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打下江山之后却炒了皇帝鱿鱼,哀莫大于心死的原因是什么?

打下江山之后却炒了皇帝鱿鱼,哀莫大于心死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893 更新时间:2023/12/12 4:01:35

朱元璋最开始革命,是靠淮西老乡们的支持,最后才一步一步发展壮大,从而完成了“麻雀变凤凰”的革命的。

朱元璋在建国后,自然没有少封淮西功臣,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权倾朝野的集团——淮西派。

明朝建国之初,在丞相之争中,最后李善长踩着天下第一谋士.刘伯温的身子坐上了丞相的位置,拥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和权力。因此,李善长自然而然成为淮西集团的“大哥大”了,其成员众多,包括徐达、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及“英年早逝”的常遇春等名将,个个都是精英。

而与此同时,唯一可以和淮西派抗衡的就是浙东派。朱元璋在攻占集庆后,为了扩张地盘,向江浙一带进军,朱元璋一边攻城拔寨,一边寻遍天下名士。结果在得到了朱升后,接连得到了浙东四杰:刘基、宋濂、章溢、叶琛。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求贤若渴没有白费,朱元璋在接下来和一生之中最大的敌人——陈友谅张士诚的争斗中,正是因为以刘基为首的“浙东四杰”的阴谋阳谋,才最终破狼成功。

在最后北伐元朝的时候,面对明军日益骄躁,唯有刘基(刘伯温)劝告要放平心态,要保持平常心,要高度重视敌人,特别是王保保。最后果然应验了他的话。可以说,朱元璋之所以能打下天下,军功章里有刘基一半的功劳。也正是因这样,浙东帮的地位在明军中还是很有分量的。

正如一山不容二虎,正是因为淮西派和浙东派并存,为了争权夺势,两派之间的斗争就在所难免了。淮西派的大哥大是李善长,而浙东派的带头大哥是刘基。

朱元璋在选第一任丞相时,把李善长和刘基定为两名最热门的人选。甚至还一度决策不下。最后对两人进行考试中,刘基过于“刚直”,李善长因为“圆滑”而最终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从而坐了第一交椅。而本来朱元璋想把刘基屈居第二,封为御史大夫。但刘基拒绝了,理由是自己才疏识浅,不能胜任。最后按他的意愿,当了个小小的“弼马温”——御史中丞(监察机构的言官首领)。

刘基本来无意和李善长争权夺势,然而,正如那句俗话: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你不犯人家,并不代表人家不犯你。很快,一个叫李彬的人就“犯”了刘基,冲突就此拉开序幕。李彬原本并不是一个知名人士,但因为他有关系——李善长的亲信,很快就由幕后转到了台前。

因为李彬是当朝宰相李善长身边的红人,李彬很快就露出狐狸尾巴来,一是经常干一些欺民奸淫的事儿,二是经常干一些违纪犯法的勾当。总之,一句话,很快他就成了雄霸一方的土霸王。贪赃枉法,为所欲为,国家刚建,就出了土霸王,老百姓对他自然是深恶痛绝。而身为监察机构“头目”的刘基自然不会放任李彬胡作非为而不管。

擒贼先擒王,捉奸要捉双。刘基为了掌握李彬的罪行,选择了比狼还有耐心地守候着,终于现场逮住了李彬作恶犯事的事实和证据。于是,他二话不说就将他逮进大牢,并且准备择日斩首示众。

自己身边的红人不但被抓了,而且还要斩首示众,这传出去,作为一国之丞相的李善长脸往哪里搁?李善长显然是急了,一急,便直接去找刘伯温说情。大意是说,我们都是老相识老搭档了,不看僧面看佛面,这次就放李彬一马。按理说身为一国之相,能这样“委曲求全”来请求刘基刀下留情,是这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同时,已经很给刘基面子了。然而,一根筋的刘基却执意要杀李彬。

“那就等皇上回来再裁决吧。”李善长弱弱地来了一句。

“不行,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李彬的罪大恶极,理应当斩,谁说情都没有用。”刘伯温强硬地回了一句。

李善长见刘基软的不吃,不由大怒,很快来硬的:李彬你不能杀。就在刘基惊愕时,李善长说出了他的理由:谁要敢杀李彬,老天爷就会把他带走。解析:京城一带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下一滴水了,这是因为惹怒了天庭所致,如果现在再妄杀人的话,老天爷一震怒,你吃不了兜着走啊!

李善长说得有恃无恐,眼看搬出朱元璋都无效的情况下,选择搬出老天爷来唬他。是啊,如果刘基杀了李彬后,天还是不雨,责任就归刘基了。

然而,刘基不是吓大的,他马上直截了当地回复李善长六个字:杀李彬,天必雨。意思就是说,我只要杀了李彬,老天定然会感动,感动之下定然会下雨。

就这样,李彬的脑袋搬了家。而就在李彬去阎王那里报到时,李善长和刘基也就彻底决裂了。然而,这一次,老天却很不给刘基面子,李彬死了,就是没有下雨的迹象。这下,反攻倒算的李善长开始出招了——诬陷。并且还发动了他淮西帮的所有成员,结果很快一块块“砖头”便堆到了朱元璋的办公桌上。

这个时候,朱元璋就纳闷了,老好人刘基不是“拾砖男”,而是“钻石男”啊?怎么一下子就成了众人板砖的对象呢?怎么一下子就成了众矢之的了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呢?尽管如此,朱元璋选择的是沉默,一边派人介入调查,他一边不给任何回复。是啊,这样的事,不能乱来,在事情没有水落石出之前,不能乱下决定。

面对朱元璋的沉默,刘基却寒了心。刘基原本以为凭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总之,他这样日理万机地操劳,谁都可以不相信我刘基,但至少你朱元璋应该要相信我啊!

