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827 更新时间:2024/1/4 20:42:50

诸葛亮明知北伐难成,为什么他还要坚持北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人虽钦佩诸葛亮的忠勇,可也怀疑北伐之战可能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成功。

其实,北伐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可以从诸葛亮当年所作的《隆中对》中窥知一二,当年,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了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拿下荆州,获取益州,以此为霸业基础。自此之后,便可东西呼应,发展壮大;

第二步,向西同诸戎搞好关系,向南安抚各个少数民族部落,并且,和东吴保持和平,最好,能结成同盟。

第三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派一员大将兵出荆州,然后,向北攻取宛城和洛阳。与此同时,蜀军的主力从秦川出发,兵分两路袭击魏国。

如此一来,兴复汉室将指日可待。

这三步谋划可谓是相当老辣,从中也可以看出诸葛孔明的绝世之才。刘备按此行事,实力一天天地发展壮大,逐渐有了同曹操抗衡的实力。当时,前两步已经大致完成,只要静待时机,刘备便可实现多年的夙愿。可惜的是,彝陵之战之后,荆州易手,蜀国的大批精锐部队也丧于东吴之手。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开始蠢蠢欲动,妄图浑水摸鱼。

尽管,诸葛亮苦心经营了五六年,暂时稳定了局势,可是,蜀国在短期之内,实在无法再实施此战略。因为,虽然诸葛亮修复了蜀、吴之间的裂痕,但是,荆州已经是要不回来了。而且,能与东吴保持和平,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若要结成同盟,短时间内断然无法实现。如此一来,蜀国完成的前两步,又要重新走了。就算是再次实现了前两步,还要等时机成熟。

而曹魏的君主是一代明君曹睿,国内还有着能与诸葛亮一较长短的司马懿。由此说来,蜀国的时机尚不成熟。因此,北伐成功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

诸葛亮满腹韬略,对此怎会不知。那么,他又为何执着地北伐呢?后世学者们经过研究,大致有这四种解释。

首先、兴复汉室是蜀国的立国之本,也是刘备用来凝聚人心的政治口号。正是凭借着这个目标,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团体才有了在益州执政的理由。入蜀之后,诸葛亮敏锐地意识道,如果,丧失了这一追求,蜀国的国力必将江河日下。

因为,相比于魏吴,蜀国的资源太少了。如果止步不前,就只能看着蜀国一步步走向灭亡。

其次、诸葛亮追随刘备数十年,对主公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刘备临终前令他兴复汉室,诸葛亮只能坚定不移地去完成主公的遗愿。所以,在诸葛亮的心目中兴复汉室是他的最高目标,也是他人生的意义所在。以至于,诸葛亮在北伐之初就怀着一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壮之情。

只不过,为了激励部下,他将这种视死如归之情深深地隐藏了下来。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想要以此来报答先主。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隐居多年才得以遇见明主,一展抱负。他对刘备的感激之情,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他在北伐的时候,早已将个人的得失和生死置之度外。

其三、魏国兵多将广,幅员辽阔;东吴富庶安定,君臣一心。而蜀国经历大败之后人心惶惶,不知该何去何从。诸葛亮在此时毅然坚定地北伐,正可以让大家充满希望。如果,连德高望重的丞相都说北伐不可能成功,那么,蜀国就只好混吃等死,等待解散了。

最后、根据当时的实际状况,蜀国想要一举击溃魏国,是难如登天的一件事。即使是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蜀国想要灭魏,也要满足两个条件:

其一:蓄势待发的那种上进心。

其二,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如此说来,坚持北伐确实可以保持上述两个条件。因此,诸葛亮这样做,可能也是在敏锐地等待机会。如果,蜀国上下都只图偏安一隅,那么,即使魏国给蜀国机会,蜀国也抓不住。

可叹的是,五次北伐,第一次败于识人不明,误用马谡。第二次和第四次粮草不足,只能无功而返。第三次虽然攻取了武都、阴平两郡,但只能说是小胜。从北伐的大局来说,仍然是收效甚微。至于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已是油尽灯枯。他在战场中去世,也宣告了北伐之战的失败。

后世,虽然有人质疑诸葛亮的北伐策略,讨论最集中的就是为什么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甚至,有不少人臆断:如果,诸葛亮肯听从此计,则历史将会改变。其实,现代已经很难考据诸葛亮当时的心态了。不过,纵观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从中可以隐约看到,也许诸葛亮不以奇兵出子午谷而是挥转大军向祁山,只是现实导致的一种必然选择。

