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通政使司是什么部门 具体职能是什么

明朝通政使司是什么部门 具体职能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988 更新时间:2023/12/25 7:29:44

对通政使司是一个什么衙门,具体有什么职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朱元璋建国后,在承袭宋代官制的同时,又有一些创新。尤为典型的是在中央各机构中添设了通政使司。通政使司这个衙门,或许很多人觉得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明清两代皆设通政使司,且为九卿之一;而陌生则是因为对这个衙门的职能并不十分了解。这里就以明代为例,讲一下通政使司的设立及具体职能。

一、通政使司的创立和设置

太祖朱元璋立国后,于洪武三年(1370)三月置察言司,设司令二人,吏二人,以文卿、原本为司令,掌受四方章奏。不久罢而不设。至洪武十年(1377)七月初八日创设通政使司。设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参议各一人(正五品),经历一人(正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

因为官制初设,朱元璋颇重其任,经再三挑选,最后以曾秉正为通政使,刘仁为左通政。并谆谆告谕:“官以‘通政’为名,政犹水也,欲其常通。卿其审命令以正百司,达幽隐以通庶务。当执奏者勿忌避,当驳正者易阿随,当敷陈者无隐蔽,当引见者无留难……”

成祖即位后,皆复洪武旧制。朱棣迁都北京,原南京仍设通政司,前冠“南京”二字,而大政皆主于北京。

二、通政使司的职掌

通政使司的职权范围,《明史·职官志》记述得十分详细:“通政使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告诉缘由。凡天下臣民实封入递,即于公厅视,节写副本,然后奏闻。凡议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必参预。”

朱元璋唯恐下情不能上达,特在通政使司衙门前设一红牌,上书“奏事使”,有重大事情,便可执此牌直入内府,守卫官不敢阻拦。

通政使司的主要职掌有:

1、出纳帝命。洪武十四年(1481),令通政司专理出纳,与内外诸司俱无文移往来关系。若内外诸司径行文移于通政司,以违制论处。二十六年(1393)定,凡有帝命,必当详审覆奏允当,然后施行。

2、通达下情。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有四方陈情进言,申诉冤枉、民间疾苦善恶等事,必须随即奏闻;凡告不公不法等事,事关重大的,于底簿内誊写所告缘由,仍将所奉旨意,于上批写,送该科给事中,改令衙门抄行。永乐四年(1406)定,不分重大与平常事件,一律奏闻。于每日早朝,引奏天下臣民及入递所奏事,或五事,或七事,奏数不一。

3、开拆实封。凡天下臣民实封入递,须于公厅开拆,仔细检看,事干军情机密,调拨军马及外国来降,进贡方物,急缺官员,提问军职有司官员,并请旨定夺事务。即于底簿内誊写略节缘由,同时将原本实封御前陈奏毕,就于奏本后批写旨意,送该科给事中收转,转令该衙门抄出施行。

关于边方腹里盗贼机密重情,正德六年(1511)规定,各处抚按官,题奏到司,随即封进,不许迟留,副本亦要随本实封,咨呈等文免封号,待事已施行,方许开拆附卷。各该承行衙门,俱要慎密关防,如有泄漏,一体治罪。

三、通政司的地位和作用

朱元璋决定创设通政司,颇费思虑。这不仅表明他对通政司所寄予的殷切期望,而且意味着通政司这一新的衙门在明王朝诸种政治设施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极其特殊作用。

当过和尚,且受过饥寒之苦的朱元璋,对元朝末年民间疾苦的状况十分气愤。因此,他登上皇帝宝座后,就把了解民情强调到相当的高度,尤其是三番五次地告诫朝廷大臣结合地方官员,关心民情,清正廉洁。并要求他们随时将民间疾苦奏报朝廷。

在明王朝建立之前,他曾给群臣说:“治国之道,必先通言路。言犹水也,欲其长流,水塞责众流障遏,言塞则上下壅蔽。今予以一人应天下之务,非兼听广询,何以知其得失?”

建国之后,朱元璋鉴于天下初定,特设察言司,掌受四方章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觉得察言司不能完全担负起了解下情之责,才斟酌前代类似职官,取其长,避其短,创设通政使司。且将其列于诸司之首,名排大理寺之前,表达了他对该衙门的重视和期望。

通政使司衙门的重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朝廷的喉舌,臣民章奏,皆经其手;二是参与廷推。

在洪武、永乐时期,凡接受的四方章奏,由通政司实封至皇帝前开拆;有关民间疾苦之事,皆通过六科分送六部;有关军事事务,即直接分送五军都督府处理。而到月终、季终和年终,六科负责核查,以免遗误。其四方奏章的接收、开拆、处理,都有严格的程序。

正是由于有较为严格的程序,凡揭露臣僚奸恶的章奏,当事者大都得到应有的惩处,即“奸臣有事即露,无幸免者。”而对地方水旱及民间疾苦等情,亦能及时奏闻,使通政司起到了出纳王命何喉舌的作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政司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天顺年间,有投匿名章奏言朝廷事,便设关防,借以防微杜渐。而此时关防之设,只是拘留进呈章奏本人在官候旨,待旨意出立即放还,其所奏内容未曾泄漏或张扬。

时过不久,又有“拆封类进“和“副本备照”的规定,具体说就是由通政司官员将臣民的奏章先行拆阅,按内容分别归类,逐次呈览;或者将其中重要的奏章,誊抄一副本,留作查照。

