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师和司马昭作为两兄弟 两人为何没有因为权力反目成仇

司马师和司马昭作为两兄弟 两人为何没有因为权力反目成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654 更新时间:2023/12/13 4:15:03

还不知道: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司马昭,为什么在权力面前没有反目成仇?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司马家取代魏的进程是在高平陵政变,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给予曹魏政权最致命的一击,然后违背了当初不杀曹爽的诺言,把曹爽以及那些与曹爽为伍的人全部铲除,其实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司马家以后能独掌大权而做准备,因为司马懿的野心很大,他不甘心就这样一直平庸下去,所以司马懿为了权力就只能把曹爽等人赶尽杀绝,司马懿篡夺了曹魏政权后,还把权力世袭了。

司马懿将权利世袭了,那么在以后同样会发生为了权利而篡夺皇位的存在,司马懿去世后,他的长子司马师继位,当时司马昭同样与司马师是嫡子,他们都有同等的权力去继承司马懿的位置,但司马懿却选择了司马师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不仅仅是因为司马师是嫡长子,更是因为司马师的能力超卓,厉害到司马懿都敬佩他这个儿子。

当时司马师在高平陵政变的前一晚,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还能够极为淡定的睡觉,反观司马昭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司马师的镇定,也可以印证司马师对这件事极为自信。

司马师还偷偷的养了三千死侍,高平陵政变的时候,司马师才动用了这三千人来协助司马家夺权,而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司马师养了这三千死侍,所以说司马师很厉害,低调而不骄傲,政变的成功很大程度的取决于司马师。

所以就不难得出为什么司马懿会选择让司马师成为自己的继承人,只要司马懿活着一天,他的九个儿子就不可能会为了争夺权力而互相残杀,而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继位,那时候的他才44岁,成熟稳重,很适合国家的发展。

在司马师在位的这几年,他也领导了一系列的战事,东兴之战,合肥之战,虽然东兴之战司马师并没有成功,但其他的战事司马师都取得了成功。然后魏帝曹芳还联合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丰等人意图发动政变,但因为消息传到了司马师的耳朵里,这场政变就这样还没开始就被司马师平定了,司马师还为此杀了所有跟此次事件有关的所有人,其中包括自己的妻子夏侯徽,夏侯徽是夏侯玄的妹妹,他连自己的妻子都杀,就可以看出司马师也是一个狠毒的人。

而司马昭当时在朝廷身居要职,掌握军政大权,基本上朝廷的诏令全部都出自司马师,而在前线作战的则是司马昭,司马师指挥大后方,司马昭则在前线督军,不管大小战事都是司马昭在大前方指挥战事。也可以说,司马师主内居中调停,而司马昭主外前线督军,兄弟两个人共同担起了整个国家的大任,这也是算是维护双方的一种方式,当然司马家也有其他人在朝中为官,担任重要的职务。

但为什么司马昭没有为了皇位而带兵发动政权,争夺这皇权呢?

首先当然是司马家还未王权掌控曹魏家的政权,淮南而叛、曹芳政变就可以知道了。淮南二叛是反对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政权的叛乱,这说明了司马家还未完全取得人心,后来还发生了淮南三叛,所以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要面对这种敌对势力只能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了。

所以就更别说曹芳了,当时的曹芳也想发动政变推翻司马家的政权,但苦于自己手中的权利都在司马家手上,他肯定不甘心啊,所以才联合朝中的一些大臣准备发动政变,但无奈消息走漏,这场政变还没开始就被扼杀。就这样曹芳也被废除了帝位,司马师敢这么做,就说明了司马家和曹魏家的纷争已经达到了顶峰。

而从以上的叛乱中我们都不难发现,司马家掌握的权利还不是很全面,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完全取代曹魏家的政权,还处在一个篡位的过程当中,若是司马昭为了权利发动政变和司马师争权夺利,那最终败下来的还是自己,但他们不会傻到那种程度,肯定是联合一致对外。

在这就是司马师没有儿子,如果要争权夺利最有可能先发动的就是司马昭,为什么呢?当时的司马师已经被司马懿选为继承人了,他是最高权力的继承者,自然就没有必要去争夺权力了,反倒是司马昭有可能发动政变。但司马师的最大缺陷就是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女儿是没有权利继承皇位的。

像古代的一些规矩,如果封国没有儿子能继承了,那么只能废除这个封国了。那么司马师怎么做呢?他学习曹叡,收养了司马师的儿子司马攸,虽然司马攸在血缘上是司马昭的儿子,但在法律上他又是司马师的儿子,因为司马攸已经过继给了司马师。

淮南二叛的时候,司马师受到文鸯的惊吓而死,那年他才48岁,样子司马攸也才7岁,司马昭45岁,所以司马昭根本不需要去夺权,因为最终的权利还是会落到司马昭的身上,因为当时司马家还未完全取代曹魏家的政权,所以幼子继位的可能性不大,只能由司马昭这样的人来继承权利,才能稳住司马家的政权。

当时淮南二叛的时候,司马师的眼睛长了肉瘤,那时候他刚把肉瘤摘掉,那为什么这样的他要主动带兵去解决淮南二叛呢?