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是自取灭亡之道。其实,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只有第一次和第五次,才真正意义称得上是“全面大型战争”,其他三次只能说是“区域局部小型战争”。能动摇蜀汉国力的只有:第一次与第五次北伐。但是第一次北伐,汉军除了在街亭略损兵马外,其他情况并没有损伤,至于第五次北伐,蜀汉的最大的损失就是诸葛亮的去世。

尽管,诸葛亮北伐未成,但是,他的忠义之气永存世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杜甫对他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叹,着实写出了无数世人的心声。

参考资料:

【《三国志·蜀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魏略》】

标签: 诸葛亮北伐

更多文章

  • 孙权的位置都是孙策给的 孙策后代为何断子绝孙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策,孙权

    孙策将江东留给孙权,孙权为啥弄得他断子绝孙?这么回报合适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人对孙权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这件事耿耿于怀,为啥?因为东吴的江山是孙策打下来的,怎么也得追封个皇帝吧?那么我们来看看司马家类似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司马师被侄儿司马

  • 汉献帝在被曹操借时 其他诸侯在做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汉献帝

    曹操迎汉献帝时,其他诸侯为何无动于衷,都在干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中的曹操的势力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的这么迅速,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他的手中控制着汉献帝刘协,这让他能够名正言顺的去扩大自己的地盘。曹操的实力也正是在他迎奉汉献帝之后,才逐渐发展

  • 李恪在历史上的才能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恪,唐朝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个儿子,这是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恪在后世有非常大的名声。普遍认为,他是李世民儿子中最有能力的人,是李世民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他后来没有继承皇位。反而被长孙无忌陷害,遭到冤杀,因此,后世对他抱有无限的同情。同时,李治被立为继承人后,由于性格

  • 演义中陈式是被诸葛亮当替罪羊处死 正式的他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三国,陈式

    还不知道: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当作替罪羊处死的陈式,在正史中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陈式非常苦逼,他被魏延和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又被诸葛亮当作替罪羊处死,可悲至极!相比于演义中的悲催结局,陈式在正史中的结局就好得多了!自大爱吹

  • 蜀汉官二代比不上曹魏集团 他们为何如此糟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蜀汉,官二代

    还不知道:蜀汉的“官二代”为什么比不了曹魏集团?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后期这些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名声远不如三国前期。可相比较而言,曹魏和东吴的官二代还是比较出色的。他们当中也有很多人成了三国后期举足轻重的将领。相比较而言,蜀汉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就非常糟糕了,基

  • 历史上李治在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治,唐朝

    李治,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三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公元683年,唐永淳二年,唐高宗李治病逝。皇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李治临终前,为自己死后的朝堂格局作了一定的安排。首先,他让宰相裴炎作为唯一的辅政大臣辅佐新皇。其次,给予自己的妻子、天后武则天仲裁国家大事的权力,“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承乾,唐朝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对于嫡长子可谓寄予无限厚望。公元618年,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寓意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李世民即位之后,立封李承乾为皇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立储,却也隐藏着些许危机。翻看历史我们

  • 蜀汉灭亡刘禅投降 太子刘璿为什么会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昭,刘禅

    对司马昭灭蜀后,刘禅投降放弃抵抗,为何唯独太子刘璿却要被杀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太子刘璿被杀源于姜维复国行动引起的动乱。邓艾偷渡阴平,击败诸葛瞻,逼迫成都的刘禅投降。此时,姜维率领蜀军将士还在剑阁前线与钟会对峙。在接到刘禅的投降诏令后,“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 如果襄樊之战于禁回到曹魏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于禁,三国

    于禁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兵攻打樊城,曹操派于禁救援,因为一场秋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好几丈,于禁所督七军全军覆没,关羽乘船进攻,于禁因走投无路,被关羽俘虏,随即投降。后来,孙权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孙权向曹丕称

  • 司马炎不知道分封制的危害吗 司马炎为什么还要实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晋朝,司马炎

    对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实行已经被证明危害极大的分封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共有十个大一统皇朝:秦朝、西汉、新朝、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除了几乎不被视为正统朝代的新朝之外,西晋可以说是古代大一统朝代中评价最低、知名度最小的朝代。西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