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517 更新时间:2023/12/17 0:56:58

在古代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总揽大权,是站在权力顶峰的存在。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很有作为,削三藩,平定噶尔丹,废止“圈田令”、创立“多伦会盟”等。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的败笔就是他两度废立太子,造成了储位之争,使朝出现内耗。

康熙皇帝废立太子的事,是历史上的老话题了。但也许有人不明白,最初立的太子胤礽为什么当了33年会被废黜,而后来康熙又重新恢复胤礽的储位,然后没多久再度被废呢。

《清圣祖实录》卷251:“(胤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史学家都已研究,但康熙作为一代明君,他废立太子自有打算,并不是无缘无故被废,太子胤礽的确存在问题。用有些人的话来说,胤礽确实存在一定的变态心理。那么,这位命运多舛的太子,究竟遭遇了什么呢?他怪戾的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不排除胤礽生母孕期焦虑或为先天原因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胤礽降临。其生母赫舍里氏怀孕的后一阶段,正是三藩之乱初起,清廷备感窘迫之际。面对这种相当不利的形势,赫舍里氏孕期的复杂心情,恐怕要超过后宫其他的女人。

由于赫舍里氏的头生子承祜已夭折,康熙帝曾为此深感痛惜,所以,再次生子,便是赫舍里氏身为皇后的首要职责,亦为康熙帝、孝庄太皇太后期盼之至。如果康熙帝重新有了嫡嗣,将在与三藩的力量对比中增加清朝实力,而赫舍里氏也可因此而进一步巩固其中宫地位。可是,如果此次生下公主,或是出现其他不测情况,则将使她愧对康熙与太皇太后,留下终生遗憾。可想而知,此时的赫舍里氏心理负担有多重。不难想象,赫舍里氏在孕期的紧张、焦虑心态,对于胎教不利。后来胤礽禀性暴躁,或许有此先天性因素。

而且我们知道,赫舍里氏生下胤礽时,年方22岁,而此前已曾生育,这次却因难产去世,不能排除她在孕期过重的心理负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太子被宠溺,残暴的秉性逐渐暴露

赫舍里氏生下胤礽实属不易,康熙甚是欢喜。不满2岁时,胤礽便被册立为皇太子,从此处于极尊地位。

康熙帝对小太子疼爱之至,无人敢对他指责一字,无不竭力加以奉承。胤礽14岁前,曾祖母孝庄虽然健在,但年高多病,已不能像培养孙儿康熙帝那样,亲自督教曾孙。在这种极为特殊的成长环境中,胤礽从小养成极强的优越感,目空一切,认为除皇父康熙帝外,一切人皆不如己,应在自己的支配之下。他无法承受挫折,不能容忍任不如意之事,否则便大发雷霆,通过攻击、虐待、伤害他人来发泄不满,甚至以此为乐。

这种心理,直接让年少的胤礽逐步产生了很强的权力欲望及滥用权力的习性。在生活方上,享有与皇帝等同甚至有所超越的待遇,这又使他自幼具有对物质财富的强烈占有欲,养成挥霍无度的作风。这是胤礽残暴、贪婪的思想根源。

缺乏限制的权力以及为其所任意索取的财富,彻底腐蚀了胤礽的身心,促使其性格中的两大弱点逐渐显现。一方面,原有的暴躁、焦虑等个性特征更加突出;另一方面,本已较差的心理承受力,进一步降低,变得脆弱,精神极为敏感,变态心理由此萌生。

三、“养不教父之过”:康熙帝的失职

康熙帝对于胤礽的培养,存在很大偏差。他对允礽的恶劣品行视而不见,对其缺点百般包容,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胤礽的奢求。

《清圣祖实录》卷251:“以感悦其心,冀其迁善也。”

作为储君,康熙帝自然又想在化学习、个人建树上对太子严加要求,希望他能够读书明理、文武兼通、宽仁孝悌。可是,胤礽在知识学习上大有长进,令人欣慰的同时,其贪婪、自私、残暴、为所欲为的思想作风,也在恶性发展。可这一点,康熙却不以为然。

康熙帝对于胤礽的这一严重问题,并非毫无觉察,但只是幻想通过让胤礽学习知识,特别是想太子通过学习儒家修齐治平之道,使之感悟,改正其恶行。同时,他又以胤礽具有较高的满汉文化素养,“其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清圣祖实录》卷234)来安慰自己,以减轻他对胤礽畸形发展的忧虑。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只能加速悲剧的来临。

