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晏婴为何在齐国进入“危急存亡之秋”时刻,以礼治国?

晏婴为何在齐国进入“危急存亡之秋”时刻,以礼治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545 更新时间:2023/12/15 3:51:38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晏婴的故事。

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情况日益严重。当时的鲁国“三桓”专权,陪臣执国命,至季氏“八佾舞于庭”,已是肆无忌惮了。

齐景公九年,晏婴出使晋国,与叔向讨论起晋、齐两国的形势时,晏婴说:“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

可见当时齐国的内政已经体制崩乱,陈氏为拉拢民心而自行更改器制的容量,这种行为是于“礼”不合的。此外,齐国室的腐败暴敛也使民心日益流失,再加上当时的士大夫多向陈氏靠拢,可见齐国公室在当时业已进入“危急存亡之秋”。

晏婴想让齐国成为一个井然有序、政令通达的国家

当时辅佐齐景公的晏婴,面对这样的情况曾经向齐景公表示他自己是所谓的“社稷之臣”,也就是说,晏婴对自己的期许便是“建立国家政治,以区别上下的界限,使他们都恰当合理;制定百官的等级顺序,使他们都能各得其所;拟定法令告,使其能传达到四方”。

由此可见,晏婴想要将齐国建立成一个符合礼节制度,并且井然有序、政令通达的国家。

遗憾的是,晏婴的理想显然是与当时的齐国政局背道而驰的。正因如此,他在此时提出了“以礼治国”的论点,希望挽救当时陈氏政权造成齐国政体崩坏的情况。

事实上,当时齐景公已经感觉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生怕齐国亡于其任内。除此之外,他对大权旁落于诸大夫的情况,也是相当忧心,尤其是对陈无宇家族的不断膨胀倍感威胁,但是却又束手无策,因此齐景公希望晏婴帮他想办法。

晏婴对陈无宇的态度,刚开始是赞同的,因为陈氏家族爱民薄敛,对稳定当时齐国政局极有帮助,但后来却有些担心陈氏家族聚财施于民,国家财力集中在他之手。

在晏婴晚年时期,他见陈氏家族势力强大,不断扩张,又掌握了齐国不少的权力,已经出现“君臣易施”、“民归陈氏”的局面,他就坚决地站在姜姓公室的立场上,反对陈氏家族不断扩张。

晏婴的施政理念——“以礼治国”

当齐景公向晏婴询问应该拿陈氏家族怎么办才好的时候,晏婴认为这已经不仅仅是“抑制陈氏家族扩张”那么简单的事情了,而必须从根本上去解决,也就是“以礼治国”。

在晏婴看来,“以礼治国”是限制陈氏家族扩张的主要办法。我们都知道,“礼”的核心便是上下有序的等级制度,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按照礼制,君臣是不能易位的,这也是所谓的“家施不及国”和“君令而不违”。如果依照礼制而行,晏婴就有理由采取各种措施来限制陈氏家族势力的扩张。

晏婴把“礼”作为调整统治阶级内部以及对立阶级之间关系的手段,他的目的就是维护齐国国君的权力和利益。因此,晏婴反对政出家门,大夫收公利,臣代君统治人民。

晏婴的这一建议,使得齐景公正视到齐国内政紊乱的根源所在——“僭越”。齐景公经由晏婴的说明,了解了“礼”的具体而有效的作用之后,便迫不及待、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晏婴的建议。

晏婴对礼制的信心其来有自。他引用《诗经》的话“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说明“礼”是不可以没有的。在晏婴看来,礼制乃是百姓所赖以立的纲纪,如果纲纪混乱,百姓就失去了遵从的依据,这是十分危险的情况,应该极力避免。但只要施行礼制,百姓就可以因此获得安顿。

春秋时期,“礼”是别上下最主要的依据。如果君主不讲礼仪,就是平民百姓,而百姓如果不讲礼仪,就会成为禽兽。如果不讲礼仪的“勇气”、“蛮力”多了,就会造成“弑君”、“逆长”的上下间伦常混乱。

当时的社会之所以尚未崩溃,最主要就是先人流传下来的礼制尚未崩溃,仍然有着节制的作用。所以说,“礼”是用来治理人民的,没有礼制而能将国家治理好,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晏婴还将“以礼治国”运用在齐国外交方面

“以礼治国”不仅在齐国国内推行,晏婴以为也应该将其运用在国与国的外交方面,甚至为天下所共同遵守。

在那个诸侯割据、争地争权的时代,各诸侯国有一个共同的病,便是:大国图名,小国求利。而鲁国虽然是小国,国君却能告知叔仲昭子:“诸侯间的交往要互相谦让”。因此晏婴建议齐景公应该对鲁君更加重视,以重礼相待。

