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张昭与孙权之间的关系如何?二人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张昭与孙权之间的关系如何?二人之间有何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331 更新时间:2023/12/17 22:21:29

张昭,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东吴重臣张昭,虽然被戏称为“带投大哥”,“内事不决问张昭”也成了讽刺的话。但其实真实历史上,张昭是德高望重的忠正之臣,在吴国的地位声望一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作为直臣,他多次劝谏孙权,两人相爱相杀发生了很多趣事!

孙郎射虎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驭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於原野,校勇於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三国志·张昭传》

北宋文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一句“亲射虎,看孙郎”说的就是孙权射虎的故事。孙权继承了父兄的勇武,每次打猎,经常骑马射虎,老虎常常往前扑到马鞍上。张昭因此改变脸色上前说道:“您用什么抵挡它?为人君者,应该能驾驭英雄,驱使群贤,岂能驰逐于原野,骁勇于猛兽?如果一旦有个好歹,不怕被天下耻笑?”

孙权为此向张昭道歉道:“年少虑事不远,此事有愧于您。”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已,于是做射虎车,车中不设盖,有一人驾驶,自己在里面射兽。当时有脱群的野兽扑向他的车,但孙权每次都亲手搏斗以此为乐。张昭尽管苦谏,孙权却常笑而不答。

严禁酗酒

权於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三国志·张昭传》

公元221年,为了应对刘备的报复,孙权从建业迁都武昌。有一次在武昌时在钓台饮酒大醉,让人用水洒向群臣说:“今日酣饮,只有醉后落入水中,才能停止。”张昭正色不言,外出坐于车中。孙权遣人呼张昭还,对他说:“大家一起高兴,您又何必发怒?”

张昭回答:“以前纣王作糟丘酒池一夜宴饮,当时也以为只是高兴而已,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孙权默然而感到惭愧,于是罢酒。动不动就甩脸子给孙权看,在东吴也只有年高德厚的张昭可以这样做了。

封土放火

……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於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昭熟视权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於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三国志·张昭传》

公元232年,割据辽东的公孙渊向吴国称臣,孙权决定派大规模使团册封公孙渊,张昭坚决反对。孙权与其反复争辩,张昭劝谏之意越来越恳切。孙权不能忍受,抓着刀愤怒地说:“吴国的士人入宫就拜朕,出宫则拜您,朕对您的敬重,已经到了极点了,但您数次在众人中折辱朕,朕害怕自己失手伤害您。”

张昭注视孙权良久,方才说道:“臣虽然知道自己的话不会被听从,但每次想要竭尽愚忠的原因,是因为当初太后临终的时候,呼唤老臣在床下,遗诏顾命的话如今还在耳旁啊!”说完后涕泣横流。孙权也掷刀于地,与张昭相对而泣。但孙权还是遣使前往辽东,张昭愤恨自己的话不被采纳,于是退居不朝。

孙权在盛怒之下,命令用土封住张昭的家门,来表示他永远不必出门了。张昭也用土从门内将门堵住,以表示他也永远不打算出门了。结果公孙渊出卖孙吴,杀了孙权派到辽东去的使者张弥和许晏。这时孙权才感到后悔,数次派人请张昭上朝无果,但又不愿道歉示弱,于是下令用火烧张昭的家门,以此逼他出门。

但这方法也没吓倒张昭,因此孙权只好又下令将火又扑熄。最后孙权在张昭家门前久站不去,张昭才在儿子的搀扶下,出门与孙权和解。

纵观历史,张昭和孙权这样特殊的君臣关系也是难得一见。

史书记载张昭“昭容貌矜严,有威风”、“吴主以下,举邦惮之”。张昭与孙权的关系虽然有君臣之分,但也是亦师亦父,因为当年孙策早亡把孙权托付给张昭。所以张昭虽然尽心竭力的辅佐孙权,但对于孙权不合时宜的举动,张昭从来都是直言劝谏,可谓是铁骨铮铮的忠直之臣。

标签: 张昭三国

更多文章

  • 夫差将勾践击败之后 夫差为何没有灭掉越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夫差,勾践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夫差击败勾践后,为什么不直接灭掉越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吴越两国的传奇故事,除了老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阵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夫差击败勾践,双方进行和谈的故事了。按照《左传》的描述,这事儿没什么可说的,双方只是打了一场小仗,吴国

  •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自以为功劳特大最终作茧自缚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仪,蜀汉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最初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关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调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此后一直跟随诸葛亮战

  •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延,三国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马谡为先锋,驻扎街亭,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安排,对兵法生搬硬套,被张郃切断水源,遭到惨败。危急时刻,魏延和王平赶来救援,迎战张郃,但是,为何未能改变整个街亭惨败的战局?魏延

  • 刘备为什么要传位给刘禅 刘备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刘禅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有4个儿子,为何偏要传位给刘禅,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的一生中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偏偏把皇位传给刘禅呢?提起刘禅,一定能想到“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既然刘禅这么不求上进,难道刘备当初是选错储君了吗?蜀汉在夷陵之

  • 诸葛亮去世之后 刘禅为什么连杀朝中三位重臣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刘禅

    对诸葛亮去世时,刘禅为何连杀三位重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时期,曹操的魏国,刘备的蜀国,孙权的吴国,三国鼎立,尔虞我诈,席卷了属于一个时代的风云。蜀国有刘备这一位有才华的皇帝,也有诸葛亮这样一个千古名臣,还有刘备那不成

  • 郭从谦是什么出身?李存勖的死跟他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郭从谦,五代十国

    在古代,伶人大多身份低微。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探寻。同光四年(926年),后唐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发动兵变,率领全副武装的部下对兴教门发动了突袭。郭从谦同守卫皇宫的禁军大战,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攻破兴教门,杀死了“战神天子”李存勖。郭从谦只是一个小小的指挥使,为何能轻易除掉久经沙场的皇帝李存勖呢一,

  • 诸葛亮发动北伐之后司马懿的表现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北伐,三国

    诸葛亮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三国人物之一,他为了刘备的事业出谋划策,鞠躬尽瘁。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北伐中原,五次对魏国用兵,虽然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但是,却以弱小的力量将强大的魏国打的几乎没有招架之力,比如,斩王双,杀张郃等。在北伐中,魏国统帅司

  • 明朝时期郑和为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郑和,明朝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郑和下西洋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重彩的一笔,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朝有一项壮举不得不提,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为何七下西洋,他都到过哪些地方,朱棣此举的背后有何深意呢?总的来说,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夹杂着明朝的政治和经济目的。郑和下西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

  • 杨修聪明绝顶都被曹操杀了 曹操为何没有杀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杨修

    对曹操为何斩杀聪明绝顶的杨修,却不杀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出兵汉中时,命人抓住主簿杨修,手起刀落,砍掉了他的脑袋,并将头颅挂于军营门外。杨修被杀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只“鸡肋”,不过背后还有两个真正的原因。杨修的罪名是“扰乱军心”。曹操此

  • 吕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最终被谁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凯,蜀汉

    吕凯(?~225年),字季平,永昌郡不韦县(今云南保山金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永昌郡五官掾功曹。章武三年(223年),建宁太守雍闿反叛,投降吴国,吴国任雍闿为永昌太守,吕凯闭境抗拒雍闿。建兴三年(225年),丞相诸葛亮南征,表奏吕凯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