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杜如晦:唐朝初期名相,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

杜如晦:唐朝初期名相,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28 更新时间:2023/12/9 22:36:01

杜如晦,字克明,唐朝初年名相,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襄州刺史杜吒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幕府谋臣,授兵曹参军。迁陕州长史,从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迁秦王府从事中郎,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文学馆建立后,位列十八学士之首。与房玄龄等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元年,与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侯君集五人论功第一,拜太子左庶子,册封蔡国公。唐太宗即位后,历任兵部尚书、检校侍中、吏部尚书,迁右仆射,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并称“房谋杜断”。 贞观四年(630年5月6日),病逝,时年四十六岁,追赠司空、莱国公,谥号为成。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杜如晦自幼聪慧有悟性,喜欢与人谈论历史、文学方面的知识。隋朝大业(605年—618年)年间,杜如晦被征为预备官员。吏部侍郎高孝基非常器重杜如晦,对他说:“你有应付事态的才能,应该作为国家的栋梁,希望你能坚持住这份美德。我想先让你做个小官,就是俸禄少点。”于是用杜如晦为滏阳县尉,但不久之后,杜如晦便弃官而回。

秦府高参

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太原留守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挥军杀入长安。长安平定后,杜如晦被李世民召入秦王府任为法曹参军,而后被迁升为陕州总管府长史,视为亲信。而太子李建成见秦王府有非常多的人才,害怕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向唐高祖李渊建议将秦王府的官员都调到外地任职。命令下达之后,被迁到外地的人非常多,李世民对此非常担忧。当时在秦王记室的房玄龄对李世民说:“府中幕僚虽然被迁往外地的人比较多,但是没有什么好可惜的,只有杜如晦聪慧,能洞察事理,这个人有王佐之才,大王如果为镇一方,那用不上他,但如果以后要经略天下,那就非杜如晦不可,只有此人才能帮你大忙。”李世民听到房玄龄的话后才醒悟过来,对房玄龄说道:“你要是不说,差点让这样的人才流失啊。”于是李世民向李渊上奏,请求将杜如晦继续留在秦王府为官。

唐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同年七月,陇西薛举进犯泾州,李世民率军前往讨伐,但被击败。而后薛举突然病死,李世民再次出兵讨伐其子薛仁杲,并让杜如晦等随军参赞军事。薛仁杲兵败投降,后被斩首。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与宋金刚攻据太原,杜如晦随从李世民前往讨伐,将刘武周击退。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率军进攻洛阳王世充,而王世充又与窦建德联合,杜如晦随李世民先破窦建德,后破王世充。李世民在征讨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时,杜如晦随从李世民参赞军事,为李世民运筹帷幄,判断军势,李世民根据杜如晦的判断准确出击,将各地反王一一消灭。

玄武政变

李世民讨伐各地叛乱,威望越来越高,遭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妒忌,二人与李渊的嫔妃张婕妤尹德妃暗中勾结,图谋陷害李世民。淮安王李神通以战功获封土地数十倾,张婕妤的父亲私下里找李渊想要那片地,李渊答应他,但李神通以这块地已经先赐给了自己,于是不愿意给张婕妤的父亲,张婕妤却向李渊说是李世民仗势欺人,让李神通夺走了土地。而后杜如晦骑马经过尹德妃的父亲尹阿鼠的府邸,尹阿鼠让家童出来将杜如晦强行拽下马殴打,并且大骂道:“你是什么人,敢过我家门前不下马!”之后尹阿鼠却让尹德妃告诉李渊是李世民让杜如晦欺负尹阿鼠。李世民向李渊深刻辩解,但是李渊十分宠幸张、尹两人,不信李世民。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并建立文学馆,用杜如晦为从事中郎,为十八学士之首,李世民常常到文学馆与杜如晦等讨论经义,而且经常说到晚上。但太子李建成却对对此非常忌惮,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能让人担心的,只有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于是李建成上言李渊,将房玄龄与杜如晦逐出京师。

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拉拢尉迟恭遭到拒绝,于是派人刺杀尉迟恭,失败后李建成上言李渊将尉迟恭打入大牢。李世民将尉迟恭保释出来后,尉迟恭打听到李建成和李元吉想要于昆明池对李世民不利,将此事告诉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立刻去找李世民,让李世民先发制人,但李世民因自己与李建成是亲兄弟,所以犹豫不决,尉迟恭劝谏李世民不能以小仁而废社稷大义,并表示如果李世民不做决定,自己将和长孙无忌逃离,但李世民还是拿不定主意,尉迟恭又与侯君集日夜劝谏。这时李世民想起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于是派长孙无忌秘密将二人召回,但二人被李渊逐出京师,私自回京就是死罪。李世民于是取自己的佩刀交给尉迟恭,尉迟恭带房玄龄与杜如晦化妆成道士潜入秦王府。经过与房、杜二人的谋划之后,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和李元吉诛杀。事成之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杜如晦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十月,李世民论功行赏,拜杜如晦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实封食邑一千三百户。

贞观之始

贞观二年(628年),李世民命杜如晦以检校侍中之职兼任吏部尚书,仍然总管东宫兵马。杜如晦在任内非常称职。

贞观三年(629年),因发生大旱,李世民让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于名山大川祈雨。同年,杜如晦代替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仍旧管理官员的选拔,与房玄龄一起辅佐朝政。建立台阁规模以及表彰人物的事情,都是由房玄龄与杜如晦所定。二人在当时获得的赞誉非常高,称为良相。

