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哪些与荀勖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荀勖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250 更新时间:2023/12/14 5:10:34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

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职。又任大将军司马昭记室,屡进策谋,深见信任,与裴秀、羊祜共掌机密。西晋建立后,封济北郡侯。后拜中书监兼侍中,领著作。累官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守尚书令。在尚书台时,核罢省中不称职之人。太康十年(289年),荀勖去世。获赠司徒,谥号为成。

荀勖善于逢迎,被时人比作倾覆国家、搅乱时局的贰臣。但他为人谨慎,每有参预的国家大政,都闭口不言,不愿让别人知道他参与其中。荀勖博学多才,曾与贾充一起修订法令;掌管乐事时,又修正律吕;领秘书监时,曾与张华一同按刘向《别录》整理典籍。有文集三卷,今已佚。

人物评价

钟繇:此儿当及其曾祖。

司马炎:勖明哲聪达,经识天序,有佐命之功,兼博洽之才。久典内任,著勋弘茂,询事考言,谋猷允诚。宜登大位,毗赞朝政。

房玄龄:①公曾,慈明之孙;景倩,文若之子,践隆堂而高视,齐逸轨而长骛。孝敬足以承亲,周慎足以事主,刊姬公之旧典,采萧相之遗法。然而援朱均以贰极,煽褒阎而偶震。虽废兴有在,隆替靡常,稽之人事,乃二荀之力也。至于斗粟兴谣,逾里成咏,勖之阶祸,又已甚焉。②安阳英英,匪懈其职。倾齐附鲁,是为蝥贼。③时议以勖倾国害时,孙资刘放之匹。

李淳风:勖于千载之外,推百代之法,度数既宜,声韵又契,可谓切密,信而有徵也。

司马光:勖有才思,善伺人主意,以是能固其宠。

郝经:荀勖、冯紞谄附于充,夤缘势位,沽衔小慧,协图大奸,立贾后、出齐王,深树祸本,宋邵雍有言:“晋室之祸不在于石勒长啸上东门时,在荀勖夕阳亭之一语。”呜呼!既亡魏又亡晋复亡中国,既覆贾氏,又覆荀氏,小人患失一至此哉。

张溥:荀成侯学古而佞者也。史责其援朱均以二极,煽褒(缺字)而偶震。至于斗粟兴谣,逾里成咏,阶祸已甚,诚无辞焉。勖博文明识,牛铎谐乐,劳薪炊饭,咸能辨之,茂先伦匹也。顾其文采,则谢弗如。泰始中兴,传张同造诗歌,荀尤少味,始叹班固明堂宝鼎不可复作。独其条问列和表,正笛声乐家之论,尽称为优。其他简牍,亦云清令。盖晋初之文,羹玄尚存,雕几未及,名人吐辞,简直近理。江左文士盛谈茂先散珠,太冲横锦,若二荀者,流忽而不言。不几,乘大辂,笑椎轮乎无惑乎。六朝体制追时为工,登高望之,旗靡则乱也。东汉荀氏,后多显人,景倩既让文若,公曾尤媿慈明,何其子孙位通而德俭也。以是名克家,然乎?

唐长孺:王祥除掉孝行以外毫无事业可称,何曾、荀勖在历史上更是奸妄之徒。

轶事典故

监令分车

荀勖担任中书监时,和峤任中书令。按典章制度,自古以来中书监、中书令都同乘一辆车。但是和峤瞧不起荀勖的阿谀品行,于是公车一来,和峤就抢着登车,不给荀勖座位。荀勖只能另外找车才得以去官署,以后中书监、中书令各自拥有马车就是从此开始的。

善解音声

荀勖善解音声,时论称他是“暗解”。他曾在路上听到赵地商人的牛铃声,识辨其中音律。掌管音乐之后,音调不能协调,对人说:“如果得到赵地的牛铃音调就会协调了。”立即下令让郡国都送牛铃来,果然得到了音调和谐的牛铃,调好了音律。荀勖负责调整律吕,修正雅乐。每到朝廷大会,宫廷之中作乐,由荀勖调整的宫商,没有不谐韵的。当时阮咸的妙赏,被称为“神解”。每到公会作乐时,心里都感觉不协调。因为没有一句话称赞荀勖,被荀勖所记恨,于是出其为始平太守。后有一位农夫在耕作时,得到周朝时的玉尺,就是天下的正尺,荀勖拿来试着以校检自己修正过的钟鼓、金石、丝竹,都发现短了一黍,才佩服阮咸的神识。

