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鞅之死是必然吗,秦惠文王赢驷为何要对商鞅处以车裂之刑?

商鞅之死是必然吗,秦惠文王赢驷为何要对商鞅处以车裂之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99 更新时间:2023/12/16 14:36:37

大批能臣造就了秦国在惠时代的辉煌,也反映了秦惠文王的识人驭人的本领。秦惠文王即位后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商鞅变法后,秦国有了一个比较严格规范的法治系统,这个强大的法制系统只求法不讲理,对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不论因触法,只要违反秦国法规就得受罪,没有任何理由,一时间之间多少人因此饱受皮肉之苦或是亡命天涯,而对统治者的约束是最触痛他们的,太子不留神犯法,商鞅竟刑其大夫,黥其师,此举不可不说是大胆之举,不懂得变通的商鞅为自己的死设了个死套,换句话说商鞅的死是必然的。

顾全大局

一登上王位的秦惠王赢驷就处决了商鞅,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商鞅已成为王权与贵族利益冲突的焦点。贵族们不敢对王权发出不满,但要把这种不满发泄在商鞅身上,所以秦惠文王刚刚即位,商鞅就被诬告谋反,为了处理好王权和贵族的关系,秦惠王赢驷不得不让商鞅死,以此安抚阶级的情绪。商鞅变法一开始就引起大量秦国老贵族的利益,只是迫于秦孝公没有发作而已。秦孝公一死,贵族纷纷把矛头指商鞅,新君秦惠王为了稳定时局必杀商鞅以平息贵族之愤。

私人恩怨

当年赢驷年少时犯法被商鞅新法处置,作为尊贵的王室成员,因为自己的一个不小心触犯了法规,商鞅居然刑其大夫,黥其师,不但自己受到处罚,赢驷的两个师傅也被判刑。所以秦惠王,包括公子虔怀恨在心是有可能的,但是赢驷也并不是一个彻底无情无义的君主,到底还是一个务实的君王,处决商鞅以后,其变法的内容仍在执行。

斩草除根

在法治建设完成后,秦惠文王和商鞅拥有巨大的权力,既是法治的最强维护者,也是法治的最大危害者,而君主制下的法的象征只能是一个人,商鞅这样的能人只能在秦国为秦多用,放在别国都是个极大的威胁。君主制时代臣子势力,威望盖过君主是很可怕的,当时商鞅即是如此。从庙堂到地方到处都是被商鞅提拔的拥护变法的官吏,甚至是军队也不乏大量商鞅的支持者。尽管商鞅是大公无私,忠君爱国,但是这样强大的力量对于新即位,根基不稳的秦惠王来说是非可怕的。同时,商鞅变法已全面实施,改革也走上了正轨。因此商鞅之死是无法避免的悲剧。

更多文章

  • 死牢里长大的皇帝却成为为西汉的“中兴之主”——汉宣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宣帝,刘病已,刘询,死牢,皇帝

    长安天牢里的刘病已是一名钦定的死囚。他这辈子连平平安安做个老百姓都是奢望,却鬼使神差地成为皇帝。刘病已登基后改名刘询,史称汉宣帝,被誉为西汉王朝的“中兴之主”。这个原本与皇位绝缘的孩子,最后成了一代明主,有人说他是“长安牢狱中走出的天子”,有人说他是中

  • 实现“光武中兴”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东汉,皇帝,刘秀

    新朝末期全国一片混乱,反莽起义无处不在。公元17年,以铜马、绿林、赤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在全国爆发。起义过程中,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和豪强列霸,也乘机聚兵起事,攻城掠地,大闹天下,全国又处于一片互相残杀的混乱之中。国破家亡,各民族之间互相残杀。处在这种灾难之中的人民,他们日夜思念曾给他们带来幸福的高祖

  • 傀儡皇帝的壮举——秦三世子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傀儡,皇帝,壮举,秦三世,子婴,赵高,韩谈,刘邦

