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天祥:王朝覆灭,英雄横空

文天祥:王朝覆灭,英雄横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937 更新时间:2024/1/18 9:22:13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蒙古兵排山倒海般南压,南宋危如累卵。拉着四岁的宋恭帝垂帘听政的谢太后连忙鼻子一把眼泪一把地下“哀痛诏”,急命各地方官招兵“勤王”,抗敌保“国”。谁知“满朝朱紫贵”,真正领兵“勤王”的只有六人,文天祥是其中之一。

文天祥毁家纾难,捐资充当军费,招募兵丁三万人赴临安救难。途中,他接到命令,任平江府知府,领兵救援常州。可怜这位平江府知府还没来得及踏上平江的土地,只是领了个虚名,就带着他的破烂“消防车”去常州“救火”。这支没来得及训练的“蚁军”有点乌合之众的味儿,一碰上强大的蒙古军铁骑,立刻化为齑粉,一战下来,仅余六人。文天祥死里逃生。

一个文天祥纵使有三头六臂或有分身之术,也难以抵挡蒙古军滚滚南下的洪流。

1275年,临安,元军兵临城下。谢太后已决心投降,派人去元军大营谈判,然而却遇到两个棘手问题。

一是“大宋”对蒙古怎么称呼的问题。谢太后先派人前往伯颜营中,主动提出称侄或侄孙并纳币的屈辱条件,请求元朝罢兵议和,当即遭到伯颜拒绝。伯颜大帅不要这个“侄子”,更不要这个“侄孙”。谢太后继而又派人去伯颜营中“奉表称臣”,又是答应给钱又是许诺给物,仍遭到伯颜大帅的怒斥。太皇太后无奈,只得用小皇帝赵显的名义向元“百拜奉表”,主动削去帝号,改称“国主”,派监察御史杨应奎带着宋朝传国玉玺三去伯颜营中,拱手送上尚存的全部河山。宋朝彻底玩完。

第二个问题是谈判的人选问题。谢太后先派了柳岳等普通大臣前往伯颜营中谈判,称侄称孙都不行,原因是柳岳的级别太低了。再改派监察御史刘观杰去伯颜营中“奉表称臣”,仍不行,级别低。伯颜要和丞相谈。岂知右丞相陈宜中是个贪生怕死的软蛋,一听此事,脚底抹油溜了,一直逃到隔山隔水的温州躲起来。太皇太后呼天抢地一番后,临时擢升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人马知临安府,与伯颜议和。

文天祥被伯颜扣住。

不过,客观地说,是元兴宋灭,才成全了文天祥的历史美名。否则便没有历史上的文天祥。他甚至和丞相之类的高官无缘。

文天祥是江西庐陵人,少有大志,科考顺风顺水,19岁考乡校第一,20岁连中三元:中选吉州贡士,临安应进士试,在殿试中,宋理宗亲拔为状元。

他作的“御试策”切中时弊,拟改革方案,述政治抱负,高出一筹。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眼看文天祥就要仕途通达,灰黄腾达了,几天后,文天祥的父亲竟不幸病故,文天祥按例归家守丧三年。

刚一瞥京城风华,又不得不黯然退回,这是一种预兆吗?

守丧之后,文天祥十几年里大都在一些地方官的职位上转悠。宁都判官,刑部侍郎,江西提刑,赣州知府等,或半年,或月余,疲于奔命,无所建树。总结其为官特点,如果不是恰巧碰上亡国乱局,文天祥一生好点儿的结局,仕途时断时续,终老南山,如辛弃疾,陆游;不济点儿的,或发配,或丧命,如岳飞,都有可能。

开庆元年(1259年),元军多路齐攻江南,江南危急,临安危急,朝廷一片混乱。宦官董宋臣请宋理宗迁都避敌,朝中有附和之声,民心浮动。正在守丧的文天祥仅以进士身份建言:杀董宋臣,以振民心,并献御敌之策。可惜,文天祥的一片忠心被懒懒地晾在了临安宫墙外的大街上,没人理睬。

文天祥生性耿直,不会拉帮结派,只知忠于朝廷。这在官场是大道,也是小道。成在这里,也会败在这里。中进士后,权奸贾似道拉他作门生,谁知文天祥不领情,他对贾似道的荒淫无耻、威福自专的行为极为不满,多次予以讥评和嘲讽。贾似道一怒之下,罢免了文天祥的官职。此后,如果不是国运维艰,文天祥能东山再起得到重用吗?

