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宣帝一生英武,他最后为什么不换太子?

汉宣帝一生英武,他最后为什么不换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29 更新时间:2023/12/7 21:11:07

汉宣帝一生英武,他治下的汉朝,成为西汉时期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可是,他却没能选好太子。他的太子刘奭上台后,由于自身能力有限,魄力不够,无法驾驭群臣,造成朝中外戚、儒臣、宦官三股势力之间激烈争斗。最终,西汉在这种争斗和内耗中走向了衰落。以至于后来皇权旁落,王莽窃夺皇位,灭亡西汉,建立新朝。

事实上,汉宣帝在位的时候,已经敏锐了发现了这一点,预知了西汉将来的历史衰败进程。他当时就说过“乱我家者,太子也”的话,认为太子上台后,必然使汉家天下走向混乱和衰落。可是,为什么汉宣帝却并不改换太子,而要等着太子将来祸乱他的汉家天下呢?

先来看看汉宣帝为什么不满意他的太子刘奭。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那句话的。

汉宣帝的曾祖父汉武帝晚年的时候,由于对自己身体的不自信,疑神疑鬼,害怕大臣夺了他的皇位。因此,他多次残杀大臣,带起了一片腥风血雨。尤其是因为“巫蛊之祸”,杀掉了大臣及刘家宗室数万人。

汉宣帝上台以后,照一般的做法,应该吸取汉武帝的教训,采用“怀柔”的统治术,实施仁政的。但奇怪的是,汉宣帝并不是这样做的,他当然也在实施仁政,但是同时也常常用严刑峻法打压大臣们。

他的太子刘奭对汉宣帝的做法很不理解,同时由于他从小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再加上反对汉武帝的“暴政”,因此,他就对他父亲提出来,希望他能够实施仁政。也就在那种情况下,汉宣帝告诉刘奭,汉家的统治办法,是“王霸结合”,也就是“恩威并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皇帝的威信,让大臣心存感激。

很可能他当时看出刘奭对他的说法很不服气,大约是做出了轻视的样子,因此非常失望而着急,说出了“乱我家者,太子也”的话。

那么,汉宣帝既然知道刘奭不会听他的那一套,将来上台后,不会采纳他的统治术,为什么他不换太子呢?

一、刘奭是许平君的儿子。

许平君对于汉宣帝的一生来说,是意义重大的。由于受“巫蛊事件”的影响,汉宣帝从小就是一个囚徒的身份,遭人白眼,受尽欺凌。而且还有一次,差点就被汉武帝给杀掉。

也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中,许平君不嫌弃他的出身,嫁给了他,并且鼓励他积极努力,勤学文化,广泛交友。汉宣帝也正是这样,才为他后来当皇帝后,成熟地处理政务事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就是这样一个自己深深挚爱的人,却被霍光的家人给害死了。而且还是在许平君生孩子的时候被霍家人害死的,死得相当凄惨。当时,霍家不只是害死许平君,还多次准备对太子刘奭下手,试图要毒杀刘奭。

就算许平君被霍家人害死了,那时候的汉宣帝也不敢有任何不满的表示,毕竟他的命运还掌控在霍光的手里。只有等到霍光死后,他才能为爱妻报仇。

出于对爱妻许平君的感激和愧疚,汉宣帝无论如何舍不得废掉许平君儿子的太子之位。这也是汉宣帝不愿意废黜刘奭最重要的理由。

二、废太子会引发巨大的祸乱。

汉武帝因太子刘据的“巫蛊之祸”,造成了几万人被杀,其中绝大多数是刘姓子弟。这一事件,汉宣帝虽然没有亲眼看见,但他是实实在在经历了的。这个记忆对于汉宣帝来说,是十分惨痛的。

汉宣帝虽然并不太满意他的太子,但是换太子所产生的风险则更大。就算不考虑许平君,刘奭也是自己的嫡长子。自古以来,“嫡长子继承制”已经深入人心。如果选择嫡长子继承皇位,则不会出什么问题。不选择嫡长子,则朝中势必将围绕立储的问题,引发一场腥风血雨。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到汉武帝,无不是如此。汉宣帝自然不愿意这样的悲剧发生。

三、没有任何让汉宣帝废太子的外部动力。

研究一下汉高祖、汉景帝、汉武帝的情况,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废太子,都是因为有外部动力的影响下,才会实施。汉高祖废太子,是因为他喜欢戚夫人不喜欢吕后,所以要把太子换成戚夫人的儿子。汉景帝废太子,是因为有刘嫖的介入,再加上他讨厌栗姬的嫉妒心。汉武帝废太子,则是江充等人的谗陷。