晏婴的建议对于诸侯国之间的外交维系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当时各国莫不急于扩张自己的版图,因此彼此间贬损、僭越之事多有所闻,也使得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针对此情况,只有重整“礼制”,施行“以礼治国”来匡正这种一触即发、剑拔弩张的形势,使得人人各安其位,自然政通人和。

晏婴多次表达出怜悯百姓之情,可见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征伐,造成百姓们的困顿和贫瘠。因此只有“以礼治国”,才能使一切回归到常规伦理之下,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标签: 晏婴春秋

更多文章

  • 李抱真:他是唐朝名将,却因为吃“仙丹”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抱真,唐朝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此后天下纷乱不休,内有宦官在皇宫挟持天子,外有节度使在藩镇割据反叛,这两股力量逐渐将唐朝推入灭亡深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西域粟特人安兴贵,世代居住在凉州,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了割据在凉州的李轨,被封为凉国公。安兴贵的曾孙安重璋,跟从李光弼讨伐安史叛

  • 汉武帝登基时年龄还不大,他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武帝,西汉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武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汉武帝时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在他的时期开辟出来的陆上丝绸之路也是现在的一个发展重点,仅仅从这一点,便已经能看得出汉武帝的雄才伟略了。那么,汉武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登基的时候年龄还不大,那么他又是为什么能够

  • 赵姬与嫪毐的感情怎么样?嬴政为何要拆散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嬴政,秦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姬和嫪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欣赏。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在历史上以风流出名,她与吕不韦和嫪毐秽乱宫廷,堪称历代的奇葩。古代宫廷,失去丈夫的寡妇养情人,屡见不鲜。秦始皇的爷爷的奶奶,宣太后也是出了名的养情妇,但是唯独赵姬不能被原谅,甚至险些与秦始皇断绝母子关系。为什么赵姬养

  • 紫薇与尔康的儿子的历史原型:丰绅济伦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丰绅济伦,清朝

    “皇上,你可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么?”,这句经典的台词就是出自曾经极为红火的电视剧《还珠格格》,这是紫薇对乾隆皇帝所说的话,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信息,一个是紫薇认识乾隆,二个乾隆与夏雨荷是老相识,看过《还珠格格》的都知道,紫薇就是夏雨荷与乾隆所生的女儿,后来紫薇与乾隆认亲,成为紫薇格格,剧中的她温婉聪

  • 汉成帝:含着金汤匙出生,直接钦点为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成帝刘骜,汉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讲一讲汉成帝刘骜的故事。每个人在成长经历之中,都会有迷茫、彷徨、失去方向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如果逆流而上,终会拨开云雾见光明,但是如果顺流而下、恣意而为,或许就会是另一番景象,甚至会堕落。汉成帝刘骜在还是太子的时候,迷茫时未能选择逆流而上,而是选择了顺流而下,人也跟着有了翻天

  • “九千岁”的魏忠贤斗不过17岁的崇祯,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崇祯,明朝

    年仅17岁、根基未稳的崇祯,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一个月之内,斗倒权势熏天、不可一世的“九千岁”魏忠贤,除了他异于常人的少年老成外,其实最为关键的因素,则是明朝中后期极尽完善的政治权力制衡体系。明朝中期,为抗衡日益兴盛的文官集团,皇帝们亟需培养一支完全从属于皇权的力量。于是,与皇帝亲近的太监,从此参与到了

  • 什么是十三翼之战?成吉思汗吃过的唯一一次败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吉思汗,宋朝

    大家好,说起十三翼之战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成吉思汗一生征战四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般来说都是他攻打别人,没有别人攻打他的份。然而他也吃过败仗,而且败在了安答札木合的手上。铁木真铁木真和札木合是安答,安答是蒙古语,意思就是跟结拜兄弟差不多。铁木真和札木合幼年的时候就结拜成了安答。铁木真和札

  • 名将韩擒虎到底有多强?被史书称为"阎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朝,韩擒虎

    翻开五千年历史的故事堆,可谓名臣如云、武将如雨。那些在朝代更替、外敌来犯等关键节点涌现出来的武将们更是让时光增色生辉,让历史瑰丽华彩。常言道:时势造英雄。任何一个在时光长河中留下印痕的人物都离不开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往往特立独行,留下佳话。韩擒虎原名韩擒豹,字子通,是北周及隋朝名将

  • 元代奇皇后奇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外国皇后,她是如何上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奇洛,元朝

    元代皇后奇洛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可能很多人一直会有一个误解,即中国古代是“一夫多妻制”,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严格来说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皇帝的正妻只有一个,就是皇后。那皇后是不是中国人呢?大家可能会想这不是废话,妃子可

  • 三国第一"毒士"贾诩,他想出过哪些谋略?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贾诩,三国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贾诩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这是易中天在讲三国中对贾诩的评价,贾诩一生颠沛流离,如果说吕布是“三姓家奴”,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