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谊:西汉政论家,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贾谊:西汉政论家,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88 更新时间:2023/12/11 11:54:50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贾谊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汉时期有一名政论家叫贾谊,年仅三十三岁就抑郁而终了,但是他却用短短的三十三年惊艳了历史。他出入仕途就被火速提拔,更是深受帝喜,但因为多方势力排挤,他被迫出京。三年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在当时就是未来的政坛新星,但他却抑郁而终。他死后,汉文帝念念不忘,而且他的文学作品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的歌颂、赞誉,《过秦论》更是被鲁迅先生称为西汉鸿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贾谊到底有多厉害,他是如何惊艳历史的。

贾谊他确实是年少有为,他师从张苍,在当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才子(ps:张苍师从荀子,与李斯、韩非等人是同门)。年少的时候河南郡守(吴公)就把他召到麾下,之后在贾谊的辅佐下吴公治理的河南郡是天下第一。要知道贾谊最多也不过二十出头,这么年轻能有这么好的成就,着实不易。贾谊在当时风头正盛,甚至都吸引了汉文帝的注意。汉文帝将河南郡守提拔为廷尉,河南郡守更是顺手拉了贾谊一把,在皇帝面前不断吹贾谊。

随后汉文帝征召贾谊,直接把他提拔成博士,此时贾谊年仅二十一岁,是博士中最年轻的。这个博士其实就是皇帝的人才储备库,皇帝有什么难题都会让博士们出谋划策。每次提问博士的时候贾谊的答卷都能在众多答卷中脱颖而出,赢得同行们的赞许、皇帝的欣赏。汉文帝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人才,所以大力提拔贾谊,一年就让贾谊从博士晋升到太中大夫(千石官员)。

之后贾谊提出了一揽子计划,比如: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想要进一步取代秦制,加强皇权。但是文帝并没有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原因就是文帝统治并不稳固。在文帝上位之间爆发了“诛吕行动”,军功集团诛杀了外戚,并且拥戴傀儡(汉文帝)上位。汉文帝为什么能上位?本质原因就是军功集团想要立一个容易掌握的皇帝,汉文帝娘家没什么势力,是个合适人选。但是军功集团没想到玩脱了,这个“傀儡”也是一个硬茬子。

文帝二年的时候贾谊上了《论积贮疏》,这篇文章点明了汉朝弃农经商的危害,同时提出了一系列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贾谊这哥们不但懂经济,他还懂政治。他向皇帝提出个建议,那就是让列侯们回封地。为什么非要让列侯回封地?原因就是要瓦解军功集团。列侯们都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他们都有着战友情谊,关系是血浓于水。而且军二代们也是互相联姻,纵横交错的关系网、利益输送链将他们紧紧得捆绑在一块。为什么周勃陈平振臂一呼就能拉来一帮人帮忙?因为周勃在这帮功臣里面的威望最高。刘邦对这关系就非常了解,他曾经预言“安刘氏者必勃(周勃)也!”

但也正是因为周家有着巨大的威望所以周勃、周亚夫都受到过迫害。让列侯们回国的目的就是切断他们之间的联系,缺少联姻、利益输送那么利益联盟迅速衰败。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周勃在京城的时候皇帝都害怕,但是周勃回封地之后连个守尉路过自己都要打哆嗦。这一点为汉武帝“酎金夺爵”做出了铺垫效果,同时大大强化了皇权。

这一点非常合汉文帝胃口,因此汉文帝决定提拔贾谊为公卿,这个时候贾谊年仅二十二。这个时候贾谊可谓是春风得意,但是很快他就倒霉了。他的事迹印证了高育良老师的看法,少年太得意,容易栽跟头。

以周勃、灌婴、冯敬等人为首的军功集团开始发难,逼迫汉文帝疏远贾谊,阻止贾谊继续为汉文帝出谋划策。这是一股多么可怕的势力啊,他们竟然能阻止皇帝任命官员。贾谊得罪他们就无法晋职,那么其他的官员该怎么办?他们没有贾谊的能力,更何况也得不到皇帝的欣赏,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去拜周勃。长此以往军功集团垄断官员任命权,皇帝迟早被架空。为了避免贾谊被迫害,汉文帝将贾谊外放到长沙,离京师千里之遥。这一点很多人理解为弃车保帅,事实上有这个可能,但我个人倾向于“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因为这个时候周勃已经老了,在当时长命百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更别说一个久经沙场伤痕累累的军人。汉文帝还年轻,熬几年周勃就死了,到时候再把贾谊请回来不就行了吗?为啥非要在这段时间死磕?吕后坟头的草都三丈了,自己难道还想重蹈覆辙?