是因为有人用各种理由劝说司马师一定要亲自出征,因为他们认为反叛的势力比较强,而且还和东吴勾结,怕其他人去没办法打赢。还有王肃用封建的一套来劝司马师出征,他说:“天空有白气,这个征兆是东南方有叛乱,需要亲自亲征,百姓才会依附他”所以司马师才选择了亲自带兵出征。

但这有可能是司马昭利用了这些人让司马师死在了淮南二叛,但这些都只是猜测,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证明司马昭真的做了这些事情。

标签: 司马师司马昭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带兵打仗必定失败 诸葛瑾为什么还能做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吴,诸葛瑾

    还不知道:诸葛瑾带兵必败,为何还能当上东吴大将军?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瑾虽然在历史上的名望不及弟弟诸葛亮,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诸葛瑾也并非碌碌之辈,一路做到了东吴大将军的位置,而诸葛瑾一生带兵打仗,除了跟随吕蒙有一次躺赢之外,其他的基本都输了,孙权为何还

  • 曹丕如果多活几十年的话 司马懿最后还有机会造反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丕,司马懿

    对如果曹丕再多活几十年,司马懿还有没有机会谋反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要说曹丕活着时司马懿不会也不敢造反,就是魏明帝曹睿还活着,司马懿也不可能造反。事实上,司马懿之所以发动“高平陵政变”,一半的原因是其野心所致,而另一半原因则是受形势所迫。一、形势所迫魏明帝

  • 李治如果决定废除武则天 最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治,武则天

    对唐高宗李治如果决心废黜武则天,能做到吗?会导致什么严重后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麟德元年(664年)的一天下午,唐高宗李治偷偷地将上官仪召进内宫,一起商量一件惊天大事。上官仪当时的官职是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也就是中书省的二把手,宰相班子成员,相当于副宰

  • 李治上位之后 李治为何没有除掉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治,武则天

    还不知道:李治死前为何没除掉武则天?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01两大历史套路对于历史上的一些特殊现象,许多人都存在着一个误区。如项羽和刘邦,鸿门宴上为啥项羽不杀刘邦?并非刘邦的演技能拿“小金像”,也不是张良的谋略神鬼莫测,更非樊哙的忠勇可比“关二哥”。真正的原因

  • 都说李治是一个窝囊的皇帝 李治真的是软弱无能之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李治

    还不知道:被称为窝囊皇帝的唐高宗李治,是真的软弱无能,还是暗藏大智慧?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塑造了绝代女皇武则天的唐高宗李治,是真窝囊,还是另有隐情?唐高宗李治将唐朝带入了鼎盛的巅峰,不仅国力极为强盛,国土面积也到达最大。李世民没有覆灭高句丽,而李治完成了这个

  • 武惠妃是什么 武惠妃真的是被吓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惠妃,唐朝,李隆基

    对武惠妃除掉三王后,为什么就被吓死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故事想必没有几个人是不知道的,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杨贵妃并不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早在杨贵妃之前,还有一个最得李隆基宠爱的武惠妃,说起来杨玉环能进宫成为李隆基的妃子还和武惠妃有

  • 李治和上官仪废后失败 武则天为何没有杀李治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李治,武则天

    还不知道:唐高宗李治和上官仪合谋废武未遂后,武则天为何不杀掉李治夺权?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媚娘传奇》武则天和李治剧照初,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厌胜,中人王伏胜发之。帝因大怒,将废为庶人,召仪与议。仪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

  • 李隆基在霸占儿媳杨玉环的时候 儿子李瑁为何不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隆基,杨玉环,李瑁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他霸占儿媳,逼杨玉环穿上道袍,寿王为何不反抗?他的结局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52岁那年,唐玄宗深爱的武惠妃去世了。他郁郁寡欢,高力士进言:您的儿媳杨玉环生得倾国倾城。唐玄宗大喜,立即宣寿王妃到华清宫沐浴,自己则躲在暗处偷看!此时,寿王

  • 武则天连亲生儿子都下手 为什么武则天很疼爱李隆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武则天,儿子

    对武则天残害亲儿子,为什么独爱李隆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武则天篡唐为周后,特别警惕唐室诸王谋反,只要发现不满,即行抄斩,毫不留情。她上台后,仅唐宗室贵戚就杀了数百人,甚至连太子李贤和两个皇孙都未能幸免。但是,对于李隆基,武则天这个祖母却特别喜爱,甚

  • 《钱塘江潮》 罗隐原文、翻译和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钱塘江潮

    唐代罗隐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