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祁镇回来之后朱祁钰为什么不杀他?朱祁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朱祁镇回来之后朱祁钰为什么不杀他?朱祁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159 更新时间:2023/12/21 12:08:26

朱祁钰朱祁镇这对兄弟,生在了皇家,即便是兄弟,但是也会因为皇位而产生各种矛盾。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虏,朱祁钰成了皇帝,但是他大概没想到朱祁镇还能活着回来吧。可是,回来之后,朱祁钰不肯交还皇位,还将朱祁镇囚禁起来,但是他为什么不直接斩草除根杀掉朱祁镇?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吗?朱祁钰究竟是什么原因,还让朱祁镇继续活着,最终夺回皇位还让自己无法进入明十三陵呢?

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在御驾亲征时失策被瓦剌所擒,从此开始了他一生中最悲剧的一段时间。在朱祁镇被俘虏的那段时间里,明朝宫廷里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臣们看着皇帝被抓走了,宦官弄权的王振也死了。

大臣们对王振是恨之入骨,他祸国殃民的行为造成了“土木堡之变”,促使明英宗被蒙古首领也先俘获,然后被废除,引起明朝之后朝政混乱,同时王振自己也在这个时候被护卫樊忠用锤子杀死。 再来是朱祁镇不谙世事的小弟弟朱祁钰,本来应该乖乖做个监国,引领众大臣将朱祁镇救回来,可是在大臣于谦的周旋下,他不但不救,反而还自己登基做了皇帝。但是最后好歹还是将朱祁镇救回来了。

古人云“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朱祁钰至死也不会想到,因为自己的那几个念头,放了朱祁镇一条生路,会让自己的结局那么的悲惨,以至于自己死不瞑目,死后还被自己的哥哥将墓葬移到西郊。

第一个念头:朱祁钰和朱祁镇是明宣王最喜爱的两个孩子,朱祁镇对朱祁钰也是百般的疼爱,不然也不会毫不犹疑的御驾亲征,让朱祁钰做监国。所以说,朱祁钰对朱祁镇的感情应该也是很深的,虽然没能抵住权势的诱惑,可是好歹没有杀了自己的哥哥;

第二个念头:玄武门兵变,李世民用自己哥哥弟弟的血开创了一个盛世,君王功过难抵,世人褒贬不一,朱祁钰大概也是害怕世人的议论的;

第三个念头:自己还年轻力壮,完全可以多生几个孩子,好好培养,最后终有一个会是帝王之才,会成为下一个皇帝。

明代宗,姓朱,名祁钰,后人称之为景泰帝,明朝皇帝都是朱元璋的子孙,所以都是汉人。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二儿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

明代宗的母亲是贤妃吴氏,相传吴氏是带罪之人,被充入宫中成为侍女,偶然被明宣宗临幸,生下了朱祁钰。但是因为吴氏是带罪之人,所以明宣宗只能将她安置在宫外的大宅院内,直到明宣宗快要驾崩,才将二人接回宫,托付给张太后。

皇帝驾崩后,由长子朱祁镇继位,即明宣宗,而作为次子的朱祁钰,被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明宣宗御驾亲征,留下郕王朱祁钰作为监国,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瓦剌借机提出无理要求,明朝大臣纷纷提议迁都南京。当时的大臣于谦认为皇家的陵墓都在北京,不能轻易迁移。南宋就是因为迁都过度而灭国,要谨记历史教训。

明英宗在朝廷时,宠信宦官王振,凡是得罪王振的,都被处死或者发配边远地区,朝廷上下哀声连连。如今明英宗被瓦剌所俘,王振被杀,众大臣觉得这是肃清朝野的好机会,趁机杀死了王振的好友,锦衣卫马顺,也将王顺的外甥王山打死在庭上。朱祁钰何时见过这种血淋淋的场面,顿时监国都不想做了,只想离开,于谦留住朱祁钰,借口皇太子年幼,拥护朱祁钰为新的皇帝,遂明英宗封为太上皇,朱祁钰登上皇位后,世人称之为景泰帝,景泰帝在众大臣的建议下,放弃营救明英宗,拒绝了瓦剌的所有要求,重用于谦等人,击退瓦剌。

朱祁钰,明代宗,也就是景泰帝,是明宣宗的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

史料记载,明英宗御驾亲征,失策为瓦剌所擒,当时的大臣们得知这一消息,竟不想办法营救,而是先杀掉明英宗的宠臣王振,因为明英宗在时,为了王振对大臣或杀或贬,大臣们对王振早已经心怀怨恨,欲杀之而后快。众大臣跪在午门外请求当时还是监国的朱祁钰,不仅杀王振,还要肃清余党,朱祁钰被午门的血淋淋的场面吓倒,想要逃走,却被当时的大臣于谦留下,随后众人拥护朱祁钰为新皇,朱祁镇追封为太上皇。

朱祁钰继位后,重用于谦等之前被朱祁镇贬职的大臣,赶走了瓦剌,救回了朱祁镇。

救回朱祁镇后,朱祁钰因为尝到了做皇帝的甜头,害怕朱祁镇还惦记皇位,所以将朱祁镇软禁起来。曾经是皇帝的朱祁镇自然是不甘心就这样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太上皇,他集结旧部,趁着朱祁钰生病,发动了宫廷政变,成功复辟。