更严重的打击到来了。

正当文天祥在元军统帅伯颜帐中斗智斗勇之际,朝廷却偷偷地宣布解散文天祥的军队。以便为投降灭国扫清路障。一个元帅失去了军队。他的能力不会高于一个普通的士兵多少。伯颜果断下令扣押了文天祥。与此同时,谢太后带着皇帝赵显奉表投降,做了元帝国的阶下囚。

一个忠臣,一个统帅,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一个王朝,如此对待“战”与“和”,如此对待军队和统帅,焉有不亡之理?赵构无后,皇位由赵光义的血脉再传给赵匡胤一脉,传统说法叫归了“正统”。但是,从治国理念来说,赵家统治血脉是相承的,没有换血,更新,更没有断流。秦桧可恶,贾似道该死,但是,他们毕竟只是小树而已,如果没有宋王朝主降苟安的土壤,他们只会枯死,更谈不上枝柯柱天,浓荫匝地了。反大臣,更重要的是反皇帝。

文天祥和降帝、降太后及一班降臣由元军押解,猪群一样北进。不敢北伐,终得北进。行至镇江的时候,文天祥由义士相助,成功逃脱敌营,又九死一生,历惊涛骇浪,辗转到达福建。

宋朝还有没被逮尽的男人和皇族子弟。投降皇帝宋恭帝被押往元大都的同时,逃生的大臣陆秀夫张世杰拥立宋恭帝漏网的七岁弟弟赵昰在福州即位,是为宋端宗。一帮子不愿为奴的遗臣终于找到了一位血脉还算纯正的主子去侍奉。

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二十六日,文天祥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继续抗元。同年秋,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宋朝君臣失去了最后可供立身的巴掌大的土地,苟延残喘于波涛之间,并冠以一个好听的名字“行朝”。然而,在这个国已不国的危艰时候,内部仍争斗不绝。因对“微型朝廷”的实权派张世杰专权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七月,文天祥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府聚兵,指挥抗元。

这一次离开,到敌后去,文天祥还真的打了一次胜仗,这也是文天祥作为统帅一生仅有的胜仗。

文天祥打梅州,攻杀跋扈大将二人,回兵进攻江西,取得了于都大捷,后又转战赣州,乘胜攻下十多个县。这也是宋末最大的军事胜利。胜利虽振奋了民心,但也引来了元朝江西宣抚使李恒的重点围剿。文天祥大败,妻妾子女被俘,冬,自己被围,服毒自杀,昏迷后被捕。

真正的考验到了。此前的几十年只不过是文天祥人生悲壮时刻的预演而已。被捉后,时任元南方统帅的张弘范请示如何处置,元世祖惜才,说:“谁家无忠臣啊?”

张弘范优礼相待,送文天祥去大都。这时的大都几乎云集了宋朝的一班降君降臣,煞是热闹。途中,文天祥绝食八日,竟不死。到大都后被关押在学院胡同。于是,在大都,一轮又一轮的劝降大戏陆续上演了。

首先登场的是留梦炎。留梦炎本是宋的左丞相,元大军围困临安时,连夜逃出围城降了元。文天祥一见新贵留梦炎怒不可遏,斥责声里,留梦炎悻悻退出。诱降的好戏刚开场就收场了。

接下来请出的是一位重量级人物,旧帝宋恭帝赵显,文天祥一见赵显,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只回劝道:“圣驾请回!”就泣不成声了。可怜的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回,劝降的戏也草草收场。

文天祥如果想下驴,借赵显这个坡再合适不过了。一示忠心如旧,二得遂心愿。可是,文天祥这时修炼得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忠心了,而是作为传统意义上崇高的忠贞不二的典范去自我锤炼。王朝如此,旧帝如此,自己还能如此吗?挺直脊梁的骨鲠之臣,宋王朝不多,那么,就让自己做最后一个吧!