深受追念

贞观四年(630年),杜如晦染病,于是向李世民请求辞官,李世民仍然按照杜如晦以前的官职给他发俸禄,但李世民还是非常担心杜如晦的病情,多次派遣使者和名医前去救治杜如晦,派遣到杜如晦府上的人在路上前后都能望见。但杜如晦最终还是病死,终年四十六岁,李世民为此大哭不止,三天不能处理朝政。转封杜如晦为莱国公。

杜如晦死后,李世民作诏书于著作郎虞世南说:“我和杜如晦之间情义深重,今杜如晦不幸病逝,追念他以前的旧功,我非常伤心,希望你体会到我的意思,为杜如晦制作碑文。”

后来,李世民赏赐给房玄龄一条黄银带,不禁感到伤心,哭着对房玄龄说:“当初你和杜如晦一起辅佐我,但是赏赐只能给你一个人。我听说鬼神什么的害怕黄银,我再拿一条黄金带,你带到杜如晦的灵房去吧。”

贞观五年(631年),李世民因十分想念杜如晦,所以经常梦到他,在杜如晦忌日的那一天,李世民派遣官员到杜如晦家中慰问杜如晦的妻子和孩子,给家里的赏赐还和之前的一样。并且封杜如晦的一个儿子(杜荷)为郡公。

贞观七年(633年),李世民下诏在杜如晦等人的墓前祭少牢。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命阎立本画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二十四人的画像置于凌烟阁,杜如晦位列第三。

据《类编长安志》记载,杜如晦墓在咸宁县南三十里,但是已经被夷为平地,成为当地农民躬耕的土地。其墓碑铭文为好友书法家虞世南所撰,墓碑已经被损毁。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为何会有兵仙之称?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乱世出英雄,而中国古代历史如此悠久,朝代更换颇多,著名的历史人物自然也不少,比如“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便是其中之一。世人皆知,韩信作为一代战神,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还曾经让项羽自刎乌江

  • 拓跋宏雄才大略却痴情的北魏皇帝,结果活活的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拓跋宏,南北朝,风云人物

    历史上几百个皇帝中,总有些死法很奇葩的存在,譬如上次说的被老婆用被子萌死的东晋司马曜。这次说的这个皇帝叫拓跋宏,是南北朝是北魏的第7任皇帝,拓跋宏可以说是一代雄才大略的皇帝,对内整顿吏治、改革制度、移风易俗,推广汉族文化;对外,打败南齐、高句丽。可是,拓跋宏偏偏是个痴情皇帝,拓跋宏的母亲冯太后替他选

  • 永历帝对清朝构不成威胁了 吴三桂为什么还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吴三桂和永历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三桂非要置永历帝于死地,只是向清廷表忠心吗明代作为最后一个由汉民族建立的王朝,它承载着很多汉族人的荣光和梦想。在满清统治的几百年间,汉民族“反清复明”的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如果我们去追溯那段改朝换代的历史,有一批人肯定是

  • 元末时期,陈友谅为何会与朱元璋在水上进行决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和

  • 嘉庆帝为什么会在黄宫门前遇刺?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嘉庆,清朝,风云人物

    许多人去故宫玩,都会从北边的神武门进去,穿过神武门的门洞,前面不远就是顺贞门,进入顺贞门就是御花园了。如今两座门之间,人来人往,游人如织,可是谁能想到,在214年前,这里曾经上演过一场行刺皇帝的大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话说那是嘉庆八年,也就是公元1803年

  • 严光为什么不入朝为官?是害怕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严光,汉朝,风云人物

    有一个人他不光敢在皇帝头上动土,还跟皇帝同床共枕,甚至可以把腿压在皇帝的身上睡觉,是谁能这么大胆?他就是严光,大概在公元前39年,出生在浙江余姚一带。他从小就十分聪慧,自幼就负有盛名。小的时候和刘秀一起念书,刘秀是谁呢?刘秀就是后来的汉光武帝。他们在一起念书时处下了浓厚的友情。在之后天下大乱时,严光

  • 三国时期张辽多次投降他人 张辽最后为何还能混到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对三国张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可算是一个群星荟萃,群雄奋起的年代。各路军阀割据势力混战,互相攻杀,彼此兼并是的事情。一旦战败要么杀身成仁要么认清时务另换主子,然而这投降也是个讲究活,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下邳城下战神吕布被曹操所缚的时候说的话:我站在城下期望

  • 吕蒙推荐朱然作为继承人 他的名声为何不能和四大都督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蒙,朱然,风云人物

    吕蒙推荐这个人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但他为何没能与四大都督齐名?东吴有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人人皆知。然而,还有一位东吴大将其实也跻身于大都督(最高军事指挥官)之列,但因为种种原因,他的名声远远没有另四位大都督响亮。他就是,朱然。吕蒙推荐他做接班人,但孙权并没听吕蒙的话《三国志》记载,吕蒙夺

  • 历史上真实的蔡伦是什么样子的?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促使人类文化传播的伟大发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提起古代的太监,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就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或者是权倾朝野的宦官,就比如秦朝时期的赵高,或是明朝的魏忠贤,他们给人的形象更多是阴险狡诈,低微卑劣的。但是殊不知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太监比较有作为,

  • 明朝时期有哪些律法是针对藩王的?该如何去惩罚他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风云人物

    明初,朱元璋建立分封制,大封诸王。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明代,藩王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接受朝廷的俸禄,但却又不用从事四民之业,在法律方面,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对于朱元璋于洪武七年二月所正式颁布的《大明律》并不适用,在司法过程中,要被当成是重量级的皇亲国戚而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