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接回汉献帝后为什么要迁都 所谓洛阳破败是不是真的

曹操接回汉献帝后为什么要迁都 所谓洛阳破败是不是真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14 更新时间:2024/3/18 21:27:22

还不了解:曹操迁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迎接天子汉献帝后,为什么选择将都城迁往许昌,其原因何在?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洛阳残破”为由,强迫献帝及文武百官迁都于许昌,即许都。

迁都许昌,原因真在于“洛阳破败”吗?

非也。

洛阳,虽因董卓的一把大火,昔日繁华付诸一炬,但是它毕竟是东汉帝国百年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其政治地位不言而喻。

当时多数士人,乃至是诸侯的心中,都有这么一个观念:占洛阳者为正统。这也正是为什么,后来曹丕代汉建魏要重新迁都洛阳的根本原因,因为洛阳才是正统。

曹操迁都许昌,根本原因不在于“洛阳残破”。

残破,对曹操来说不算什么,他要真相修缮洛阳,不出数月便可将它修缮,虽不能完全恢复洛阳往昔的繁华,但身为帝都的威严却尚可彰显。

迁都,归根在于彼时的洛阳,曹操根本就守不住。

当时的曹操并非是北方第一诸侯,只能说是北方比较有实力的一股诸侯势力,袁绍马腾、郭祀、李榷、张绣吕布,都不比曹操弱上多少。

以洛阳为中心,此时曹操若定都洛阳,北有袁绍、张扬,西有马腾、郭祀、李榷,南有刘表,可以说洛阳在当时就是四战之地,根本就守不住。就算曹操守得住,他也需要时刻面临着四方诸侯的虎视眈眈,根本就不可能有安心发展的机会。

不迁都,对曹操来说,别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恐怕没多几年,就会被耗死。

因此,迁都是必然的。

那为什么要迁都许昌呢?

很简单,许昌既是曹操的大本营,也是当时曹操的势力范围中最合适定都的。

对于曹操而言,定都许昌,对他的宏图霸业极其有帮助,因为许昌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

当时,曹操所占之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块“死地”,被几个当时东汉末年实力最强悍的几大诸侯四面包围,强敌环伺,根本就没有逃跑的机会。

北有诸侯第一人袁绍蠢蠢欲动,东有吕布、刘备等豪强虎视眈眈,东南部则是盘踞淮南的袁术,南部则被刘表荆州军所威胁,西南部张绣占据南阳,关中、洛阳地区散布着众多零零碎碎,实力不俗的反曹势力,如盘踞在长安的郭祀、李榷等。

此时,对曹操而言,要想争霸,要想挟天子以令诸侯,首要做的就是一座能够让他在这危机四伏的四战之地存活的大本营,也就是东汉天子的居所。

许昌,此时无疑就成为了曹操最佳选择。

许昌,西部、南部和西北部皆为山地丘陵地区,西北背靠嵩山山脉,西部有石人山、白云山、伏牛山等山脉阻隔,南部有大别山、博山等山脉横亘,只有中部、东北为平原地区。对古代而言,许昌就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

此时,已许昌为都城,曹操只需在后方稍布置些精兵,就可抵挡住后方诸侯的窥视。尔后,曹操便可集中兵力去防备和进攻他前面的敌人。

除此,许昌与长安、洛阳自西向东连为一体,向北行二百余里即可直抵黄河,向西北经禹州、登封等地行三百余里便可直抵洛阳。与南阳又互为犄角,更为宛、洛东进必经通道。

以此,选许都为都城,曹操既可远离四战之地,又不至于太过远离当时的政治中心。

正如清代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所言:“自天下而言河南为适中之地,自河南而言许州又适中之地也。北限大河曾无溃溢之患,西控虎牢不乏山溪之阻,南通蔡、邓实包淮、汉之防,许亦形胜之区矣”许昌对曹操来说,就是天选之地。

当然,曹操选许昌为都城,除了许昌具有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外,还在于许昌是东汉末年最为富庶的其中一块地区,能充分保障曹军的粮草供给。

许昌在秦时,便已是鱼米之乡,农业、渔业、畜牧业都很是发达,在“小农经济”的封建时代,许昌至东汉末年已属于高度发达的大中城市,经济十分发达。

此外,许昌的交通也极其便利,北临黄河,东接黄淮平原,南通江夏郡,西南与南阳盆地相望。这种地理优势极有利于曹军调配各方资源,赶赴前线。

总的说,曹操迁都许昌,根本原因在于许昌是当时想要争霸天下的曹操的最佳选择,“进可攻,退可守”“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简直就是天选之地。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世人只知卧龙凤雏,司马懿的绰号你知道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懿,三国,风云人物