如此一来,凡是有弹劾左右内臣和勋戚大臣的,章奏尚未进呈,便被当事人知晓。于是被劾奏者,凭其地位和影响,以贿赂打通关节,苦心钻营,借以幸免;而上奏者,多以虚言妄奏而身受其祸。

此类事情不仅时有发生,而且愈演愈烈,以致于一些权相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选择私人出任通政司官,企图以此及时得知被弹劾的信息,早作准备,或唆使言官弹劾上奏者,嫁祸于人,逃避罪责。

参与廷推,即其职掌中所规定的,“凡议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必参预。”这是小九卿官与大理寺享有的特殊权力。如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以及在外的督抚官由廷推或奉皇帝特旨任命,通政司长官参与其中,予以廷推。历如其他官的会举,亦有表示意愿的机会。

就通政司的地位而言,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是权力被分割、侵夺,具体表现在:皇帝不朝,无法直接向皇帝转呈章奏;内阁地位上升,分其权力;六科封驳,亦侵通政职权;宦官得宠,文书房揽权等等。尤其是明中后期,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在某些方面,正三品的通政使司,其地位还不如正七品的六科给事中。

标签: 明朝通政使司

更多文章

  • 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 李渊是怎么建立唐朝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渊,唐朝

    对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怎样带领军队反对隋朝统治,终建立唐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高祖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出生在北周一个贵族家庭,在成年后接受祖上的荫蔽承袭唐国公这个职位。在隋文帝统一天下建立隋朝之后,凭借着与文献皇后的亲戚关系深得隋

  • 唐朝和节度使之间有什么关系 唐朝是怎么失去对节度使的控制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节度使

    对唐朝的10位节度使,几十年时间,如何出现了藩镇割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节度使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唐朝统治的中期,出现了节度使。节度使逐步成为了地方实权派,在安史之乱以后,各地的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模式。一个重要问题出现了,在安史之乱之前,

  • 同样都是咸丰皇帝的后宫 慈禧为何斗不过慈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咸丰,慈禧,慈安

    对咸丰帝在位时,慈禧为什么斗不过慈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世人皆知慈禧,却鲜少闻慈安。世人皆恨慈禧独断专行,却少知慈安为慈禧所忌惮。慈安与慈禧,她们同年选秀进宫,成为咸丰皇帝身侧的女人,然而受宠程度却高下立判。一个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嫔到皇后仅花了40天,成为清

  • 乾隆请三千老人来吃饭 他们吃完饭后为何都相继去世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老人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请3000多位老人吃饭,为何吃完后,这些老人都接连去世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这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宫廷举办千叟宴后,文人雅士留下的评语。这次千叟宴,乾隆皇帝为向天下表示皇恩浩荡,邀请人数3000余

  • 康熙死活陪伴六十年的心腹被雍正处死 这人到底知道了什么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雍正

    对康熙刚驾崩,雍正就连夜处死了父亲60年的心腹,他知道了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哪怕一个不懂历史的人,也能凭借常识,判断出皇帝身边的宠臣应该善始善终这件事,可这个常识在雍正继位后就被打破了,因为康熙刚驾崩没多久,他就处死了父亲身边,兢兢业业工作了六十年的心腹

  • 嘉庆亲政后马上对和珅下手 和珅就没有早做打算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嘉庆,清朝

    还不知道:嘉庆亲政后为何迫不及待地查抄和珅,老练的和珅为何没早做打算?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和珅是乾隆时期的宠臣,更是乾隆时期的权臣,在乾隆人生中的最后几年中,他的权势滔天。但就是这样一位牢牢掌控富贵和权力的人,却在乾隆死后的短短时间里,就被嘉庆给查抄并赐死了

  • 雍正死后李卫怎么样了 乾隆又是怎么对待这个臣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李卫

    对雍正死后,乾隆是如何对付李卫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卫当官,历经康雍乾三朝,虽然是花钱办来的官职,在任期间却又十分清廉;李卫出身富裕家庭,但对官场贪腐又深恶痛绝;身为一个汉人官员,在雍正年间又深得皇帝重用,位列雍正身边三大宠臣之一。从李卫的人生经历和官场沉

  •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之后 他是怎么处置大哥的妻儿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太宗,赵匡胤

    宋太宗继位后,为何用令人发指的手段处置大哥赵匡胤年轻的妻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嫂子被幽禁,两个侄子一个抑郁而死,一个等同于暴毙,这是赵匡胤仅剩的挂念和血脉,也是赵光义给大哥的交代。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乃是宋朝的一大谜案,后世人所传的“烛光斧影

  • 荆州惨败刘备称帝 刘备到底还有多少称帝的资本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荆州

    对荆州惨败后,刘备还有多少资本称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一月下旬,刘备所属的荆州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建平郡、宜都郡五郡,并至少约六万余人的荆州军全部丢失殆尽,刘备集团因此受到了晴天霹雳似的打击,开始转向下坡路。建安二十五年

  • 乾隆的弟弟弘昼被称为荒唐的王爷 他都做了什么荒唐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弘昼

    对乾隆弟弟弘昼是怎样的人?为何被称为荒唐王爷?做过哪些荒唐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三年(1738年)的某次早朝期间,乾隆皇帝的弟弟和亲王弘昼在朝会上因为一些小事与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一等公的讷亲产生了口角。随即弘昼不顾乾隆在场,就如同市井无赖一般,当着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