贾谊离京的时候越想越郁闷,你说我一个未来的公卿怎么就被外放了哪在赶路的时候贾谊认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估计要步屈原后辙,所以就写了《吊屈原赋》。但贾谊还是太乐观了,你怎么可能就这样哪?你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嘛。贾谊在做长沙王太傅时有个猫头鹰飞进了房间,在古代猫头鹰可是不祥之兆,贾谊原本觉得自己只是被弃用,但猫头鹰的到来直接让贾谊感觉自己也活不长了。前面贾谊还是对仕途受挫感慨,但这里贾谊就开始追求自我解脱。可见人不要只看一时的挫折,毕竟日后的挫折多了去了。

在贾谊感慨生死的时候朝廷人事发生重大变动,灌婴死了、周勃被冤枉后也不问朝政了、冯敬也远离政治中枢了,这群老干部逐渐走下坡路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谁知道这群老干部能挺到什么时候,汉文帝也不想打草惊蛇,所以就让贾谊做梁怀王太傅,就职地点离京师比较近。而且汉文帝还在未央宫召见了贾谊,但可惜的是这次见面两人并没有就目前严峻的形式充分交换意见,反而是去研究鬼神之说了。千百年后李商隐恨铁不成钢的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之后贾谊上书《治安策》,这篇文章对当时国际矛盾、内部矛盾都展开了论述,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如果上天能给贾谊十年,那么西汉可能会提前完成转型,但是天妒英才,贾谊因为梁怀王坠马而亡的事耿耿于怀,汉文帝十二年的时候抑郁而终,终年三十三岁。贾谊虽然死了,但是他的思想并没有死,汉帝充分践行了贾谊的思想,完成了汉朝的转型工作。对此我罗列了贾谊的思想,以及后世汉帝的践行工作,具体如下:

1:重礼但不轻法

贾谊认为汉朝应该吸取秦国不重礼治而亡国的教训,应该以礼治国。但是不能忽略周朝的教训,应该礼、法并用。一方面建立礼制,将各阶级的礼制等级划分严明,严禁诸侯王僭越。而且贾谊也提过“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的建议,但是汉文帝并没有执行,这一条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了。汉武帝建立起等级森严的礼制,大大强化中央的权威,“酎金夺爵”其实就是利用礼制的漏洞来打击列侯势力的标志性事件。对此汉宣帝也十分认可这一治国理念,太子违背的时候汉宣帝还教训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教训完太子之后汉宣帝感慨道:“乱我家者,太子也!”这一点充分肯定了贾谊思想的重要性,而且后世的统治者也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汉家制度”,也就是礼法并用。

2: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贾谊在《治安策》里面提及到了“(诸侯王)大都强者先反”,所以认为应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其具体操作就是广封诸侯,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力量的方针。这一条建议至今都不过时,汉朝经历七国之乱后广封诸侯,汉武帝更是强力推行“推恩令”,逼迫诸侯王将土地分封给诸子。如果建文帝能有一个“贾谊”,那也不至于落得个江山倾覆的局面。

3:重农抑商

贾谊在《论积贮疏》中批判了统治阶级挥霍无度,但是百姓却极度贫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当时社会最好的写照。而且当时的汉朝毫无储蓄意识,抗灾能力非常弱。遇见天灾百姓要卖儿卖女才能生存、朝廷需要卖官鬻爵才能维持财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持续恶化,贾谊建议要重农抑商,而且还要有储蓄意识。汉朝在这一条上践行的不错,文帝将田税全免,景帝将田税改为十五抽一,文景二帝大力恢复生产,一时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4:三表五饵(具体见下解释1)

这一条政策其实就是针对匈奴的,主要内容就是提高国家的责任心、要关爱对方、尊重对方,而且还要持之以恒的输入衣服、车、吃喝玩乐、建筑、女人、娱乐活动,用软文化侵入对方,在争夺敌方百姓民心的同时孤立匈奴统治者。汉朝也在践行这一条政策,之后分裂匈奴就是标志性事件。同时这一政见后世广为应用,隋文帝利用经济分裂突厥就是最好的示范。

5:过秦论

过秦论的最慷慨激昂的莫过于“···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为其折腰,更是贾谊赞誉有加。而且贾谊为后世的文人墨客提供了不少素材,每次诗人心情不顺就拿贾谊说事。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这句话出自李白,而里面的贾生就是贾谊。