文天祥获重刑。元上层不甘心劝降失败,丞相孛罗帖木儿亲自开审,想敲开文天祥的花岗岩脑壳儿。孛罗帖木儿开堂,文天祥昂然而立,行拱手礼。孛罗帖木儿喝令左右按文天祥下跪,文天祥挣扎不屈,坐在地上对话。孛罗帖木儿问:“文丞相何以至此?”文天祥答:“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到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这里来。”自豪中满是捶心之痛。

一番较量之后,孛罗帖木儿无可奈何地问文丞相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帖木儿恼羞成怒:“你要死,偏不让你死。”文天祥又被关押了三年。

其间,文天祥又经历了亲情的考验。狱中,他接到女儿柳娘的来信,诉说她们母女宫中为奴的悲惨生活。文天祥心如刀绞,肝胆寸裂,但是,他十分清楚这是元朝廷的授意,只要投降,可重续荣华富贵。但他写信给妹妹说:“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大义,压倒了亲情。没有“忠”可言了,“义”,必须至上,不可动摇。

至元十九年(1282年)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渠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风报喜,并劝说文天祥加入他们的投降大合唱。文天祥凛然拒绝。

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仍是长揖不跪。元世祖宽容了这个“细节”,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世祖耐心地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下令“斩”。

次日,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文天祥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其实,南方也只是心中的故土,那里早是元朝的世界了。文天祥很平静,也很悲哀。“我的事完结了”,也只有我的事了。

文天祥人头刚落地,信使快马传令“刀下留人”。忽必烈惋惜地说:“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元世祖想真戏假作,吓唬一下文天祥,让他投降。可他不知道,文天祥早想吃这一刀了。

不管文天祥愿不愿意速死,真正加速他死亡的是他过去的同僚们。元世祖曾想答应文天祥,让他去做道士,但是,“忠心”的留梦炎对一帮子“降兄弟”说,“他回去了,我们的脸面往哪搁?”又对元世祖说,“他回去了,有很强的号召力,肯定还会起兵反我大元王朝的。”

文天祥如果知道有这一段插曲,可能会感谢留梦炎让他早点“取义”。文天祥死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尸时在他的衣带中发现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标签: 文天祥宋恭帝谢太后

更多文章

  • 卫绾是一位怎样的人 卫绾有哪些优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卫绾,汉景帝

    1、卫绾为人卫绾的忠诚是汉景帝很看重的,因此汉景帝任命他为丞相有这方面的考虑。虽然卫绾在汉景帝还是太子时,得罪过他,但是这是事出有因,也是卫绾忠诚的一个表现。当时汉景帝是太子,而太子是不能随便与大臣们私下接触,更别说宴请大臣了。因此,卫绾觉得汉景帝当时这么做是不妥的,于是托病推辞了,可能大家觉得卫绾

  • 宋朝后宫里的传奇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后宫,传奇,皇后,宋仁宗,曹皇后,韩琦,慈圣光献皇后

    1048年正月十八,宋仁宗正在皇后寝宫里休息,一声凄厉的惨叫撕碎了夜空。侍卫叛乱、闯进后宫杀人了!这让习惯了文治的仁宗皇帝多少有些紧张,倒是曹皇后先镇定下来,吩咐严守宫门,保护仁宗,又派心腹去调救兵、预备救火这一点非常聪明,正是她的预见,叛贼们纵火烧宫的计划流产了。这一夜之后,曹皇后在史书上留下了生

