四大丑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西施、貂蝉、贵妃、昭君四大美女。这四大美女常常成为历代文人骚客或褒或贬的吟咏对象。中国历史上也有四大貌丑而德美、容陋而才佳的丑女,她们在历代文人笔下也时而出现。嫫母,钟离春,孟光和阮女是中国古代四大丑女1、远古的嫫毋嫫毋 古代最出名的丑女,当首推嫫母。相传,嫫毋形同夜叉,丑陋无比,

  • 风光无限的曾国藩曾历经的坎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早年是一个典型的愤青。单线思维、唯我独革、愤世嫉俗,做起事来手段单一、风格强硬、纯刚至猛。因此处处碰壁,动辄得咎。中年以后,他的作画风格由方正刻板变为圆通世故,大刚若柔,大智若愚,由此与官场大体相安,成就了底定东南的大业。这番变化,得益于一生中的几次大挫折。一、读书期间被考官公开批责 同

  • 中国历代朝廷国号的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同时这也是有说法的:《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

  • 中国历史上10位白手起家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当中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拥有人世间的一切大权,是一个神与人的结合体,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皇帝是全国最高的教主,通过“封禅”、“祭祀”等仪式,维护着自己“天子”、“真龙”的身份。下面就分别列举

  • 细数中国古代2000年历史中89个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1、伍子胥:吴国名将,经典之战:伐楚灭越,掘墓鞭尸2、吴 起:魏(楚)国名将,经典之战:灭亡陈、蔡国3、孙 膑:齐国名将,经典之战:围魏救赵4、乐 毅:燕国名将,经典之战:围困即墨5、廉 颇:赵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成名经典:伐齐讨魏6、赵 奢 赵国名将, 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7、

  • 古代十大青史无名的汉族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1、陈汤 要论抗击匈奴的名将里谁最冤,那当属陈汤莫属,大汉朝反击匈奴的世纪之战,实际上是到了陈汤这里才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一战阵斩匈奴单于,平定西域土地,奠定中华对今日X.J的主权,陈汤的功业自不必说,可是在汉朝朝廷内,却偏偏落了个功高不赏的凄凉结局,怪只怪陈大将军太不会来事,只知道埋头打仗从不

  • 毛泽东留给中国人的七大遗产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是骨气骨气, 这是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 一个有尊严的国家和民族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精神品质。骨气, 说白了,就是要有脊梁骨;没有脊梁骨, 只有任人欺侮,任人宰割,任人凌辱,是一个永远站不起来的可怜虫。毛泽东的一生,是挺起脊梁、进行战斗的一生,是永不向强权和邪恶势力低头的一生。在他的领导下,19

  • 中国历朝开国皇帝娶妻数量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1、秦始皇无记载。2、西汉高祖刘邦有妻5人,她们是:高皇后吕雉、戚夫人、赵夫人、管夫人、孝文太后薄氏;东汉光武帝刘秀有妻2人,她们是光武皇后郭圣通、光烈皇后阴丽华。3、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有妻2人,她们是:文昭皇后甄洛、文德皇后郭女王;蜀昭烈帝刘备有妻3人,她们是:昭烈皇后甘氏、穆皇后吴苋、孙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