解释1:三表:信(诚信仁义)、爱(爱对方的面貌,不歧视)、好(认可对方的技术)。

五饵:盛装车乘(衣服、车)、盛食珍味(吃,喝)、高堂邃宇(房屋建筑)、音乐妇人、召幸娱乐

标签: 贾谊西汉

更多文章

  • 曹操和关羽都是乱世豪杰,为什么关羽能封神曹操却被后世唾骂?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曹操,关羽

    为什么关羽能封神曹操却被后世唾骂?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关于曹操和关羽,作为三国时期知名人物,生逢乱世,他们戴甲一方,威胁华夏,生前两人同享殊荣,但是为何死后,一人遭老百姓千古唾骂,一个却被人们,奉为神明。曹操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成为了奸臣的代言人,但其实他的形象啊,在当时是一个

  • 王双:三国一小将,却能连杀两位蜀汉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双,三国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王双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是一个修罗场,刀剑无情,有时候小兵也可以杀死大将,比如说张飞便是死于小人之手。今天小知君要讲的这位将领并不出名,却是在诸葛伐魏中先后斩杀两位蜀将。最后,蜀国出来一位老将轻易斩杀此人。我们都知道,在刘备死后,诸葛

  • 嘉庆忍辱负重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对付和珅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嘉庆,清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嘉庆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珅的好运已经到头了。一进入嘉庆朝,和珅就接二连三地遭受家庭的不幸。嘉庆元年七月,被和珅视若掌上明珠的次子才两岁就夭折了。一个月后,其情同手足的弟弟和琳受瘴气身亡,使和珅如失臂膀,打击很大。嘉庆元年(1796),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

  • 年羹尧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杀?年羹尧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年羹尧

    年羹尧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杀?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年羹尧(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之人,进士出身,官升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

  • 东吴的朱然武力值怎么样?正史上的朱然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朱然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正史上的朱然结局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魏蜀吴三国,魏国文武双全,蜀汉多猛将,而东吴多儒将,如四大都督中的周瑜、鲁肃、陆逊三个都是儒将。演义中,东吴有一员名叫朱然的大将,被赵云一枪挑了,他是不是名不副实啊。接下来看看东吴阵营中,朱然的武艺到底是什么档次

  • 盘点三国时期英年早逝的名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瑜,三国

    俗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在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名将迭起。三国时期的名将们,结局却不尽相同。他们有的战功赫赫,有的壮志未酬,还有的是英年早逝。基于此,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三国历史上英年早逝的名将们。在人物介绍网小编看来,有三位名将可以称得上是英年早逝。以下是具体介绍:第三位:孙坚字文台,东汉末年将领、

  • 明朝“黑衣宰相”姚广孝为何这么厉害?看看他的人生经历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姚广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姚广孝的人生经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提起明朝谋士,世人皆知刘伯温,但却不知朱棣手下还有一位僧人,计谋丝毫不输伯温,他在靖难之役中居首功,可以说,没他就没永乐朝。而这位对朱棣造反起着巨大作用的僧人,名叫姚广孝,法名道衍,世人称他为“黑衣宰相”或“妖僧”。从称呼上就可以

  • 为什么刘邦和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要大开杀戒?他们跟历代帝王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朝,刘邦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刘邦和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要大开杀戒?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中国历史上朝代众多,但是,其中真正由汉人实现统一的,便是秦、汉、隋、唐、宋、明。其余的多数时期,都处于混战之中,不然,便是由少数民族统领。但是,对于宋朝则至今尚存在些许争议,尽管在相对强盛的北宋,国土面积也大概

  • 大家闺秀非要嫁给一个小兵,最后两人成了皇帝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娄昭君,南北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娄昭君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这个女子叫娄昭君,鲜卑人,家父娄内干是朝中的司徒,也就是管理行政和百姓教化的丞相,所以娄昭君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像这样人家的女孩子自然有许多人家都想攀附亲事,不过娄昭君的父亲不像有些官宦家庭,拿自己孩子的婚姻来做政治的赌注,所以但凡有人提亲

  • 唐太宗最疼爱的女儿,晋阳公主的一生却是悲惨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晋阳公主,唐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晋阳公主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晋阳公主,其名于史无载,字明达,乳名兕子。是唐太宗最为喜爱的女儿,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后,被唐太宗带在身边亲自抚养。晋阳公主为人聪慧善良,性情温和。每次李世民因故发怒,她都能明晓父亲心理,慢慢劝解,对大臣等起到了很好