哀莫大于心死,于是,这一年的八月,刘基主动炒了朱元璋的鱿鱼——辞职。

标签: 明朝刘伯温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何说李牧死,赵国亡?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牧,战国,风云人物

    除了“杀神”白起外,另外一位就是被后世尊为“军阵之神”的李牧。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战国末年,诸侯争霸的战争已经进入了最后时刻。位于诸侯西方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迅速强大,其实力对东方的六国诸侯们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东方六国为了应对来自秦国的威胁,也纷纷变法图强。东方

  • 揭秘:孙休登基都发生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休,三国,风云人物

    孙休,字子烈,孙权第6子,出生于公元234年,自幼笃志好学。他做皇帝,也有一番故事。且说孙休为孙权南阳王夫人(前已述过,还有一王夫人为琅邪人)所生。这王夫人在吴宫妃、妾互争后位、诸子互争帝位期间,很是安分守己,从严教子,免生是非,是以母子安全度日,未受其害。孙权立孙亮为太子后,其母潘氏被立为皇后,潘

  • 草船借箭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不是诸葛亮所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三国,风云人物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一个经典的故事,起因是周瑜嫉恨诸葛亮,假借水战需要使用弓箭的名义,让诸葛亮在10天内造出10万支弓箭。这在当时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诸葛亮却伸出3根手指“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10天会耽误大事,3天我就能给你整出来”。周瑜料想你诸葛亮要作死,我也不拦着,于是和

  • 雍正的哪个儿子最聪明?却装了一辈子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雍正,清朝,风云人物

    众所周知皇位更替一般都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定伴随着刀光剑影和不断的杀戮,在我国历史上为了皇位最终大打出手,反目成仇的兄弟实在不在少数,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康熙晚年几个兄弟间互相残杀,许多皇子最后都死无葬身之地,后世把这场浩劫称为“九子夺嫡”。在这场兄弟相争中雍正最终脱颖而出,而上台后的他对自己的兄弟们

  • 人们只记得曹操是“奸雄”,遗忘了他强大的军事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曹操,风云人物

    都说曹操是奸雄,但这三场战役却让你见识到他被人遗忘的军事才能东汉末年,由于皇室日益衰落,导致大权旁落到了董卓的手里,此后,各路诸侯开始打着讨卝伐董卓的旗号,纷纷起兵,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混战后,终于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毫无疑问,其中当以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坐拥中原地区的曹魏阵营实力最为

  • 主父偃红极一时为什么被诛九族?主父偃是怎么从权力顶峰跌落下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主父偃,风云人物

    主父偃红极一时为什么被诛九族?主父偃是怎么从权力顶峰跌落下来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老话说得好,人狂没好事,够狂挨砖头。人失意时不要气馁,得意时不要张狂。今天,我们来说说汉武帝时期红得发紫的主父偃。主父偃绝对是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大咖级人物。但是为了能够建立功名,他费了九牛二虎啊之力,终于权倾朝野,不

  • 孙权已经拿到了荆州 孙权为什么还要杀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关羽,荆州,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孙权杀关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都已经得了荆州,孙权为什么还要杀关羽,孙权的目的不是已经达到了吗?孙权下令杀关羽明面上确实是彻底激怒了刘备,导致吴蜀大战,结果各有损伤,甚至后来吴蜀亡国和这场大仗有脱不开的关系,算起来有点得不偿失,但实际上孙权杀关羽对东吴来

  • 卫青麾下的名将有哪些?最后结局都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卫青,汉朝,风云人物

    汉武帝时期将星璀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将,而作为汉武帝时期的战神,卫青、霍去病名列前茅。在征讨匈奴的战斗中,卫青曾被封为大司马,他常常被作为主帅而指挥全局。那么,卫青曾经麾下有哪些名将呢?他们又有着什么样的功绩?公孙敖是卫青麾下的一员悍将,他是义渠县人,先祖为胡人出身,彪悍勇猛。公孙敖和卫青既是

  • 虚谷有着怎样的绘画风格?关于他的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虚谷,画家,风云人物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花鸟画家,与任伯年、蒲华、吴昌硕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虚谷的人物造型奇特,章法与众不同。他善于调理把握章法的中、偏、正欹、平奇、虚实、轻重、藏露与布白。使画面空灵,有强烈的空间感。这在长条画幅上表现尤为明显,横斜排列巧妙,气势浩大,敢于突破常规。平中求奇,从而达到静中有动,虚实相生

  • 姒杼是什么样的人?一个把夏朝带到顶峰的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姒杼,夏朝,风云人物

    少康复国之后,采取了许多稳固统治的政策,历史上叫作“少康中兴”。在少康去世之后,他的后代们一个接一个登场,从启开始,夏朝一共传了13世,16王,共471年,他们中有的留下了令后人惊叹不已的丰功伟绩,有的则留下了千古的骂名。今天先看杼、槐、忙三代夏后。杼是少康的儿子,在少康去世之后,杼继位成为夏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