四、储位失而复得,太子已成惊弓之鸟

胤礽的储位失而复得后,因反太子力量仍然存在,对其威胁日重,他重新成为众矢之的,同反太子派的对立更加尖锐。这种情况下,他的心理变态,亦即康熙帝所言“狂易之疾”,绝无可能去除,只有进一步加重。

为了发泄自己的压抑、怨恨与不满,胤礽殴打凌辱属下人员,达到歇斯底里的程度。他用怀疑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甚至其手下一个小太监“如厕,皆遣人伺察”。对此,康熙帝感叹道:“以此观之,当无处不留心伺察者矣。”(《清圣祖实录》卷251)。这一典型事例,恰恰表明胤礽在皇权与反太子派势力的夹击下,犹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因时刻担心失去储位,胤礽长时期处于焦虑之中,逐渐对所有人都失去信任,予以敌视,并以施虐他人的方式,发泄自己对诸皇子及王公大臣的怨恨,寻求心理上的平衡。

最终,因策划逼父让位,而让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胤礽。

标签: 康熙清朝

更多文章

  • 关羽死后,曹操为何会选择厚葬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三国

    提到关羽之死就不得不提到荆州,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欣赏。关羽作为汉末三国名将,在襄樊之战中,屡次获胜,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逼得曹操甚至想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锐。最后,曹操没办法了,暗中勾结孙权偷袭荆州,双方前后夹攻,最终联合起来才将关羽击败。孙权杀了关羽之后,把关羽首

  • 曹睿后宫妃子那么多 最后为什么会后继无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睿,曹魏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睿究竟为何会断子绝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睿字仲元,既魏明帝,是魏文帝曹丕与文昭甄皇后的长子,曹魏第二位皇帝,黄初三年,曹睿被封为平原侯。226年,文帝病重,立曹睿为太子,并立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为辅政大臣,曹睿在位期间,攘外安内

  • 在东吴四大都督当中 其中最厉害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东吴,都督

    对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谁最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候因为国家之间的争斗比较厉害,所以君主都比较重视人才,在这个情况下,厉害人物层出不穷,每个国家都有一大堆厉害人物。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东吴四大都督,他们可以说是东吴最厉害的四个人了,正是因

  •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选择投降曹操,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昭,三国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表病死,刘琮举州投降。在当阳击溃刘备后,曹操准备乘势进攻江东,江东群臣面对曹操大军绝大多数都主张投降。其中以威望、地位最高的张昭为首,自此投降成为

  • 周泰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孙权都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周泰,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孙权与众将在濡须口相聚,席间孙权让周泰袒露上身,让他讲明身上各个伤口的来历。周泰便把力救孙权,拼死作战的事迹详细讲来,使得众人叹服。那周泰是如何舍身护主,救出孙权的呢一,投靠孙策周泰是九江郡人,因此和蒋钦是同

  •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托孤

    还不知道:刘备选择托孤大臣,在一文一武的情况下,为何选李严而不是赵云?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在封建王朝时期,君主在去世之前,一般会指定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大臣,让他们辅佐新皇帝顺利登基,那些辅佐新皇帝登基的大臣也被称为托孤大臣。古代的托孤大臣很多,比如唐太宗的

  • 夷陵之战时刘备问题那么多 马良为什么没有提点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马良

    对夷陵之战中,刘备昏招频出,随军的马良为何无动于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在《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的渲染下,当时发生的故事和历史事件都为大家所熟知。而且人们往往都是以刘备的季汉(蜀国)视角来审视这一历史时期的,每当季汉集团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心痛不

  • 朱棣登基之后为何会封赏李景隆?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景隆,明朝

    李景隆的父亲是李文忠,明朝的开国功臣。让人物介绍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景隆可以称得上是朱允炆最信任的大将。靖难之役发生后,朱允炆用老将耿炳文担任主帅,率军攻打朱棣。但是耿炳文能力实在太差,仗打得相当糟糕。朱允炆不得不把李景隆提拔起来,让他替代耿炳文成为三军主帅。李景隆是

  • 春秋时期有哪些被史籍记载的女性,她们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

    春秋时期有不少美女,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夏姬夏姬(约公元前640年前后―?),姬姓,名“少(上孔下皿)”,春秋时期郑国公主。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夏姬是春秋时代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引出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史载她三次成为王后、先后七次嫁给别人为

  • 刘备如果带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话 刘备能不能灭掉东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夷陵之战

    还不知道:如果刘备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他能灭了东吴吗?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趣谈答案:刘备70万大军即便取得了胜利,也绝对不可以灭掉东吴,也没有办法灭掉东吴。刘备的小心思简单来讲,刘备突然之间率领着70万的大军进攻东吴,并且发动了夷陵战役,最开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