    秦三世子婴继位不久,刘邦就进入关中。刘邦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的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中投降。秦王朝在子婴投降的那一刻正式结束。子婴在位仅仅46天,这个时候要子婴拯救秦王朝是不可能的了,因为这个时候就是上帝也拯救不了秦王朝了。但是,子婴还是干了件让后世所有傀儡皇帝

  • 猎虎皇帝萧宝卷,却丢掉了整个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萧宝卷,萧衍,猎虎皇帝

    齐明帝死后,萧宝卷(公元483501年)当上了南齐的皇帝。萧宝卷长得孔武有力,常以“天下第一勇士”自居,为了彰显自己的武功,他一直想亲手猎杀一只猛虎,便下诏在全国范围内寻觅虎踪。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各地都没有传来任何关于老虎的消息。这日,萧宝卷正闷闷不乐地坐在龙椅上,宠臣茹法

  • 唐太宗李世民和大理寺少卿戴胄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太宗,李世民,大理寺,少卿,戴胄,故事

    唐贞观年间,在太宗李世民的倡导之下,朝廷开展了大规模的人才选拔推荐活动。由于这个活动规模声势宏大,就有人打算浑水摸鱼。太宗听说有人谎报官阶和资历,就命谎报的人自首并警告说,如果不自首,一经查出,便处以死刑。过了不久,有一个谎报资历且不自首的人被抓了。唐太宗将他交给大理寺处理,大理寺根据国家的法律,将

  • 春秋时期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时期,晋文公,退避三舍,故事,重耳,骊姬,楚成王,夷吾

    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害死了太子,又害得太子的两个弟弟重耳和夷吾逃亡国外,各奔东西。重耳逃亡到楚国时,得到了楚成王的厚待,重耳非常感激。有一天,楚王又设宴招待重耳。酒过三巡,楚王问重耳:“日后公子若返回晋国做了国君,如何报答寡人?”重耳一

  • 明朝朱元璋与又骑‘龙’又抱‘凤’的娘娘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伯温,洪武帝,朱元璋,马皇后

    明朝初定,朱元璋刚登大宝,后宫空虚。军师刘伯温和众文武大臣纷纷奏本,要皇上快选娘娘和嫔妃,以保大明江山久远。朱元璋准奏,于是众臣有举张家女的,也有保李家妞的。朱元璋虽也选了几个嫔妃,可却都不甚满意,所以正宫娘娘之位一直空着。朱元璋是马上皇帝,整天拼杀惯了,再加上从小就给人放牛,苦出身,一见这些拿捏着

  • 举贤任能人心所向一代明主——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权,举贤任能,人心所向,鲁肃,曹操,阚泽,吕蒙,甘宁,凌统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杭州富阳)人,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从十八岁始,孙权继父兄之业治理江东,直至寿终七十一岁,称帝三十一年。孙权在位期间,东吴疆土倍增,国力由弱到强,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魏鼎足而立,成为一方强国。虽处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却能保一方国泰民安。曹操不敢小觑,

  • 王莽为何杀光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莽,汉哀帝,汉平帝

    汉哀帝即位后,其祖母得势,王莽被赶回封地。王莽闭门自守,为了伺机复出,非常老实。不料,二儿子杀了一个奴仆,他一怒之下,逼着儿子自杀了。群臣知道后,认为王莽能大义灭亲,如此高尚却被冷落太冤枉了,纷纷上书要求王莽回京做官。汉哀帝看群情汹涌,便答应了。王莽回京没多久,汉哀帝就驾崩了。接着,年幼的汉平帝即位

  • 让寇准叹服的宰相王旦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寇准,叹服,宰相,王旦,宋真宗

    王旦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历朝历代有如此雅量的宰相并不多见。王旦的宽广胸怀一直被后人称道,连一代名相寇准都不得不叹服。据《宋史·王旦传》记载,在王旦任职中书省的时候,寇准任职枢密院,均是宋真宗的左臂右膀,王旦经常在宋真宗面前讲寇准的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