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燕国国君燕王哙是如何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

燕国国君燕王哙是如何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325 更新时间:2023/12/22 6:45:38

古代君大多都有疑心病,那么燕国国君燕王哙是如何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呢?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战国中期,燕国国君燕王哙不知吃错了什么药,竟然突发奇想将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燕王哙的这一荒唐举动引起了燕太子平的极度不满,由此导致燕国内部发生激烈混战。齐国趁机伐燕,一举攻占了燕国。之后燕人拥立燕王哙的庶子公子职为燕王,史称燕昭王。在燕人的拥护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干预下,燕昭王重新复立燕国。

燕昭王复国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无人可用。一位叫郭隗的大臣对燕昭王说:“古代一位君王想花重金求购千里马,可寻求多年也没得到。后来他身边的一位侍臣终于找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侍臣只好花五百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带回。君王看到马骨后大怒,侍臣说:‘我们愿意花五百金买下死掉的千里马,天下人就能看出我们真心求购的诚意,自然有人会送活的千里马过来。’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人带着千里马到来了。如今大王想招贤纳士,何不先从我郭隗开始。如果天下名士看到连我这样的都能被重用,何愁那些比我贤良的人不来燕国效力呢?”(《资治通鉴·周纪三》“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马者,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之,况生者乎?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燕昭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下令为郭隗修筑宫室,并尊郭隗为师。燕昭王礼贤下士的举动很快就传遍各国,因此有许多名士前往燕国谋职,其中就包括了后来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昌国君乐毅。此后,燕昭王励精图治,再加上有许多优秀人才忠心辅佐,燕国因此逐渐强大起来。

到了公元前286年,战国形势呈现齐、秦东西称霸的格局。当时的齐国国君齐湣王自认为天下无敌,于是四处兴兵征讨,还吞并了战国中实力排在第八位的宋国。眼看着齐国愈发强大,其他诸侯国都急了,大家都商议如何遏制齐国不断壮大的趋势。

燕昭王看到齐国此时已成众矢之的,认为讨伐齐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他问乐毅有什么看法。乐毅说:“齐强燕弱,要攻打齐国,必须联合其他国家共同讨伐。”燕昭王深以为然,于是他便让乐毅去游说赵、魏、韩、秦等国,商讨共同出兵伐齐。

公元前284年,燕、赵、魏、韩、秦五国联军大举进攻齐国,乐毅担任联军主帅。当时的齐国虽然很强大,可面临五国联军同时来犯,自然也是难以招架。最终,齐军大败,齐湣王在败逃途中被一个叫淖齿的人杀死。

乐毅率部乘胜追击,连下齐国七十多座城邑,整个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仍坚持死守。乐毅命大军合围这两座城邑,但过了三年却仍未攻克。此时,燕昭王身边有大臣进献谗言说道:“乐毅智谋过人,伐齐,呼吸之间克七十馀城。今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燕昭王听后召集群臣前来,他当众说道:“乐君亲为寡人破齐,夷其宗庙,报了先王被害之仇。就算乐君真的在齐地称王,寡人也愿意与他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这是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说罢便命人将那位进献谗言的大臣给斩了,群臣亲眼目睹了这一场面,再也没人敢在燕昭王面前说乐毅的坏话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燕昭王在这方面算是做到了极致。他对乐毅百分之百的信任,让乐毅在前线没有后顾之忧,由此换来了燕国的空前强大。乐毅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燕昭王宣布册立他为齐王,乐毅以死自誓,坚决不受。君臣之间相知到了这个程度,也算是历史上一段难能可贵的佳话。

有许多人觉得历史就像故事,闲来无事看看可以,但没什么真实用途,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历史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每一段历史事件不仅我们讲述了当年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也能让我们了解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的兴衰成败。历史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许多类似的情况却往往还会在大家身边不断重现。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都能在历史事件中找到最佳答案,“以史为鉴”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受益无穷。

更多文章

  • 唐初民间流传“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李世民是如何应对流言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李世民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那么唐初民间流传“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李世民是如何应对流言的?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世民的前半生过得顺风顺水,期间虽然也遇到过一些波折,但这些困难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事。可到了年近五旬时,糟心事却一桩接着一桩到来,其中最令他痛