食辨劳薪

荀勖曾在晋武帝座上用饭,对在座的人说:“这饭是受过劳苦的柴烧成的。”在座的人都不相信。武帝派人问厨师,厨师说:“是用旧车脚烧的饭。”举世之人都佩服他的明智多识。

潜画太傅

钟会是荀勖的堂舅,但二人的关系不好。荀勖有一把宝剑,价值百万,常在钟会母亲钟夫人处放着。钟会擅长写信,于是模仿荀勖的笔迹,写信给钟夫人把剑取去,拿走以后就不还了。荀勖知道是钟会做的,但没有办法,只能任凭他拿走,思考如何报复钟会。后来钟会和钟毓斥资千万修建了一栋宅子,建成后,布置甚为精美华丽,还没有来得及搬家。荀勖非常擅长作画,于是偷偷前往,在宅中画钟繇的样子,衣冠相貌栩栩如生。钟会和钟毓入门后看见此画,非常悲伤哀痛,此宅于是被空置。

兼有美德

荀勖代任尚书令时,晋武帝司马炎曾对他说:“魏武帝说:‘荀文若(荀彧)提拔善者,不提拔起来不休止;荀公达(荀攸)斥逐恶人,不赶走他们不罢休。’两位令君(荀彧和荀攸都担任过尚书令,并受人尊敬,所以称其为“令君”)的美德,希望您兼而有之。”

标签: 荀勖曹魏

更多文章

  • 曹丕篡位刘协下台 刘协后面为何不去投奔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丕,刘协

    对曹丕篡汉后,刘协为何不投靠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0年,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曹魏政权。曹丕通过“禅让”这样一种远古的方式,完成了政权的交接。王莽篡权不被历代所承认,曹丕接受禅让,则成为此后改朝换代的一种主要方式。曹丕通过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

  • 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 汉献帝为何关门不能除掉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康熙,鳌拜

    还不知道:为什么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而汉献帝却无法关门杀掉曹操?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鳌拜与曹操都是不同时期的权臣,顺治帝退位之前令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辅佐小康熙,当时鳌拜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执政大臣,何况当时还有孝庄太后也在帮助康熙,即使鳌拜将这几位大臣

  • 卫子夫最后之所以选择自缢,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卫子夫,汉朝

    卫子夫的一生完美地验证了现实生活远比小说精彩。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为您讲解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在汉宫49年,居后位38年。历史上对其评价极高,赞其为"一代贤后"。有句话叫“哀莫大于心死”,卫子夫最后之所以选择自缢,主要是因为她的心已经死了。受野史和一些影视剧的

  • 蜀汉和东吴联盟利大于弊 孙权为什么还要袭取荆州杀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荆州

    对联蜀抗曹是好政策,为什么孙权要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水淹七军,大败曹军。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要知道,东吴和蜀汉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结盟

  • 夷陵之战真的该打吗 刘备为什么会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夷陵之战

    对夷陵之战刘备为何惨败?一是高估了曹丕,二是不听手下大将的妙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夷陵之战到底该不该打?《三国演义》中说,刘备之所以非要发动夷陵之战,就是为了替二弟关羽报仇。潜台词其实就是,刘备太感情用事,不该打夷陵之战!长久以来这个观点几乎成为了共识。但

  • 朱瞻基有何特长之处能让朱棣如此喜爱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瞻基,明朝

    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仁宗病故后继位,明朝第五代皇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朱棣确实非常偏爱长孙朱瞻基。说朱棣偏爱长孙朱瞻基,有以下几个理由。其一,朱棣除了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外,还立了朱瞻基为皇太孙。一般皇帝在确定储位的时候,都会只考虑自己继承人的问题,不会考虑儿子继承人的问题。

  • 陶侃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陶侃,晋朝

    陶侃是东晋为数不多的名将,也是为人正直的官员之一,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陶侃年幼而孤贫,最初任县中小吏。家里很穷,父亲去世的早,和我们一样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时值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他母亲于是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别人做假发,

  • 汉武帝在位时期如此折腾王朝 汉朝为何没有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汉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统治相当折腾,为什么没有亡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都说“秦皇汉武”,这两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有没有什么联系呢?“秦皇汉武”一词最早见于《文心雕龙》:“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意思是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具

  • 自古虎父无犬子 雍正和乾隆之间的关系为何如此复杂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雍正,乾隆

    还不知道:雍正与乾隆既是最大的冤家又是最默契的皇家父子呢?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人自古就有虎父无犬子;知子莫如父;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等名言,这表明着父亲和自己的儿子,天生有种默契在里面,这可能得益于孩子身体里有一半的基因来自父亲。但是貌似父亲与孩子之间

  • 康熙的儿子那么多 最后为什么是雍正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清朝,雍正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那么多儿子,为何老四胤禛能够顺利继承皇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后人在讨论古代皇帝传位的继承人问题时,常常喜欢琢磨其合不合法度、合不合规矩,其实,作为当事人的传位者,才不管什么合不合法、合不合规,作为九五至尊的皇帝,自己就是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