重又做回了皇帝的朱祁镇为了报复朱祁钰,不允许太医为朱祁钰治病,一说,朱祁钰病重,朱祁镇对太医想要为朱祁钰治病一事百般阻拦,朱祁钰的病情加重,最后不治身亡;另有一说,朱祁镇趁着朱祁钰病重,派去小太监,小太监用白绫将朱祁钰勒死在他的寝宫。总之最后朱祁镇向百姓的解释是,朱祁钰得重病,不治身亡。但是其中究竟有多少深宫的血雨腥风,我们是真的不得而知了。

更多文章

  • 瓦岗之围王世充是怎么击败李密的?竟然是因为周公相助?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朝,王世充,风云人物

    打完刘武周没多久,李世民再次披挂,率领军浩浩荡荡地奔赴战场。这一次唐军兵锋直指洛阳的王世充。可以说,攻打洛阳和后面的虎牢关之战,才是唐初具有定天下意义的战。因为隋末虽然反王甚多,可真正有实力能与唐争天下的,就是王世充和后面要写的窦建德。但是未等三足之势完全形成,这两人就在相同的一场战役,在相近的地方

  • 姜维北伐大部分都是赢的 蜀汉最后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风云人物

    对姜维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姜维北伐大部分总是胜利,为何未能扭转蜀国灭亡的命运?三国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在中国人心里的熟悉程度,却是所有朝代中最高的,大部分中国人都了解三国里的许多人物和故事,这里面既有正史自身的精彩,也有小说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有现代化的影视游戏

  • 历史上孙权借给刘备的到底是南郡还是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三国,风云人物

    刘备借荆州的故事很有名,以至于使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家喻户晓。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赤壁之战后,荆州七郡被魏蜀吴三国瓜分,曹操战败却依然占据南阳郡和江夏郡小部,孙权出力最大却仅占据江夏郡北部和南郡,刘备则占据了江夏郡南部和荆南四郡。刘备虽然有了立足之

  • 孝德显皇后,为何说她是清朝奇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孝德显皇后,清朝,风云人物

    她堪称清朝奇女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朝的时候就有一位奇女子,她从来都没有踏入过后宫,死后却被封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其实她就是咸丰帝的孝德显皇后,最后是跟咸丰帝一起入葬的。她出生于满洲,是镶蓝旗的人,她家族是萨克达氏家族。在当时那个时候已经算是比较不错的出身了,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她们家

  • 曹魏大臣毛玠有何作为?晚年时为何会下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毛玠,汉朝,风云人物

    曹操是东汉末年很厉害的角色,可惜生下来却是宦官的后代,因为当时不受人待见。又因为年轻的时候不喜欢死读书,而被人讥笑为不学无术。后来他削平诸侯、一统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枭雄。靠的并不只有自己的雄心壮志,跟他善于用人很大关系。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在后世虽然名气不佳但是为曹操霸业做出巨大贡

  • 赵姬真的是秦始皇一生不立后的元素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姬,战国,风云人物

    说起赵姬这个人,我想很多人都不太陌生吧。她就是秦始皇的生母,但是这个人不管是在专家的讨论中,还是在影视电视剧中都是受着很大的争议。有很多人都说他是一个生性十分放荡的女性,他的一切行为深深地影响了秦始皇,所以才导致秦始皇对女性都没有任何的好感,甚至说讨厌女性,所以才会一生都没有娶个皇后。那么真的是这样

  • 盘点唐朝四位太上皇,其中一位至今死因成谜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公主,风云人物

    在中国古代的皇室当中,有一个极其特殊的身份,它就是太上皇。所谓太上皇就是指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然而在这其中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皇权的分配。政治斗争向来是充满血腥与残酷的,即使是父子兄弟在皇位面前也会失去情感,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太上皇数量其实并不多。不过唐朝却是一个例外,唐朝共有四位太上皇,且大多

  • 年羹尧握重兵为什么会不敢造反?还甘心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年羹尧,清朝,风云人物

    年羹尧是雍正时期的人物,在雍正小的时候,他就跟着雍正,在他身边服侍他,而且一直以来雍正都很重视他。这个大将军一直都是被雍正一手提拔上来,关系一直都很不错。康熙年间,皇帝就开始对西疆用兵,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这也可以说是康熙大帝的一个遗憾。当年,他耗资高达千万,用军多年只为了征战新疆,也

  • 祺嫔为什么会不受宠?是清朝唯一一位历经五朝的皇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祺嫔,清朝,风云人物

    对于咸丰皇帝的后妃,后人熟悉的只是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和美丽动人的丽妃,咸丰皇帝有一位妃子虽然在历史上寂寂无名,却是清朝唯一一位历经五朝的皇贵妃,她就是咸丰皇帝的祺嫔佟佳氏。祺嫔佟佳氏的出身好,她是满洲镶黄旗人,一等侍卫裕祥之女。别小看了侍卫,宰相家奴七品官,在皇帝面前混个脸熟的人更比别人有面子,和

  • 项羽麾下的主要人才都有谁?他们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项羽,秦朝,风云人物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领兵杀敌的能力,是公认的强悍。但项羽能成就一番霸业,勇武过人只是原因之一。主要原因,还是手下汇聚的人才:项羽是战国末年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出身不俗。秦末大乱,项羽与叔父项梁举起抗秦大旗,得到很多旧六国贵族的响应,麾下网罗了如范增、陈平(后因不受重用投奔刘邦)这样的谋士和龙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