但是刘奭当太子的时候,却并没有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因此,纵然汉宣帝有这样的心思,也不会付诸行动的。

标签: 汉宣帝汉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董卓挖开汉武帝陵后发现了什么,吓得他寝食难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董卓,汉朝,风云人物

    东汉末年,凉州军阀董卓应邀率军赶到洛阳勤王,诛灭十常侍却赖在京城不走了,还废黜少帝刘辩和何太后,改立刘协为帝,又在朝中进行大清洗,彻底把持了军政大权。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提出迁都长安并强制要求执行,汉献帝刘协入住长安未央宫,董卓自己则留守洛阳抵抗关东联军。由于是强制性迁都,董卓派出大批

  • 为什么说吴情是最倒霉的状元?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情,明朝,风云人物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几千年来,这个名字曾经风靡过整个中华大地,成千上万的士子追逐着这顶桂冠,金榜题名,步入政坛加官进爵。中国的老百姓把他们看作文曲星下凡,所谓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成为当时荣耀和显赫的代名词。不过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倒霉催的状元,本应金榜题名,可惜

  • 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端,唐朝,风云人物

    唐朝大历年间,有一位行走在诗坛上的赵州人,《全唐诗》收录他的诗258首,编为3卷。他的《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入选唐诗三百首。因是宴席中的即兴发挥,诗人得到了升平公主之驸马郭暧的厚赏,如愿得到了驸马府里一位姿色绝代且弹得一手好筝的美人“镜儿”。成就了一段风流才子

  • 明朝名将马芳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风云人物

    威名万里马将军,白发丹心天下闻。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有些时候,一个人的出身并不能决定他的未来,一个出身不好的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最终成为他人仰视的人物,而马芳的一生便验证了这样的道理。马芳原本不过是一个奴隶,但是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了一代名将,人称

  • 唐朝第一清官陆贽,穷得连皇帝都看不下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陆贽,唐朝,风云人物

    唐朝在历史上无疑是强大的,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的领土到达了西域。也就是现如今的中东地区。不过后来随着唐朝的节度使出现,导致了唐朝走了下坡路,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更是走向了灭亡。在历史上,唐朝出现了两位厉害的皇帝。他们分别是唐太宗李世民和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唐朝时期,出现了很多盛世,最为人熟悉的就是贞观之

  • 唐顺宗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他在位一百多天就退位称太上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顺宗,唐朝,风云人物

    李诵,即唐顺宗,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李适长子,他当了二十五年的太子,但在位仅一年不到就退位称太上皇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太愿意在活着的时候把皇位让出来,传给接班人。从历史上看,很多皇帝之所以成为太上皇是有很多苦衷的。比如大唐的开国

  • 郭女王是怎么死的?她的死很冤枉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郭女王,汉朝,风云人物

    郭女王是曹丕最宠爱的女人,也是曹丕的皇后。但是,郭女王的下场却是非常凄惨的。因为曹丕去世之后,曹叡登基,然后他就下旨把郭女王赐死了,死相非常凄惨,把嘴巴里面塞满了糠,用头发遮住了面。那么,曹叡为什么洋这样对待郭女王呢?其实郭女王也是很可怜,曹叡能够活下来也多亏了郭女王。因为当时曹丕要杀曹叡的时候,是

  • 岳飞被判北行入狱的时候 为何没人替他求情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岳飞,风云人物

    岳飞被判死刑为何无人求情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岳飞是赵构杀的,秦桧只是背锅,散步这种言论的人简直脑子有病。赵构事先根本就不知情,是秦桧直接越权先斩后奏,从提审岳飞到赐死,中间只有一天,按照正常程序也是得先得到大理寺的公文,然后由皇帝下诏赐死

  • 朱睦楧是什么人?他是如何解决宗禄开支的问题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风云人物

    朱睦楧明太祖第六世孙,周悼王第九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在总结前朝覆亡经验,考察历朝历代得失之后,决定恢复古老的分封制,分封诸子为王,让他们去藩屏帝室,希望能够在大明遇到生死存亡的危机时,这些藩王能够站出来挽狂澜于既倒,抚大厦之将倾。

  • 李亨作为太子利用马嵬坡兵变做出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亨,唐朝,风云人物

    提起唐玄宗,您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什么呢?是马嵬坡兵变还是和玉环的爱情故事呢?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讲一讲唐玄宗和儿子李亨的爱恨情仇。李亨虽是唐玄宗的儿子,可他的日子并不好过。皇帝每当过瘾的玄宗整日里派人监视他。好在并不像他的祖宗唐太宗一般逼父杀兄。大家都知道不受宠的孩子总会受到欺负。李亨就时常被宰相李林甫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