    一提到《三国演义》,想必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卧龙”诸葛亮的名号,毕竟在全书中,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卧龙”和“凤雏”可谓都是三国数一数二的大谋士了。在民间早有传闻,二者得其一便可安天下,但是刘备一人独得其二,为何却未能统一天下呢?这其中恐怕和一个人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人自然就是司马懿了。司马懿出生于

  • 赵构为什仫会变成南宋最能逃跑的皇帝?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赵构,宋朝,风云人物

    他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却因宠幸秦桧,杀害岳飞,让后人诟病他懦弱胆小,卑鄙无耻。他偏安一隅,不仅不收复失地,还向金国称臣纳贡。然而登基前的他,却是天生神力,勇猛无敌。他是宋高宗。《宋史·高宗本纪》记载: (宋高宗)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宣和四年,始冠,出就外第。一石五斗,这

  • 明武宗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朱厚照,即明武宗,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共16年,年号正德。他是明孝宗朱佑樘之子,生母是孝成敬皇后张氏。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厚照是明朝极具争议性的皇帝。他少时聪慧却玩物丧志,称帝后任情恣性,荒淫无度,宠信宦官,以致朝政败坏。在位时曾御驾亲征大败蒙古,平定宁王叛乱。正

  • 历史上陈阿娇为何会斗不过舞女出身的卫子夫?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陈阿娇,汉朝,风云人物

    我们都知道金屋藏娇的故事。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母以子贵”向来是亘古不变的政治法则。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之所以被卫子夫替代,主要就是因为陈阿娇没有给刘彻生个一男半女,加上其性格张扬跋扈,不可一世,最终上演了一出失宠的悲剧。与此同时,卫子夫抓住时机成功

  • 李昭德:唐朝时期宰相,他的结局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风云人物

    李昭德,字昭德,唐朝时期宰相,刑部尚书李乾祐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昭德出身陇西李氏丹杨房,为人精明干练。举明经入仕,历任御史中丞,坐事贬为陵水县尉。入为夏官侍郎,负责兴建神都洛阳。武周建立后,授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延载元年(694年),迁检校内史,打击酷吏政

  • 诸葛亮为什么要重用马谡?看中了他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谡,三国,风云人物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马谡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任用他为参军。不过,在公元228年,马谡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也有说法马谡是在狱中病逝)。对于诸葛亮北伐来说,马谡的失误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值得注意的是

  • 班婕妤曾深受宠爱,为什么最后还是敌不过赵飞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班婕妤,西汉,风云人物

    班婕妤,西汉著名才女,也是汉成帝刘骜的嫔妃,曾深受汉成帝的宠爱,但最后还是难敌赵飞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主要是因为自赵飞燕、赵合德进宫后,更加受到汉成帝的恩宠,她们的所受的宠爱超过了班婕妤。并且因为赵氏姐妹的得宠,对当时的许皇后也构成很大的威胁,所以

  • 空城计司马懿撤兵真的是迫不得已吗?为何这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风云人物

    诸葛孔明的“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三国演义》这一本小说,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这本小说可是我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里面描写了三国时期曹操诸葛亮刘备等各大群雄互相竞争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在《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之中

  • 吕布麾下三大名将分别是谁?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吕布,三国,风云人物

    东汉末年自黄巾军起义后,由于中央朝廷无力剿灭,于是各处地方纷纷聚兵,一时之间诸侯并起,成为了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三国时代,现在一谈到三国基本就是蜀汉、东吴、曹魏,但是在三国前期的时候,那一些名震天下的诸侯中,在袁绍、曹操等人之外,吕布便是最为亮眼的那一颗星。虽然在后人眼中,吕布作为“三姓家奴”无可称道

  • 为什么说柴荣是最幸运的继承者,也是最不幸的开拓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风云人物

    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能以养子的身份荣登大统的人有几位?不仅如此,这位幸运者在登基之前,甚至连宫廷斗争的血雨腥风都没经历过,这位运气极好的人就是柴荣。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幸运的继承者柴荣之所以这么幸运,有三个原因1、养父兼姑父郭威的家属被后汉隐帝刘承佑杀光。郭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