  • 李广为什么会被叫做“飞将军”?他的一生有哪些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飞将军,李广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么汉朝的李广为什么会被叫做“飞将军”?他的一生有哪些战绩?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西汉武帝时期,国家最大的安全威胁就是匈奴,李广一生也主要是跟

  • 张居正“问路斩樵”,包含着怎么样的人生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居正,问路斩樵

    张居正“问路斩樵”,包含着怎么样的人生智慧?其实这位明朝大臣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行事不要太过优柔寡断,妇人之仁。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张居正乃是明朝名臣,内阁首辅,可以说是当时的文臣第一人,他的生平和履历可想而知有多辉煌了,而他本人也是有真才实学之人。不过与大家想的

  • 裴行俨:裴元庆的历史原型,有“万人敌”之称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裴行俨,隋唐

    当形容某人的武力过人时,我们会用到“万人敌”一词。“万人敌”最初出现于《史记·项羽本纪》,当时指的是被“学”之物,为”兵法“,而在《三国志·张飞传》中,万人敌被用来表达”雄壮威武“的含义,后来多被用于夸张形容某人武艺过人,能力敌万人。历史上,能被正史承认的”万人敌“并不多,裴行俨就是其中之一。演义小

  • 都说曹操选择的是“薄葬”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墓葬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薄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最近关于曹操高陵有了新的考古发现,根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曹操高陵西侧发现的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可能是北宋时期为曹操高陵设置的守陵户所在。这让我们不禁好奇,曹操既然选择“薄葬”,为何又担心被人盗了自己的墓?此

  • 张廷玉晚年是真的糊涂还是装糊涂?以“讨赏赐”得罪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廷玉,讨赏赐

    众所周知张廷玉是三朝元老,聪慧至极竟然在老年时期“犯糊涂”,一改往日的谦卑,不断讨赏,触怒圣颜,那么这样一个聪明人,他晚年是真的糊涂还是装糊涂?011672年,张廷玉出生于安徽的一个官宦之家,父亲张英是康熙时期的宰相。虽说张廷玉出身高贵,可在他的身上丝毫没有公子哥的纨绔,反而非常努力,28岁时就已经

  • 为什么说崔日用是“官场泥鳅”?他总能转祸为福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崔日用,唐朝

    隋唐时期的博陵崔氏是中原门阀士族“五姓七族”之一,两汉以来家世非常显赫,被称为唐朝“官场泥鳅”、“官场不倒翁”的崔日用便是出身于博陵崔氏第三房。崔日用最初考中进士,被分配芮城县担任县尉。他虽然从小耳濡目染为官之道,思虑深远,但一直没有机会出头,直到他遇上了武则天。武周大足元年(701年),武则天从洛

  • 什么是本纪?项羽为何会被记载入帝王的“本纪”中?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项羽,秦朝

    项羽为何会被记载入帝王的“本纪”中?真相是什么?下面由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也是中华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在描写历代帝王的时候,将其传记写入“本纪”。可项羽并没有当过皇帝,为何司马迁要把他列入本纪呢一,本纪含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 戴思恭:被誉为“明代医学之冠”,深受三朝皇帝器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戴思恭,明朝

    在古代,御医是一个高危职业,他们为皇帝及其皇帝宫廷中的家眷治病,这些人中不管谁的身体出了问题,御医随时都有可能被迁怒,导致身首异处。但在明朝有这样一位御医,他不仅没有因为朱元璋的死受到牵连,反而被刚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提升为太医院使,他就是被后人誉为“明代医学之冠”的戴思恭。戴思恭,浙江诸暨人,字原礼

  • 宋祁是谁?他为什么会被称“红杏尚书”?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祁,宋朝

    宋祁是谁?他为什么会被称“红杏尚书”?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中国的诗坛上,有个很普遍的现象——诗词名句多于名篇,更多于名诗人。比如大多数人不知道许浑是谁,更不知道《咸阳城西楼晚眺》这首诗说了什么,但是却知道其中的名句“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如说起陆凯人们会觉得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