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愚蠢的宋襄公

愚蠢的宋襄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439 更新时间:2023/12/20 8:19:50

襄公见齐国发生内乱,就通知各国诸侯,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但是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把宋国的通知搁在一边,只有三个小柄带了点人马前来。

宋襄公率领四国的兵马打到齐国去。齐国一批大臣一见四国人马打来,就投降了宋国,迎接公子昭即位。这就是齐孝公

齐国本来是诸侯的盟主国,如今齐孝公靠宋国帮助得了君位,宋国的地位就自然提高了。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主事业。这次他约会诸侯,只有三个小柄听从他的命令,几个中原大国没理他。宋襄公想借重大国去压服小柄,就决定去联络楚国。他认为要是楚国能跟他合作的话,那么在楚国势力底下的那些国家自然也都归服他了。

他把这个主张告诉了大臣们,大臣公子目夷不赞成这么办。他认为宋国是个小柄,想要当盟主,不会有什么好处。宋襄公哪里肯听他的话,他邀请楚成和齐孝公先在宋国开个会,商议会合诸侯订立盟约的事。楚成王、齐孝公都同意,决定那年(公元前639年)七月约各国诸侯在宋国盂(今河南睢县西北,盂音yú)地方开大会。

到了七月,宋襄公驾着车去开大会。公子目夷说:“万一楚君不怀好意,可怎么办?主公还得多带些兵马去。”

宋襄公说:“那不行,我们为了不再打仗才开大会,怎么自己倒带兵马去呢?”

公子目夷怎么也说不服他,只好空着手跟着去。

果然,在开大会的时候,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当盟主,争闹起来。楚国的势力大,依附楚国的诸侯多。宋襄公气呼呼地还想争论,只见楚国的一班随从官员立即脱了外衣,露出一身亮堂堂的铠甲,一窝蜂地把宋襄公逮了去。

后来,经过鲁国和齐国的调解,让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回去后,怎么也不服气,特别是邻近的郑国国君也跟楚成王一起反对他,更加使他恼恨。宋襄公为了出这口气,决定先征伐郑国。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楚国求救。楚成王可厉害,他不去救郑国,反倒派大将带领大队人马直接去打宋国。宋襄公没提防这一着,连忙赶回来。宋军在泓水(在河南柘城西北,泓音hóng)的南岸,驻扎下来。

两军隔岸对阵以后,楚军开始渡过泓水,进攻宋军。公子目夷瞧见楚人忙着过河,就对宋襄公说:“楚国仗着他们人多兵强,白天渡河,不把咱们放在眼里。咱们趁他们还没渡完的时候,迎头打过去,一定能打个胜仗。”

宋襄公说:“不行!咱们是讲仁义的国家。敌人渡河还没有结束,咱们就打过去,还算什么仁义呢?”

说着说着,全部楚军已经渡河上岸,正在乱哄哄地排队摆阵势。公子目夷心里着急,又对宋襄公说:“这会儿可不能再等了!趁他们还没摆好阵势,咱们赶快打过去,还能抵挡一阵。要是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

宋襄公责备他说:“你太不讲仁义了!人家队伍都没有排好,怎么可以打呢。”

不多工夫,楚国的兵马已经摆好阵势。一阵战鼓响,楚军像大水冲堤坝那样,哗啦啦地直冲过来。宋国军队哪儿挡得住,纷纷败下阵来。

宋襄公指手划脚,还想抵抗,可是大腿上已经中了一箭。还亏得宋国的将军带着一部分兵马,拼着命保护宋襄公逃跑,总算保住了他的命。

宋襄公逃回国都商丘,宋国人议论纷纷,都埋怨他不该跟楚国人打仗,更不该那么打法。

公子目夷把大家的议论告诉宋襄公。宋襄公揉着受伤的大腿,说:“依我说,讲仁义的人就应该这样打仗。比如说,见到已经受了伤的人,就别再去伤害他;对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能捉他当俘虏。”

公子目夷真的耐不住了,他气愤地说:“打仗就为了打胜敌人。如果怕伤害敌人,那还不如不打:如果碰到头发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就干脆让人家抓走。”

宋襄公受了重伤,过了一年死了。临死时,他嘱咐太子说:“楚国是我们的仇人,要报这个仇。我看晋国(都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的公子重耳是个有志气的人,将来一定是个霸主。

你有困难的时候,找他准没错儿。”

标签: 愚蠢的宋襄公齐桓公

更多文章

  • 盘庚迁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盘庚迁都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

  • 流亡公子重耳(晋文公)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流亡,公子,重耳,晋文公

    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

  • 姜太公钓鱼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姜太公,钓鱼,姜子牙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做纣(音zhòu)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他很有军事才能,在作战中百战百胜,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在这件事上,商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是在长期战争中,消耗也大,加

  • 晋文公退避三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

  • 奴隶倒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奴隶倒戈

    周文王死了以后,他儿子姬发即位,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太公望为师,并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音shì)作他的助手,继续整顿内政,扩充兵力,准备讨伐商纣。第二年,周武王把军队开到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地方,举行一次检阅,有八百多个小柄诸侯,不约而同地来到盟津会师。大家都向武王提出,要他

  • 弦高智退秦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弦高智退秦军

    晋文公打败了楚国,会合诸侯,连一向归附楚国的陈、蔡、郑三国的国君也都来了。郑国虽然跟晋国订了盟约,但是因为害怕楚国,暗地里又跟楚国结了盟。晋文公知道这件事,打算再一次会合诸侯去征伐郑国。大臣们说:“会合诸侯已经好几次了。咱们本国兵马已足够对付郑国,何必去麻烦人家呢?”晋文公说

  • 周公辅成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公辅成王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

  • 崤山大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崤山大战

    秦国的大军想偷袭郑国,晋国那边早就得到情报。晋国的大将先轸认为这是打击秦国的好机会,劝说新即位的晋襄公在崤山(今河南洛宁县北,崤音yáo)地方拦击。晋襄公亲自率领大军开到崤山。崤山本是形势十分险要的地方,晋军在那里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秦军到来。孟明视他们一进崤山,就中了埋伏,被晋军团团

  • 西周时期的国人暴动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国人暴动

    在成王、康王统治的时期,周朝政局比较安定。后来,由于奴隶主贵族加重剥削,加上不断发动战争,平民和奴隶的不满情绪也随着增长。周朝的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采用十分严酷的刑罚。周穆王的时候,制订了三千条刑法,犯法的人受的刑罚有五种,叫做“五刑”。像额上刺字、割鼻、砍脚等等。但是,刑罚

  •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两国没有发生战事。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国家又拉了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他出兵争霸权。无奈楚庄王不听那一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