  • 明代后宫仅化妆品的费用一年花40万银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宫妃,化妆品,银子

    在清朝,七品级的太监月俸在4两~5两银子之间,以3000名太监来说,每月发给太监的工资就超过一万两银子。由于后宫俸禄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和经济负担,所以要进行后宫“立法”,以达到减少支出的目的。据《国朝宫史》反映,明代后宫开支巨大,“有明之季,脂粉钱岁至四十万两,内用

  • “千古太后”芈月一生中的三个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千古太后,芈月,男人,黄歇,秦惠文王,翟骊,宣太后

    芈月作为千古第一太后,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女政治家,出身楚国蛮荒之地随后加入秦国,并逐渐在江山社稷上有所为,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的太后,很多人会将芈月和武则天、慈禧相比较,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孰好孰坏只是民众心中个人的爱好取向,而历史人物的一生却都无一不精彩绝伦的,特别是他们极其曲折坎坷的人

  • 李凤娘: 当悍妇成了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凤娘,悍妇,皇后,宋光宗,隋文帝,唐高宗,赵惇

    说到皇帝怕老婆,隋文帝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唐高宗李治应该也算在其中。但怕老婆的皇帝并不只他们两个,只不过他们两个比较有名气而已。南宋的宋光宗就十分怕他的皇后,尽管宋光宗这个人没有什么知名度,要是说起他十个人最少有九个不认识他。而他的皇后李凤娘,同样也没几个人知道。李凤娘是河南安阳人,她的父亲是庆远

  • 没人敢娶的奇丑女如何当上皇后——钟离春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钟无艳,钟离春,齐宣王,孟子,烈女传,论衡

    钟离春(钟无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丑女,但她却是战国时齐宣王的王后。齐宣王是战国时齐国比较有政绩的君王,他虽然没有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张,却仍然愿意高薪把孟子留在身边。齐宣王非常爱养士,他常常将天下的名士聚集在自己身边,如淳于髠、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皆赐列第,为上大夫。齐宣王还最爱听这些名士讨论自己的

  • 窦漪房和卫子夫是什么关系,窦太后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窦漪房,卫子夫,关系,窦太后,吕雉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窦太后由林心如饰演,并给其起名窦漪房。这是民间传其名为窦漪之因,但《史记》和《汉书》中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唐代司马贞所撰《史记索隐》称:皇甫谧云名猗房。但是究竟是不是叫窦漪房还是有待考证的,因为古代女子闺名一般不流传下来。窦漪房是孝文窦皇后,她的出生日期和真实姓名都不

  • 赵飞燕为什么不能怀孕,赵飞燕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飞燕,子嗣,汉成帝,赵合德,刘欣

    赵飞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赵氏,号飞燕,出生于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穷,后在阳阿公主处学舞,为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l

  • 王娡是个什么样的人,汉景帝皇后王娡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娡,汉景帝,皇后

    历史上出身不怎么显贵的皇后不再少数,但是却很少像王娡一样,她出身比不上别人,在入宫之前还嫁作他人妇,这样的女人后来二婚,嫁给了皇帝,真是惊呆了小伙伴们,这样的皇后恐怕只有王娡才当得起吧。众所周知,在古代封建等级制度比较严苛的环境里,男尊女卑,女性的地位本不高,尤其还像王娡这样离过婚还带着拖油瓶的,更

  • 平阳公主:三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平阳公主,成功男人,背后,女人,曹寿,夏侯颇,卫青,汉武帝

    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平阳公主是曹寿背后的女人,是夏侯颇背后的女人,也是卫青背后的女人,不同的是三个成功的男人,都不同程度地给平阳留下了难以抚平的伤痛。平阳公主,名讳及生卒不详,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的长女,汉武帝刘彻同胞长姐。史书上对平阳公主的记载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